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蜀汉亡国是刘禅一个人的责任吗?为何会有“乐不思蜀”?

蜀汉亡国是刘禅一个人的责任吗?为何会有“乐不思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901 更新时间:2024/2/7 0:39:54

刘禅相对于他的父皇乃至于相父诸葛亮来说,不管是个人的治国能力、政治影响力、历史评价,都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因为他一句“乐不思蜀”的话,成为千古“名句”……彻底地把他自己的名声钉在亡国的耻辱柱上,永生永世不能翻身。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相对客观的认知,应该是大部分的中国孩子都读过这个故事的教科书,知道了刘禅作为一个亡国、败家、数祖忘宗的反面教材,自三国后的历史学家、文学家都希望中国的孩子们要吸取刘禅亡国败家的教训……

可是,刘禅果真如此不堪、蜀国亡国真是刘禅一个人的责任吗?刘禅真的把刘备和诸葛亮毕生心血打造的一手好牌打烂吗?

我们可以撇开受罗贯中是超级蜀国粉的偏心影响,从一个客观、公道的角度,给刘禅一个说话的机会、“洗白”自己的机会……

二、谁才是蜀国亡国的罪人?

在替刘禅“洗白”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刘禅说这句话的背景和结果。

公元262年,魏国以压倒性的优势兵力,派出大军攻打已经没有刘备、没有诸葛亮、没有了定国神针的蜀国。

尽管蜀国姜维所部坚守在汉中的剑阁一带,让魏军无法再前进一步。但是魏国大军很聪明,采取迂回战术,不于剑阁的姜维大军正面纠缠,而是避其锋芒,绕到姜维侧面的蜀国薄弱地区,出其不意地从侧面打开攻蜀的另外一条通道。

因为剑阁侧面的阴平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山高路险,蜀军根本想不到魏军敢于从这里经过,因此在阴平根本不设防……

在此不设防,一方面是少看了魏国军队的勇气和决心;另外一方面,蜀军这个时期已经是缺人缺粮更缺意志……部分将领并没有要跟来犯的敌人共存亡的意志,因此这个真正的“空城计”,给魏军打开了从西路直扑成都的方便之门。

当涪城守军不战而降了魏军后,成都的刘禅知道大势已去,无谓的挣扎,只会加剧蜀国百姓的灾难。于是权衡厉害……在降吴还是降魏之间,最终选择了降魏。

在降魏之前,刘禅下令姜维向魏军钟会投降,然后自己率领太子和群臣献出玉玺,投降了邓艾

刘禅这个时候,决定投降魏国,而不是投降吴国,自有他自己的考虑……这个时候的吴国的国力,也已经不比赤壁之战的时期。

魏蜀吴三国的国力,在连年征战之中,蜀国和吴国的国民经济都急剧下降……打仗并不单纯比较双方的兵种、数量和设备,更多的是考验各方在打持久战时的“续航”能力。

蜀国借的是蜀道、吴国所借的是长江天险,都不是铜墙铁壁,不可战胜,还是要靠大量的人力物力的付出才能坚守。但魏国的国力却在此消彼长,三国分治的平衡在数十年间早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吴国的情况比蜀国好一点,因为吴国比蜀国少了折腾……在诸葛亮不顾蜀国国力衰竭的现实,还是坚持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时,已经把蜀国最后的一口活命的“运气”都消耗掉了。

但蜀国的衰弱,还要更早就开始了:早在刘备“明借实霸占”荆州,再派关羽长期驻守,导致蜀国原本就不是很强大的、对任何外敌都有打赢歼灭战的军事能力只能削弱为1/2的战斗力,还要掰开成两半……

人家打胜仗的,都说要集中优势兵力逐一击破,或者说不打没把握的仗……蜀国原本不占优势的军事能力,便因为这个治国方针,而“先天不足”。

从关羽后面败走麦城,就知道蜀国军事能力是“外强中干”,而这一个治国方针,早在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时,“联吴”是正确的,但是后来执行过程里面,就因为赖上了人家的荆州,跟吴国之间,造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蜀国占据了荆州,短期有好处,但长远看,荆州对蜀国来说,只是一块鸡肋。蜀国之败,是治国方针的错误。

长时间投入对外的军事行动,但国民经济并不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诸葛亮是不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神”人呢?起码从现代人的角度,诸葛亮品德和情操,相对比其能力要高一截。

三、亡国之君

通常亡国之君,已经很难强求有什么好结果。刘禅在决定投降时,内心肯定是忐忑不安的、更难说保持自己的尊严。但如果刘禅继续反抗下去,亡国的结果是大势所趋,不可改变。

包括吴国被灭,只是时间问题。刘禅看得很明白。倒是如果继续负隅顽抗,黎民百姓继续因为战争造成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的状态会更加严重。

刘禅选择投降,看似失去气节,苟且偷生,但谁不知道刘禅此举,对蜀国百姓、对蜀国军队来说,都是最切合实际的选择?包括刘禅被送到洛阳,为了安抚蜀国人心,司马昭代魏帝下诏,封刘禅为安乐公……这个封号本身就是讽刺刘禅贪图享乐,刘禅只能哑忍、接受,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

不管是刘禅自己还是后世人都明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并不能说明你比别人更聪明,而是你的自私和逞强好胜……为了面子和所谓的“理想主义”,而不顾自己连里子都保不住了。从“随机应变”这一点来说,刘禅比刘备和诸葛亮都做得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宜妃深受康熙的宠爱 宜妃又是怎么得罪雍正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和宜妃,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曾经火爆的历史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女主角宜妃郭络罗氏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她可以算是康熙生前非常宠爱的妃嫔,但是她晚年却因为得罪雍正而导致晚景凄凉,下面就来说一说宜妃曾经有多么受康熙宠爱,而她又是如何得罪雍正。出身低微的普通宫女却成为康

  • 胤祥当初深受康熙喜爱 胤祥后来为什么会被康熙打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和怡亲王胤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胤祥是康熙第十三子,他在最初十分受康熙喜爱,但是自康熙一废太子之后,胤祥就仿佛突然失宠了,在此后十多年的时间中备受康熙打压,胤祥都十分抑郁不得志,在康熙晚年几乎退出政坛,这让后人十分猜想,下面就来说一说胤祥为何会从受宠皇子

  • 在曹操消灭袁绍的过程中,公孙康这个诸侯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东汉诸侯公孙康的故事。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指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开始,直到曹丕称帝结束,持续36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互相攻伐兼并。经过群雄逐鹿的东汉末年,最终

  • 历史上康熙和苏麻喇姑的关系如何 电视剧演的都是真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康熙和苏麻喇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这年九月七日,在察哈尔视察的的康熙帝,给北京皇宫的阿哥们下了一道紧急谕旨:“朕七天后的九月十五才能回到京城,遗体再多放七天,等朕回宫后,朕亲自定夺。”到底是谁死了,让康熙下达紧急的指示不准合棺也不准下葬,还

  • 秦昭襄王继位后实行什么政策?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秦王嬴稷于公元前306年继位为秦王即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实行的远交近攻政策即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这是魏国人范睢向秦昭襄王提出的秦国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以后到秦始皇一直奉行这一国策,这一国策贯穿于统一六国的全过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远交近攻政策提出

  • 康熙皇帝为什么会如此长寿 康熙长寿的秘诀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和乾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众所周知,皇帝是古代权力最大的人,所以一直以来都是百姓羡慕的对象。他们不仅自幼享受着锦衣玉食,而且还掌握着全天下的财富。因此,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皇帝梦”。但皇帝真有这么好当么?不见得。康熙长寿的原因要想当一个好皇帝,除了要有高

  • 明朝时期的大索天下尼姑案是怎么回事?事情的经过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朱棣。明朝初期,皇室的根基尚不稳定,全国各地经常有百姓起义事件发生,这就导致了在那一时期社会的动荡与不安。在永乐18年的时候,明成祖朱棣突然下达一个命令,他命令各地将所有的尼姑以及女道士,通通都逮捕送到京城。这件事情起源于山东的一场农民起义。明朝的那段时期农民起

  • 江充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何能在京城出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对江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江充这个人本来于皇家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是他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妹妹,而自己的妹妹又恰好嫁给了赵太子刘丹,于是,这个人就和赵王之间就是亲戚了,而亲戚之间的来往就十分的密切了。不过,要知道,这时候太子是自己的妹夫,你不和妹夫多走动,却和妹夫

  • 提起秦武王嬴荡,他在历史上真是单纯的一介武夫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的帝王们,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死法,有吃丹药毒死的,如唐朝的好几位皇帝,有被宫女闷死的晋孝武帝司马曜,有被饿死的梁武帝萧衍,还有因为占有儿媳妇被儿子杀死的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甚至还有自己把自己砸死的,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而秦武王嬴荡,就是那个自己把自己砸死的倒霉鬼。提起秦武王,人们的第一印象

  • 盘点元末明初五大猛将,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初第一猛将,三国八大猛将,元末明初历史介绍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此期间猛将层出,能排到前五的人,都在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队伍之中。朱元璋手下阵容强大,最终一统天下。但陈友谅有一猛将以一当百,天下无敌,朱元璋手下猛将无人能敌。元末明初五大猛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五、王弼(?~1393年),号双刀王,安徽临淮(安徽凤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