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高祖反复犹豫致李氏兄弟积怨深重

唐高祖反复犹豫致李氏兄弟积怨深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391 更新时间:2023/12/12 21:32:36

我们都知道李渊是被李世民被逼做太上皇的,这也是唐太祖李世民一直被人诟病的地方。那么原本血肉亲情的一家人为何会到午门事变那个田地的呢?

唐高祖考虑改立李世民为皇太子的事,不知真假,但反对者很多。

网络配图

有一次宫中宴会,李世民想起生母早逝,没有享受到眼前这一份荣华,不禁流下眼泪。事后,皇妃们哭着对唐高祖抱怨说:“陛下年纪大了,太平日子里大家聚在一起宴会,应该高高兴兴的才好。秦王在酒席上流泪,一定是嫌弃我们这些人。将来陛下万岁之后,如果秦王得志,我们母子们只怕活不下去了。”

另一方面,皇妃们普遍认为皇太子李建成是一个好人。她们的话让唐高祖很是伤感,一想到在自己死后这些女人可能受的委屈,他就难受。

点点滴滴的嫌隙,点点滴滴的恶意,累积起来,就是大仇恨,大怨恶。

于是唐高祖彻底打消了更换皇太子的念头,对李世民的态度越来越冷淡,更信赖皇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毕竟,李建成是唐高祖选定的接班人,他要维护李建成的地位,于是他试图用正常的手段削弱李世民的力量。

网络配图

李建成那边也抓紧活动。有一次他在东宫设宴,请李世民、李元吉等人喝酒。酒席中间,李世民突然感觉心中暴痛,呕血不止,淮安王李神通赶快扶他回到西宫。

唐高祖听到消息,亲自过去探视,又谈起皇太子的问题,“当初我们父子在晋阳举事,是你的主意。后来你带兵四处征讨,立下大功。我曾经想立你为皇太子,是你推辞不受。你哥哥李建成做皇太子已经多年,不可以轻易变动。”

然后唐高祖提出一个折中的办法,让李世民离开长安,去洛阳居住。潼关以东的地区都归他所有,而且可以使用天子的旗号。

这不太像一个皇帝能说出口的话,如果唐高祖果真提出这样的解决办法,说明他是一个糊涂的人。李世民流泪奏道:“父皇的安排,实在不是我想要的,因为我不想离开父皇。”

唐高祖安慰他:“我是四方之主,以天下为家。你不必悲伤,洛阳距离长安并不远,想念的时候,我们见面很容易。”

网络配图

李建成和李元吉商量,认为李世民一旦去了洛阳,手中掌握雄兵猛将,控制着中原广大的地域,物产富裕,人口众多,更难制服,恐怕遗患无穷。不如留他在长安,更方便铲除。

于是两个人授意大臣向唐高祖说:“秦王身边的人,大都是关东出身,去洛阳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只怕此一去,秦王他们就不会再回来了。“

唐高祖感觉此话不无道理,也就不提去洛阳的事。

李世民强势、李建成嫡长,二人水火不容,暗藏着巨大的危机。检校吏部尚书封伦看出这一点,提醒唐高祖说:“秦王功勋卓著,不甘心居于皇太子之下。如果陛下不想改立皇太子,请早想办法安置秦王。”

言外之意,是请皇帝早一点削除秦王的势力。唐高祖认为封伦说得有道理,开始认真考虑这件事。

唐高祖不知道,封伦这个人看上去态度恭谨、衣饰简陋,实际上阳奉阴为,心机深不可测。

封伦在李世民身边做过事,曾经给他出过许多主意,用来对付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认为他的想法极好,因此送他大量的金钱。另一方面,封伦又暗中给李建成出主意,让他早下决断,要胸有四海,不必顾及亲情。

兄弟之间嫌隙日深,父皇犹豫反复,封伦这样的投机分子为了自己的前程、后宫的妃子们为了各自的利益,从中挑拔,一场血腥的事变难以避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朝有很多牛人 但最佩服的还是王守仁!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最厉害的三个人,明朝那么厉害为什么会被清朝打败,孙承宗能挽救明朝吗

    王守仁是明朝第一牛人。他天资聪颖,所创“心学”独成一家,在中国哲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在战场上,他更是用兵如神,皆大胜而归,是出色的军事家。王守仁,号阳明,出生在一个显赫之家,先祖可以追溯到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守仁出生时,他的祖母梦到一位仙人在云中抱着一个孩子。他的祖父根据梦境,给他取名“云”。但他五

  • 真实杨家将:杨六郎并非是排行第六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杨家将武功排名,杨家将六郎结局,杨家将排行榜

    导读:杨家将的故事几乎是伴随着我们长大,在系列评书和电视剧中,杨家将英勇无敌,但是遭奸人陷害最终未能光复土地。同样,杨六郎的故事一直受到大家的喜爱,那么史书中真实的杨六郎到底是怎样的呢?他真的是郡王驸马?杨延昭生于958年,死于1014年,是杨家将中唯一生卒年月都有记载的人物。杨延昭起初叫延朗,后来

  • 探究真相: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张飞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时间会还原真相,还原事实真相是什么意思,张飞容貌还原图

    导读:提起张飞,大家在脑海中想到的肯定是豹头环眼,燕颔虎须,活脱脱一幅莽汉形象,但是据目前的考古发现,张飞并非如此,或许《三国演义》给予了我们某些错误的讯息。网络配图张飞是莽汉?民间有这么一句俗话:“张飞穿针——粗中有细”,事实正是如此,张飞并非莽汉。据《三国志》记载,公元208年,曹操南下,刘备从

  • 三国时期十大谋士排行榜 诸葛亮居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四大谋士都是谁,历史真实三国谋士排名,三国名将排名前三十名

    导读:三国时期最不缺的就是谋士了,而谋士也是有高低之分的,如何判断一个谋士的智谋高低呢?小编认为应该看他在一场战争中的作用、看他在一段历史中所起的作用,当然像郭嘉这种过世很早的谋士,其才能亦不可小觑。他死的时候孔明还未出山。综合这些原因,我们重新给三国时期的谋士排名如下:网络配图一、诸葛亮孔明未出茅

  • 三国十大影响力人物排行 曹操居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三国曹魏武将排名,世界人物影响力排名,三国演义人气排名

    导读:风云乱世,滚滚红尘中谁主宰着三国命脉?群雄逐鹿,茫茫诸侯中谁引导着局势风云?三国向来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个年代中总有一些英雄让我们至今难忘。网络配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那么对三国局势影响最大的十个三国人物都是谁呢?稼轩有“生子当如孙仲谋,……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之语,想

  • 郭氏:十三岁成皇后,二十三岁暴病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大长今中长今的女儿,24孝图郭巨埋儿

    郭氏,宋仁宗的第一任皇后。也可能是因为郭氏的靠山是刘太后,所以导致了郭氏和宋仁宗两人的感情不和,也可能是两个人真的没有眼缘。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天圣二年,郭氏被立为皇后,时年十三岁,由于年纪小,比较任性,在加上她有刘太后做靠山,就开始限制宋仁宗与其他嫔妃亲近。她这样的做法,并没

  • 自封“宇宙大将军”的侯景到底有多大能耐?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自己给自己封的,自封的优点会害死我们,自立为帝

    因为自封为“宇宙大将军”,所以南北朝时期的枭雄侯景如今在网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而他发动的南梁“侯景之乱”导致南北朝的实力失衡,为后来的隋朝统一埋下了伏笔。但鲜为人知的是,在还没有进入南梁的时候,侯景就用自己的错误拯救了后来的隋朝和唐朝。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永熙三年(534年),北

  •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东晋最有作为的皇帝,司马衷为什么能当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

    建兴五年(317年),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帝,东晋正式建立。东晋从建立那天起就是一个皇权不振的朝代,司马睿当皇帝时被评价为“王与马,共天下”。此后直到刘裕(南宋武帝)篡位,东晋的皇帝们大都存在感稀薄,朝廷沦为大臣斗争的舞台。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不过在东晋的十一个皇帝

  • “汉初三杰”中,为什么只有韩信没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认为西汉的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喜欢“杀功臣”的皇帝,他们的主要(或者唯一)论据是刘邦和吕后弄死了“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然而在“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之中,张良和萧何都是善终并且生荣死哀。那么刘邦为什么只消灭了韩信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由于司马迁《史记》的

  • 休养生息的唐太宗为什么成了“灭国狂魔”?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武德九年(626年),唐朝中央进行了一次路线大讨论。以封德彝为代表的多数派主张严刑治国,以魏征为代表的少数派主张宽仁治国。刚刚登基的唐太宗选择支持了魏征。于是以减轻百姓负担、恢复社会生产力为主要目标的休养生息成为整个贞观时期的基本国策。以休养生息为基本国策的大一统朝代对外往往以防御为主,比如汉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