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苛政猛于虎:明朝的300多万顷耕地都去哪了

苛政猛于虎:明朝的300多万顷耕地都去哪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725 更新时间:2023/12/13 23:57:41

按照一般道理来说,安分守己的农民们是最老实的。只要有一口饭吃,他们就不会铤而走险。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中,农民也是朝廷压榨、盘剥的主要对象。正是由于层层的变相掠夺致使农民们无力购买其他商品,阻碍了中国商业化的发展。到了明朝后期,农民们丧失了自己最基本的财产土地。这完全断绝了农民们的活路。以至于明朝末年烽烟四起。虽然明军到处镇压,但是农民起义仍然此起彼伏。依靠高压政策是没有用的,要知道“苛政猛于虎也”这个道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明朝的耕地面积没有增加反而再减少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明朝。明朝建立的初期面对着一系列的对手,战事连续不断。但由于长期战争的破坏,中原大地的经济已经支离破碎。人口大量减少,土地大面积荒芜。依靠农民们供养自己的100多万军队困难很大,因此朱元璋将全国的耕地分为了军田和民田。军田就是有军队自己控制的耕地,自己负责种植粮食。朱元璋曾经得意洋洋的说:“朕养兵百万,不需百姓一丝一毫。”在朱元璋时期,由于监察系统完善,再加上朱元璋这样一个猛人坐镇,明朝的贪污腐败情况并不是很严重。在朱元璋统治的后期,社会经济逐步恢复,耕地面积也在大幅度增加。洪武25年,明朝进行了一次全国耕地调查,这一年得到的数字是800余万顷。根据明朝当时的发展情况,这一数字是比较符合实际的。

在朱元璋的儿子朱棣在位时期,明朝的耕地面积按道理来说应该还在增加。但是在永乐13年进行的统计中,明朝全国的耕地只有720多万顷。比洪武时期还少了将近100万顷,这是很不符合常理的。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官员的腐败和贵族的大量增加。

永乐皇帝朱棣是一位马上皇帝,在军事指挥上不逊于自己的父亲,但是在治国方面甚至还不如朱元璋。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贪污腐败的问题开始重新滋生。经过几十年的繁殖,明朝皇族成员的数量开始发疯一样的增长,这些人每人都有自己的土地。但是国家的耕地数量是有限的,为了满足这些贵族,朝廷开始征用农民土地赏赐给贵族。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军田的沦丧和被迫进行的投献

到了明朝中期,由于太平日久,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开始明显下降。军队武官们为了自己的生活,开始动歪脑筋。文官们想捞钱到处都是办法,但武官们没有那么多的手段,他们就只有两招。第一吃空额,第二私吞军田。其中私吞军田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各地将领们把军田让给地方豪强或者自己私吞,然后坐收其利。

军户们失去了自己的耕地,开始大量的逃亡。这即削弱了明朝的国防力量,又增加了一系列不稳定因素。在明朝末期的农民起义中,有相当一部分明军倒戈投入了农民军的阵营。在正德时期,明朝耕地面积的账面数字下降到了300余万顷,这个数字甚至低于明朝开国时期。这一时期是明朝的鼎盛时期,从耕地面积估计,具体数字应该在1000万顷以上。

明朝的税收系统有相当大的问题,在明朝社会中,官员、贵族以及有功名的文人们是不需要交粮纳税的。他们需要交纳的部分自然分摊到了广大农民的头上,搞得农民们不堪重负。一些农民为了生计开始想办法,他们把自己的耕地变更到那些士绅大户的名下,这样一来自己只需要交纳士绅要求的部分就可以了。

随着这种情况的大量出现,明朝政府所掌握的可征收赋税的耕地自然也越来越少。在嘉靖时期,明朝北方抗击鞑靼。南方抗击倭寇,到处都要用兵。但国库却拿不出钱来,丧失了很多机会。在万历时期,张居正进行了清丈田亩的改革。经过重新丈量之后,得出的数字是700多万顷。这个数字还是明显偏低,但张居正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冒了极大的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400多万顷与1100万顷之间的差别

张居正去世以后,由于他触及了明朝贵族、官员等众多方面的利益,张居正被清算,他的改革政策也被重新废除。到了崇祯皇帝登基时,明朝的耕地面积又下滑到了400多万顷。此时年轻的崇祯看着风雨飘摇的明帝国,也只能深深叹息,他下诏追封张居正为“国师。”但是为时已晚,明朝在各个方面已经积重难返。为了与后金征战,就需要增加军队。崇祯皇帝一方面大量裁减国家工费人员,另一方面大幅度增加赋税。

这从而又激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大明王朝在内忧外患中轰然倒塌。1644年,多尔衮看准时机,带着满洲八旗进入北京。满清王朝确立了自己的统治以后,将全国耕地进行了重新丈量。这次得到的数字是符合事实的。当时得到的数字是1100余万顷,可见明朝时期的农民被压榨到了什么程度。当然,在此之后的满清也是一个德行,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曹操是怎样对待女人的:他一共有多少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争霸天下的曹操十分好色,他拥有众多姬妾,曾建立了一个铜雀台,里面全是他的女人住着,以供他随时娱乐,他曾想去江南抢取大小乔以充其中,于是带兵八十万欲下江南,但周瑜为护爱妻小乔,与曹操赤壁鏖兵,趁着东风一把火烧得曹操八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曹操才不得不作罢。网络配图曹操占有的女人光有历史记载的就有不

  • 东汉皇帝给百官发年终奖:大将军得1年工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每当年关将近,辛苦一年的职场人便将目光聚焦在“年终奖”这个大红包上。年终奖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年终奖在我国很早就有。在东汉时期,一到腊月,皇帝就开始给文武百官发年终奖。《汉官仪》中记载“腊赐”一项为:大将军、三公各钱20万、牛肉200斤、粳米200斛,特进、侯15万,卿10万,校尉5万,尚书3万,

  • 大清王朝衰败的关键:嘉庆帝只是平庸的好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嘉庆皇帝的二十多年统治,就在这一日日抱怨、迷惑、痛苦、尴尬中过去了。二十多年间,虽然经常心灰意懒,但是他从来没有放松过权柄,一直到去世前一天,还在不倦地处理政务。其实,这种勤奋已经成了一种惯性,成了一种“懒惰”着的勤奋。他弄不明白为什么他越努力,形势就越糟。他不明白他已经在中国历史上找遍了所有药方,

  • 项羽为何失败?关键在于气质性格的缺陷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楚汉争霸的最终结局,是战败的项羽决心一死以谢江东父老。他说:“天要灭我,我又何必渡江苟延残喘!当初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就算江东的父兄可怜我,让我继续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我难道不心中有愧吗!”把乌骓送给乌江亭长,项羽转身徒步离去。网络配图这乌骓顾名思义,是一

  • 揭秘:孟浩然为醉酒所害 口不择言得罪皇上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兴诗成风,大凡写诗作赋稍有名气的人大都混得不错。年届四十的孟浩然,亦按捺不住,便来到京城谋求一官半职。他找到交往甚笃的王维帮忙。当下王维得知来意便满口答应,并择日约孟到官邸饮酒畅聚。网络配图诗坛泰斗与翘楚雅聚的消息不知如何被当朝皇帝唐玄宗知道,竟突然摆驾到了王宅,见了孟浩然便询问诗作之事。孟见皇

  • 败坏朝纲祸国殃民:苏妲己真有这么大能耐?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纣王再坏终究是王,世人都说纣王昏庸无能,纣王无道造炮烙

    自古红颜多祸水,每个王朝的灭亡,几乎都会赖在一个女人身上。如果这个女人再漂亮一点,皇帝再喜欢她多一点,那她就必然不是好东西,就一定会把一个好好的君王给迷惑住,把一个好好的王朝给葬送掉,这几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苏妲己估计是这些女人的典范了,她的名声大震还得感谢《封神演义》一书的大力宣传造势。在这本以历

  • 祸国殃民的女妖精:揭历史上真实的苏妲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苏妲己怎么变成妖的,妲己真的是红颜祸水吗,苏妲己到底是人还是妖

    看过《封神榜》电视剧的朋友,应该了解,真正的妲己只是苏氏之女,却奈何,纣王惹怒了女娲娘娘,便让狐狸精来祸害纣王。就这样,妲己成了狐狸精的代名词,商朝的灭亡,也就完全体现了红颜祸水的意思。网络配图妲己是纣王的妃子,皇甫谧曰:“有苏氏美女。”索隐国语有苏氏女,妲字己姓也。《国语》云:“有苏氏女,妲字己姓

  • 白起一生征战三十多年被称“人屠”双手沾鲜血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一生征战,一生征战几人回,白起指挥的著名战役

    白起的身上透着一股狠劲,这种心狠手辣造就了他杀敌百万的辉煌功绩,也使他成为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综观白起的一生,他低调内敛,却有着惊人的毅力和创造力,同时他冷酷铁血,杀人如麻,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的战国名将,他的一生就像是一出春秋大戏。网络配图白起被称为“人屠”,他就像是个屠夫双手沾满了鲜血,“一将功成万

  • 天子也痴情 宋真宗偷情15载立卖艺女为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对宋玉致,张孝纯娶三妻,宋真宗简介

    在世人印象中,能当皇后的女子都应该是名门闺秀,至少也应该是贤良淑德,冰清玉洁。可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刘娥,只是一个平民女子,如此还罢了,竟然还是已经嫁人的二手货。可是宋真宗还是丢了魂一样迷恋上了刘娥,甚至对刘娥的老公都恩宠有加,实在是帝王气象,气度恢弘,非小民所能比。刘娥有什么本事,可以让身份高贵,拥

  • 纣王为什么没杀闻太师?闻仲却为什么能活命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闻太师是纣王的什么人,闻仲怒斥纣王,纣王害怕闻太师

    纣王纵欲过度的皮囊下其实藏着一颗狼子野心,终其一生,他都想要把天下大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他宠幸狐妖,跟着她一起做坏事,并不完全是被美色所惑,而是妲己要做的事都是他心里想做的,正好顺水推舟。从他可以毫不犹豫杀了比干却对闻仲秋毫无犯这件事可以看出,纣王心里有一杆秤,与谁为敌、与谁为友他想得一清二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