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历史上拥有正副十一个皇后的荒淫皇帝

揭秘:历史上拥有正副十一个皇后的荒淫皇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68 更新时间:2024/1/18 21:27:31

核心提示:后来又立了靳月光为上皇后,靳月华为右皇后。当然刘聪不止这两个皇后,这哥们玩得比较猛,“时四后之外,佩皇后玺绶者七人”(《晋书》)。有四个正的,还有七个副的,最起码也是正皇后级待遇。

网络配图

人都是这样,谁也别说谁的辨别能力有多强。拿破仑不是说过吗,真理就是谎话重复一千遍。你耳边老是听到这个人的不好,你还会认为他好呀!大脑皮层早就形成条件反射了,靳准先前利用的也就是这一点。

对于平阳城来说,公元318年,无疑是一个最为血腥恐怖的年份。城内血流成河,“鬼大哭,声闻百里”(《晋书》),其状惨不忍睹。一年内连续三次灭绝似的屠杀,也让这座城市蒙上了一层阴森的气息。屠杀最初源于一场阴谋,而这场阴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两个女人吹出来的枕边风。谁也不会想到,这温柔甜腻的枕边风,却有如蝴蝶效应,打破了能量平衡,表现出异常强烈的后劲。它不但吹落了一个帝国,吹灭了两个家族,还让两个新的帝国应运而生。

枕边风,指的是夫妻间女人对男人说的悄悄话。大概于床底之间说话最为隐蔽,所以叫枕边风,很形象,也很贴切。枕边风的大小,和这个男人的地位权势有关。如果是皇帝,甚至会对整个国家产生巨大影响,烽火戏诸侯,不就是褒姒周幽王吹的枕边风嘛,最后把国家给吹没了。

除了有限的几个皇后或是皇太后,古代女人直接走上政治前台的机会其实并不多。所谓女人祸国(这话正确与否咱先不讨论),最重要的干预形式便是枕边风。当然,枕边风有好也有坏,不能一概而论。现在一些人为了想当官,多走夫人外交路线,设法摆平当官的老婆,利用的便是女人的枕边风。

姻亲嫁娶,强强联手,也是枕边风的一种外延。古代的朝臣,要想地位稳固,多和皇帝联姻,比如当皇帝的驸马,或者当皇帝的姐夫妹夫老丈人什么的。成为外戚,就堂而皇之地进入了皇族系统,再当官就容易多了。汉国的中护军靳准,走的便是这样一条路线。为了当官,他设法将自己的两个女儿靳月光和靳月华,嫁给了皇帝刘聪。俩女儿长得那叫一个漂亮,“皆国色也”,很有实力。后来靳月光出轨,事发后羞愤自杀,刘聪还时常“追念其姿色”(《晋书》),足见长相确实不一般。

那刘聪是个什么人啊,侄女侄孙女照单全收的主。“六刘之宠倾于后宫”,三辈同床,让姑女六人同事一夫,都是他干的。所以当靳准邀请他去家里做客时,他便毫不客气的“纳其二女为左右贵嫔”了。后来又立了靳月光为上皇后,靳月华为右皇后。当然刘聪不止这两个皇后,这哥们玩得比较猛,“时四后之外,佩皇后玺绶者七人”(《晋书》)。有四个正的,还有七个副的,最起码也是正皇后级待遇。什么纲纪国法,到刘聪这全玩去。不过靳准作为皇帝的老丈人,也就父凭女贵的显赫起来,从而奠定了他在朝中坚实的地位基础。

网络配图

但靳准真正攫取朝政大权,还是在两次吹风之后。一次是他亲自操刀上阵,另一次便是女儿的枕边风。刘聪死后,其子刘粲将老爹的宠妃樊氏、宣氏、王氏一干人等,全部接手,“晨夜蒸淫于内”,也包括被封为皇太后的靳月华,这也就种下了日后枕边风的隐患。

刘粲能当上皇帝,其实也得益于靳准。刘聪的皇位本是抢的太子刘和的,夺位后刘聪曾礼貌性的谦让刘渊的嫡子刘乂,还说“待乂年长,复子明辟”,等刘又长大了让位。所以立了刘乂为皇太弟、大单于,地位仅次于刘聪。然而这就招来刘粲的不满。而靳准又和刘乂有仇,原因也很简单,靳准的妹子本是刘乂的小妾,因为和侍从勾搭被刘乂杀了,还“屡以嘲准”,老拿这事挤兑靳准,所以“准深惭恚”(《晋书》)。不高兴归不高兴,却又敢恨不敢言,人家是皇太弟,法定继承人,惹不起。由此便埋下了日后血案的祸根。

有着共同的敌人,所以二人一拍即合。刘粲在靳准的煽动下,设计陷害刘乂谋反。为了得到口供,靳准将刘乂的亲信们“悬首高格,烧铁灼目”,搞严刑逼供。这帮人扛不住,便“自诬与乂同造逆谋”。这下铁证如山,刘聪于是废刘乂为北部王。之后刘粲又斩草除根,派靳准杀了刘乂,又坑杀刘乂的亲兵15000多人,“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街巷为之空”(《晋书》)。刘粲也就伴着刀光血影,如愿以偿的当上了皇太子,总摄朝政,并在刘聪死后继任皇位。

人的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平叛有功的靳准当上大司空后,仍不满足,又想除掉前面的绊脚石。于是靳准故伎重演,再次向刘粲吹风,诬陷说群臣想拥立大司马刘骥来取代他,结果这次刘粲没听(看来刘粲也不是没有一点分析能力,先前听靳准的,也是应了他自己的心思)。靳准不得不下猛药,把自己的两个女儿搬出来。俩女儿此时一个是皇太后,一个是皇后(此皇后并非靳月光,而是靳准的另一个女儿),都是刘粲的床上客,很有接触领导的时间,献言献策的机会自然就多。

于是“二靳承间言之”(《晋书》),每天在刘粲耳边唠叨。人都是这样,谁也别说谁的辨别能力有多强。拿破仑不是说过吗,真理就是谎话重复一千遍。你耳边老是听到这个人的不好,你还会认为他好呀!大脑皮层早就形成条件反射了,靳准先前利用的也就是这一点。这也就是那些整天在领导面前奏本的小人屡屡得手的不二法宝。对这种人你还真没别的办法,搁我这暴脾气,甭废话,抡起板砖拍他个半死,肯定老实。不过你说这是为民除害了吧,还要付法律责任,想想还真挺挠头的。

网络配图

枕边风很是凑效,刘粲毫无悬念的中招,开始了血腥清洗,将太宰、太师、大司马、大司徒、车骑大将军、吴王齐王什么的全杀了。拌脚石没了,靳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重用,拜为大将军、录尚书事,“军国之事一决于准”。终于将朝政大权牢牢控制在手。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便有些蹊跷了。手握大权的靳准不久发动兵变,不但废杀刘粲,将“刘氏男女无少长皆斩于东市”,杀的一个不剩不算,还“发掘元海、聪墓,焚烧其宗庙”。当时情形可谓恐怖之极,“鬼大哭,声闻百里”(《晋书》),熬是渗人。

靳准之乱最终被刘曜平息,流血惨案又再次上演。就像靳准杀刘氏一族一样,刘曜也是将“靳氏男女无少长皆杀之”(《晋书》)。刘渊建立的汉国,也伴随着这几次大屠杀最终趋于灭亡。取代它的是两个赵国:刘曜在长安建立前赵,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建立后赵。

靳准为什么发动叛乱?目的是什么?确实很让人费解。如果单纯为了权力,当时情况已是“军国之事一决于准”。刘粲又是个整日“荒耽酒色,游宴后庭”(《晋书》)的主,基本就是个摆设,杀掉他实在没有什么必要。况且靳准还承担了很大的风险,因为当时的相国刘曜和大将军石勒都领兵在外,未必会服从于他。事实上,靳准最终也是毁灭于二位之手。

若说靳准想篡位当皇帝,也有可能。但即便这样,以他两次耍阴谋升迁的事实来看,靳准应该是很讲方法很讲策略的人,做事不会太露骨。杀掉刘氏族人,这个可以理解,为的是斩草除根。但连刘家的祖坟都刨了,这就有些蹊跷了。如果不是恨到了极点,决然不会干出这等事来。而这种愤恨从哪里来?的确让人很疑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不是和珅?那会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是谁?很多看到这个问题都会肯定的回答一定是和珅。其实错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并不是和珅而是明朝的刘瑾。常言道:千里来做官,为了吃和穿,做官若能做到举世公认的大贪官,也是本事。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大的贪官。图片来源于网络刘瑾苦孩子出身,无法养家糊口,六岁时被太监刘顺

  • 明初人口数量之谜:到底朱元璋的大明基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元璋人口大迁移,为什么不开朱元璋的墓,如果朱元璋在明末的几种可能

    明朝初年,当时全国的人口数量曾经有过一个非常大的增长。但奇怪的是,之后的一段时期,其人口总数却陷于停滞,直到永乐年间才又有了大幅增长,之后又开始减少,“至天顺间为最衰”。这一现象长期以来一直使人们感到困惑。在历史上,洪武初年全国究竟有多少户口数,从来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其原因在于明王朝草创之际,当时

  • 纣王作为商朝最后一个君主 纣王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纣王是被谁杀死的,谁灭掉了商朝,纣王怎么灭亡的

    很多人都不了解纣王之死,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帝辛(约公元前1105―公元前1045年),子姓,名受(一作受德),沫邑(今河南淇县)人,中国商朝最后一位君主,帝乙少子。谥号纣,世称殷纣王、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帝辛在位时间定为公元前1075年―公元前1046年。帝辛天资聪颖,闻见甚敏,

  • 战国四公子分别是谁?他们为何能留名青史?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战国四公子为什么有名,留名青史有什么用,用留名青史造句

    对战国四公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周朝式微,礼崩乐坏,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三家分晋,六卿专权,拉开战国序幕。合纵连横,背弃信义,诸侯兵戎相见。世道人心不古,战国四位游侠,匡扶正义,鸡鸣狗盗,无不惧之。齐国孟尝君,富二代一枚,门下有术士数千。秦昭王仰慕孟尝君,招揽他

  • 有灭蜀之功的邓艾在被诬陷后,为何很少有人有人为他鸣不平?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邓艾有灭蜀之功却被诬陷,为何少有人为他鸣不平?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263年,司马昭召集四方十八万大军南下进攻蜀汉,当时这十八万大军兵分三路,西路军由邓艾所率的三万多人,出狄道向甘松、沓中直接进攻姜维;中路军由诸葛绪率三万多人马,自祁山向武街、阴平之桥头切断姜维后

  • 孙权都与曹操、刘备三足鼎立了,为何还是被称为鼠辈?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历史为何能广为流传?其实不仅是因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而是在这段历史中,人才辈出的杰出者比比皆是,还有屡次以多胜少的战役以及人心权谋的利用,都体现得十分全面,所以这段历史在长河中并未流失,反而让很多人都想要去了解这段历史。但是不管在书中,还是在很多地方,其实一定听过这样的一个词,那就是“江东鼠

  • 同样都是冤死的 白起和李牧谁死的更冤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牧对白起,白起和李牧,白起李牧廉颇王翦

    对李牧和白起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三家分晋开始到秦始皇一统六国,整个战国时期持续了254年;而之所以叫战国,是因为这段时期诸国彼此征战不休,虽然长期的战争给底层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但却是涌现出无数卓绝的名将,比如曾差点灭亡齐国的乐毅,比如一战成名的赵奢,此外

  • 历史上唐俭和李世民打猎时有着什么样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李世民是什么族的人,唐俭与太宗棋翻译,唐朝唐俭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唐俭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中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帝王,大多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狩猎。例如,《史记》中多次记载汉武帝到上林苑狩猎的事情。宋太祖赵匡胤、元世祖忽必烈等都酷爱打猎。清朝时期,清圣祖康熙为了教育八旗子弟不忘祖先

  • 杨侗的一生是怎样的?隋炀帝去世后,隋朝还经历了几位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杨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很多人都以为,隋朝和秦朝一样都是二世而亡。其实不然,秦朝理论上是三世(子婴)而亡,而隋朝理论上是五世(杨侗)而亡,另一种说法是四世而亡(即排除宇文化及所立的杨浩)。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弑杀后,宇文化及立隋炀帝的侄子杨浩

  • 田常:春秋末年的一位大臣,竟生子70多个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春秋有名的大臣,春秋齐国帝王列表,春秋时代的齐国

    古代人素来有着“多子多福”的想法,为了使自己的家族得以延续,世代繁荣,希望祖祖辈辈都人丁兴旺。只是这种夙愿,不是人人都能实现。但总有个例外。古代有这样一位大臣,光是生子就有70多个,他是如何生这么多的?只因为他,乐此不疲地做一件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这位古代的大臣,名叫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