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胜起义原本可以取代秦朝 陈胜最后为何会被车夫所杀

陈胜起义原本可以取代秦朝 陈胜最后为何会被车夫所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844 更新时间:2024/2/7 3:28:18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陈胜起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曾经有人说过,中国古代的老百姓是世界上最淳朴的一群人,只要能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不会去想别的。可偏偏很多古代的统治者只想着压榨,老百姓如果看不到活下去的希望,只能用生命来发出怒吼。

不同于后来一些名为起义实则抢掠的“义军”,陈胜作为最早的农民起义首领名声相当不错,四方豪杰拜服。刘邦取得天下后为争取人心将陈胜追封为“隐王”,后世的司马迁著《史记》时也把陈胜列入了仅王侯将相才有资格进入的“世家”。

但被如此赞誉的陈胜,亲身所面临的遭遇却是相当糟糕。

大泽乡起义之后,陈胜的军队最开始的确势如破竹,但是没过多久问题就完全暴露,麾下的将领压根就不服他。其部下三大将领:武臣称赵王,韩广称燕王,周市奉魏国后裔魏咎为魏王,通通背叛了陈胜。

不但是部下,陈胜在老家都没得到拥戴,他也没有自己的嫡系部队,最后还是死在了车夫之手。如此种种,用众叛亲离来形容都不为过,那为什么陈胜会混到这般田地?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陈胜自己的原因,首先他待人有些薄情寡恩,在教科书上我们都学习过他那句“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在这句话之前他还对同乡说了句“苟富贵,勿相忘”。

说是这样说,事实证明人一富贵什么都忘了,在其发家之后有同乡来看他却被关在门外。后来陈胜出行时那些人就在站在路边直呼陈胜的小名,这可有些丢脸。

无奈之下陈胜只好将他们领进宫中,估计是没安排好,这些同乡就议论纷纷抖露出不少黑历史,这让陈胜非常不满,将他们抓起来杀了。

从这件事就能看出陈胜没什么头脑,或许也是一朝得势人有点飘吧。有同乡来正是组建属嫡系的最好时机,历代帝王中起家的家底基本都是同乡,只要说法得当画块大饼,安置不是难事。

再不济就将同乡安插进部队中,并立下规矩让他们不能乱说,要是再说有规矩在前处置起来也能让别人心服。

别人过来不过是想谋个富贵,陈胜却让人家把命都留在这里,自然就再也无法得到其他同乡的支持,古代对于宗族、同乡情还是比较看重的,贸然杀之也让部下心寒。

对家乡人不好,对部下也一样,在称王之后陈胜再也没有草莽之气了,随时一副高高在上的做派,还专门让人去监视部下,一旦部下有什么过失就严肃处理,使得部下人心惶惶。

连对吴广他都有小心思,只是封了个“假王”,后来吴广跟部下闹矛盾,陈胜还有很大的嫌疑。

这些待人方面能看出他的性格,但称王一事就显露了他的政治头脑不足,他称王的时间太早了!

比较有趣的是他最早反秦是打着扶苏和项燕的旗号,这两人完全没啥联系,就算都活着也只会是敌对状态,政治口号都是乱起。

前期因为“天下苦秦久矣”,陈胜的进攻非常顺利,拿下陈县之后就决定称王了,当时有人劝他不宜过早称王,会让天下觉得他有私心,不过没劝动。

陈胜这一称王就带来了极为不好的连锁反应,首先其他反秦势力不服他,当时还是很重视门第的,陈胜一个泥腿子难以得到其他贵族的支持。

且他这一称王就让其他人感觉称王原来只要有兵就可以啊,竟是这么简单的事。后来陈胜部下武臣就是出于这种心理而叛离陈胜自己称王。

武臣的离开给陈胜其他部下开了个头,后来还涌现了几大部将自立。

并且陈胜在称王之后生活严重腐化,再也没有进取之心,只顾享乐。他是做了一番战略部署四面出击,但是他自己此后就一直在陈县过着安逸生活。

这样一来导致征战的部将心里不平衡,且失去对军队的掌控力,武臣是典型,打下几座城之后就匆忙单干。

再者因为部将都没有他的号召力也会导致军队的战斗力下降,吴广是典型,张楚政权没能统一天下就是因为吴广受阻于荥阳,如果领兵的是陈胜本人,那结局或许就不一样了。

种种原因之下,陈胜落得了悲剧的下场,不过作为最早的农民起义领袖,他也算是青史留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吕不韦的政治眼光非常老道,但为何还是被秦始皇清算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吕不韦可以说是历史上最为出色的商人之一,一眼看出异人是个奇货,并借之成为天下第一强国的丞相,政治眼光非常老道。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异人是秦昭襄王太子安国君二十余个儿子中的一个,非嫡非长,是个不受宠妾室所生的中子(排行居中),被爷爷安排到赵国当人质,至于秦昭襄王还记

  • 孙传庭有什么本事?为什么说“传庭死,而明亡矣”?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孙传庭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崇祯17年3月李自成率大军攻陷北京城。崇祯皇帝走投无路,在煤山上吊自杀,他留下遗言“诸臣误我”和“大臣皆可杀”。其实崇祯时期猛将如云,如果他能用好这些大将,明朝根本不会亡国。有这么一位大将,他忠诚耿直,能征善战,最后马革裹

  • 刘玉娘和李凤娘有什么相似之处?她们都十分败家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刘玉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俗话说得好,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有’一个女人在默默支持他。历史上这样的正面例子很多,如长孙皇后与李世民,马皇后与朱元璋,张皇后与朱温等等,这几位帝王能取得事业的巨大成功,他们善良贤惠能干的妻子功不可没。但是,也有这样一些反

  • 宋孝宗赵昚其实是个平庸之辈,为何能有好名声?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宋孝宗赵昚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宋孝宗赵眘是南宋第二位皇帝,历史上对他的评价较高,认为他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其实赵眘不过是一名庸人而已,他意志薄弱、不善用人,空有复兴的壮志,却缺乏复兴的才干。赵眘继位后很快给岳飞平反,并且起用抗战派的张浚。张浚向赵

  • 朱温作为后梁的开国皇帝,为什么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温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朱温是后梁的开国皇帝,一般开国皇帝名声都不错,但是朱温绝对是个例外,身为开国皇帝的他毫无忠义廉耻,因此在历史上名声特别不好。1.三家姓奴,对旧主不忠公元875年,黄巢揭竿而起。时年26岁的朱温与二哥一起投身起义。朱温骁勇善战

  • 秦法在统一六国后为何不管用了 秦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商鞅变法,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认为商鞅变法的成果,在秦朝统一后就失去了效用,甚至把秦朝灭亡的责任推卸给商鞅变法,是极不恰当的观点,这种观点没看清楚商鞅变法的实质,更混淆了商鞅变法与秦法之间的关系。估计有人要反驳我,秦法难道不是商鞅变法的具体表现形

  • 李斯被杀前留下遗言 死后不就就验证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我爱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斯遗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预言家,他们能提前预料到一个王朝的毁灭或者是一个王朝的兴起,有些人这些预言家特别的神。他们并不是神,而是根据事实来推测的。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讲的这位主人公叫李斯,他也算得上半个预言家,他在临死之前说了

  • 李密在瓦岗寨取得了哪些成功?他归唐后为何会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密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密出身高贵,他的曾祖父李弼是北周大司徒,祖父李矅是北周柱国,父亲则是隋朝上柱国,可谓家世显赫。李密是隋朝末年的风云人物,大业九年(613年)六月,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造反,李密作为军师为杨玄感献计,可惜不被采纳,最终杨玄感失

  • 李重茂都已成为唐朝皇帝了,他为何还会被逼下诏退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唐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八十二岁的女皇武则天病重,丞相张柬之、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人发动神龙政变,迎中宗李显复位。中宗复位之后,大封子女等为王和公主,这其中最小的儿子就是被封为温王的李重茂。做为第四个儿子的李重茂原本离帝位相当的遥远,因为在他的前面有三个哥哥,但时事无常,他的长

  • 关羽投降曹操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说关羽降汉不降曹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关羽投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关羽这个人在中国的历史之中有着许多扑朔迷离的地方,比如像关羽是如何成为了中国人心中的武圣代表的,为何中国民间的义气文化之中说的最多的就是拜关公呢?但这些都不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题,今天本文要说的主题是对于关羽忠义的分析和关羽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