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楚霸王项羽是如何一步步走入绝境的?他经历了什么

西楚霸王项羽是如何一步步走入绝境的?他经历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671 更新时间:2023/12/17 7:49:40

西楚霸王项羽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作为楚汉争霸之战的终极之战,垓下之战的结果直接决定了天下的归属,最终项羽乌江自刎,刘邦登基称帝。那么,一向以正面作战见长的项羽,为何会在垓下之战中被韩信打的几乎全军覆没呢?事实上,在撤往垓下途中,项羽已经接连受挫,后路被断的他撤往垓下已经是强弩之末,再加上汉军的绝对优势兵力,他的战败已经不可避免。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八月,项羽与刘邦结束了长达两年的对峙,双方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事实上,此时的局势对于项羽已经极为不利。

1、天下大势层面。在双方在荥阳对峙早期,刘邦和项羽可以说是势均力敌,项羽甚至占据着一定的上风,然而随着两年的经营,到“鸿沟和议”时,刘邦已经通过军事征服和外交游说等方式,先后攻占魏地、代地、赵地、齐地,降伏燕王臧荼、衡山王吴芮、九江王英布,从而掌控了天下绝大部分土地,并从东部和北部对项羽的控制区实现了半包围,而项羽的势力则毫无发展。可以说,此时的战略天平已经完全倒向了刘邦。

2、军队战力层面。荥阳对峙期间,楚军虽然在正面战场上长期占据着优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军队战斗力却是在持续下降。对于刘邦来说,他的背后是自己直接占据的广大地域,在萧何的经营之下,粮草兵员源源不断,这使得他的军队战斗力始终较为均衡。反观项羽方面,由于其远离自己的控制地区,补给线不仅比刘邦更远,而且长期遭受彭越的骚扰和阻截,在后勤补给、军队士气等方面已经出现了严重问题,这也是他被迫主动议和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从荥阳对峙到垓下之战,由于刘邦和项羽的此消彼长,战争天平已经一步步倒向了刘邦,其实在垓下战争爆发的那一刻,便几乎已经注定了项羽的失败。

项羽撤退途中接连受挫,退路被断的项羽只得撤往垓下

“鸿沟和议”之后,项羽率兵东撤,刘邦则在张良、陈平的建议下撕毁协议率兵追击,同时令齐王韩信、梁王彭越尽数挥军南下,又令刘贾联合英布自淮地北上,五路大军对项羽展开合击。简单介绍一下整个追击过程:

项羽撤退至阳夏后,被刘邦大军追杀,项羽战败,楚国大将周将军被俘,项羽被迫退至固陵,并留钟离眜驻守固陵保证后路安全,刘邦追击至固陵,被断后的钟离眜击败,不得不暂时停止追击,项羽得到了短暂的喘息之机。

刘邦见追击受阻,于是命令刘贾渡过淮河,攻占寿春,阻断项羽逃回会稽的归路。同时,派人策反楚国大司马周殷,周殷随即叛楚,帮助刘贾、英布攻占九江。

与此同时,灌婴靳歙等人已经攻破楚都彭城,并率领骑兵向固陵挺进,与刘邦在固陵东边颐乡会合。项羽得知灌婴、靳歙等率领汉军东来后为防自己被包围,只得向南退守至陈县,集结剩余兵力意图做最后决战。

汉五年(前203年)十月(注:秦纪年以十月为岁首),刘邦率军再败楚军于陈下,楚将灵常、陈公利几降汉,项羽只得继续撤退,意图退往会稽,但由于向南退路已经被刘贾、周殷、英布截断,最终只得向东撤往垓下,而刘邦追击的同时,刘贾、周殷、英布同时率军向垓下挺进。

与此同时,韩信、彭越见项羽大势已去,也只得率军前往与刘邦会合。至此,五路大军尽皆会合于垓下,面对处于绝对优势的汉军,项羽已经很难翻盘。

五路大军合击项羽,垓下战败项羽乌江自刎

汉五年(前203年)十一月,项羽退至垓下,率领残余的十万疲惫之师筑垒安营,整顿部队,恢复军力。十二月,韩信、彭越、英布与刘邦会合,在垓下将向江南撤退的十万楚军层层包围,兵力大约七十万的汉军,已经处在了绝对优势。

汉五年(前202年)一月,楚汉双方展开决战,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正面迎战项羽,侯孔藂率军为左翼,费侯陈贺率军为右翼,刘邦则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预备军则在刘邦军后待命。

韩信首先亲率汉军发动进攻,初战受挫,韩信后退。楚军追击韩信时受到左右两翼汉军的夹击,双方陷入混战之中,此时韩信整军回身再战,楚军受到三面夹击,一场大战之后楚军战败,项羽被迫退回垓下城。

夜间 ,双方各自回营休战。汉军采取心理战攻势,命人高唱楚歌,此举导致项羽的疲惫之师士气降到了极点,项羽见大势已去后只得趁夜率领八百精骑突围南逃,在汉军的追击下,最终于乌江自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项伯背叛项羽帮助刘邦的原因是什么?为何这么做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项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刘邦在历史上是一个利用间谍很成功的人。首先他身边一堆谋士,都能够为其出谋划策,背后的智囊团成员很多,除了得到有才的人辅佐,在敌我之间,还有很多肩负秘密任务的间谍,而项伯就是这么一位。不过可笑的是,说他是间谍,或许他自己都不知

  • 在正史的记载中,刘备这位蜀汉皇帝害怕哪两个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三巨头,看似霸气外露无所畏惧,但是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一代枭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知人善任不莽撞,该逃的守候就逃,只有活下来的枭雄才是真枭雄。在他们强悍的外表之下,也有一颗审时度势的畏惧之心。三国三巨头中,曹操怕关羽、孙权怕张辽,这都是正史有记载的。那么曾经怒鞭督邮的暴脾气刘备刘玄德,有没有害怕的人呢

  • 安禄山和杨贵妃是什么关系 两人之间有没有私情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贵妃和安禄山,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提起唐朝很多人都会想到唐朝盛世、杨贵妃等等字眼,在唐玄宗时期,杨贵妃是最受宠的妃子,为了博杨贵妃一笑,唐玄宗更是想尽了办法,可能我们所了解到的唐玄宗时期是潇洒、惬意和安于享乐的,但是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这美好时代的破灭。安禄山是杨贵妃的干

  • 清朝选妃前,需要经过考核吗?端恪皇贵妃是如何进入后宫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端恪皇贵妃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查阅清代史书,努尔哈赤与皇太极时,并无选秀的记录,也就在皇太极称帝以后有过一回“大封后宫”,对象也仅仅针对早就存在的福晋们,究其原因,大概彼时的后金主要经历还在统一草原,部落合并。从顺治开始,到光绪为止的百年间,紫禁城都会每三年举行一次

  • 童山之战隋炀帝为何没有亲自率领骁果军北上?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隋炀帝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大业十四年(618年),一度是隋朝末年实力最强的反隋军领袖李密被王世充彻底击败,李密本人投降大唐。有意思的是,李密与王世充交战多次,李密几乎是场场皆胜,就是输掉了最终的决战。而从李密的失败就可以知道:逃到江都的隋炀帝杨广已经不可救药了。

  • 蔡京作为北宋的权相之一,弟弟蔡卞为何与他不尽相同?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北宋,就有这么两个亲兄弟,都做到了一朝宰相的位置,也不知道他们的父母是怎样培养的。他们就是蔡京和蔡卞两兄弟,都在历史上留名,不过一个是美名,一个确实骂名。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蔡京是北宋的权相之一,为人天资凶狠狡诈,舞弄权术,擅长以智慧控制别人。在皇帝面前,善于揣

  • 为什么说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最爱的公主?她的性格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你知道固伦和孝公主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最近有一档很受欢迎的历史节目《上新了,故宫》,它以紫禁城为场所,清代著名人物为话题,用探秘的方式解开了一个个我们曾经好奇的问题。例如,乾隆独自一人时喜欢去哪里逛逛?他的精神世界是如何的丰富?雍正和孝圣宪皇后的真实关系怎么样等等。今天的

  • 夏侯惇作为曹操早期的将领,诸葛亮为何对他很是忌惮?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便纷纷登上了舞台,如威震华夏的关羽、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孙吴战略家鲁肃、曹魏名将夏侯惇、号称“飞将”的吕布等,而他是号称曹魏第一猛将,三战关羽都不分胜负,离世后诸葛亮才敢北伐。这个人便是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夏侯惇,曹操起兵时,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在小说《三国演义》

  • 李世民不喜欢武则天 李治为何对她如此痴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对李治和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那个时候作为才人的武则天,还有一个好姐妹,就是徐慧。两个人都是在年轻的时候入宫,不过性格确实不相同的。那个时候李世民喜欢的是温柔体贴的徐慧,当时武则天并不起眼,也没有人在意她。就这样度过了12年的时间,到了后来的太子李治,才开

  • 朱元璋晚年大肆杀戮开国功臣,为何沐英却偏偏没事?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黔国公这个爵位,最早得封是在永乐年间,此后传袭了十几世,历经200多年,一直到南明覆灭。他们世世代代,不但促进和完善云南地区的治理,还为大明江山抵挡边境小国的进犯。但是,如果要真正追溯起源,却是太祖年间得封西平侯,死后还追封黔宁王的沐家始祖沐英,第一任黔国公就是他的次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