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陈新甲:官至兵部尚书,为何背负千古骂名?

陈新甲:官至兵部尚书,为何背负千古骂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757 更新时间:2024/3/28 10:32:50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心中藏不住秘密的人,凡事被他们得知后,往往不考虑事情的轻重,迫不及待就向周围人传播。对于这类人,我们称之为“大嘴巴”。有“大嘴巴”习惯的人往往不可靠,而“大嘴巴”本人也常因这个坏习惯吃亏。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大嘴巴”,他的名字叫陈新甲。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陈新甲是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的举人。按照当时不成文的规则,举人只能算“半拉子工程”,之后还要继续深造考上进士,才能算真正的学有所成。不过,陈新甲没有在科举之路上继续走下去,在获得举人功名后,他被朝廷任命为定州知州。

以举人身份出仕对大部分人来说并非一个好的选择,因为学历不够,所以往往很难得到提升的机会。陈新甲在知州的岗位上一干就是二十年时间,期间既没得到褒奖,也没受到处罚,北京朝廷里面各种惊心动魄的变动都和他这个不起眼的地方官毫无关系。

崇祯元年(1628年),刚登基不久的崇祯皇帝打算起用一批资历丰富的地方官到京师各个衙门,陈新甲因此被调入刑部担任员外郎、郎中等职务,后又改任宁前道兵备佥事,前往山海关外的军营中任职。

陈新甲之前二十多年的官宦生涯都没有什么亮点,但想不到的是当他来到关外后,却表现很抢眼。无论是指挥士兵修筑城池,还是战场物资调配,陈新甲都完成的非常出色。

崇祯七年(1634年),陈新甲升任右佥都御史,与时任宣府、大同、山西三镇总督杨嗣昌一起共事。杨嗣昌很看重陈新甲的才能,于是有意对其进行栽培。崇祯十一年(1638年),在杨嗣昌的举荐下,陈新甲晋升为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府、大同二镇。

崇祯皇帝对陈新甲非常器重,多次有意包庇陈新甲所犯的一些小过错。吏科给事中戴明说弹劾陈新甲玩忽职守,崇祯帝没有派人去核查此事,直接就把戴明说痛骂了一顿,理由是诽谤朝廷重臣。

崇祯十三年(1640年),兵部尚书傅宗龙因忤旨下狱,崇祯帝提拔陈新甲接任兵部尚书一职。这在当时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事情,因为自从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工部尚书贾俊以后,就再也没有举人出身做到尚书职务的人,陈新甲算是这一百多年时间里的第一人。

陈新甲当上兵部尚书后,知道朝廷正值用人之际,于是极力向皇帝推荐被打入大狱的傅宗龙、孙传庭等人。由于当时明朝形势已到了病入膏肓阶段,陈新甲虽然向皇帝提出了不少建议,但对大局来说都于事无补。陈新甲意识到这样下去将是亡国之兆,于是向皇帝建议同关外的满清议和,把军事重心都投入到剿灭国内流寇上面。崇祯帝深知局势对大明朝越来越不利,因此接受了陈新甲的建议。但崇祯帝知道陈新甲这个人有“大嘴巴”的毛病,因此再三嘱咐他切记不可把此事对外宣扬,而只能先安排人偷偷与满清接触,待到一切都商讨妥当后,再公布消息不迟。

陈新甲得到皇帝的肯定答复后,心中大喜,他认为只要北部战事平息,大明自然中兴有望。虽然皇帝嘱咐他不可将此事说出去,但他还是没能忍住,偷偷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好友傅宗龙,并嘱咐傅宗龙别告诉其他人。傅宗龙跟陈新甲一样,也是个“大嘴巴”,他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又偷偷告诉了武英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谢升,说完还不忘加一句“我告诉你,你可千万别告诉别人”。

不久后,有几位言官前去拜见谢升,向他求教当下国事该如何应对。谢升说:“皇上的意思是主张议和,希望你们不要多话。”言官们听闻此话后大为哗然,纷纷上书质问皇帝为何要同建虏(明朝人对满清的蔑称)议和。崇祯是个死要面子的皇帝,如今面对大批言官的质问,心中自然又羞又恼。但他又不好惩办陈新甲,因为这样一来就等于承认了确有此事。结果,崇祯皇帝以妄揣圣意为名,将谢升罢官赶回老家。言官们虽然怀疑此事和皇帝、陈新甲等人有关,但由于没掌握到什么确凿证据,也只好就此罢休。不过,明朝同满清议和的最佳时机却因此被耽搁了,从后来的历史发展上来看,这一耽搁显然是非常致命的。

崇祯十五年(1642年),明朝倾尽国力打造的九边精锐部队在“松锦之战”中损失殆尽,主帅洪承畴也遭清军俘虏。对于这样一场惨败,作为兵部尚书的陈新甲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言官弹劾陈新甲的上书像雪片般飞向崇祯皇帝的案头,但崇祯帝此时陷入无人可用的窘境,所以只好继续袒护陈新甲,没有对其做出处罚。

“松锦之战”失利后,大明王朝的形势已经非常恶劣了。因此崇祯皇帝和陈新甲经过商议后再次决定偷偷派人同满清议和。不过,由于此时明朝的“底牌”已经没多少可打了,议和的条件自然要比之前的苛刻很多,但也不是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过,这一次陈新甲又把差事办砸了。

当时陈新甲的密使和满清方面经过多次探讨,终于初步说好了议和条件。于是密使将议和密函发给了陈新甲。陈新甲在看完密函后随手放在了书房案头,和其他兵部塘报堆在一起。陈新甲的侍从进来收拾书房的时候不知内情,将密函和其他塘报一起发给各衙门传抄,结果秘密议和的事情就这样曝光了,明朝最后一次有可能挽救江山社稷的机会因此断送。

由于这一次言官们都掌握了充分的证据,无论是崇祯皇帝,还是陈新甲都难逃干系。不过皇帝自然不会自己背锅,盛怒中的崇祯帝下令将陈新甲打入大狱,并严词拒绝任何人为其说情。陈新甲本是一位做事干练,通晓战事的人,结果却因管不住自己的“大嘴巴”以及关键时刻马虎大意,造成了误国误己的严重后果。

崇祯十五年(1642年)九月二十二日,明朝原兵部尚书陈新甲被斩于市。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杀人不眨眼的张献忠,一生最怕这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大千一生几个女人,张献忠被谁杀的,罗艳芳最新消息

    张献忠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出名的农民军领袖,在他身上有两个著名的关键词:沉银、屠川。其中,沉银之谜在近几年已经得到证实。屠川的说法至今仍有很大争议,但张献忠杀人不眨眼是基本可以确定的事实。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张献忠嗜杀成性,一般像这类人物,大体上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

  • 汉武帝一生中最重要的4个女人分别是谁?她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最爱的女人是谁,汉武帝最宠爱的四个女人分别是谁,汉武帝的女人都有哪些

    汉武帝一生中最重要的4个女人分别是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帝王在中国古代史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要说的汉武帝,在历史上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为什么说他备受争议呢?因为在汉武帝当上皇帝的初期,他对待国家政务十分上心,颁布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的政策

  • 杨广是怎么顶替掉他大哥杨勇的太子之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广和杨坚,杨广儿子,隋炀帝杨广之墓在哪里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如同昙花一现,在它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既取得了诸多惊人成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关于隋朝的灭亡,隋炀帝杨广无疑是第一责任人。后世有许多人认为隋文帝杨坚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把江山托付给了杨广。那么,在长幼有序的古代社会,作为次子的杨广是如何顶替掉他大哥杨勇的太子之位的呢?接下来我爱历史

  • 周瑜的一生有哪些战绩值得一提?为东吴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轼为什么写周瑜,周瑜打过哪些败仗,周瑜一生功绩

    很多人都不了解周瑜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汉末三国时期,周瑜无疑是一位顶级名将。提到周瑜这位名将的战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 盘点清朝之最:清朝最杰出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最出色的皇帝,明朝昏庸皇帝,清朝最有成就的皇帝是谁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在这十二位皇帝中,每一位都有各自的专属纪录。接下我们就来逐个盘点清朝皇帝之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清太祖努尔哈赤:清朝最善战的皇帝努尔哈赤早年仅凭祖父和父亲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队伍最初规模只有数十人。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

  • 历史上的元稹是情圣还是渣男?他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女的说我是情圣是什么意思,元稹真的那么痴情吗,情圣级渣男

    历史上的元稹是情圣还是渣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我国漫漫历史长河中,唐诗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文化明珠。唐朝在野的近三百年中,涌现出二千三百多位诗人,这其中就有一位大诗人名曰元稹,写了一首《离思》就被人们称为千古第一情诗,也是因为这首诗他被尊称为情圣。其实,我们读懂了他的私生活

  • 刘娥已经是二婚,赵恒为何会那么宠爱她?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二婚男爱孩子超过爱你,董鄂妃为什么能二婚,刘恒一生最爱的女人

    赵恒为何对刘娥一见钟情?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时隔多年后,导演李少红再次回归历史史诗剧的创作,继《大明宫词》后,她有推出了自己的最新作品《大宋宫词》。该剧主要讲述了北宋皇帝宋真宗赵恒与他的皇后刘娥之间的爱情故事。在剧中,我们了解到刘娥实际上是一个

  • 鲁肃有什么突出战绩吗?他为何能有其他三位都督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鲁肃三分天下计策,鲁肃对孙权说的三分天下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鲁肃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熟读历史的同学都知道,三国时期,东吴有四大都督:打赢了赤壁之战的周瑜,兵不血刃袭取荆州的吕蒙,夷陵之战大获全胜的陆逊,还有一位呢,就是没有什么过人战绩的鲁肃。身为东吴第二代大都督,鲁肃似乎就是一位忠厚长者的形象,既无扭转乾坤之功,

  • 有借无还的刘备,被后世称为仁义之士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下列典故与项羽有关的事是哪个,刘备以德服人的典故,刘备以德服人

    刘备借了荆州之后都没有主动奉还,为何还被后世称赞“仁义”?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公元208年,曹操与孙刘联军之间爆发了赤壁之战,在周瑜的主攻之下,曹操战败而逃,而兵家必争之地的荆州则被刘备、孙权和曹操三家瓜分。当时曹操占据荆州北部最大的南阳郡和长江以北的江夏郡,孙权得到长江以南

  • 宋朝第一位太子赵元僖为什么会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匡胤多少岁死亡,那些英年早逝的明星们,英年早逝一般指多少岁

    皇太子是中国古代对皇帝之位继任者的专属称谓。能被册封为太子的人,其地位仅次于皇帝,是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过,由于太子的身份比较敏感,所以在一些特定历史时期,皇帝往往不册封太子。比如从唐末到宋初的这百余年时间里出现过多位皇帝,却没有出现过一位太子。直至宋朝建立后,宋朝的第二任皇帝宋太宗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