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警告百姓:宁可饿死也不要起来造反

朱元璋警告百姓:宁可饿死也不要起来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766 更新时间:2024/1/19 11:29:05

朱元璋本人就是大元王朝的推翻者。他食元朝之毛,践元朝之土,世受元朝雨露之恩,却起兵打倒了大元,这怎么解释?虽然谁握住了刀把子谁就有了话语权,但要把这个道理讲圆满,也实在太考验人的智商了。

朱元璋开始是这样解释的:他当初参加起义,只是为了吃饭活命,并不是为了推翻元朝。他不断强调自己加入起义军实在是迫不得已,是人生的一大污点。他说自己加入起义军是“昔者朕被妖人(红巾军)逼起山野。”(《与元臣秃鲁书》)他又说:“朕本淮右布衣,暴兵(红巾军)忽至,误入其中。”(《洪武实录》卷37)在《皇陵碑》中又说:“元纲不振乎彼世祖之法,豪杰(起义领袖)何有乎仁良(也没什么好东西)。”他宁肯污辱自己,也不能给臣民作坏的榜样。

网络配图

后来他又进一步解释:“盗贼奸起,群雄角逐,窃据州郡。朕不得已起兵,……当是时,天下已非元氏有矣。……朕取天下于群雄之手,不在元氏之手。”也就是说,元朝的灭亡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参加起义,不是为了推翻旧王朝,也不是为了当皇帝,而是因为实在不忍心看人民遭受痛苦,要救万民于水火。天下取自群雄,而非元朝之手。

这两种解释似乎还不圆满。编写《大诰》时,朱元璋又发明了“殿兴有福”理论。他天才地将起义者分为“首乱”者和“殿兴”者两部分。首乱者,就是带头造反的那一批人,而殿兴者,就是他这样半路参加起义的人。《御制大诰三编?造言好乱第十三》中,朱元璋说:“元政不纲,天将更其运祚,而愚民好作乱者兴焉。”就是说,因为天下无道,所以愚民作乱。朱元璋认为,带头做乱者都是忘恩负义、胆大妄为之徒,注定没有好下场。因为这些人引起了战乱,造成了流血,老天爷讨厌这样的人。

这就是所谓的“殃归首乱。”朱元璋还举大量例子论证他的观点:历代大型农民起义中,最早揭竿而起的那批人,确实多数都做了后人的铺路石:“秦之陈胜吴广,汉之黄巾,隋之杨玄感,僧向海明,唐之王仙芝,宋之王则等辈,皆系造言倡乱首者,比天福民,斯等之辈,若烟消火灭矣。何故?盖天之道好还,凡为首倡乱者,致干戈横作,物命损伤者既多,比其成事也,天不与首乱者,殃归首乱,福在殿兴。”至于那些后来才参加起义的人,就没什么责任了。因为动乱的大火已经烧起来了,他们再加把火,是为了使火灾早点结束,早点还大家以太平。所以“福在殿兴”。

网络配图

这一说法充满矛盾。既然天下无道,“天将更其运祚”,被推翻是必然的,总得有第一个起来反对它的。站在“首乱”者的尸体上取得成功后,却又这样大言不惭地辱骂他们,实在是匪夷所思。绞尽脑汁,朱元璋的理论其实是要落脚于天下无道,为了生存,反抗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万万不要第一个揭竿而起。说他狡猾也可以,说他愚蠢也可以,说他阴险也可以,说他坦率也可以,反正理论构建至此,朱元璋图穷匕见:不论怎么说,你们可千万不要造我大明的反。

为了说服愚民,他费尽口舌,推导出了宁可饿死,也强于造反之说。他说,元朝承平时,富无旁忧,贫有贫乐。纵迢天灾,“饥谨并臻,间有缺食而死者,终非兵刃之死。设使被兵所逼,仓惶投崖,趋火赴渊而殁,观其窘于衣食而死者,岂不优游自尽者乎?”也就是说饿死强于战死。所以宁可饿死,也不能反抗他的统治。他又从多方面论证这个主张,说造反其实没什么好处:从乱者并非俱能为人上人,除了那些“乱雄”和文武官吏外,“其泛常,非军即民,须听命而役之。呜呼,当此之际,其为军也,其为民也,何异于居承平时,名色亦然,差役愈甚。”

网络配图

他在《大诰三编?造言好乱》一节中说:且昔朕亲见豪民若干,中民若干,窘民若干,当是时,恬于从乱。一从兵后,弃撇田园宅舍,失玩桑枣榆槐,挈家就军,老幼尽行,随军营于野外……与官军拒,朝出则父子兄弟同行,暮归则四丧其三二者有之……饮食不节,老幼悲啼,思归故里,不可得而归。不半年,不周岁,男子俱亡者有之,幼儿父母亦丧者有之,如此身家灭者甚多矣。

也就是说,从概率论上分析,参加起义和叛乱,获得功名富贵的可能性是极低的。相反,给人家当炮灰的可能性却几乎是百分之百。通过这种“宁为太平犬,不为乱世人”的理论,朱元璋郑重警告百姓:宁可饿死,也不要起来造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奇葩皇帝赵匡胤:皇位不传儿子传弟弟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赵匡胤这位宋朝的开国皇帝,从出生那刻起就自带传奇色彩!网络配图赵匡胤出生时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异的香味过了一晚上都未散去。身体上有金色,三天都未改变。曾试骑一匹烈马,也不给马套上笼头,烈马跑到登上城楼的斜道上,他的额头撞在门楣上人从马上掉下来,人们以为他的脑袋一定会被撞碎,不料赵匡胤却从地上慢慢起身

  • 三国中东吴阵亡的大将排名 排第一的当然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东吴最强的武将是谁?东吴将领的排行,估计很多人很模糊,没有个清晰的认识。反而,大家心有所属的蜀国,还有魏国都很熟悉。蜀国有五虎将,魏国有典韦、许褚、庞德、张辽、徐晃、张郃等。蜀国五虎将,都知道是谁吗?虽然东吴的武将在英勇方面不及蜀魏,但是在战略指挥上还是处在一流水平的,在与魏国、蜀国的交锋中

  • 明朝最好的皇帝为什么是明孝宗朱祐樘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历时276年,共16个皇帝,然而在这16位皇帝当中,最好的皇帝竟然不是开国皇帝朱元璋,而是明朝第九位皇帝朱祐樘!网络配图原因一:在明朝这个宦官当政最厉害也是最严重的朝代里,能做到在位期间不任用宦官,不宠信宦官的皇帝很少,明孝宗皇帝就是一个。继位后首先驱除宫内奸臣,任用王恕、刘大夏等为人正直的贤臣

  • 中国历史上儿童皇帝们 小小年纪奋发图强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几乎都有儿童皇帝,如:汉朝有惠帝刘盈、灵帝刘宏等;晋朝有孝愍帝司马邺、成帝司马衍、穆帝司马聃等;隋朝有隋恭帝杨侑、隋越王杨侗等;唐朝有少帝(殇帝)李重茂、僖宗李儇等;此外,宋元明清的儿童皇帝也有不少。在这些朝代中,汉朝是儿童皇帝最多的一个朝代,有多达12位皇帝是在未成年之前即位

  • 历史上被黑的最狠的太子——隐太子李建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7日),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率领部将在皇宫的北门玄武门设伏,袭杀时为皇太子的李渊长子李建成及四子齐王李元吉,史称”玄武门之变“。事后,李世民部将尉迟敬德入宫向李渊告变并留宫中宿卫。李世民又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网络配图三日之后,李世民

  • 史上最会享受的君王:乾隆皇帝创造的世界纪录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泱泱中华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奏响了一曲钟鼓雅乐。站在时光的源头,倾耳似乎能听闻时空长廊的回响。5000多年的灿烂,呈现出很多帝王,在这些帝王之中,被后人特别称赞道的也就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有大漠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除此之外,笔者认为乾隆也算是一位毫不逊色的帝王。网络配图第一、他是世界上统治

  • 揭秘:历史上唯一痴呆犯傻的皇帝司马衷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痴呆犯傻的人也能当皇帝,听上去就不可思议?白痴是皇帝登上原本不属于他的舞台,像一位小丑一样,在舞台上表演的一塌糊涂,不仅连自己的命都赔了进去,甚至连自己的舞台也被少数民族给抢去。中国史上唯一痴呆犯傻的皇帝晋武帝立白痴当太子西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凭借着祖宗遗留下来的丰厚家业,在皇宫发了几条进兵的诏书后

  • 三国第一谋士连诸葛亮都比不上刘巴却为了躲一人藏了十三年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在很多人心中,三国第一谋士当属诸葛亮无疑,然而却有一人连诸葛亮都对他推崇备至,自叹不如。诸葛亮曾说过:“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是谁有这么大的能力?此人便是刘巴。网络配图刘巴(?-公元222年),字子初,荆州零陵郡烝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县、邵东县一带)人,三国时期名士。但他最出名的确是“讨

  • 曹操与诸葛亮之间的微妙交情:并非汉贼不两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史上最微妙的是什么?是人事。封建社会一些王朝集团斗来斗去,最后的战斗成果,都体现在人事上。人事又体现在关系上,要做人事,要从关系上做文章。关系此物,千奇百怪,无所不有,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曹操和诸葛亮什么关系?当然是汉贼不两立的关系,可是,最近翻阅《全三国文》中的曹操全集时,却发现一条微妙的文件

  • 史上最会当皇帝的皇帝 为何是汉朝这个不起眼的刘秀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在西汉和三国之间,东汉曾一度辉煌。这个王朝的辉煌,就是从它的开国皇帝开始的。汉世祖光武帝刘秀的一生曲折跌宕,从一名放牛娃、一名庄稼汉到光复汉室的英雄,再到治国平天下的模范皇帝,就像上述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可谓接近完美,可以说是极品中的极品。网络配图史书上说,刘秀“重慎畏事”,办什么事都小心谨慎,显得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