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朝“议罪银”制度:什么人才有资格花钱免罪

清朝“议罪银”制度:什么人才有资格花钱免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355 更新时间:2023/12/15 18:14:39

清朝乾隆年间,官场上流行一种“议罪罚款”的制度,说白了,就是官员犯了错,上缴一部分“议罪银”便可免罪。这是有明确条规定的,比如在《钦定吏部处分则例》卷四十八中载明:“官员承问引律不当,将应拟‘斩’、‘绞’人犯错拟‘凌迟’,及应拟‘监候处决’人犯错拟‘立决’者,承审官降一级调用,审转官降一级留任,臬司罚俸一年,督抚罚俸六个月。”罚俸开始施行时,主旨只是针对一些较小的过错,在尚不足以撤职、降职的前提下使用一下,让官员感到有点儿“心疼”,以便从此更加严谨为官。但到后来,事情悄悄发生了变化。

网络配图

来看当时被罚款的封疆大吏质颍给乾隆皇帝的一篇奏疏:“奴才李质颍谨奏,为仰恳圣恩,俯准宽限事……奴才于浙江巡抚任内未行奏参燧,情愿罚银十万两,粤海关监督任内奏事错误,情愿交银二万两。四十六、七两年关税盈短少,部议赔银三万六千余两。广东盐案不实,情愿罚银十万两。奴才自四十六年起至本年,交过造办处广储司共银十四万两,其余十一万六千余两,理宜竭力凑缴,按限完纳,庶于寸衷稍安。但现在变产凑交,一时售卖不及,又恐有误限期。奴才昼夜惶悚,无计可施,唯有叩恳圣主恩施格外,准于明年起每年作为二季,交银一万五千两,奴才得以设法竭力,及时估变交纳。”在这封奏疏中,李质颍承认先后几次工作中出现失误,“情愿”上缴罚银,但一时难以凑齐,请求宽限。虽然此疏有哭穷的表演成分,但动辄数十万两银子,对谁都不是个小数,已完全超出受罚者应得的薪俸和养廉银的总和。这么多钱,已不仅仅是对官员的惩罚,而是刻意搜刮了。由惩治手段转换为敛财目的,称得上是遗患无穷。

首先,这些“议罪银”没有明确的数额,伸缩性极大。全靠当事人根据所谓的实际情况把握,是多是少只凭一张嘴,谁的嘴大谁说了算。皇帝不说罚多少,受罚者自己报数就只能往高里说,万一报少了,皇帝不满意,给顶回去,那就算白报了,丧失了缴钱免罪的机会。这种潜规则自然成了破坏制度的重要一环。

其次,交了钱就可以免罪。受罚者食髓知味,会丧失对渎职违章的警惕。反正花钱就能摆平,那就犯了受罚,罚了再犯,千锤百炼。花钱免罪无疑是对罪恶的包庇与纵容,从而引发社会对善恶判断的失序。

第三,受罚者白花花的银子拿出去了,他还得拼命把这些钱挣回来。即使不为盈余,他也得把这个窟窿堵上,想方设法抠钱。这种情况下,哪里还有心思理政,哪里还会想着为民服务?他得先为钱服务。最重要的是,他通过什么方式搜刮钱财?当然是违法手段,按部就班,一分一分地挣辛苦钱,猴年马月也挣不够这笔巨款。于是,一层层盘剥下去,最后都转嫁到底层百姓身上。

网络配图

那么,被罚的钱哪里去了呢?如果进入国库,用于发展民生,花到老百姓身上,倒也罢了。而事实上这些钱最后都进了内务府,也就是皇帝的私人账户。据说,广储司银库所收罚款,每月都要将数目开单呈报给乾隆皇帝的大管家和珅,开报时要逐项列报罚款人之姓名,缴款数目,以及已缴未缴情况,再由和珅转奏皇帝。皇帝精着呢,谁少给了都得收拾他——官员犯错,皇帝得钱,岂不快哉。到最后,那些高级官员成了皇帝的“白手套”,专替最高决策者搜刮,最高决策者成了罪恶之源。

说起来,“议罪银”也不是谁都能缴的,这还有个资格的问题,最起码得跟皇帝有着很深的渊源或者交情。皇帝恩典你,才给你这样的机会。实在不行,也可以走“上层路线”,通过皇帝的大管家和珅来完成。和珅一辈子没做过地方官,没有在基层刮地皮的经历,却坐拥海量财富,是原因?据靠谱的专家分析,这些财富大部分来自于“议罪银”的回扣或者是通过给皇帝和官员拉皮条得来。来看看和珅与其助手福长安给皇帝的一封奏疏:“查奇丰额于五德在织造任内纵容伊子,不行参奏一案,前奉谕旨,将奇丰额革职来京,交军机大臣究讯。兹奇丰额已于本日来到热河,臣等遵旨讯问。奇丰额伏地碰头跪称,我系内务府世仆,由刑部司员蒙恩补放道员,后擢藩臬两司,用至江苏巡抚,理宜倍加感激,于地方一切认真查办,乃五德在江苏织造任内纵容伊子永泰任意苛刻,以致胥役人员心怀抱怨,商贾观望不前,税银短绌,我于彼时不能即行参奏,仅令五德速遣伊子回京,直待降旨询问,始行奏出,实属糊涂荒谬,辜负委任。复蒙格外天恩,不即从重治罪,仅予革职,愧惧惭悚,无地自容。今情愿罚缴银四万两,并求转奏赏给苦差,以期稍赎前。”奇丰额包庇下属被追查,缴了四万两白银,希望免罪之外,还希望再给个官当,即所谓“赏给苦差”,并通过和珅给皇帝上奏。和珅在这中间能白替他传话吗?少给了都不行啊。而“英明”的乾隆皇帝只批示了三个字:“知道了”,其实就是认可了。

网络配图

当时有个叫尹壮图的官员,对“议罪银”意见很大,上疏请求“永停此例”。乾隆虽然生气,但也不敢否认此事,便跟他讲道理:第一,奏请永停罚银之例,想法不错,这个值得肯定。第二,各省督抚难免偶有过误,且又非贪污受贿之罪(议罪罚银本来就会带动贪污,乾隆是揣着明白装糊涂),若因此革职查办一时找不到替代者。从爱惜人才的角度考量,可以用罚款的方式进行薄惩。第三,罚缴的议罪银都留为地方工程之公用,以利一方百姓。第四,凡是贪纵营私的督抚均绳之以法了,从来没有以罚银幸免的人(全是睁眼说瞎话)。

尹壮图自然不服,继续上疏跟乾隆斗嘴。乾隆可不惯着他,不久就把他革职了。直到嘉庆皇帝主政,才恢复其职务,但“议罪银”造成的危害却再也抹不掉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乾隆靠什么维持自己“节俭圣君”的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聪明过人,乾隆皇帝长寿秘诀,只能靠才能维持得了生活

    皇帝的“荷包”,令人直接想到的似乎应该是国库。其实中国的皇权制度中,皇帝的个人用度与国家财政分离是很早的,汉代有少府负责皇室用度,所仰仗的收入来源,是山林川泽之利。此后的历代中央王朝也基本延续了皇室收支与国家财政分离的制度,横向比较欧洲及西亚的中央集权君主,这套财政制度相当高明。网络配图但接下来的问

  • 揭秘:中国古代哪位皇帝登基后还被人打耳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李存勖(885-926),沙陀人,李克用长子。幼读《春秋》,略通文义。成人后,状貌雄伟,有熊虎之姿。学习骑射,勇武过人。青年时,随父征战,机敏有谋略。李克用曾被朱全忠所困,地盘狭小,兵力不足,非常悲观。李存勖说:物极必反,现在朱全忠恃其武力,穷凶极恶,吞灭四邻,还时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应

  • 她是慈禧的救命恩人为何会被慈禧迫害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赛金花,原名赵彩云,是晚清的名妓。在联军侵华期间,慈禧太后带皇上扔下百姓逃跑,在这种情况下,赛金花阻止了联军众多的暴行,还说服八国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放弃了要慈禧太后抵命的条件,促成了议和,老百姓便把所有的功劳都放到了赛金花头上,更疯传她就是“九天护国娘娘”。图片来源于网络按理来说,救了慈禧的命的赛

  • 揭秘:乾隆帝为何把资质平庸的嘉庆定为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没死就传位嘉庆吗,嘉庆平庸的好人,为什么说嘉庆平庸

    清朝初期能出现四海臣服、国威振奋的强盛局面,能够出现长达130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执政者们个个都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都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励精图治的雍正、锐意进取的乾隆,无一不是上任皇帝生前所精挑细选的最佳接班人。网络配图嘉庆是乾隆皇帝的继任者,也

  • 一波三折:溥仪为何三登“皇帝”宝座?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溥仪被谁推翻,一波三折什么梗,溥仪怎么3岁登基

    导读:溥仪一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所受的关注很多,舆论压力也十分大。溥仪的皇帝之路十分坎坷,他曾经三登皇位,这是为什么呢?提到溥仪,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满清十二帝最后的一位皇帝,是为宣统皇帝。他在清朝这十二个皇帝当中,有六个独到之处,一是十二个皇帝当中最后的一位皇帝,二是登基时

  • 无故蒙冤的八大名人 刘禅并非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禅是不是真的无能,历史上刘禅真的无能吗,刘禅被骂了一千多年

    导读:历史总是充满着误会和巧合,对于那些渐行渐远的历史,我们只是通过影视、小说去了解它的全貌。可是真相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变得面目全非。在历史中又有哪些“蒙冤”的名人呢?1、刘禅——刘禅其实不昏庸!刘禅,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

  • 曹魏第一大才子曹植为何没有登上王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丕为什么能称帝,曹植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曹丕和曹植谁厉害

    说到曹植,我们想到“七步成诗”的典故。多少年来,曹氏兄弟之争,人们多要对才华横溢的曹植掬一把同情之泪。建安时期,曹魏的第一大才子曹植,绝对是个文艺青年。音乐、诗歌是文艺青年的标配,除此之外,曹植还很喜欢喝酒,酒酣之时还会舞剑,这格调和修养不知道甩了如今的文青好几条大街。作为才子的曹植拥有一大帮粉丝,

  • 五代时期皇位都得来不易,李从珂真是靠着大哭夺了帝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深宫曲公主所有封号,邓丽君轮回转世?不可思议,深宫曲子嗣封号

    五代时期,由李存勖在父亲基业上创立的的后唐帝国,疆域最为鼎盛,这个只存在13年时间的王朝,却留下了不少的狗血故事。其中,后唐几位皇帝之间的自相残杀,更是一出皇室争权夺利的闹剧。李存勖之后,另外三个皇帝的皇位,都得来不易。后唐末期,末帝李从珂更是靠着一场大哭夺得了帝位,堪称神奇。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

  • 诸葛亮对蜀汉有什么贡献 诸葛亮为何能深得刘禅敬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蜀汉全部将领,诸葛亮是怎样的人,诸葛亮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刘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诸葛孔明,号卧龙,在公元前181年出生于徐州(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死于公元前234年,死后被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也经常尊称其为武侯。他曾是蜀国的名臣。而且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理论家和发明家。诸葛亮到底对蜀国做了哪些贡献?为什么刘禅

  • 后唐名将郭崇韬以清廉著称,他为何会公然接受贿赂?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郭崇韬,敢于直言的魏征,清廉是什么

    郭崇韬,字安时,代州雁门(今山西代县)人。初被李克用任为河东教练使。后唐庄宗时历为中门副使、枢密使、侍中兼枢密使、又兼镇、冀州节度使等职。同光三年(925)又任西南面行营招讨使,率军平定前蜀。为人精明干练,长期参掌机要,以谋议佐助庄宗建立后唐;位兼将相,权重内外,以天下为己任,为朝士所向往。而诸子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