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03 更新时间:2024/1/5 19:07:05

春秋五霸有着不同的版本,可能是人们的理解不同、标准不同的原因吧!不过有一点儿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凡被称为霸主的国君,他们在历史上都有着赫赫威名,或者至少都有过一番轰轰烈烈的举动。但是,历史在记载了他们的“丰功伟绩”光辉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他们身上那些不光彩的污垢。这让我们在品读史籍的时候,不能不对那些有名和不知名的史家肃然起敬,是他们真实地记载了历史,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人物。比如这春秋五霸,他们的正面是那么地光彩鲜亮,可是他们的反面却也是龌蹉不堪,有些甚至比那些亡国之君还要荒唐。就让我们看看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三个人,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齐桓公戏言食人肉导致易牙杀子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不管是哪个版本,五霸当中都有他。他“尊王攘夷”,一生“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可谓是风光无限,但是,他还是一位吃过人肉的国君。

易牙是一名很有名的厨师,通过齐桓公长卫姬的原因进入了齐国宫庭,担任了国君的厨师。有一次,齐桓公无意中说:“寡人尝遍了天下美味,唯独不知人肉是何味。”易牙听了,就把这事记载了心里。有一次在午膳时,齐桓公尝到了一小鼎肉羹,感觉从来没有吃到过,不知是什么肉做的,就问易牙。易牙说,这是用他的小儿子做的人肉羹!桓公虽然心里感觉不忍,但却对易牙这种行为很感动,从此宠信易牙。

公元前645年,齐桓公执政已经四十一年了,他最信赖和倚重的相国管仲病了,齐桓公来到病榻旁询问继任人选。管仲说:“没有人比您更了解自己的臣子。”桓公只好自己提出三个人来征求管仲的意见,其中之一就是这个易牙。管仲说:“人之所爱,没有超过自己的儿子的,他能杀死自己的儿子来迎合国君,这不合人情。这样的事情他都能够做出来,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桓公又提出来其他两人,管仲告诉桓公,这三个都是小人,不可任用。但是,齐桓公并没有听管仲的话,而是继续任用易牙等小人,结果在他病重期间,这三人分别拥立他的儿子争夺君主之位,齐桓公被活活饿死在宫中。一代霸主,死后竟没人知道,尸身上爬满了蛆虫,近七十天没有入殓。

这句话虽然是齐桓公的一句玩笑话,也许是无意间说出来的,其本意并没有要吃人肉的意思。但是,这种话无论如何是不能说的,别说是一国之君,就是一个普通百姓也不能有这样的想法,哪怕仅仅是一丝之念。这说明,齐桓公的灵魂深处,是存在着严重的奴隶主观念的。对于奴隶主来说,所有的人都是可以任意宰割的。否则,假如把这件事情让易牙说,“我做过所有兽禽的肉,就是没有做过人的肉”,齐桓公会认为他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吗?恐怕他连性命都不一定能够保得住。

晋文公也吃过人肉

晋文公名字叫做重耳,于公元前636年当上了晋国国君,这一年,正好赶上周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的弟弟王子带发动叛乱,联合狄人赶走了周襄王。周襄王向天下发出了告急文书,要求诸侯前来勤王。这时的晋文公虽然刚刚即位不久,但仍然决定出兵。他亲帅大军向王畿之地出发,终于打败了叛军,迎接周襄王返回了王都。因为这事情,周襄王给了他一大片土地,晋国也由此崛起成为霸主之国。然而,这个晋文公曾经是颠沛流离,在外流浪了十九年。

在逃亡期间,重耳曾经经过卫国。在卫国五鹿这个地方,重耳一行断粮了,他向一个当地的农人讨口饭吃,那个农人不但没有给他,还戏弄他,给了他一块土块。重耳非常生气,拿起鞭子想抽打这个农人,结果被跟随他的大臣狐偃制止了,并对他说:“土块意味着土地,这表明上天将来要把这块土地赐给我们。”重耳这才没有和这个农人计较。然而,精神胜利法是解决不了肚皮问题的,吃饭的问题必须要解决,他们只能吃野菜充饥。一个公子哥儿是经受不了这种艰难的,重耳竟然饿得昏了过去。在煮野菜的时候,有一个跟随他叫介子推的人,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一块来,放在锅里和野菜一块儿煮,重耳吃了,可能也吃出不同的味道来了,当他知道这是介子推大腿上的肉时,曾经很受感动。然而,曾经的感动不是不能忘却的记忆,到了他成为晋文公,在封赏跟他逃亡大臣的时候,他竟然把介子推给忘记了。

还是在即将过黄河到达晋国的时候,跟随他的大臣们互相夸功买好,介子推不愿意和这样的人为伍,就在进入晋国以后,介子推隐居了。本来,介子推不求封赏,晋文公忘记,这件事情应该过去了,可是,介子推也不是一般的人,人家也有身份地位有随从,是这些人把这件事情给捅了出来。晋文公再装痴卖傻已经不行了,只好派人去叫介子推。介子推以为,这种“邀功请赏”得来的封赏并不是自己所愿,就逃走了。晋文公听说介子推进了绵山,为了让介子推出来,就下令烧山,结果介子推和他的母亲被活活烧死在绵山里。

晋文公吃人肉这件事正史没有记载,但是,说到现在的寒食节,人们都会说到这一事件,没有人把他按在别人身上,可见这事情不会是栽赃冤枉他重耳。那么,晋文公为什么会把这么大的事情给忘了呢?说到底,他骨子里的东西和上面说的齐桓公对待人的态度是一致的。对于“主子”来说,这些跟随的大臣都是“奴仆”,割一块肉给主子吃算不了什么大事。他曾经有一个关于赏赐的标准,用仁义教导我,受上赏;用行动辅佐我,受次赏;迎着刀箭立下功劳,受再下一等的赏赐。至于那些仅仅是出苦力的人,赏还是不赏,再说吧。像介子推这样割了身上的肉给他吃的人,实在是很难界定该不该赏?如果是把他列入出苦力一类,完全说的过去,这种事情不能帮助我拥有国家,不需要用国家的土地财物赏赐给你!如果说是该赏,那理由更硬,假如你饿死了,生命都没有了,你还会有现在的国君之位吗?何况介子推还是五个辅佐大臣之一。

说到这儿,我们看到,不是晋文公记忆力不好,一个从身上割肉给他吃的事情都能忘了,人还会想着什么事情?说到底,是他根本就不愿意赏。直到这事捅出来了,他不得不赏了,才又用了一个更毒辣的法子——烧山。凭他重耳的年龄和经历不可能不知道,大火烧山没有生灵能够逃出来,何况是一个背着母亲的介子推。

秦穆公用活人殉葬

秦穆公重视人才,秦国在他任内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他曾经帮助晋文公回到国内为君。周襄王的时候,他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拓地千里,被周襄王任命为西方诸侯之伯,这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然而,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的时候,竟然要求用活人给他殉葬!

《左传·文公六年》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之三子奄息、仲行、鍼(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诗的大意是:

哀哀鸣叫的黄雀栖在树上

是谁跟随着穆公去了

哦!原来是子车奄息

这个子车奄息呀

他是百里挑一的杰出人物

当来到墓穴边上

他是那般惴惴惊恐颤栗不已

苍天啊

这是残害多么好的人啊

如果可以的话

就用一百个人赎他一个

诗一共三段,分别写三个人,意思大致相同。

《史记·秦本纪》说给他陪葬的人数竟然达177人,真是触目惊心。

用活人殉葬是典型的奴隶制制度的产物,产生并盛行于商代。这种制度虽然到汉唐以后仍然残存,但自周朝建国以后,总体上是呈现一种逐步缩小的趋势。尤其是用有身份的男子殉葬,到秦穆公那个时代,更是少之又少,难怪秦国人要写诗谴责他。

春秋时期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期,实际上这是一个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的时期,在这样一个时期,旧有的观念总会在某些人身上有所残留,吃人肉、用活人殉葬就是这种旧观念残留的反映。人不可能摆脱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即便是像春秋霸主这种时代的突出人物也同样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张良为什么会交出军队?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陈胜以后的反秦豪杰义士之中,张良可谓是起事早,名声大的一个人,他的智谋更是前无古人,被称之为“谋圣”。博浪沙刺杀秦始皇那铁锤一掷,使张良名震天下;他的父、祖皆为韩国相,先后辅佐过五代韩王,可说是出身高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相国的地位是高于将军的,但项梁、项羽叔侄作为将门之后选择了独立起事,而张良

  • 武元衡:大唐铁血宰相,因主张强势对抗藩镇而被刺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国力一落千丈,即使是平定后,它遗留下的病根也在一点一点地侵蚀着唐朝。战乱虽然被平息了,但留下了藩镇割据这一后遗症。整个国家的政令不通,朝廷成了摆设,各地藩王都成了土皇帝。虽然还远远没有达到令唐朝四分五裂的地步,但是也使得朝代的风气稍显颓废。武元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生的。武元衡,字

  • 曹操手下的大将曹仁,他是怎么撤出江陵城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而归,自己回到了北方的许都,只留下曹仁在江陵城守卫。由于遇上瘟疫,曹军不少兵士染病死亡,曹操给曹仁留下的人马并不多。周瑜派遣甘宁攻击夷陵,曹仁救援不成,江陵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座孤城,被周瑜围困。但是,被围困的曹仁仍然顺利地撤出了江陵,这究竟又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江陵城虽然被围,但

  • 为何说公元前481年对于孔子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孔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1年在人类史上,只能说是普通的一年。这一年,距离西周王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已经过去了三百年;距离秦始皇统一六国,还要再等上两百五十多年。此时,东亚地区的平均气温上升,气候进入一个短暂的转暖期,而中原列国的争霸则陷入低潮

  • 曹参可是齐王刘肥的相佐,他为何会被刘邦推荐给汉惠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除去萧何、张良、韩信这三位“汉初三杰”,刘邦手下能有作为的还有陈平与曹参,但论及能力的话,陈平还要在曹参之上,但最后却是曹参成为了汉惠帝刘盈的丞相。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曹参可是齐王刘肥的相佐,他为何会被刘邦推荐给刘盈?要知道,刘盈太懦弱了,他狠不下心,他不敢杀人,也就镇压不住还活着的功臣,因此刘

  • 当宋濂被朱元璋任命做朱标的老师时,他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当宋濂被朱元璋任命做朱标的老师时,他说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统治者,当年他打天下的时候非常艰难,可以说他的一生,前面都是为了统一天下。比如消灭陈友谅等人,消灭后又要去驱逐胡人。并且恢复了中华的口号,并且去北方征伐。在1368年的时候

  • 袁谭有难时,刘备不愿意让刘表去援助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官渡之战后袁谭曾向刘表求救,为何当时刘备不让刘表去营救袁谭?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00年,曹军与袁绍军对峙于官渡,并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战事之初,曹操亲率大军,带领关羽与张辽等人击败了袁绍军中大将颜良,随后,曹操设计诛杀了袁绍军中的大将文丑,严重挫败了袁绍军的锐气。只

  • 雍正成立军机处后,第一批的军机大臣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的首批军机大臣共有3人,除了胤祥和张廷玉,还有一人是谁?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北宋仁宗时期,眉州人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先后考中进士,父子三人驰名于北宋文坛,后世称之为“三苏”。在古代,中进士可谓万里挑一,若是父子三人都高中进士,概率非常低。无独有偶,

  • 赵俨不让曹仁追击南撤的关羽,背后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北上攻打樊城,擒于禁,斩庞德,一时声势浩大,引起了中原曹营震动。但樊城内的曹仁却以必死的决心与城池共存亡,关羽也一时难以攻克。就像大雨让曹营大将于禁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一样,关羽也遇到了大麻烦——孙权在背后偷袭了他的江陵城。就在关羽回救江陵城南撤时,坚守樊城的曹军南线总指挥曹仁却并没有对关羽实施追击

  • 三国时期分别被刘备和曹丕誉为召虎的两位名将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你们知道三国时期分别被刘备和曹丕誉为召虎的两位名将分别是谁?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在后汉三国时期,有两位名将分别被刘备和曹丕誉为召虎,而召虎大家都知道,就是《诗经·大雅·江汉》里唱的那个“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召公跟周定公齐名的召穆公,名字叫姬虎,曾经在国人暴动的时候把周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