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关于赵光义继位的真相是什么?如何顺利登上皇位的呢?

历史上关于赵光义继位的真相是什么?如何顺利登上皇位的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430 更新时间:2023/12/14 5:29:01

历史上关于赵光义继位的真相是什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关于赵光义继位,其实一直以来都存在“弑兄”的说法,其实从整个事件发展过程来看,我更倾向于赵光义名正言顺的继位。那么问题来了,赵光义到底是如何顺利登上皇位的呢?朝中大臣为何始终没人拥立赵匡胤的儿子呢?

赵光义其实就是既定继承人,故而能够顺利继位

关于赵光义的继位,我们还得从“金匮之盟”讲起。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杜太后病重之时,曾与宋太祖赵匡胤、宰相赵普立下“金匮之盟”,而这则成为了赵匡胤兄终弟及,赵光义顺利登上皇位的一个重要保障。

由于当时北宋初立,尚未完成统一,再加上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10岁)和赵德芳(2岁)年纪尚幼,为了防止主少国疑的惨剧再度上演,故而立下了“金匮之盟”。关于这纸盟约,《宋史·杜太后传》和《宋史·魏王廷美传》均有记载。

虽然一直以来始终存在对于“金匮之盟”的质疑,且始终没有发现“金匮之盟”原文,但自古以来关于“金匮之盟”的存在争议其实并不大,现今的学术界也普遍倾向于盟约的存在。唯一的争议在于,到底是三传还是二传,即太祖百年之后由其弟赵光义继位,再由赵光义传给赵光美,最后由赵光美传给赵德昭,还是赵匡胤传赵光义,再由赵光义传赵德昭。

此外,关于赵光义的顺利继位,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有力证据,那便是他的地位。自五代十国以来,“亲王+京尹”便是皇储的标配。而赵光义自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征讨李重进之后,便被封为了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此后便长期担任着开封府尹(京尹)的职位。

到了开宝六年(973年)8月,一直主张父死子继,反对赵光义被立为储君的宰相赵普被罢相,出为河阳三城(治今河南商孟县)节度、检校太尉、同平章事。而仅仅一个月后,即同年9月,赵光义便被封为了晋王,从而正式拥有了“亲王+京尹”的身份。

可以说,赵光义其地位不仅完全符合皇储配置,而且自陈桥兵变起,便一直位高权重、大权在握,且常年参与朝中事务,再加上“金匮之盟”的缘故,基本可以断定,赵光义就是赵匡胤选定的继承人,而这也是赵匡胤去世之后,赵光义能够顺利继位的原因。

赵匡胤始终没有培养儿子,因而其子始终没有大臣拥立

与赵光义的境遇截然相反,赵匡胤对于两个儿子几乎从未进行培养,要知道赵匡胤于开宝九年(976年)去世之时,赵德昭已经26岁,赵德芳也已经18岁,如果他想要传位给儿子,这种现象显然极不正常。

按照常理,皇子一旦出阁,往往便会被封王,即使不加封为亲王,也至少会加封为郡王。然而,赵匡胤在位期间,他的两个儿子始终没有封王,赵德昭和赵德芳被封王均发生在赵光义继位之后。此外,赵德昭于乾德二年(964年)出阁起,便于同年六月初五授任贵州防御使;而赵德芳于开宝九年(976年)出阁后,则被加封为检校太保、贵州防御使。

此后,直到赵匡胤去世,赵德昭和赵德芳的职位始终没有变化,要知道这两个职位不过是挂名而已,不仅没有实权,而且无法直接参与朝政。正如前文所说,如果赵匡胤想要传位于儿子,他有足够的时间对儿子进行培养,但他显然没有这么做。

另外一个可疑点在于,赵匡胤病逝当晚为何单独召见了赵光义,虽然无从得知两人交谈的内容,但从透露出的只言片语来看,病重的赵匡胤显然是在交代后事,让赵光义“好好做”。如果赵光义不是赵匡胤中意的继承人,那么此后必然会再度召见赵德昭或者赵德芳。而且,赵德昭和赵德芳从未直接参与朝政,如果赵匡胤要传位两人,岂能不召见顾命大臣行托孤之事?

与以上这些比起来,宋皇后得知赵匡胤去世之后,派王继恩召赵德芳入宫的行为反而更为奇怪。而且,当得知王继恩并未召赵德芳入宫,反而将赵光义召入宫中后,宋皇后的表现竟然是“愕然,遽呼官家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司马光《涑水纪闻》)这显然就是一种做贼心虚的表现,而宋皇后的这种作为,恐怕也是赵光义继位后对其较为冷淡的原因所在。

如上所述,正是由于赵匡胤始终没有对两个儿子进行培养,且未给予其较高的地位,从而导致两人始终没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势力,而朝臣们也知道这一情况,自然也就无人拥立他们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令妃的“令”字来源于什么?乾隆是怎么想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上令妃真的狠毒,玄烨最爱的女人排名,令妃复原照

    说到令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乾隆四十年的正月二十九,紫禁城正沉浸在一场大型活动所带来的肃杀中。凑近一看,八阿哥、十二阿哥、十五阿哥带着他们各自的福晋,以及五阿哥永琪的遗孤绵亿均穿着重孝在大殿中跪成一列,你会发现,这是一场葬礼。仪式不仅仅停留在宫内,乾

  • 朱祁镇被抓之后过得怎么样 朱祁镇被放过来后过得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祁镇第几集被抓,朱祁镇在瓦剌是怎么被放回来的,朱祁镇为什么被放了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祁镇被俘后,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作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被俘虏、被释放、两次登基都掌握实权的皇帝朱祁镇,一直以来都是史学家们研究的高热度对象。最近在电视剧《大明风华》热播的推动下,张艺兴饰演的朱祁镇也走进了千家万户的茶余饭后话题之中。那么朱祁镇是被瓦剌俘虏后过得好,还是被放

  • 功高震主后又能全身而退,郭子仪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郭子仪功高盖世而主不疑,郭子仪是哪个皇帝的大臣,郭子仪为何封王

    说到郭子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历史上,功高震主的大臣往往不得善终,比如白起、韩信、岳飞等人,他们在战场上战无不胜,他们的战功却成为催命符,最后他们都因为受到君王的猜忌而被杀。中唐名将郭子仪,却是少数能做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的将领,

  • 宇文赟登基后有哪些作为?他做过什么荒唐事?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宇文赟,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历史上,有数百位皇帝,他们都被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困扰着。有的人,登基时年事已高,体力撑不起自己的野心,那么,他的难题就是如何面对岁月的残酷;也有的皇帝,即便名义万人之上,可是手里没什么实权,处处受到掣肘,他的难题则是怎么

  • 继皇后那拉氏:清朝唯一没有谥号的皇后,死后葬入妃子的陵墓中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雍正皇后乌拉那拉氏,孝庄是死后的谥号吗,曾国藩死后的谥号是

    说到继皇后那拉氏,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乾隆三十一年七月份,皇后乌拉那拉氏猝然长逝。皇后去世,本应该是轰轰烈烈的,而她的死,却寂静无声。这一天,没有任何预兆,所有人还是像往常一样按部就班的生活。一个小太监,急急忙忙穿梭在紫禁城的长廊与深巷之间,只为快点跑

  • 庆妃陆氏的出身如何?她为什么能抚养未来天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永琰与庆妃的关系,为什么把永琰送给庆妃,庆妃历史原型

    说到庆妃陆氏,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乾隆皇帝放在整个历史里面,算是后妃相当多的,大大小小 年轻年老 有数十人。这些人,快速认清不太现实,但有个规律可以帮助你了解:那些曾经在府中就跟随的,以及乾隆早期参与选秀的,大多登到高位。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方式,借助影

  • 傅恒有哪些卓越功勋?他的后代们有着怎样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傅恒,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傅恒有多功勋卓著呢?26岁,毛遂自荐前往金川平乱,之前,川陕总督和大学士钮祜禄讷亲接连吃了败仗,被处死,而他一去,没到一年,赢了。32岁,准噶尔反叛,朝廷不想出兵,而傅恒又一次请命前往。由于大多数人反对,他只能立下军令状,

  • 循贵妃比乾隆小47岁,她为何还会嫁给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循贵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封建王朝,有着霸道的自私性,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的女孩子,也都需要先经由皇亲国戚挑选,再自由嫁人。我们能够想到皇帝娶妻的原因,不过两个:1.喜欢2.政治对于第一点,清代早就设置好一个完善的选秀体系,把

  • 萧衍: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之一,晚年却被活活饿死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萧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就在影影绰绰的建筑里,十万余小沙弥的人群中,有一人擦干面庞的汗渍,放下手中的木鱼,披上一件黄衫,拉近看才知,那是龙袍——南北朝时期,我国的佛教盛行,一室之内便有半数人懂佛法,这是再常见不过的

  • 得到宋真宗高度的赞扬与信任的寇准,为什么不被人喜欢?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寇准,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说到寇准,我想大家都特别的熟悉。因为这是一位忠臣,无论是在影视剧里还是戏曲舞台上,寇准都是作为忠臣形象出现的。那么就是这样一位于北宋有功的大功臣,为什么不招人喜欢呢?这背后的历史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寇准一生的仕途又是如何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