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祖赵匡胤如何用打架来决定文状元的人选?

宋太祖赵匡胤如何用打架来决定文状元的人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922 更新时间:2024/1/20 5:14:54

话说古代科举考试,谁能中状元,考的当然是诗书文章,书生们日夜苦读圣贤书,勤练文章,为的就是能在乡试、省试甚至殿试上一展身手,争取“一举成名天下闻”。至于展的什么身手,当然是锦绣文章。然而,历史那么长,故事那么多,什么奇闻没有?什么奇葩没有?

宋太祖的那个年代,能不能当上状元,不全靠笔杆子讲话,有时候居然还得靠百米短跑和散打功夫,真是前所未闻,我们来看看这出好戏。

宋初殿试:

读书人在炊饼店

举办快速作文竞赛

科举这种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曾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哪怕是在战乱频仍的晚唐、五代时期都没有中断过,例如“三字经”里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讲的就是后晋时期北方的窦燕山,教子有方,五个儿子都登科及第。到了时局安定的宋朝,当然更重视科举。关于宋朝的科举考试,我们就不做学术上的研究探讨,只捡最有趣味的讲。

宋朝时候的殿试内容,都是三道大题目,“一赋一诗一论”。既然大家都过关斩将到殿试这一关了,估计学习成绩和写作水平都差不多,很难找出大的差距来。这个确实让人为难,后来的明朝还一度以颜值来决定谁是状元,清朝乾隆有一次则看谁的字写得好,更何况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个粗人,要他从字里行间来寻出读书人的水平高低,也真是难为了,咋办?

网络配图

那就看交试卷的速度,谁先交卷,谁就是佼佼者,“每以先进卷子者赐第一人及第”。这似乎也有些道理,交卷快至少说明此人才思敏捷,反应快,脑瓜子灵活,以后在朝廷和地方为官,办事能力不会差到哪里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看交卷速度,那作文就必须写得快,于是民间纷纷风行快速作文,有没有快速作文培训不得而知,但确实有快速作文大比赛。有个叫李庶几的举人,就和同学们在一家炊饼店举办快速作文大赛,怎么选这么个地方?因为那个时代没有手表和体育比赛计时器,那就拿做炊饼的工序为计时器,如果谁在一张炊饼制成时写完一篇,那就是优胜者,“以一饼熟成一韵者为胜”。真不知有多少科场的优胜者是在武大郎炊饼店练出来的。 乌龙状元:

以格斗结果定殿试结果

既然以交卷速度定名次,那么大家都在比快,谁说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看来这文章也是唯快不破,没想到大家都快了,这糗事就来了。且说开宝八年,即公元975年,太祖赵匡胤亲自主持殿试,大家都在考场上奋笔疾书,一个个如同傅红雪、小李飞刀一般,拿着笔在试卷上唰唰唰写着,想要功成名就的孩子就得努力奔跑啊,更何况是在天子眼前。当时在考场上努力奔跑的考生,有王式、王嗣宗和陈识等,后来司马光记错了,将陈识记成了赵昌言。王式是预选赛的第一名,也就是省试的第一名。当时最后一道考题叫做《桥梁渡长江》。转眼间,王嗣宗和陈识就已经稀里哗啦将文章写好了,将“桥梁”搭好了,一同起身,一同交卷,把考场上的监考官和同学们全都惊呆了。

当年在炊饼店练出的快速作文技巧,这个时候居然也不能成为淘汰对手的利器,这可咋办?答案只有一个:还是得努力奔跑。这一下从文化比赛变成田径比赛,考的是短跑,于是两个三十来岁的男儿,拔腿就往交试卷的地方跑,一阵风似地跑,为了自己的荣誉,为了家乡父老的期待,快快奔跑吧。

然而,俩人的田径水平竟然也差不多,居然同一时间交卷,估计俩人的胳膊也差不多长,否则的话,如果按照游泳比赛的规则,谁的手长,先搭到游泳池边谁就优胜。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俩人同时交卷。

到底谁是状元,难倒了大宋朝廷的上上下下,赵匡胤更是觉得头大,虽然他擅长体育,可是在那个没有秒表和视频回放的年代,无法做出进一步科学精确的判断,思来想去,他做出了一个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举措:比武定状元!

网络配图

至于具体项目,不比十八般兵器,不用像后来的林教头和洪教头一样比赛棍棒项目,就比徒手格斗,那时叫“手搏”。

比赛地点就定在讲武殿,话说这一天,百官聚集,天子坐堂,王嗣宗和陈识这两位选手,在一声战鼓擂响之后,奔向赛场,张牙舞爪,拳打脚踢,连抱带摔,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文科选手徒手格斗比赛。你使你的降龙十八掌,我使我的六脉神剑,混战成一团。这两人文才相当,没想到武功也不分伯仲,数个回合下来,点数基本持平,更不用说谁把谁打趴下。且说在武功持平的情况下,谁能胜出,就看怎么使阴招了,王嗣宗眼疾手快,去揪对手的帽子,这一下就对了,因为对手是位绝顶聪明人士,怕在大庭广众之下露出自己真实的颜值,于是就像春秋时代的子路一样,去护头,结果被王同学一个抱摔,撂倒在地,不等裁判裁决,也不等对手抛毛巾,王同学立即跑到赵匡胤面前大喊:“臣胜之”。赵匡胤笑得不行,马上答应:行,你小子就是我大宋状元。想象一下那时的画风,两个读书人,一个抱着头巾垂头丧气,一个大呼小叫“我是状元,我是状元”,真正是斯文扫地。当然,换一个角度来看,也特别的萌萌哒。

例外事件:

交卷太快也被逐出考场

司马光曾将陈识误写成赵昌言,作为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的总编,这个低级错误确实不应该犯。而这个赵昌言其实是宋太宗时候的进士。

宋太祖偶尔也举办快速诗文竞赛,优胜者也可以被朝廷选拔,例如有一个项目就叫“一日作诗百篇”。有个叫赵昌国的信心满满地应试,结果从早写到晚,也就写了二三十篇,而且质量实在马马虎虎,宋太祖居然也为他“转身”,勉强录取了他。

且说这王嗣宗虽然高中状元,却从此被人嘲笑,有一回经过终南山,遇到隐士种放,种放直接笑话他是“手搏状元”。这王嗣宗怀恨在心,转身就向皇帝打报告,说种放此人“学士空疏,其才识均无过人之处”,而且为霸一方,“侵渔众民,凌暴孤寡”,这番话害得种放差点当不成官。可见种放一句玩笑确实击中了王嗣宗的心病,状元是中了,但面子上还是过不去。

网络配图

当然,北宋初期,也不是说交卷快就永远占上风。有时候,皇帝也不按规则出牌,诸如前面提到的炊饼店快速作文举办者李庶几,一直以写作快闻名于民间,他以为这样就为自己考试安上了保险,没想到有一年皇帝胃口变了。且说李庶几在考场上第一个交了考卷,不曾想宋太宗觉得这位同学太轻浮,一顿呵斥赶了出去,“遽叱出之”。倒是那位皱着眉头苦苦思索迟迟交卷的孙何同学中了状元。

这种突变是咋回事呢?原来是有位叫陈靖的大臣打了小报告,说这李庶几同学在炊饼店举办快速作文比赛,弄得大家以快为美,忽视了作文的文采和理论水准,咱得改。而这陈靖又是孙何的好友。于是,李庶几倒霉,本来可能是状元的他,连进士都没中。一直过了很多年,等朝廷把这事忘得差不多了,李庶几才中了进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清朝“议罪银”制度:什么人才有资格花钱免罪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清朝强大吗,清朝对中国领土的贡献,九子夺嫡有多惨

    清朝乾隆年间,官场上流行一种“议罪罚款”的制度,说白了,就是官员犯了错,上缴一部分“议罪银”便可免罪。这是有明确条文规定的,比如在《钦定吏部处分则例》卷四十八中载明:“官员承问引律不当,将应拟‘斩’、‘绞’人犯错拟‘凌迟’,及应拟‘监候处决’人犯错拟‘立决’者,承审官降一级调用,审转官降一级留任,臬

  • 揭秘乾隆靠什么维持自己“节俭圣君”的形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乾隆聪明过人,乾隆皇帝长寿秘诀,只能靠才能维持得了生活

    皇帝的“荷包”,令人直接想到的似乎应该是国库。其实中国的皇权制度中,皇帝的个人用度与国家财政分离是很早的,汉代有少府负责皇室用度,所仰仗的收入来源,是山林川泽之利。此后的历代中央王朝也基本延续了皇室收支与国家财政分离的制度,横向比较欧洲及西亚的中央集权君主,这套财政制度相当高明。网络配图但接下来的问

  • 揭秘:中国古代哪位皇帝登基后还被人打耳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李存勖(885-926),沙陀人,李克用长子。幼读《春秋》,略通文义。成人后,状貌雄伟,有熊虎之姿。学习骑射,勇武过人。青年时,随父征战,机敏有谋略。李克用曾被朱全忠所困,地盘狭小,兵力不足,非常悲观。李存勖说:物极必反,现在朱全忠恃其武力,穷凶极恶,吞灭四邻,还时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应

  • 她是慈禧的救命恩人为何会被慈禧迫害致死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赛金花,原名赵彩云,是晚清的名妓。在联军侵华期间,慈禧太后带皇上扔下百姓逃跑,在这种情况下,赛金花阻止了联军众多的暴行,还说服八国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放弃了要慈禧太后抵命的条件,促成了议和,老百姓便把所有的功劳都放到了赛金花头上,更疯传她就是“九天护国娘娘”。图片来源于网络按理来说,救了慈禧的命的赛

  • 揭秘:乾隆帝为何把资质平庸的嘉庆定为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乾隆没死就传位嘉庆吗,嘉庆平庸的好人,为什么说嘉庆平庸

    清朝初期能出现四海臣服、国威振奋的强盛局面,能够出现长达130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执政者们个个都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都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励精图治的雍正、锐意进取的乾隆,无一不是上任皇帝生前所精挑细选的最佳接班人。网络配图嘉庆是乾隆皇帝的继任者,也

  • 一波三折:溥仪为何三登“皇帝”宝座?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溥仪被谁推翻,一波三折什么梗,溥仪怎么3岁登基

    导读:溥仪一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所受的关注很多,舆论压力也十分大。溥仪的皇帝之路十分坎坷,他曾经三登皇位,这是为什么呢?提到溥仪,许多人都知道他是满清十二帝最后的一位皇帝,是为宣统皇帝。他在清朝这十二个皇帝当中,有六个独到之处,一是十二个皇帝当中最后的一位皇帝,二是登基时

  • 无故蒙冤的八大名人 刘禅并非无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刘禅是不是真的无能,历史上刘禅真的无能吗,刘禅被骂了一千多年

    导读:历史总是充满着误会和巧合,对于那些渐行渐远的历史,我们只是通过影视、小说去了解它的全貌。可是真相往往在传播过程中变得面目全非。在历史中又有哪些“蒙冤”的名人呢?1、刘禅——刘禅其实不昏庸!刘禅,即蜀汉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幼年时多遭难,幸

  • 曹魏第一大才子曹植为何没有登上王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丕为什么能称帝,曹植为什么没有被立为太子,曹丕和曹植谁厉害

    说到曹植,我们想到“七步成诗”的典故。多少年来,曹氏兄弟之争,人们多要对才华横溢的曹植掬一把同情之泪。建安时期,曹魏的第一大才子曹植,绝对是个文艺青年。音乐、诗歌是文艺青年的标配,除此之外,曹植还很喜欢喝酒,酒酣之时还会舞剑,这格调和修养不知道甩了如今的文青好几条大街。作为才子的曹植拥有一大帮粉丝,

  • 五代时期皇位都得来不易,李从珂真是靠着大哭夺了帝位?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深宫曲公主所有封号,邓丽君轮回转世?不可思议,深宫曲子嗣封号

    五代时期,由李存勖在父亲基业上创立的的后唐帝国,疆域最为鼎盛,这个只存在13年时间的王朝,却留下了不少的狗血故事。其中,后唐几位皇帝之间的自相残杀,更是一出皇室争权夺利的闹剧。李存勖之后,另外三个皇帝的皇位,都得来不易。后唐末期,末帝李从珂更是靠着一场大哭夺得了帝位,堪称神奇。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

  • 诸葛亮对蜀汉有什么贡献 诸葛亮为何能深得刘禅敬重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蜀汉全部将领,诸葛亮是怎样的人,诸葛亮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和刘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诸葛孔明,号卧龙,在公元前181年出生于徐州(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死于公元前234年,死后被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也经常尊称其为武侯。他曾是蜀国的名臣。而且他还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军事理论家和发明家。诸葛亮到底对蜀国做了哪些贡献?为什么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