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究竟为何人所刺?

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究竟为何人所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11 更新时间:2024/1/7 20:13:18

南宋抗金英雄岳飞背刺“尽忠报国”四字,昭示爱国心迹,历来为人称道。但是岳飞背部的字究竟是何人所刺,《宋史》没有详细记载,民间流传有多种版本,一种说法是岳母刺字,激励岳飞报效国家。也有人考证说,岳飞背上刺字乃是宋朝兵制使然。岳飞背上的“尽忠报国”究竟从何而来,历史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历史上确有其事,很有可能源自岳母鼓励儿子上战场的意愿,但不是岳母亲手所刺。

岳飞(网络配图)

《宋史·岳飞传》有记载,当岳飞入狱之初,秦桧等密议让何铸审讯。岳飞义正词严,力陈抗金军功,爱国何罪之有?并当着何铸面“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里”。浩然正气,令何铸汗颜词穷。

北京青年报报道,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游彪认为,岳飞的母亲姚氏是一个农家妇女,识字的可能性不大,所以不可能亲手在岳飞背上刺上“尽忠报国”四个字。但极有可能的是,他母亲为了鼓励他放心去战场打仗,请人在岳飞背上刺的。

关于岳飞背部刺字还有一种说法,岳飞久怀报国之志,曾三次从军抗金杀敌。他于宣和四年(1122年)19岁时第一次应募入伍,背部刺字大约是此时所为,因为北宋末年“刺字为兵”的制度仍在贯彻执行。所以岳飞在背部刺上“尽忠报国”四字明志。

游彪教授对此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通过分析宋代的兵制,可以推断岳飞背上的字不是因为他当兵才刺的。

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国家正规军完全靠募兵的时代。汉唐和元明清都是实行征兵制,所谓征兵就是一种兵役,只要是国家的公民,都要被强行服兵役。

岳飞(网络配图)

两宋的募兵制则是国家从老百姓中招募士兵,国家出钱雇佣他们。所以宋代的军队都是国家花钱养的雇佣兵,人员来源比较复杂,游民、饥民和犯过法的人都可以应募入伍,这就加大了管理的难度。

宋太祖赵匡胤开始,为了加强对军队的管理和控制,“刺字为兵”就成为了一种规范运作的制度,只要是应募入伍的士兵,都要刺字作为标记。赵匡胤认为应该把兵和民分开,兵民分开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稳定,有利于皇帝的统治。南宋人牛弁《曲洧旧闻》也说:“艺祖(即宋太祖)平定天下,悉招聚四方无赖不逞之人,刺字以为兵。”据古书零星记载,一般是取“松烟墨”,入管针(类似于管状针头)画字于身,直刺肌肤,涂以药酒即成。

岳飞刺字的内容和部位都不符合宋代士兵刺字的规定

宋代有两种军队需要刺字,一种是禁军,就是国家的作战部队;一种是厢军,相当于现在的工程兵,国家的大型公共工程,比如修桥补路等,都是由厢军来完成。禁军和厢军都有各自固定的番号,为了便于识别和管理,士兵刺字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各自所属部队的番号,不会是其他的内容。这样使得士兵不能随心所欲地流劝和逃跑。

还有牢城兵,比如说水浒传里面的林冲。他犯罪之后被发配到沧州当兵,这种兵是带有徭役性质的,也会刺上诸如牢城第几指挥之类的标记。

所以游彪教授说,从岳飞背部刺字的内容——“尽忠报国”来分析,不可能是他应募当兵的时候刺上去的。而且刺字的部位也不符合宋代的规定,宋代给士兵刺字叫做黥面,最开始刺在脸上,人为地把士兵和社会普通阶层分开,这对士兵是一种歧视。

岳飞(网络配图)

宋代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社会,武将的社会地位十分低下。文官尤其是进士出生的人,社会地位都很高的,武官都受到严重的社会歧视。因为当时就是一个尚文的时代,连军官都受到歧视,更不用说普通的士兵了。当然也不乏有开明的士大夫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这种歧视士兵的做法并不太好,希望做一些必要的调整。后来有很多刺字就改刺在手臂、手心、手背或者是虎口上了。

而且给士兵刺字的目的是防止士兵逃跑或者犯法,便于管理和控制,所以才会选择刺在脸上和手心手背这些相对明显的地方。如果像岳飞那样刺在背上,太隐蔽了,根本没有任何标志作用。所以这也说明岳飞背部的“尽忠报国”不符合“刺字为兵”的募兵制度。

“尽忠报国”为什么后来误传成为了“精忠报国”?

现在也有一些关于岳飞的史料记载,把“尽忠报国”写作了“精忠报国”。游彪教授认为这很可能和宋高宗有关系。

岳飞在对抗金兵入侵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表彰岳飞,当时的皇帝宋高宗御赐了“精忠岳飞”四个字给岳飞,并且让手下人做成了一面写有“精忠岳飞”的旗帜。以后凡是岳飞出征的时候,都会带上这面写有“精忠岳飞”的大旗帜。到了明清以后,“尽忠报国”就变成了“精忠报国”,这实际上是明清人的误解。

岳飞(网络配图)

游彪教授说,明清时期,把“尽忠报国”变为“精忠报国”,更多的是在宣扬一种帝权,因为“精忠”这两个字是宋高宗御赐的。想要激励当时的老百姓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发扬这样一种精忠报国的精神。实际上,在元朝的时候,蒙古人占统治地位,汉人的社会地位相对低下。到了明朝,尽管朱元璋建立起汉人统治的政权,但实际上明朝时期,外患仍然很严重,北方的蒙古势力很强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全体老百姓用这种“精忠报国”的精神来巩固和扞卫汉人的政权。所以“尽忠报国”就慢慢流传成了“精忠报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秦始皇嬴政:国家统一了小家却已名存实亡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他秦庄襄王的儿子,十三岁的时候继承王位,于公元前221年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秦朝,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画像嬴政刚继位时只有13岁,当时吕不韦担任相国,独专大权。等到21岁,嬴政开始亲政,当时吕不韦势力仍然庞大,而且他与太后私通。

  • 欧仁妮皇后和拿破仑三世的感情生活和睦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欧仁妮皇后,全名欧仁妮·德·蒙蒂若,是法兰西帝国拿破仑三世的妻子,出生于1826年5月5日,于1920年7月11日去世。欧仁妮皇后画像欧仁妮皇后,是欧洲历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美女,她出生于西班牙的贵族家庭,天生丽质,体态风流,和同时期的奥地利茜茜公主,并称为欧洲两大美女。在1847年,欧仁妮皇后的母亲

  • 三国诸葛亮是自己投奔还是三顾茅庐?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世公认的三顾茅庐,盖源于此。但是历史上还有另外一说,即刘备屯兵樊城时(司令部扎在这里,军队屯驻于新野),曹操刚统一北方,诸葛亮知道,荆州是下一个目标,而刘表性格犹豫,不懂军事,故而特去

  • 史书为何对汉章帝刘炟死因讳莫如深?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汉明帝刘庄一生中有九个儿子,汉明帝刘庄觉得众儿子中只有第五子刘炟最像自己的性格,于是乎,便将太子之位传给他,在汉明帝薨逝后,年仅18岁的太子刘炟继承大统,成为汉代的第三任皇帝,后称肃宗,也称汉章帝。网络配图汉章帝刘炟的一生是极为短暂的,他并没有其父、其祖父的好运,享年31周岁,继位时长仅14年。刘炟

  • 东晋第一任皇帝司马睿 晚年竟如囚徒一般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王敦至今都留下了一个谜,那就是:他到底想不想改朝换代?在权臣和皇帝之间,他似乎摇摆不定。皇座曾经触手可及,然而他掉头离去。可惜转眼一生,转身一世。等他再次回首,才发现荆棘密布,云遮断归途,建康已是咫尺天涯。他只有站在长江边仰天悲歌,奔腾不息的江水卷走了他的万丈雄心,却没能冲洗得了对他的万世骂名。司马

  • 缓行讨贼:解析杰出将领赵充国的超群智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赵充国传》出自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史学家班固所撰写的史书《汉书》,这是一本全面介绍西汉至新朝王莽年间主要事件和人物的详尽史书。而《赵充传》则是西汉时期著名大将赵充国生平事迹的篇章,全篇内容丰富,资料详尽,是一篇可以充分了解赵充国的重要史料和典籍。赵充国雕像赵充国,生于公元前137年,子翁孙,原本是陇

  • 他十七岁带兵征战四方打下大好河山却送给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这话放在刘备身上也许不合适,放在孙坚身上却十分贴切。图片来源于网络孙坚的知名度,在三国的历史上可能比曹操、刘备小了点。不过,说起他的儿子孙权,大家都晓得。辛弃疾在词里写道:“生子当如孙仲谋。”说的就是孙权。孙权在整个三国时代,与刘备、曹操大玩三国杀,使尽各种招数,他的手段,的确

  • 北齐高湛之妻胡太后最终为何走上卖淫之路?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北齐的皇帝高湛的经历很受人关注,他的感情经历也备受大家关注,很多人都想要知道高湛的皇后是谁,他的皇后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其实高湛皇后就是我们所熟悉的胡太后,高湛和这位胡太后养育了儿子高纬,后来高纬登上皇位,因此这个皇后也就被称作为胡太后。胡太后画像在公元561年的时候,高湛成为了北齐的皇帝,在同年

  • 历史上最卑鄙狠毒的女人竟然是孙权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大美女孙鲁班有个男人一样的名字,也有着比男人更坚毅的内心。是孙权和吴夫人的大女儿,作为一个吴国公主,她出生尊贵,后来嫁给了全粽,又被称为全公主,是一个狠毒的角色。图片来源于网络全公主,即三国时吴国大帝孙权的女儿孙鲁班。大家可不要把这位公主“孙鲁班”与工匠“鲁班”混淆。更何况历史上的巧匠鲁班,本名也并

  • 楚国公主竟拖垮强大的匈奴部落真是个奇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匈奴帝国曾经是亚洲大陆上最强大幅员最辽阔的大帝国,一度纵横驰骋,四处劫掠,成为横亘在东西之间的一支可怕的文明破坏力量。图片来源于网络他们四处侵略农耕文化的国家,通过掠夺资源,来延续着自己的存在——他们一批批的从蒙古高原冲出去,而且觊觎着中原的领土,他们也曾经多次向中原展开攻势,可以说匈奴的存在让当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