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征的能力如何?李世民是如何评价他的

魏征的能力如何?李世民是如何评价他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2191 更新时间:2024/1/15 11:45:38

魏征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公元617年,李渊于太原起兵,以迅雷之势席卷长安。次年,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所杀,李渊称帝,国号“唐”,其次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兼尚书令 。短短4年间,李世民广纳贤能,取得一次又一次辉煌的战绩。

公元618年八月,李世民出兵消灭了“西秦霸王”薛举的势力。

公元619年,李世民率军从龙门渡过黄河,攻打“定杨可汗”刘武周,次年,刘武周和宋金刚大败,逃入突厥,最终被杀。

再两年,李世民在洛阳和虎牢关之战中,击败王世充和窦建德两大劲敌,为唐朝的未来铺平了道路。

作为李渊的次子,李世民立下不世之功,李渊喜不自胜。然而,在唐帝国中,并非所有人都喜欢李世民的做法,太子洗马魏征就是其中一人,魏征见李世民的功劳越来越大,焦急万分,他向太子李建成进言:

“殿下但以地居嫡长,爰践元良,功绩既无可称,仁声又未遐布。而秦王勋业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何以自安?”

魏征的意思是:太子(李建成)是李渊的嫡长子,占据名分,但秦王(李世民)的功劳却如日中天,这样下去 ,秦王的声望越来越高,而太子则处在秦王的阴影中。将来大家都支持秦王,太子之位焉能坐得安稳?

李建成听完触动很深,在魏征的建议下,李建成开始积极谋划,一方面争夺兵权,另一方面出兵攻打刘黑闼,抢占军功。

武德九年,李建成和李世民之争更加白热化,魏征建议李建成:应该找个理由把秦王李世民调到外地,只要李世民不在李渊身边,他将彻底失去成为储君的机会,只可惜,魏征的这个建议李建成没有听取。当年发生了“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于李世民的箭下,魏征痛哭不已。

说起魏征,此人经历坎坷,多次更换门庭,但总遇不到“明主”,直到遇到唐太宗李世民,魏征才名动天下。

魏征,又作魏徵,字玄成,李密聚义于瓦岗的时候,魏征曾前去投奔。隋朝末年,瓦岗军日益壮大,名将如云,魏征仔细谋划了瓦岗军的未来,向李密献出了十条规划,可惜,李密刚愎自用,否定了魏征,魏征因此对李密有所失望。

后来,魏征主动和瓦岗军的高级幕僚郑颋交好,在瓦岗军和王世充交战之时,魏征向郑颋建议:“王世充粮草不多,瓦岗军只要占据险要地势,打持久战,王世充必败。”

不得不说,魏征的这个非常高明,但当时瓦岗军明显占据主动,郑颋等人不想放弃大好形势,因此并没有将魏征的建议转达给李密,最终瓦岗军被王世充所败。

瓦岗军兵败之后,魏征投奔了李渊,而后被分配到东宫辅佐太子李建成。当初李建成对魏征颇为重视。最初,魏征劝李建成早点除掉李世民,李建成不听。后期,魏征建议李建成将李世民调离长安,李建成都未听魏征之言。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大权独握,质问魏征:“你为何要离间皇家兄弟,指使太子对付我?”魏征不惧,回答说:“若是太子早听我的,哪有今天的祸事!”

初,洗马魏徵常劝太子建成早除秦王,及建成败,世民召徵谓曰:“汝何为离间我兄弟!”众为之危惧,徵举止自若,对曰:“先太子早从徵言,必无今日之祸。”——《资治通鉴》

魏征言下之意,对自己当年的行为并不后悔,只怪李建成并不听取“忠言”而已。

李世民倒也大气,见魏征诚恳,便留在身边,给予重用。因魏征直言善谏,便任命魏征为尚书左丞。多次问政于魏征,魏征终于遇到明主。

贞观二年,李世民追封李建成为息王,并且以亲王之礼为李建成下葬,魏征请求为李建成送葬,李世民欣然答应,并赞赏魏征忠义。

唐朝初建,很多规定并不成熟,又因为李世民性格暴躁,所以在贞观年间,李世民在朝堂上的很多做法并不妥帖,魏征则扮演着“得罪人”角色,每当李世民有失误之初,魏征都会直言劝谏。例如,劝李世民不要广纳嫔妃,不要频繁射猎,不要重用外戚,不可重刑罚等等。因为魏征多次顶撞李世民,李世民甚至想杀魏征而后快,后来又觉得魏征说得有理,因此对魏征十分佩服。

李世民最佩服魏征的一次,莫过于贞观元年的“冯盎谋逆案”。在此事件中,魏征对形式的判断非常准确,让李世民认为魏征堪比十万雄兵。

冯盎是是北燕皇族后裔,隋朝时期,冯盎在广东屡立战功,后来杨广远征高句丽,特地调冯盎北上,冯盎因功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到了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冯盎占据广州,因冯盎恪尽职守,善待百姓,岭南20多个州县都自动归顺冯盎,因此冯盎成了隋末南方的一方枭雄,被人称为“南越王”。

实际上,冯盎并未称王,很多人劝冯盎效仿西汉赵佗,自立为王。冯盎说:

“我管辖一方土地,护百姓安宁,自己也锦衣玉食,哪能自立为王呢?”

从这里可以看出,冯盎在乱世之中安定一方百姓,并不求自立,算得上是一时人杰。

武德五年,李渊派名将李靖南征,李靖非常佩服冯盎的为人,不忍心兵刀相向,派使者前去招降,冯盎知道唐朝得天下已经无法阻挡,不忍心生灵涂炭,因此归顺唐朝,被封为吴国公。

因冯盎性格耿直,嫉恶如仇,得罪了南方的很多官吏。李世民登基后,陆续有人诬告冯盎谋反。刚开始李世民不信,但不到一年的时间,先后有十几个州县称冯盎造反。李世民信以为真,打算派遣大将军蔺暮发兵十万大举讨伐冯盎。此时,魏征劝谏说:万万不可!

李世民嘲笑魏征:“冯盎都谋反了,你不让朕发兵,难道靠嘴皮子就能让冯盎乖乖投降?”

面对李世民的质疑,魏征立即为李世民分析岭南的形式,魏征说:

“假如冯盎谋反,在一年的时间内,冯盎早就攻出广东了,为何他还在原地呢?可见,冯盎并没有明显的反迹。只是,他得罪太多人,大家都说他谋反,他怕陛下信以为真,不敢轻易来朝廷解释,因此才造成这个局面。陛下若派兵攻打,冯盎知道朝廷不信任他,为了自保,必然反抗。陛下若派使者前去安抚,冯盎知道朝廷仍然相信他,自然会派人来长安解释清楚。”

魏征所言,李世民虽然不信,但考虑到南方多瘴气,而且路途遥远,10万大军此去,消耗甚多,于是暂缓出兵,先用魏征之计一试,派大臣前去安抚,一探究竟。结果,李世民的使者刚到广州,冯盎就派了亲儿子和使者一同返回长安,向李世民陈述冤屈。情况竟然和魏征所料一模一样,李世民对魏征佩服不已,大呼:

“魏徵令我发,而岭表遂安,胜十万之师”——《资治通鉴》

唐太宗李世民的意思是说:魏征让我派一个人去,竟然平定了岭南诸郡,魏征一言,胜过十万雄兵。因此重赏魏征,魏征推迟半天,最终只接受了五百匹绢帛。

作为唐初名臣,魏征给后人的印象大多在“直言善谏”上。实际上,魏征之才,在于他善于分析时局,并做出最正确的判断。而谏言,只是最终的表象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唐名将王孝杰是如何被俘的,之后的生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大唐名将王孝杰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每个时期都有很多被人熟知的将领,这些人无论是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朝代,还是在守卫边疆,都发挥出巨大作用。唐朝,知名的将领也很多,今天我们所介绍的就是其中一位,名叫王孝杰。那时候,西边的战事吃紧,经常需要派兵前去镇压。此

  • 唐宣宗死后唐朝急转直下 主要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唐宣宗和唐朝,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唐宣宗死后,围绕皇位继承权依然出现了问题。因为唐宣宗一直不看好长子,而看好第四个儿子,关键是,唐宣宗在临死前,希望第四个儿子继位。这样一来,唐宣宗死后,在皇位继承权的问题上,自然会出现波折。最后的结果,什么立嫡、立长之争都是苍白的。因为一

  • 曹丕为什么40岁就死了?有哪些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的枭雄曹操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但即便一代枭雄最终也会离开人世。在他死后曹丕登基成了皇帝。这个皇位可谓是捡过来的,不得不说曹丕的运气也实在太好了。但好景不长,曹丕上任之后没几年竟然就去世了,年仅40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尽管古人的寿命普遍比较短暂,但曹丕从

  • 唐高宗能下决心跟长孙无忌翻脸,为何一定要得到李勣的支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好,说起唐高宗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取得了“废王立武”的最终胜利,基本打倒了把持朝政的长孙无忌集团。在“废王立武”的过程中,李勣的支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导致唐高宗与长孙无忌翻脸。唐高宗在登基初期面临着让他非常不爽的朝局,长孙无忌一党完全保持了朝政。不过当时

  • 曹操遭遇刺杀,为什么不要众人营救?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的疑心非常重,也很喜欢杀人,年轻的时候刺杀董卓失败后被通缉,他躲到了吕伯奢家里避难,吕伯奢一家人为了安抚他特意杀猪款待,曹操听到磨刀声以为他们要杀死自己,于是屠戮了吕伯奢全家人。后来他的头痛症发作,神医华佗说要开颅取出脑子里面的脏东西就可以彻底治愈,曹操以为华佗想要谋害自己,于是派人处死华佗。还

  • 庄静皇贵妃与慈禧有什么关系?她为何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庄静皇贵妃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慈禧,叶赫那拉氏,晚清的实际掌权人。在我们的认识里,她总是说一不二,事事要求做主的(包括儿子的婚姻,亲政,新帝废立和外交策略)。不能否认,也是心狠手辣的,对敌人、讨厌的人,甚至无辜的下人,处罚起来,毫不犹豫。但谁也不是天生就占尽优势,拿

  • 李世民称帝之后 秦琼为何开始一病不起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你真的了解秦琼和李世民吗?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秦琼字叔宝,是唐代前期大名鼎鼎的大将,根据浪漫小说集民俗百姓的推崇备至,特别是民俗贴门神,就是秦琼自身的化身,自古以来,大将就是神,秦琼和尉迟恭是罕见的,足见秦琼的威势。秦琼在唐朝名将中声名显赫,他跟随李世民为唐朝的建立立起了奇功,是

  • 许平君已经成为了皇后,为什么还会被毒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许平君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今天我们来讲述一段凄美的汉朝故事。可能很多人都不熟悉“许平君”的名字,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说过。这并不奇怪,因为许平君的人生,只有短短17年岁月。但是她的丈夫,却几乎无人不知,那就是汉宣帝刘询。刘询,又名刘病已,是为数不多养在民间的皇帝,又是仅

  • 上官小妹:6岁成为皇后,14岁成为太后,15岁成为太皇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上官小妹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浩瀚的历史,从来不缺少牺牲者,牺牲者中,女子占据着很大的数字。她们的身份可能高贵,待遇可能优渥,甚至为后人留下不少佳话,但只有她们自己知道,一生的青春流逝到了哪里。西汉年间,出了一位小皇后:上官小妹。她在整个中国历史的地位都是非凡的,因为

  • 刘备一生没有重用赵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现代人来说,研究古人如何成功,是一项非常有意思,也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比如研究三国时期毫无根基的刘备,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功,又是如何让追随他的人可以做到死心塌地的。这些研究对于我们如何做人处事,如何管理公司等方面有着很好的帮助。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其实对于古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