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光义上位之后 他是怎么对待大哥的妻儿的

赵光义上位之后 他是怎么对待大哥的妻儿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1649 更新时间:2023/12/6 17:19:57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光义和赵匡胤妻儿,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宋太宗赵光义继位之后对哥哥宋太祖赵匡胤的妻儿确实不怎么的,所以后世才传言赵光义继位不正,所以继位后才迫害寡嫂幼侄。赵匡胤去世时还有两个儿子健在,长子赵德昭当时25岁,幼子赵德芳17岁,以年纪来说他的两个儿子都足以继位,但最终继位的却是他的弟弟赵光义,外加赵匡胤去世后,赵光义对两位侄子和年轻寡嫂都不太好,尤其是对寡嫂宋皇后十分刻薄,因此关于赵匡胤之死和赵光义继位不正之说法众说纷纭,后来更是产生了“斧声烛影”传闻。

赵匡胤去世时妻子宋皇后年仅24岁,这位宋皇后算是赵匡胤第三任妻子,也是北宋第二任开国皇后。赵匡胤的结发妻子是贺氏,她也是赵匡胤所有子女两字三女的生母,她与赵匡胤可谓是贫贱共患难,不过很可惜赵匡胤在建立北宋前贺氏就去世了,赵匡胤后来建立北宋追封她为孝惠皇后。

贺氏去世后不久,赵匡胤被后周世宗柴荣临终前委任为殿前都检点,当时的赵匡胤正是中年男人三大喜事升官发财死老婆,于是不久之后赵匡胤就娶了年仅16岁的王氏为继妻。后来赵匡胤黄袍加身篡位成功,建立了北宋,王氏就成为了北宋开国皇后,也是北宋第一任的开国皇后,不过王氏命也不太好,北宋建国之后不久王氏就去世了,她生育的一子一女也都夭折,王氏死后被赵匡胤追谥为孝明皇后。

王皇后去世后,比赵匡胤小25岁的宋皇后就嫁给了他,赵匡胤仅比宋皇后的父亲也就是岳父宋偓小了1岁。宋皇后家族出身十分高贵,其父宋偓是后唐庄宗外孙,其母刘氏是后汉太祖刘知远之女永宁公主,可以说宋皇后家族是三朝国戚。

宋皇后出身如此高贵,她本人自然也是姿色秀丽,气度庄重,是最适合做一国之母的不二人选,这也是赵匡胤为何非要选她当皇后的原因。婚后宋皇后更是温柔可人,与赵匡胤相知相重。

赵匡胤不好女色,所以后宫佳丽并不多,他几乎每晚都与宋皇后同寝过夜。不过宋皇后却很尴尬,她尴尬的地方在于婚后一直没有与赵匡胤生下一儿半女,所以宋皇后只能与赵匡胤的两个儿子搞好关系。

但赵匡胤长子赵德昭还比宋皇后还大了一岁,所以两人名为母子,实际上的关系尴尬得很,因此宋皇后与赵德昭关系比较疏远。而赵匡胤的幼子赵德芳比宋皇后小了7岁,这样算来两人以母子相称倒也还算可以,况且宋皇后16岁嫁给赵匡胤时,赵德芳当时年纪仅9岁,所以宋皇后在赵德芳年幼时就对他疼爱有加,两人母子关系比较亲近。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为日后宋皇后惹得小叔子赵光义不高兴被他刻薄对待埋下了伏笔。

公元976年赵匡胤去世,宋皇后得知赵匡胤去世的消息后,她立刻命大太监王继恩去召赵德芳入宫继承大统,王继恩却并没有去召赵德芳,而是去了赵光义的晋王府上,王继恩劝赵光义赶快入宫继承大统。

赵光义进宫后,王继恩和太医程德玄力证赵匡胤去世时遗命赵光义继位,这一下宋皇后直接傻了眼,瞬息之际,宋皇后也赶紧向赵光义俯首称臣。

宋皇后见晋王愕然。连呼曰:“吾母子之命,皆托于官家。”晋王泣曰:“共保富贵,无忧也。”甲寅,晋王光义既皇帝位,改名炅。——《宋史纪事本末》

虽然宋皇后及时见风使舵拥护赵光义继位,但她曾经打算拥立幼子赵德芳的事情还是被赵光义所知道,因此赵光义继位之后对宋皇后十分不好且刻薄。

赵光义继位之后尊宋皇后为开宝皇后,让她移居西宫,此后赵光义对宋皇后都是极为刻薄。公元995年宋皇后去世,她去世后赵光义虽然追谥她为孝章皇后,但却不为皇嫂服丧,也禁止群臣临丧。

而且宋皇后死后棺椁也不停放在皇宫中,而是停放到了赵匡胤的妹妹燕国长公主的公主府上,这就相当于嫂子去世尸体停到了小姑子家中,这根本就不合礼法。除了这些,赵光义还禁止宋皇后与赵匡胤合葬,神主不能升附太庙。

更有意思的是北宋初期大清官王禹偁当时任翰林学士,他曾经直言“后尝母仪天下,当遵用旧礼”,这话被赵光义知道后十分恼怒,赵光义于是将他贬为滁州知州。从此之后赵光义刻薄对待嫂子宋皇后的事朝廷上下没有人敢再议论了。

因此一直到宋神宗时期,宋皇后的神主牌位才正式进入太庙,但她却始终未能和丈夫赵匡胤合葬在一起。

不过宋皇后虽然被赵光义刻薄对待,死后也是草草殓葬,但她毕竟在赵匡胤去世后又活了十九年,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则没这么好运了。

赵光义是以“金匮之盟”中赵匡胤与母亲杜太后约定的兄终弟及名义继位,继位之初赵光义为了遵守兄终弟及的规则,曾经册封四弟赵廷美为齐王、中书令兼京兆尹,册封赵德昭为郡王,两人地位高于宰相,位列众朝臣之首。

其实在五代十国期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亲王爵位加中书令兼京兆尹这属于是皇储的标配,几乎等于准皇储,赵光义继位前就是晋王、中书令兼京兆尹,所以从这身份上也能说明赵光义最初是遵循兄终弟及的规则,想让弟弟赵廷美将来为皇储。

在兄终弟及之后还有叔侄相承的话,杜太后临终前与赵匡胤约定“金匮之盟”时,就是担心赵匡胤如果去世的早,儿子年幼,不如让兄弟出来主持大局,这就是兄终弟及,当兄终弟及之后再有最小的弟弟传位给赵匡胤的儿子,也就是叔侄相承,先由赵匡胤的弟弟继承皇位,再由最小的赵廷美传位回到赵德昭手中,所以赵德昭也被晋封为郡王,作为后备皇储的皇储。

但是赵德昭作为后备皇储的皇储还没来得及成为后备皇储就英年早逝了,这件事起因于赵光义亲征幽州。

赵德昭跟随叔叔赵光义北伐幽州,在大战期间的某夜,赵光义所统率的御营军队与主力军队失散,一时之间军中无主慌乱一片,这时随军出征的部分朝臣认为赵光义很可能是遭遇了不测,建议赵德昭立刻在军中继位,继续指挥大军战斗,结果赵光义第二天平安无事归来,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

这次北伐是以失败告终,赵光义的心情可想而知是十分的郁闷气结,因此赵光义没有奖赏太原之战胜利的功臣,赵德昭因为此事和赵光义争论起来,赵光义盛怒之下说出了“等将来你当皇帝以后再来对他们封赏也不迟”这种话。

这话的意思就是相当于赵光义指责赵德昭有当皇帝的野心,这话也许是赵光义生气之下说出的气话,但也许他就是故意说出来刺激赵德昭的,总之这话说完让赵德昭十分之害怕。

想一想当皇帝说出这话,那就是代表着他已经猜忌你了,那被皇帝猜忌了,这个人的结局可想而知是不会太好的。于是胆小鬼赵德昭就害怕叔叔赵光义将来会害死自己,与其被害不如先自行了断,因此赵德昭在与赵光义吵完架后,回家就自尽了。

之后赵光义表现得非常懊悔自责,他亲自抱着赵德昭的尸体哭了很久,一直在大喊“痴儿何必如此”,后来赵光义追封赵德昭为魏王。当然赵光义抚着侄子尸体大哭那是做戏还是发出的真情实感那就不好说了。总而言之赵匡胤在世且最年长的儿子赵德昭就这么莫名其妙的死了。

紧接着就是赵匡胤的小儿子赵德芳了,赵光义继位后名义上对赵德芳也还不错,晋封他为节度使、太尉,但赵德昭去世不到两年,年仅22岁的赵德芳也去世了。

关于赵德芳的死更加蹊跷,《宋史》中仅用了三个字“寝疾薨”来记载,“寝疾薨”的意思就是说赵德芳是睡睡觉就死了。用我们现代医学来解释,通常这样睡睡觉猝死的人大多是突发的心脑疾病,这类疾病通常以中老年人发病为主,不过现代也有很多年轻人因身体超负荷工作或者压力过大而猝死,所以也不排除赵德芳年纪轻轻会猝死。

如果赵德芳真是像现代年轻人这样因为巨大压力或者超负荷工作而猝死,那估计也和他的好叔叔赵光义难脱关系。

总结下来就是赵匡胤不到五年时间里,他的长子赵德昭和幼子赵德芳先后都莫名其妙的就死了,他的两个儿子死了谁是最大的受益人?所以说赵光义对待两个侄子不管表面怎么好,单看结果就知道好与不好了。

赵德芳死后其实对赵光义儿子未来继承皇位最大障碍就是赵廷美,于是赵光义就开始在琢磨怎么把赵廷美搞下去。

后来赵光义诱骗赵廷美毒杀了与其关系亲密已经投降的南唐后主李煜,这让赵廷美对赵光义十分不满,后来赵廷美勾结赵匡胤重用的大臣兵部尚书卢多逊,企图遵照兄终弟及的规矩,提前逼迫赵光义退位自己继位。

当然这一切尽在赵光义掌握之中,于是赵光义就以此将赵廷美和卢多逊全部贬谪,赵廷美被流放房州,不久之后赵廷美抑郁成疾咳血而死。

由于赵光义对兄弟和侄子比较残忍,因此他比较钟爱的长子赵元佐为此与赵光义父子关系闹翻,后来赵元佐更因为叔叔赵廷美之死大受刺激因而发疯,可见赵光义对待兄弟和侄子的残忍手段让自己的儿子都害怕。

赵廷美死后,可以说所有的兄终弟及、叔侄相承的继承人全部都完蛋了,所以赵光义很无奈的向天下表明我只能立我的儿子当太子了。

因此北宋自赵光义之后一直到宋徽宗亡国,历代皇帝都是赵光义的后代,不过天道好轮回,在南宋高宗之后,由于宋高宗无后,所以后来的宋孝宗、宋光宗、宋宁宗都是赵德芳的后人,而宋理宗、宋度宗以及宋末三幼主都是赵德昭的后人,也就是到了南宋之后皇帝一系又回到了赵匡胤后人手中。

写在最后

虽然清代学者纪晓岚早就说明了“斧声烛影”事件很可能是误会,赵光义并没有做出弑兄篡位之举,但赵光义如此刻薄对待哥哥赵匡胤的妻子和儿子也都让后世所诟病。

赵光义之所以如此刻薄对待嫂子宋皇后是因为她曾经想拥立赵德芳为帝,赵光义虽然表面对两位侄子加以善待,但两人都莫名其妙而死也着实让人怀疑,毕竟他们俩死了赵光义才是最大受益人。

其实赵光义这么做也是为了确保自己和后世子孙的利益,在利益面前尤其是皇权利益面前这么做也是无可厚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在赵惠文王时期,真正让廉颇扬名列国的是哪场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廉颇巧退秦军,廉颇做好了抵御秦军的准备,廉颇做好了什么秦军的准备

    廉颇初次崭露头角是在赵惠文王时期对抗秦军的战场上,秦军曾多次进攻赵国,但是都被廉颇率军击退,从那时开始,秦国士兵听到廉颇的大名都会胆寒。真正让廉颇扬名列国的是阳晋大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赵惠文王在位前期,东方六国以齐国最为强盛,齐国与秦国各为东西方强国。赵惠文王

  • 受赐紫禁城骑马是什么待遇?这是让和珅丢了性命的原因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张廷玉紫禁城骑马哪一集,允许紫禁城骑马,赐紫禁城开车

    受赐紫禁城骑马是什么待遇?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清朝,为臣子为奴才的最高荣誉称号,不是三眼花翎,也不是黄马褂:三眼花翎就是贝子贝勒们闹着玩的东西,亲王郡王对此不屑一顾;黄马褂其实就是大内侍卫的制服,即使寸功未立,他站岗放哨或者随扈皇帝出行,都必须穿上黄马褂。在清朝

  • 全琮:他是东吴名将,最后还娶了孙权的女儿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甄宓有几个孩子,曹魏第一名将,吴国全琮

    全琮(?~249年),字子璜,吴郡钱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一带)人。对于全琮来说,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名将,桂阳太守全柔的儿子。对于全琮来说,因为迎娶了孙权的长女,所以全琮在东吴具有比较特殊的地位。并且,全琮参加石亭之战,配合辅国将军陆逊,大败曹魏大司马曹休,迁东安郡守。在此基础上,赤乌九年(246年),

  • 孟昶:被老百姓感动得哭死的皇帝,他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五代十国时期存在着一个普遍现象,皇帝们的更换频率非常高。各朝各代的国主,无论是寿命还是在位时间就较为短暂,长得有几年,短的只有几个月。然而,在这众多的国君当中,后蜀的亡国之君孟仁赞却是个例外。他自公元934年继位,至公元965年病逝,前后总计时长三十二年,是五代十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感兴趣

  • 玄武门之变之时,秦琼能保持中立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叔宝有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玄武门秦琼在哪里,玄武门之变秦琼参加了吗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琼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武德五年(622年),唐朝基本统一天下,而唐朝建立时就存在的君臣矛盾上升为朝廷的主要矛盾,最终引发了武德太子之争和“玄武门之变”。不过网上这几年有些人认为凌烟阁功臣秦琼在武德太子之争和“玄武门之变”中也保持中立。那么历史真的如此吗?首先

  • 坚守成都数年不降的刘璋突然投降真的是因为马超吗?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马超当时为啥不救关羽,刘璋投降以后,马超归顺刘备后为什么就平庸了

    还不知道刘璋坚守成都数年不降,为何马超到城下一晃,他就放弃抵抗了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益州之战是东汉末年,刘备为夺取益州与刘璋发生的战争。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并发动战争。刘备围攻雒城近一年,庞统被流矢射中而死。法正写信给刘璋,分析了形

  • 庾文君:东晋第一位太子妃,还成为了临朝听政的太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豊朝太子妃,太子妃朝服,太子妃升职记是哪个朝代

    在封建社会,为了争夺皇权而出现的争斗不断发生,将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的太后也不在少数,例如西汉的吕雉、北宋的刘娥等人。东晋时期也有这样一位把握朝政大权的太后,她就是庾文君。庾文君是颍川郡鄢陵县人,她出生与名门望族,父亲是左将军庾琛,哥哥是太尉庾亮与司空庾冰,弟弟是车骑将军庾翼。庾文君从小就生活在山清水

  • 历史上的王安石真的是一无是处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孔子是真的有这个人吗,孔子墓是真的吗,为什么要考古挖古墓破坏古人的墓

    很多人都不了解王安石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王安石执政过程中,变法出问题了,看到“正大光明”的司马光“援朋友责善之义,三诒书反复劝之,安石不乐”觉得王安石这人真不识好歹,果然是自以为是之辈,人家好心劝他他倒不乐意了,反倒是司马光这朋友真好。又看到新政中保甲法之类的导致“敛赋愈重”

  • 一个营妓的儿子,朱友珪为什么能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瞻基为什么娶胡善祥,朱瞻基为什么只有2个儿子,朱友珪复活

    家中老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子,就有什么样的崽儿。”这句话虽然听上去不甚文雅,但却话糙理不糙,跟“龙凤、老鼠”之说是一个道理,都是经过了上千年的验证,总结出来的智慧结晶。纵观梁太祖朱温的一生,除了对糟糠之妻还算有情有义之外,在其它方面一无是处。他在妻子病逝之后,做了很多人神共愤的事情。其中,让儿媳

  • 高保融:自愿当傀儡皇帝,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化成陈天佑结局,崇祯的三个儿子后来如何,我是傀儡皇帝

    在古代社会,凡是强大的国家,都会给具有联盟关系的弱国,提供强有力的庇护。作为受庇护的一方,除了向强国称臣之外,缴纳贡品也是一项最基本的礼仪和回报手段。作为联盟的双方,往往会有约定,大概在每年的什么时间,再或者是特定的时间缴纳贡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缴纳贡品的次数,一般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