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赵太后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的赵太后是一个怎样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347 更新时间:2024/2/17 9:11:04

秦统一中国以前这段历史被称之为战国,顾名思义,这段时间战火不息,纷争不断,几乎每一年都在打仗。因为历史的原因,这时候的女人是不上战场的。从春秋到战国,打仗可以获得金钱、土地和爵位,为家族和个人带来最大的利益。又因为打仗的都是男人的事情,因而从士民到大夫,再从诸侯到天子,获取这些利益的是男子,相应的,掌握家国直至天下权力的也都是男子。由于长期处在战争环境当中,一旦战争失败就会失去财产利益甚至整个国家,所以这家国位的继承者一般都是成年男子。这既是父系社会男权主义的观念使然,也是战争环境自身需求的必然选择。但社会从来都不会是以一种面孔出现在人们面前的,赵国就有这种例外。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图片与章内容无关)

公元前266年,赵国的惠文王赵何死了,由于新即位的孝成王赵丹太小,国家实际上是由王太后执掌,这就是那个有名的赵太后,史称惠文后。这个时间是秦昭襄王四十一年,也就是秦始皇的曾祖父执政的时候。这个时间看起来好像挺长的,实际上,由于秦始皇的祖父、父亲执政时间都很短,所以,赵太后执政到秦王嬴政当王,前后只有二十年的时间。赵太后掌权,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史记·赵世家》记载的是:赵王刚刚即位,太后掌权。《战国策》中那篇有名的篇章《触龙说赵太后》说的是“太后新用事”,都说明她就是赵国实际上的女王。

孝成王元年(前265),秦国趁机攻打赵国,很快就攻下了三座城池。赵太后请求齐国出兵相救,齐王提出了一个条件,必须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到齐国做人质。赵太后舍不得,大臣们极力劝阻不听。劝的人多了,赵太后对左右人说:“有谁敢再说让长安君去做人质的,我一定吐他一脸吐沫。”左师触龙说他希望拜见太后,太后就怒气冲冲地等着他。触龙上殿后慢慢走上前去,到太后跟前道歉说:“老臣的脚有病,不能快走,很久没有拜见太后了。私下里因脚疾而宽恕自己,只担心太后的身体欠佳,所以还是希望看看太后。”赵太后说:“我也只能靠车辇代步了。”触龙说:“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靠喝点儿粥罢了。”触龙说:“老臣最近很不想吃东西,就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渐渐地就喜欢吃东西了,身体也舒服些了。”太后说:“我可做不到啊。”说了这会儿话,太后的脸色稍微和缓了些。

触龙说:“老臣有个儿子叫舒淇,年龄最小,不成才,可我已经衰老了,私下里很疼爱他,我希望能让他在宫中卫士中凑个数,来保卫王宫,因此冒死来向太守禀告。”太后说:“好吧。他几岁了?”触龙说:“十五岁了。年纪虽小,老臣想趁着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太后说:“男人也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触龙回答说:“比妇人家还要厉害。”太后笑着说到:“妇人家疼爱小儿子才特别厉害呢。”触龙说:“老臣私下里认为您疼爱燕后胜过疼爱长安君。”太后说:“你错了,我疼爱燕后远不如疼爱长安君那样厉害。”触龙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您送燕后出嫁时,在车下握着他的脚后跟,为她掉眼泪,因为想到他要远嫁,也是感到伤心啊。燕后走了以后,并不是就不想她啊,祭祀时总要替她祝福,祈祷说:‘希望她不要被赶回来。’这难道不是替她做长远打算,希望她的子孙世代为王吗?”太后说:“是的。”触龙说:“从现在起,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推到赵国立国的时候,赵王子孙被封侯的,后继有人吗?”太后回答说:“没有。”触龙又问:“不只是赵国,就是其他诸侯的子孙,他们的后代还有在侯位上的吗?”太后回答说:“我没有听说过。”他们当中遭祸早的,祸患就降到了自己身上;遭祸晚的,祸患就降到了子孙身上。难道国君封侯的就一定都不好吗?只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却没有功勋,俸禄丰厚却没有劳绩,而且还拥有大量的贵重器物啊。如今您使长安君的地位很尊贵,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多贵重的器物,却不让他趁现在为国家立功。有朝一日太后去世,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站住脚呢?所以老臣认为您替长安君的打算不够长远,所以说您疼爱长安君不如疼爱燕后。太后说:“是这样,那就任凭你安排吧。”于是为长安君准备了一百辆车子,送他到齐国做人质,齐国也出兵救赵。

这个故事几乎是家喻户晓,尽管重点在于叙说触龙的劝谏说话艺术,但赵太后最终的开明大义,也不得不令人敬佩。

赵太后执政时间很短,两年,但是她却非常懂得治国理政之道。

齐国有使者来访,书信还没有打开,赵太后就问:“今年的收成好吧?百姓安居乐业吧?你们的大王身体好吧?”齐国使者很不高兴,说:“臣奉大王之命向太后问好,您不先问大王状况却打听年成、百姓,这有点儿先卑后尊吧?”赵太后回答说:“话不能这样说,如果年成不好,百姓凭什么繁衍生息?如果没有百姓,大王又怎能南面称王?岂有舍本逐末的道理?”这和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论如出一辙。这是一种“民本”思想,就是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用。

赵太后在赵孝成王二年去世,执政两年,此后不久就发生了长平之战。假如这个惠文后能多活那么几年,赵国在长平会不会死那么多士卒?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惠文后是不是又是值得人们怀念?再联系到整个先秦时期,我们看到的都是男人在纵横捭阖,女人要么是“红颜祸水”,要么只是为了生育而嫁人,像这样执掌国柄的女子真是难得。而她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更是令人钦佩和感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五霸有着不同的版本,可能是人们的理解不同、标准不同的原因吧!不过有一点儿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凡被称为霸主的国君,他们在历史上都有着赫赫威名,或者至少都有过一番轰轰烈烈的举动。但是,历史在记载了他们的“丰功伟绩”光辉的同时,也没有忘记他们身上那些不光彩的污垢。这让我们在品读史籍的时候,不能不对那些有

  • 张良为什么会交出军队?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陈胜以后的反秦豪杰义士之中,张良可谓是起事早,名声大的一个人,他的智谋更是前无古人,被称之为“谋圣”。博浪沙刺杀秦始皇那铁锤一掷,使张良名震天下;他的父、祖皆为韩国相,先后辅佐过五代韩王,可说是出身高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相国的地位是高于将军的,但项梁、项羽叔侄作为将门之后选择了独立起事,而张良

  • 武元衡:大唐铁血宰相,因主张强势对抗藩镇而被刺杀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安史之乱使得唐朝的国力一落千丈,即使是平定后,它遗留下的病根也在一点一点地侵蚀着唐朝。战乱虽然被平息了,但留下了藩镇割据这一后遗症。整个国家的政令不通,朝廷成了摆设,各地藩王都成了土皇帝。虽然还远远没有达到令唐朝四分五裂的地步,但是也使得朝代的风气稍显颓废。武元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生的。武元衡,字

  • 曹操手下的大将曹仁,他是怎么撤出江陵城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而归,自己回到了北方的许都,只留下曹仁在江陵城守卫。由于遇上瘟疫,曹军不少兵士染病死亡,曹操给曹仁留下的人马并不多。周瑜派遣甘宁攻击夷陵,曹仁救援不成,江陵实际上已经成为一座孤城,被周瑜围困。但是,被围困的曹仁仍然顺利地撤出了江陵,这究竟又是因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江陵城虽然被围,但

  • 为何说公元前481年对于孔子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孔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1年在人类史上,只能说是普通的一年。这一年,距离西周王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已经过去了三百年;距离秦始皇统一六国,还要再等上两百五十多年。此时,东亚地区的平均气温上升,气候进入一个短暂的转暖期,而中原列国的争霸则陷入低潮

  • 曹参可是齐王刘肥的相佐,他为何会被刘邦推荐给汉惠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除去萧何、张良、韩信这三位“汉初三杰”,刘邦手下能有作为的还有陈平与曹参,但论及能力的话,陈平还要在曹参之上,但最后却是曹参成为了汉惠帝刘盈的丞相。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曹参可是齐王刘肥的相佐,他为何会被刘邦推荐给刘盈?要知道,刘盈太懦弱了,他狠不下心,他不敢杀人,也就镇压不住还活着的功臣,因此刘

  • 当宋濂被朱元璋任命做朱标的老师时,他说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当宋濂被朱元璋任命做朱标的老师时,他说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统治者,当年他打天下的时候非常艰难,可以说他的一生,前面都是为了统一天下。比如消灭陈友谅等人,消灭后又要去驱逐胡人。并且恢复了中华的口号,并且去北方征伐。在1368年的时候

  • 袁谭有难时,刘备不愿意让刘表去援助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官渡之战后袁谭曾向刘表求救,为何当时刘备不让刘表去营救袁谭?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公元200年,曹军与袁绍军对峙于官渡,并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战事之初,曹操亲率大军,带领关羽与张辽等人击败了袁绍军中大将颜良,随后,曹操设计诛杀了袁绍军中的大将文丑,严重挫败了袁绍军的锐气。只

  • 雍正成立军机处后,第一批的军机大臣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的首批军机大臣共有3人,除了胤祥和张廷玉,还有一人是谁?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北宋仁宗时期,眉州人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先后考中进士,父子三人驰名于北宋文坛,后世称之为“三苏”。在古代,中进士可谓万里挑一,若是父子三人都高中进士,概率非常低。无独有偶,

  • 赵俨不让曹仁追击南撤的关羽,背后有哪些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关羽北上攻打樊城,擒于禁,斩庞德,一时声势浩大,引起了中原曹营震动。但樊城内的曹仁却以必死的决心与城池共存亡,关羽也一时难以攻克。就像大雨让曹营大将于禁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一样,关羽也遇到了大麻烦——孙权在背后偷袭了他的江陵城。就在关羽回救江陵城南撤时,坚守樊城的曹军南线总指挥曹仁却并没有对关羽实施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