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多尔衮为什么不将顺治取而代之 不合时宜一说是真的吗

多尔衮为什么不将顺治取而代之 不合时宜一说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131 更新时间:2024/1/19 19:54:06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多尔衮顺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不管是影视剧《孝庄秘史》中的美化描述,还是历史上真实的政治斗争,多尔衮不称帝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不合时宜”四个字,他也不是一心辅佐顺治皇帝,而是为了清朝的利益在奋斗。

多尔管在皇太极死后登上摄政王宝座,权力之大让他几乎成为没有名义的皇帝,至于他为什么没有直接登上皇位?入关后也没有趁扫平南明的大功篡位?原因如下:

第一:多尔衮的实力不足以碾压反对派

多尔衮能成为摄政王是清朝上层贵族互相妥协的产物,当时支持皇太极子孙继位的力量很强大,按照皇太极生前定下的制度,清朝皇帝直接掌握着八旗军队中实力最强的上三旗,也就是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

上三旗全是皇太极的死忠,他们只愿意支持皇太极的子孙继位,加上立场比较中立的礼亲王代善一脉掌握的正红旗,已经掌握住了八旗的一半,而且代善虽然表面中立,但他骨子里并不希望多尔衮继位,因为当初逼死多尔衮生母时,代善是出了力的,他也怕多尔衮秋后算账。

这么一来,八旗中的绝大多数是支持皇太极子孙继位,本来是皇太极长子豪格的机会最大,但他自己没有当仁不让的勇气,被多尔衮一派抓住话柄,剥夺了皇位继承权,于是大家在妥协之下,拥戴了幼年的顺治继位,而多尔衮争取到了执政大权。

第二:全力入中原,团结对外

顺治登基后,清朝最大的敌人明朝陷入混乱,这时,整个清朝上层的思想高度集中,放弃争斗,全力入关争夺明朝大好江山。清朝的军队和人口本来就少,要夺取中原,灭掉明朝这个庞然大物,上层保持一定的团结是很有必要的。

多尔衮即使有心当皇帝,也只能暂时放下这个心思,全心全意为清朝入关服务,清军进入北京后,发现有机会夺取整个中原江山,更是团结一致的全力为这个目标服务,唯一涉及到比较严重的政争是多尔衮囚禁了老对手豪格。

囚禁豪格还不是多尔衮个人的意愿,顺治皇帝和他的母亲孝庄太后同样支持拿下豪格,因为豪格和多尔衮一样,是顺治在皇权上最大的威胁之一,能借多尔衮的手除掉豪格,顺治母子求之不得。

但除豪格事件之外,多尔衮还是克制住了自己的欲望,保持住了清朝上层的团结,目的当然是为了能稳稳地拿下明朝江山,因为多尔衮如果在和明朝争夺江山的节骨眼上废掉顺治,导致清朝内部分裂,最高兴的是南明政权,多尔衮不会给他们翻身的机会。

第三:不能给投降过来的明军和士绅们反叛的机会

多尔衮生前,南明都还一直没有完全消灭掉,最重要的是,清朝夺取明朝江山并不是完全依靠的八旗军队,而是大量仰仗投降过来的明军,包括吴三桂在内的前明军实力依旧强劲,并且,这些投降过来的明军对清朝能有多少忠心度很值得怀疑。

如果多尔衮不辅佐顺治,而是在占据长江以北的地域后,就借着功劳逼迫顺治让位,导致清朝上层割裂,会给投降过来的明军借机反叛的机会,那些投降过来的明朝士绅也会觉得清朝不过如此,江山还没有坐稳就开始搞内部清洗和争夺皇位?

假如让这些明军和明朝士绅有了清朝不可辅佐的印象,对清朝一统江山是很不利的,多尔衮从大局上着想,也不能迫不及待的去争夺皇位,清朝要保持对投降明军和士绅的威压,内不就不乱,否则,新入关的清朝就会马上四分五裂。

综上所述,多尔衮不称帝而一心辅佐顺治,就是因为要维护清朝坐稳江山这个大局,在明朝的反抗势力还没有完全消灭掉,且投降清朝的明军将领和士绅们还没有完全归心的情况下,多尔衮不允许清朝生乱,他要防着这些人。

多尔衮当然想当皇帝,但紧张的局势却让他无法采取称帝的措施,如果多尔衮不是因为年纪轻轻就病故,让他多活上十年,等到明朝残余势力全部被消灭,清朝基本上不再惧怕投降明军的反叛,他肯定会废掉顺治,自己当皇帝,这是毫无疑问的。

可是老天并没有给多尔衮机会,所以在他生前,自己称帝是“不合时宜”的,只能辅佐顺治,至于是不是一心一意,肯定是要打个问号的,更如影视剧中因为和孝庄太后所谓的男女之情才辅佐顺治,那更是一个笑话。

像多尔衮这样成熟的政治家,不会因为儿女情长去做一个政治上的决定,到了他这个地位,都敢逼着皇帝称自己为父,就只能继续往前走而不能后退,否则他的部下和亲眷将死无葬身之地,可惜,他要是身体再好一些,多熬几年,清朝历史就又是一个样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张浚张栻父子的一生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怎样评价张栻,张俊杰,张浚功过

    张浚与张栻父子应该是南宋最有影响的名人之一,他们是四川绵竹人(今绵竹属德阳市)。张浚是宋高宗时主持川蜀抗击金军的主要负责人,名将吴玠、吴璘,包括岳飞都是手下。张栻是最重要的理学思想家之一,与朱熹、陆九渊齐名。但容易忽略的是,张浚实际和宗泽、李纲一样是典型的文士;而张栻也曾继承父亲遗志,像陆游、辛弃疾

  • 武则天在残害王皇后和萧淑妃时 李治为何没有保护自己的老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高宗王皇后一生无子,武则天与萧淑妃的恩怨,武则天害的王皇后

    很多人都不了解武则天和李治后宫,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武则天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恶毒的女人,其对情敌王皇后、萧淑妃的处置更。那么,曾作为唐高宗身边最为尊贵的两位女人,虽已被冷落而被囚宫中。但她们毕竟是李治的原配、宠妃,且萧淑妃又诞有皇子、公主。而李治又是仁弱之主,也并非那么绝情。那为何李治

  • 李治对武则天如此迷恋 李治对武则天是真爱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比李治大多少岁?,武则天爱过李世民吗,李治为何那么怕武则天

    对李治和武则天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来,李治有个最大的心病,那就是朝中大臣的势力越来越大,自己这个皇帝却愈来愈孤掌难鸣。他既怕丢了江山,又不得不忍气吞声受大臣的窝囊气。唐高宗的第一任皇后——王皇后,据说是一个温柔、贤良、随和的女人。甚至可以与长孙皇后相媲美。

  • 萧淑妃和王皇后相比 李治为什么讨厌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唐高宗王皇后一生无子,武则天害的王皇后,史评杨妃对李世民是爱还是恨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治和王皇后,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提到王皇后,大部分的人都了解她是何其角色。王皇后是唐太宗与长孙无忌为李治亲自选择的爱人,是老人们期待守候李治走完一生的人。在历史上的王皇后也算得上是娇娆的丽人一枚。能被唐太宗选择为自己孩子做媳妇儿的人毫无疑问也是才华出众的人,与李治般配也

  • 历史上的马援有何功绩?马腾马超能割据一方也与之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马超是被谁反间的,马超到底是不是马援后代,马援是马超什么人

    很多人都不了解马援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东汉末年,马腾、马超是不能忽略的一方诸侯,也是勇猛的武将。其中,马腾身长八尺有余,身体洪大,面鼻雄异,为人贤良忠厚,受众人尊敬。汉灵帝末年,马腾掌领部众,累迁至偏将军。在马腾之后,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治兵关中,马超联合关中诸侯韩遂等

  • 武则天晚年为何对张氏兄弟如此沉迷 武则天就不知道前车之鉴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武则天和李世民第一晚至今无人打破,现代武则天张海燕,张氏兄弟和武则天什么关系

    对武则天和张氏兄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女皇帝,执政手段雷霆,当是女辈豪杰。女皇上位历史十分曲折,且是两代帝王的妃子,又为其增添了不少艳丽色彩。野史当中有记载,说武则天年过76岁,居然圈养了不少的面首,与之花天酒地!当时她被民间所唾弃,

  • 武则天晚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武则天为什么退位不到一年就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武则天什么时候退位,武则天的一生,武则天退位后是谁继承的

    对武则天晚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汉之武帝,唐之武后,不可谓不明,而巫蛊之祸,罗织之狱,天下涂炭,后妃公卿,交臂就戮,后世闻二武之名,则憎恶之。————洪迈 《容斋续笔》中国封建王朝的408位皇帝当中,谁的文治武功第一可能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答案,但要说所有皇帝中最

  • 力挽狂澜拯救大明的于谦最终难逃被杀,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于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亲征瓦剌,却遭遇“土木堡之变”,明军惨败的同时皇帝被俘,当此生死存亡之际,时任兵部侍郎的于谦力挽狂澜,辅佐明代宗朱祁钰登基的同时指挥明军打赢北京保卫战。然而,景泰八年(1457年)爆发“夺门之变”,明

  • 萧鸾自立篡位,如果对待叔叔兄弟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先简单梳理一下南齐皇位的传承:齐高帝萧道成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大儿子萧赜,也就是齐武帝。齐武帝晚年,文惠太子病死,文惠太子的长子萧昭业被立为皇太孙。齐武帝死后,萧昭业继位,也就是郁林王。一年之后,萧鸾发动政变,废掉萧昭业,萧昭业的弟弟萧昭文被扶上皇位,成为一个傀儡皇帝。同年十月,萧昭文被降封为海陵王。萧

  • 赵云死后诸葛亮大为痛哭 赵云的死对诸葛亮影响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哭赵云,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众所周知赵云在三国里的名气可谓非常之高一生忠勇获得无数荣誉。他武艺超群,勇猛非凡,而又谦虚谨慎,忠义刚正,他不似关羽的居高自傲,不似张飞的暴虐无恩,他是以儒将艺术典型和完人来塑造的。赵云一身历战无数,令敌人闻风丧胆,年过七旬依然神勇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