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盘点元末明初五大猛将,分别是什么结局?

盘点元末明初五大猛将,分别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221 更新时间:2024/1/19 12:53:22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此期间猛将层出,能排到前五的人,都在朱元璋和陈友谅的队伍之中。朱元璋手下阵容强大,最终一统天下。但陈友谅有一猛将以一当百,天下无敌,朱元璋手下猛将无人能敌。元末明初五大猛将,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五、王弼(?~1393年),号双刀王,安徽临淮(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功臣、重要将领。

元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王弼集结乡里起兵对抗元朝,因为擅使大刀,被称为“双刀王”。之后,王弼率领乡里投奔朱元璋。至正十七年(公元1354年),王弼率军于湖州击败了张士诚的军队,攻下石埭县。至正十八年(公元1355年),王弼攻打婺源州,率军攻南门,破城,斩杀了婺源州守将铁木儿不花,缴获兵甲三千。因此被提升为元帅。

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八月,王弼随军攻打张士诚。张士诚亲自率领精兵想要突破常遇春的防线,王弼骑着马,挥着双刀冲进阵中,小退张士诚军,常遇春率兵乘胜前进,张士诚军大败,人马多溺死在沙盆潭中。张士诚也落水,险些身亡。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王弼随大军平定中原。

明朝建立后,王弼和蓝玉统领骑兵剿灭蒙古残军、和蓝玉统率骑兵征伐西番,降服了西番十八族、随傅友德征讨云南。和沐英的部队夹击段世,攻破了龙尾关,活捉段世,随后平定鹤庆、丽江诸郡。因征大理功劳被封为世袭定远侯。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王弼跟随蓝玉北伐北元,探知北元后主 在捕鱼儿海,但未见元军,蓝玉打算回师,王弼力劝蓝玉继续深入,果然发现北元军队。蓝玉命王弼为前锋,突袭元军,斩杀了元太尉蛮子等,仅元主与太子天保奴等数十骑逃走,缴获了元军的所有粮食、装备。

之后的数年,王弼一直在大明各地边境练兵。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王弼受蓝玉案牵连,被朱元璋赐死。王弼先后随沐英、傅友德讨伐西番、云南立功,为明朝的边境稳定作出了贡献。

廖永忠

四、廖永忠(1323一1375年),巢县(今安徽省巢湖)人,明初名将。

至正十五年(1355),廖永忠跟随兄长廖永安投奔朱元璋。之后,廖永忠协助廖永安率水师渡江之后,攻取采石、太平府、芜湖,擒获陈野先,打败蛮子海牙及陈兆先,平定集庆府(今江苏南京),攻克镇江、常州、池州,征讨江阴海盗,都有功劳。 至正二十五年(1355),廖永安被俘被杀,廖永忠接替兄长率领军队。

元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朱元璋和陈友谅战于鄱阳湖。廖永忠与俞通海等驾着七艘满载芦荻的船,乘风纵火,焚烧了敌军楼船数百艘。又率六艘战船深入敌阵搏击,然后迅速绕出,敌军大惊,以为遇到了神兵。又在泾江口拦截陈友谅,陈友谅死去后,廖永忠随军征讨陈友谅之子陈理,分兵在四门设立栅栏,又在江中将船只连成长寨,断绝其出入之路,陈理只得投降。朱元璋将写有“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的漆牌赐给廖永忠。之后,廖永忠随军接连平定方国珍陈友定、何真。平定了福建、两广之地。

洪武四年(1371年),廖永忠随军讨伐在蜀地的明夏政权。廖永忠率先锋击败旧夔府守将邹兴。率军进至瞿塘关,此处山峻水急,蜀人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船不能前进。廖永忠密派数百人携带干粮水筒,抬着小船翻山渡关,到达上游。之后廖永忠率领精锐兵分两路攻蜀军水、陆寨。廖永忠攻破陆寨,会合抬船出江的将士,一并齐发,上下夹攻,大破蜀人,邹兴战死、擒获蜀将八十余人。廖永忠率水师直捣重庆,驻扎铜锣峡。夏主明升请降。之后蜀地全部平定。朱元璋写成《平蜀文》表彰其功,其中有“傅一廖二”之语,对廖永忠奖赏甚厚。

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廖永忠因违法之事被朱元璋赐死,终年五十三岁。

傅友德

三、傅友德(?-1394),汉族,安徽相城(今安徽淮北)人。明朝开国名将。

傅友德早年先后跟随红巾军、明玉珍、陈友谅。元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傅友德投奔朱元璋。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发生了鄱阳湖之战,傅友德从战鄱阳湖,驾轻舟挫败陈友谅军前锋。多处受伤,却愈战愈猛,又在泾江口拦击敌军。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攻打武昌。傅友德率数百人先登攻城,面颊虽中一箭,并未因此退却,拔箭再战,继而肋下又中一箭,仍不为所动,最终夺下武昌。

之后,傅友德随徐达平定江南。明洪武二年(1369年),傅友德进军陕西,攻克临洮,平定陕西。而后出潼关,西进甘肃,克庆阳,捣定西,大破扩廓帖木儿。而后,率军伐蜀,夺取汉中。 明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傅友德以其超群的武略,平定天下的大功,位列第二十八,封为颍川侯。

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与征西将军汤和分道伐蜀。傅友德率步骑出陇西。傅友德暗地里率军直趋陈仓,抵达阶州,击败蜀将丁世珍,攻克此城。之后接连攻破五里关、文州、绵州、汉州,进而围困成都。明夏丞相戴寿驱象来战。傅友德下令以强弩火器冲击,身中飞箭却毫不后退,将士也殊死作战。大象调头而跑,踩死许多蜀人。戴寿获悉其主明升已降,才投降。蜀地全部平定。朱元璋写作《平西蜀文》,盛赞傅友德功劳第一。

洪武五年(1372年),傅友德随征西将军冯胜北征大漠,大败元将失刺罕于西凉至永昌,大败元朝太尉朵儿只巴,获马牛羊十万余匹。而后,又攻占甘肃,射杀平章不花,降太尉锁纳儿等,至瓜沙州,获金银印及杂畜二万余匹。当时,朱元璋共派出三路大军北伐,唯有傅友德大获全胜,七战七捷,创下传奇式的战功。洪武十四年(1381年)秋,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将军,蓝玉、沐英为副将军,率步骑30万征云贵。 傅友德仅用百余日就平定了贵州、云南。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论功行赏,晋封傅友德为颍国公。

此后,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傅友德还曾多次参与北伐。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傅友德被朱元璋赐死。

二、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人。明朝开国名将。

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常遇春归附朱元璋,常常自请为前锋,每战都冲锋在前,经常说能率军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至正十五年(1355年),在采石矶战役中,面对着元朝水军元帅蛮子海牙的严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着乱箭挥戈勇进,纵身登岸,冲入敌阵,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朱元璋即挥军登岸,元军纷纷溃退。朱元璋乘胜率军攻占太平。常遇春开始受到朱元璋的信任,升至元帅。

至正二十年(1360年),陈友谅率水军在南京龙湾与朱元璋军展开一场恶战。常遇春冯国胜率军三万人设伏,为全军主力。在龙湾登陆的陈友谅兵,遭到常遇春、冯国胜伏兵的冲杀,死伤惨重,溃不成军。正值江水落潮,龙湾水浅,陈友谅一百多艘巨舰全部搁浅,朱元璋挥水陆军并进,陈友谅大败而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军展开鄱阳湖水战。朱元璋座船搁浅,陈友谅的大将张定边率船队来围攻,情况危急。常遇春奋勇当先,射伤张定边,又用自己的战船撞击朱元璋的座船,使其脱离浅滩。战斗中常遇春组织火攻,发挥小船优势,乘风纵火,陈友谅的舰队被烧得烈焰冲天,兵将损失过半。陈友谅率残舰撤逃,又受到朱元璋诸将的追击和常遇春的迎头堵截。陈友谅在混战中被流矢射中死去。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八月,徐达和常遇春,率兵二十万东征张士诚。经过长达十个月的围攻,平江城破,张士诚败死。常遇春以功进封为鄂国公。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徐达、常遇春率二十五万大军出师北伐。徐达、常遇春出师三个多月,即平定山东。洪武元年,明军在洛阳的塔儿湾与元军遭遇,常遇春单骑突入敌阵,麾下壮士从之,勇猛冲杀,在洛水之北击溃元军五万,俘获无算,史称塔儿湾大捷。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灭亡元朝。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常遇春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洪武二年七月七日(1369年8月9日),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突然病卒,年仅四十岁。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一、张定边(1318—1417),沔阳人,元末著名将领,元末第一猛将。

张定边最初便跟随陈友谅,一开始起义到定都武昌,转战荆楚,征伐两江、闽、浙边陲重镇,张定边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没有过败绩,为陈友谅势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能征善战,而且足智多谋。当时朱元璋部将康茂才诈降,张定边一眼便识破,力阻陈友谅不要接受,但陈友谅没有听从,结果导致江东桥惨败。之后陈友谅退守九江,被朱元璋逼近九江西门,造成惊惶失措,幸得张定边冒死争战,陈友谅才得以脱险,夜走武昌。

之后陈友谅与朱元璋的鄱阳湖之战中,张定边率领他的三条战船直接冲向朱元璋的旗舰!张定边勇不可挡,以孤军冲进朱元璋水军前阵,直奔朱元璋而去。张定边身陷重围,孤军奋战,却越战越勇,先后斩杀明军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等人。朱元璋差点被俘。常遇春一箭射中张定边,才救下朱元璋。最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身死,张定边身披数箭逃走。

陈友谅死后,朱元璋劝张定边归降,张定边却不愿意,于洪武元年(1368年),遁入空门为僧。洪武十年(1377年),张定边在晨练时遭遇猛虎袭击,他闪身躲开,一禅杖打在老虎脑袋上。猛虎顿时倒地身亡。张定边一杖打死一只猛虎,天下再无二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秦武王是极具锋芒的君王,哪几件大事体现了他的雄才大略?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项羽的军事才能,描绘了周瑜的英气勃发的两句是,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烽烟卷起狼烟黄沙,长戟划落英雄须发。战国时期,秦国强势崛起,势不可挡。秦的兴盛离不开一代代明君的励精图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秦武王是历史极具锋芒特色的一位君王,他尚武好战,有坐拥天下的志向。臂力千钧的秦武王嬴荡是惠文王的长子,自小就身性刚强勇猛,喜争强好胜。但作

  • 宣武灵皇后胡充华在历史上是形象?武则天也要甘拜下风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武则天为什么要杀兰儿,武则天下场怎么样,帮武则天的两个人

    宣武灵皇后胡充华在历史上是形象?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作为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想要出人头地付出的要更多,在唐朝这样相对开放的朝代还好,像是明清这种封建专制到达顶峰的王朝,女子想要做出自己的一番事业基本上是不太可能。不过凡事总有例外,有很多女性有能力有天赋,凭借自己的力量在历

  • 孙权留下的五大辅政大臣,分别有何功劳?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孙登成,孙权的官职,孙权的大都督有哪些

    孙权晚年时,东吴爆发了二宫之争,孙权只得废除太子孙和,立自己的小儿子孙亮继承。孙权留下了五大顾命大臣来辅佐幼子。但是这五大辅政大臣,都是东吴重臣,却都没有好下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孙弘(?—252年),三国时期吴国大臣,扬州会稽(今属浙江)人。孙弘为人阴险。与诸葛恪、

  • 吕夷简与郭皇后有怎样的矛盾?以至于要宋仁宗废除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宋英宗对仁宗女儿为何不好,北宋亡于向太后,宋仁宗废后

    司马光是宋仁宗宝元元年的进士,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所编《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而《涑水记闻》则是当年司马光为了编写《资治通鉴后纪》(未成书)准备的资料,其中记载了仁宗一朝颇多事件。宋仁宗首任皇后郭氏被废,不仅仅是因为误伤仁宗那么简单。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盘点隋炀帝手下五大重臣,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杨广杀大臣,秦琼为何排在最后,大结局

    隋炀帝登基后,手下有深受信任的五大重臣,他们帮助隋炀帝前期建功立业。他们因为都是大业年间的重臣,所以当时被称作“大业五贵”。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苏威(542~623年),字无畏,京兆郡武功县(今陕西省武功县)人。北周至隋朝大臣。苏威出身士族,父亲苏绰是西魏名臣。之后苏威

  • 晚年时候的李世民有着怎样的变化?他有多残暴?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武则天和李世民在水中,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昏庸,李世民的晚年

    对李世民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世民在大家的心目中可是一代明君,毕竟他是在历史上鲜有能够听从臣子意见的皇帝,而在他的带领之下,成功将唐朝的基础打得非常完美。其实在晚年的李世民并不如大家所认识的那般仁爱,反而变成了一位非常残暴的君王。就比如说从旧唐书中我们就可以得

  • 受唐太宗重用的五大胡人名将,他们分别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胡人名将,唐朝为什么重用胡人,唐朝重用胡人

    唐朝是历史上的一个盛世,万国来朝,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而这不但是因为唐朝的强大,也是因为盛世之下,唐朝上下所拥有的一种自信和包容。唐朝在面对胡人的时候是非常开放的,唐太宗甚至任命了许多胡人担任军中的将领,为大唐开疆扩土,成就一代盛世。我们就来看看,这中间功劳最高的五位出身胡人的名将。下面我爱历史

  • 曹丕称帝之后,选择定都洛阳而不是长安的用意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如果攻下长安会怎么样,曹丕为什么不定都许昌,曹魏为何要迁都洛阳

    曹丕称帝之后,为何定都洛阳,而不是长安呢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魏国(220年12月 —265年12月),三国时期的国家,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诸侯混战中,势

  • 历史上颇具代表性的五代秦王分别是谁?他们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五代十国代表人物,历代秦王谁贡献最大,历史秦王嬴政是谁的儿子

    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国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许多观众公然无视“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的历史事实,罔顾“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的文治武功,将历代秦王妖魔化,视为暴戾恣睢、凶残无道、阴险狡诈、色厉内荏的反面形象,

  • 颍川“四大名士”分别是谁?都被曹操收入麾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颍川先生是谁,河南颍川,颍川谋士

    东汉末年,当时的颍川士族集团赫赫有名,从颍川诞生了许多的名士都成为了曹操手下著名谋士。如荀彧、荀攸、郭嘉等等。而这中间有四人在当时被称为颍川“四大名士”。而这四人在曹魏建立后,都成为了曹魏政权朝廷上的重臣。我们来看看是哪四人。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一、陈群(?-237年2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