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宰相寇准致命缺点!很小气也爱背后说坏话

揭秘宰相寇准致命缺点!很小气也爱背后说坏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56 更新时间:2024/2/2 5:25:19

北宋王旦以雅量著称,特别有一种大度能容的“宰相风度”,他总是对己严,待人宽,时时把别人放在内心最重的位置,从而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与爱戴。在历史上,王旦不仅为我们树立了为官的标杆,更展现了一种为人的境界。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旦当上了宰相,亲朋好友都很高兴,都觉得沾光的机会来了,可没过多久,他们就发现,自己有点儿一厢情愿了。

王旦的女婿苏耆凭真才实学考中了进士,殿试时被放在了进士以外的明经、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诸科里,这将直接影响将来实授官职。知枢密院事陈叟知道内中的情由,便向真宗皇帝介绍了有关情况,真宗就问王旦说:“此人如何?”这显然是想给宰相一个机会,只要他说一句话,这个面子皇帝一定会给的。可在女婿苏耆充满期望的目光注视下,这个老泰山却神色淡然,站在一边默不做声。苏耆只好讪讪而退,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门槛就这样错过了。等到从皇宫里出来,陈尧叟埋怨他说:“这个时候你只要说一句话,苏耆就能入选,为什么闭口不言?”王旦说:“国家以才选士,自有一定标准,我身为宰相,岂能自荐亲属?”

接下来倒霉的是王旦的另一个女婿韩亿。韩亿很有才能,曾经写了一篇政论文章参加应试,真宗非常欣赏,准备亲自召见他并晋升他的官职,王旦一看是韩亿,不是乐得说两句好话,而是极力辞谢,说这个人我了解,没那么大本领,干不了那么大事,生生给拦下了。后来,韩亿按惯例要被派到蜀都任职,真宗皇帝知道他是王旦的女婿,就特意召见他,赐他太常博士头衔,改任洋州。王旦知道了,坚决辞谢了皇帝的好意,还是让韩亿到四川就职。女儿不高兴了,四川不仅路途遥远,而且李白当年的慨叹也是尽人皆知: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么远,想见个面该有多难啊,就找老爸哭诉。王旦这回倒没直眉瞪眼地批评她没有大局观,而是很温柔地劝她说:“韩亿入川以后,你就回娘家住,你妈正想你呢,有什么可忧虑的呢。我身为宰相,若求皇帝让自个儿女婿在朝中做官,岂不为天下耻笑?”

女婿说到底是外姓人,对自己的至亲骨肉,王旦也没显出什么近情。弟弟王旭久负才名,但自从他当上宰相后,政治上就没进步过,即便别人推荐,论资排辈该升职了,也总是被他押下,所以王旭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有一次,王旭因公务被真宗召见,应答得体,看问题也很有见地,给皇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问他的官职,已是好多年没有得到晋升。事后真宗不无感动地对王旦说:“我还真不知道你的弟弟官职还这么低啊!你怎么就不说一声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旦的侄子王睦,酷爱读书,大约觉得学问满腹,不为国家做点儿大贡献很可惜,就给他这个宰相叔叔写信,求举进士。王旦回信一封,劝他:“我早就为你的名望太盛担心,怎么可以再同贫寒的读书人去争功名呢?”他的儿子王素,更是到他死,也没能端上国家的铁饭碗。

以直报怨为国荐贤

对自己尚且如此苛刻,对别人不更得眼里揉不得沙子吗?事实却恰恰相反,王旦对素昧平生的外人,却好得不得了,其包容的雅量,连骂他的人都服。

寇准与王旦同年中进士,两个人进入官场的起点是一样的。但王旦却很快走到了前面,当上了宰相,这让寇准心里很不是滋味。人前背后,有意无意,寇准不免下些小绊儿,说些坏话。

那时王旦掌管中书省,而寇准在枢密院任事,虽然一个管行政,一个管军事,但经常有一些工作往来。一次中书省有文件送枢密院会签,寇准发现行文的格式中居然出现诸多错误,他灵机一动,立刻把这当作一起“渎职”事件,向真宗皇帝作了正式汇报。王旦因此受到皇帝的责问,他不得不承认错误,并认真地做了自我检讨。寇准见此情景,心理平衡了许多,审查起中书省的文件格外地仔细,一有纰漏就向皇帝汇报,王旦因此没少挨骂。然而风水轮流转,过了一个月,枢密院有事往中书省送文件,也不合诏令格式,堂吏发现后非常高兴,马上就给王旦送去了,认为这下逮到机会了,也可以上殿参寇准一本了,顺便给他个教训。可王旦却心态平和,只是命送回枢密院更正,并不上奏。寇准知道后,大为惭愧,见到王旦忍不住感叹地说:“同年,你怎么这么大度呢?”王旦淡定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一句话。

过了一阵子,寇准旧病复发,跟皇帝商讨事件时,话里话外,再次向王旦开炮,发泄他的不满,这样的人怎么能让他当宰相呢?而王旦却像蒙在鼓里一样,总在皇帝面前说寇准的好话,称赞他的才能,以至于皇帝都觉得不忍心了,提醒他说:“你虽然称赞寇准的优点,但他却专门反映你的缺点。”王旦说:“道理本来就是这样啊。我担任宰相职务很久,处理政事过失也必然多。寇准对陛下不隐瞒,更加体现他的忠心正直,这就是我之所以看重寇准的原因。”真宗皇帝大为感慨,视他为忠厚长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寇准的小动作不仅没有矮化王旦的形象,反而把他衬托得更加高大,而更糟糕的是,他自己的报应很快就到了。寇准因为他的火爆脾气没少得罪人,不久就被人告发而免去了枢密使的职务。要说混到这么个级别也不容易,寇准心有不甘,便放下身段,托人私下里找到主管人事的王旦,请他帮忙弄个使相的职务,保留个待遇。王旦听了倍感诧异,回答说:“将相之任,怎么可以自己要求呢?这事,我万不能接受。”

寇准落了个老大没趣,扪心自问,自己平日里处处跟王旦过不去,现在还指望他伸出援手,哪有可能呢?不落井下石就已经万幸了,这样想着不觉有些心灰意冷。可令他想不到的是,任命下来,安排的职务居然是武胜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不在自己的期望之下。所以当他面谢皇帝时,一个头磕下去,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真宗皇帝说:“你以为你的职务都是朕安排的?实话告诉你吧,这一切都是王旦举荐的结果。”寇准一下子愣在那里。

而更令寇准想不到的事发生在多年以后。王旦病重,真宗皇帝不得不安排他的身后事,问他说:“你的病万一好不了,让我把天下事托付给谁呢?”王旦说:“知臣莫若君,英明的君主自然能选择良臣。”这显然不是真宗想要的答案,再三问他,也不发表意见。皇帝于是说:“你尽管随便说说好了。”王旦振作精神举起朝笏回答说:“依臣愚见,莫如寇准。”皇帝说:“寇准为人,性格过于刚烈偏狭了,你再说说别的人吧。”王旦说:“对别的人是否有谁能胜任宰相,我实在不太了解。”

王旦死后,最终寇准被任用为相。当寇准走上人生辉煌的顶峰时,心里最感念的,恰恰是他屡屡中伤的王旦。

张师德想求情晋职,两次拜访王旦,岂料王旦都拒不接见。张师德以为有人在王旦面前说了自己的坏话,便求与王旦同为宰相的向敏中加以解释。王旦说:“我多次在皇上面前说张师德是名家子,品行好,没想到他竟两次到我家求情。一个人状元及第后,重用只在早晚之间,安心等着就是了。他现在到处奔走求情,将来他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向敏中把张师德的意思告诉王旦,王旦说:“张师德刚来,不了解我罢了。”向敏中说:“现在有机会,还是不要漏下他吧。”王旦说:“我不过是暂时缓一缓,叫师德知道不应该这样做,也借以告诫大家不要贪图升官,改变一下不良风气。”师德后来先后被任命为谏议大夫等官职,都是王旦在背后推荐的。张师德知道了原委,非常感叹,王旦成为他一生为官的榜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

身为宰相,王旦很重视发现人才,但对于找上门来请托的人,他却是门难进,脸难看,弄得大家谁也不敢自讨没趣。但是只要他发现哪个人才能出众,总是千方百计的爱护、推荐重用,而不管这个人是否听他的话,当然更不图被荐人报答。在他死后,史官撰修《真宗实录》,检阅内廷保存的奏章底稿,才知道朝中的官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由王旦推荐提拔的,但这些人却从不知内情。

敢于担责不念人过

有一次,真宗作了一首《喜雨》诗,拿给枢密院和中书省的官员看。王旦看后对王钦若说:“皇上的诗中误写了一个字,是不是呈进去改了过来?”王钦若说:“一字之误,没大妨碍,不必改了。”背后却把诗中有误的事告诉了真宗。真宗有些不高兴,对王旦说:“昨天的诗中有误字,为什么不告诉我?”王旦只是说:“我拿到诗稿还没来得及细看,未能及时奏明皇上。”并一再向真宗请罪。后来,马知节忍不住告诉了真宗真相,真宗看着王旦,不住点头。龙图阁待制陈彭年曾很生气地对王旦说:“平常议事时,有些奏章未经皇上过目你就擅自批复,恐怕别人有议论。”王旦一笑,并没过多解释。陈彭年便向真宗汇报。真宗说:“自东岳封禅之后,我已明确告诉他遇小事可以自己做主,你们要好好地维护他。”陈彭年为此向王旦道歉,王旦却说:“我正需要大家的监督和帮助。”陈彭年叹服不已。

曾经有个占卜的人上书议论宫中的事情,真宗动怒,将他处死。抄家时,发现了不少朝中官员向他寻问吉凶的书信,真宗更加生气,下令一律交监察御史问罪。王旦劝阻说:“占卜吉凶,是人之常情,况且又没有议论朝廷,不应问罪。”真宗余怒未息,根本听不进去。王旦于是便取出自己曾用过的占卜书交给真宗,说:“我年轻时也常做占卜之事,如果占卜者都应治罪的话,请连我一起惩办吧。”真宗这才消了气,赦免了受牵连的官员。

王旦脾气好是出了名的,朝中如此,家中也是一样。他府中的下人们暗中议论老爷到底有没有脾气,于是私下里想搞个试验。有一天中午吃饭的时候,他们故意在盛给他的肉羹汤里撒了点锅底灰。王旦生性好干净,可他看到肉羹汤里的灰,只低头把饭吃了,没动那汤。下人问他说:“老爷今天为什么没喝汤啊?是不是做得不好?”王旦说:“没什么,我今天只是有点不想吃肉。”第二天,下人做饭时又故意在盛给他的米饭里弄了点脏东西,你不喝汤可以,总不能不吃饭吧!王旦见了,把碗推在一边,并没有显出一点不高兴,只是说:“我今天不想吃米饭,是不是可以另外做点粥?”下人们听了,面面相觑,心里都服了,从此只用心做事以报答王旦的友善。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旦放着河水不洗船,近水楼台却不抢先捞月,他的无私令人佩服;遭受误解,并不为自己辩白或表功,而是心怀坦荡,让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令当事者叹服;与人相交,真正地为人负责,不是图让人眼前高兴,而是考虑他未来的成长,纵是一时的误解,也会带来长久的感激;身为宰相,不轻易和别人使脾气,这不是令人轻蔑的软弱,而是让人敬重的修养,退后一步,留一分空间给别人,就会多一份敬重给自己。风度,不是貌似潘安,也不是穿着高档,不是“高富帅”,也不是“白富美”,而是一个人博大的心胸、高贵的品德和儒雅的气质,是一个人与人为善的精神和欲己达人的修养。王旦在历史上以贤相著称,这或许正是他风采迷人的内在原因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丰绅殷德为什么没和和珅一起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乾隆皇帝在位期间,和家是倍受皇帝恩宠,和珅位高权重,风光无限。许多官员和地方小吏对和珅是又气又恨,然而表面上却不敢说什么,当然也有一些人阿谀奉承,积极巴结。丰绅殷德扮演者沙溢然而,一朝天子一朝臣。和家在乾隆时期那时无限风光,可到了嘉庆皇帝执政,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家被抄,和珅被赐死,而他的

  • 揭秘三国司马懿为何会得得”大赢家“的称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司马懿是真实存在的吗,没有司马懿诸葛亮会成功吗,司马懿为什么能够统一三国

    世人给司马懿“大赢家”的称号,使得盖世枭雄曹操都显得气短一截,不知道曹操知道这个结局会不会气得吐血。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三国司马懿。图为司马懿的画像司马懿,字仲达,是一个成功获取战乱成果的人。诸葛亮名声虽大,都不如他大权在握、挥洒自如。后人用奸雄来描述他,为何不能说这是一种赞誉呢?试问三国时期奸雄之

  • 东吴都已经夺得荆州了 东吴为什么还要杀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如果东吴没有偷袭荆州,东吴为什么要杀关羽,东吴为什么偷袭荆州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吴和荆州,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孙权之所以敢杀关羽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三国的局势已经因一个人的去世,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孙权只是适应了这种变化。而刘备和曹操没有看到这种变化。而这种变化的发现者就是吕蒙。因此吕蒙的胜利绝非偶然。其实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吕蒙自

  • 关羽千里走单骑到底是什么样的 关羽真的走了千里吗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千里走单骑历史上真的有吗,关羽千里走单骑图,关羽在正史是个什么样的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走单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公骑在红色的赤兔马上在三国演义中关羽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是小说中虚构的,在历史上有记载过关羽千里走单骑,没有过五关斩六将 之说。东汉末年,刘备借机阻击袁术后,占领徐州,并让关羽驻下邳,之后“衣带诏”事件泄露,曹操愤怒,领兵攻打徐州

  • 刘备攻打东吴是意气用事吗 真实情况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夷陵之战如果刘备赢了,关羽死后刘备做了什么,刘备伐吴为什么失败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打东吴,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影视剧照三国时期刘备取下西川后,实力大增,坐拥益州,荆州,之后又攻下汉中 ,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这时候的刘备可谓是意气风发,巅峰时刻。刘备收蜀一、是因为痛失关羽、张飞吗?在三国演义中他们是桃园三结义 同生共死的兄弟 ,但正史记

  • 韩信最初是不值一提的小人物,他如何成为汉初一方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一时间天下群雄响应,百姓纷纷揭竿而起,秦朝末年的农民大起义正式爆发。这一年,20岁刚出头的韩信参加了起义军,开始了他的传奇生涯。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这之前,韩信是一个落魄流浪汉,虽然顶着贵族的头衔,但一无所有,他连饭都吃不上

  • 程昱作为曹魏五大谋臣之一,他在历史上真的只是谋臣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一说起程昱,大家脑海里肯定浮想起了这样的形象,一个文弱的谋士,兢兢业业的文臣。很多人,将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并称曹魏五大谋臣。陈寿评程昱是“才策谋略,世之奇士”。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程昱的出场,就是作为智谋之士,被荀彧推荐给曹操

  • 吕布被抓怎么说都会被杀吗 曹操为什么一定要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布和曹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吕布落到曹操手里,无论怎么说话,也难逃被杀的命运,这是两个原因造成的。1:吕布不可能寄人篱下,踏踏实实的做曹操手下一个将军,这一点曹操比谁都清楚。吕布最早是并州刺史丁原的手下,丁原对吕布还是很不错的,吕布为了自己的前途杀了丁原,

  • 悫惠皇贵妃在康熙册封她时,如何成了后宫的真正掌权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说到悫惠皇贵妃,不熟悉她的人,单凭听到皇贵妃这个尊号,就知道她在后宫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按照清朝的宫廷规制,三宫六院除了皇后以外,就要数皇贵妃的权利最大了。皇后一般都是政治联姻的产物,而皇贵妃却通常更受皇帝宠爱。正因为如此,很多皇后并不愿意皇帝册封皇贵妃;也正因为如此,后宫里的那些妃嫔,不见得害怕皇后

  • 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司马昭为什么还要优待刘禅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司马昭和蜀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蜀汉灭亡后,司马昭之所以优待刘禅,不杀他,也是从当时的形势考虑的,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刘禅主动开城投降。当邓艾从七百里阴平崎岖小道,偷偷深入蜀汉后方,其三万之军,也不过两万来人,再经绵竹之战,曹军虽胜,已是极度疲惫。以两万人的疲惫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