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宣宗要选择放弃安南,让它重新独立的原因是什么?

明宣宗要选择放弃安南,让它重新独立的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860 更新时间:2024/2/4 14:28:01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明宣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曾派大军征讨安南,就此将安南归入明朝管辖,建府设衙、加以统治。然而,到了宣德年间,明宣宗朱瞻基从安南撤兵,册封黎利署为安南国王,安南自此重新独立,成为明朝藩属国。那么,明宣宗为何要选择放弃安南呢?

安南权臣篡位发生政变,两国冲突加剧明朝攻打安南

安南为越南古名,历史上一直与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安南这个称呼便来自于唐朝的安南都护府。安南自公元前3世纪的秦朝时期便已经成为中国领土,至五代十国时吴权割据安南脱离南汉,逐渐独立,此后越南长期作为中国的藩属国存在。

明建文二年(1400年),安南权臣胡季犛篡位,建立胡朝,改国号为“大”,之后又将皇位传给儿子胡汉苍。因安南本是明朝藩属国,篡位的胡氏为了避免明朝猜疑,便于永乐元年(1403年)遣使赴明,声称陈氏“宗嗣继绝,支庶沦灭,无可绍承。臣,陈氏之甥,为众所推”,希望得到明朝册封。明成祖派杨渤前往当地观察却并未发现异状,遂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永乐二年(1404年),陈朝遗臣裴伯耆到明廷,控诉胡季犛父子“弑主篡位,屠害忠臣”,请求明朝出兵平叛,并“复立陈氏子孙”。同年八月,一个自称陈氏子孙,名叫陈天平的人也来到大明,向朝廷诉说胡氏篡位经过。之后明朝开始着手调查,胡氏见状只得低头认罪,要求“迎归天平”。

然而,从永乐三年(1405年)开始,先是广西和云南报告越南侵占领土,虽然之后胡朝迫于压力予以归还,但两国关系开始就此紧张起来,紧接着占城也遣使声称遭到胡朝进攻。随着两国关系的紧张,朱棣开始为战争做准备,多次派人探查当地山川道路和险要之地。而越南方面也感觉到了局势紧张,开始积极备战,于险要之地布置工事,整顿军备。

永乐四年(1406年),明朝派广西都督佥事黄中领兵五千(《大越史记全书》称领兵十万)护送陈天平返回越南,但却在进入越南境内后遭到截击,明军不敌,陈天平极部分士兵被俘,陈天平更是被凌迟处死。明成祖得知后大怒,决定发兵攻打安南。

同年中,明成祖派总兵官朱能、左副将军沐晟、右副将军张辅、左参将李彬、右参将陈旭等领兵征讨安南(《大越史记全书》称共有八百万人),明廷一边节节推进,一边向安南百姓公布胡氏父子的各条罪状,剿抚并用之下进兵神速,很快便攻占东都升龙。至五月十一日,明朝连战连捷并最终在奇罗海口俘获胡氏父子,胡朝灭亡,安南被明军占领。

胡朝灭亡之后,明成祖于永乐五年(1407年)六月下诏,声称这次军事行动是为了陈氏王室复仇,但因陈朝子孙被胡氏杀戮殆尽,无可继承,于是在越南设置“交趾都指挥使司”、“交趾等处承宣布政使司”、“交趾等处提刑按察使司”等官署,将之直接管辖。

明宣宗朱祁镇从安南撤军,安南重新独立成为明朝藩属国

明朝虽然对安南实现了直接统治,但因明朝官府的压迫、民族问题和陈朝旧臣企图恢复统治等原因,不久后越人便奋起抵抗,虽然明军多次平定,但起兵潮流仍此起彼落,持续长达二十余年。

明成祖朱棣去世之后,安南的局势更加不稳定,再加上明朝永乐年间多次对外用兵,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明仁宗继位之后,朝廷便开始改变永乐时期的剿灭镇压政策,开始转为以招抚为主。

明仁宗去世之后,明宣宗虽然奉行剿抚并用的政策,但朱祁镇的内心其实已经起了撤兵之意。宣德元年(1426年)四月,明宣宗与内阁讨论安南局势时,表示自己“反复思之,只欲如洪武中、永乐初,使(安南)自为一国,岁奉常贡,以全一方民命,亦以休息中土之人”,这表明他已经想要放弃安南,重新恢复其藩属国的地位。

然而,此时内阁四位大学士却产生了分歧,杨士奇杨荣表示对明宣宗的想法表示支持,但其他两人却表示反对,表示“若以二十年之勤力,一旦弃之,岂不上损威望,愿更思之”,因此明宣宗只得将这个想法暂时搁置。

宣德二年(1427年),明军击败黎利领导的安南叛军,斩首万余人。九月,黎利上书朝廷,声称找到了陈氏后人,请求明朝罢兵,并册封陈氏后人为君。虽然英国公张辅等人认为,如果明朝没有找到合适的借口就答应安南独立,会让天下人认为朝廷软弱,是在向叛军屈服,但在杨士奇和杨荣的支持下,明宣宗还是派特使宣布恢复陈氏政权,并宣布明朝撤兵。

然而,黎利随后便表示陈氏后人已死,请求明朝册封自己为国王,明宣宗表示你这不是扯淡么,并未对其进行册封,而是让其继续寻找陈氏后人。次年,黎利再度派使进贡并要求册封,明宣宗仍未例会。

到了宣德六年(1431年),黎利再度上书请求册封,明宣宗见陈氏后人的确已经无从找起,且黎利署理国事已经成为事实,便同意了他的请求,册封其为安南国王。于是,明朝就此结束了对安南的直接统治,恢复了其藩属国的身份。

明宣宗朱祁镇为何选择放弃安南,战略收缩后的必然选择

自明成祖朱棣之后,由于明朝初期的连年征战,明朝国力已经出现了较大损耗,为了息兵恢复国力,仁宣年间明朝开始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对外呈现出战略收缩态势。在这种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最终使得明廷做出放弃安南决定的,则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明廷对安南的统治并不成功。明朝出兵安南虽然打着“吊尔民之困苦,复陈氏之宗祀”的旗号,但在攻城略地的同时,却又对安南百姓大肆劫掠,例如攻占东都升龙之后,“掳掠女子玉帛,会计粮储,分官办事,招集流民。为久居计,多阉割童男,及收各处铜钱,驿送金陵”,这自然使得当地百姓对明军极为反感。此外,明朝虽然对安南一度实现了直接统治,但被派往安南的官员显然没有将安南的百姓当作大明百姓,因而往往实行高压统治,导致当地百姓极为困苦,反抗情绪极高。

2、安南叛乱牵扯了朝廷极大精力。由于明朝统治的失误,再加上陈朝支持者企图恢复统治,以及较为严重的民族问题,自明朝占领安南之后,当地的叛乱便始终没有停止过,且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黎利领导的叛军更是多次击败明军,朝廷不得不屡次派出大军前去平叛。明朝虽然能够凭借庞大的军力屡次击败叛军,但同样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兵力如果太少根本无法维持安定,如果兵力太多却又是朝廷极大的一笔负担。而此时,随着瓦剌的崛起,明朝北部边患已经再度抬头,朝廷的战略重心北移已经势在必行。

3、相较于永乐年间安南战略地位下降。朱棣之所以会出兵安南,其实不仅仅是为了给安南一个教训,同样与郑和下西洋的战略意图有着密切联系,即为了实现明朝在中南半岛的军事存在,从而与郑和船队遥相呼应,从陆路和海陆共同巩固西洋朝贡体系。安南安南地处大陆与中南半岛的连接处,可以充当明朝经略西洋的跳板,地理位置极为重要。“郡县安南”后,明朝可以更容易地控制中南半岛,近可制占城、暹罗、真腊诸国,远可控满刺加及半岛附近的苏门答刺、旧港、瓜哇、泞泥等国。郑和船队的存在是暂时的,明朝交趾省的存在是长期的。正如朱棣所说“安南黎贼悉己就擒,南海之地廓然肃洁。”然而,随着战略重心的北移,安南的这一战略地位已经不可避免的下降了。

4、明朝的付出与收获根本不成正比。朱元璋对于安南曾给出了“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的评价,并将其列为不征之国,这并非没有道理。安南居于大明最南方,距离明朝的政治中心太过遥远,明朝对其的统治本就比较困难,再加上平叛、安抚百姓等事宜太过耗费钱财,明朝统治安南的二十年在此地的投入实在太多。然而,由于安南的持续叛乱,明朝从未真正实现过对该地的全面统治,该地的赋税、民力等贡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综上所述,由于安南的持续叛乱,不仅导致明朝在安南的统治并不稳固,且需要付出极大的精力和军力,再加上战略地位的下降和付出收获的不成正比,在仁宣年间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朱瞻基放弃安南已经成为必然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除了一些心术不正的皇帝,历史上有哪些比较痴情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其实说到古代的皇帝,大多数都是比较正常的,就是属于那种一个皇后,后宫佳丽很多的。当然也有一些皇帝心术不正,就非常喜欢女色。但是还有一种,那就是非常痴情的皇帝,那么在历史上有哪些比较痴情的皇帝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1、明孝宗朱祐樘历史上唯一一个一夫一妻制古代帝王,

  • 吴三桂为什么要投降清朝 所谓的红颜是不是借口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吴三桂投降,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开局“一个碗”的大明被崇祯皇帝朱由检手中的一根绳结果。这跟绳在结果大明的同时,也令吴三桂进退维谷。恪尽臣节固然可以留下美名,但代价却是吴三桂自己和数万将士们的性命。要美名、还是要性命,吴三桂几经思索终于做出了一个艰难的

  • 古代皇宫的女性非常之多,她们究竟每天是怎么度过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这两年关于古代后宫的电视剧真的是越来越多了,而且好像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看,尤其是看后宫的女人斗来斗去的,感觉像是斗蛐蛐一般,虽然说斗的你死我活的,但是却给大家带来了太多的乐趣,那么真正历史上古代皇宫里面的女人也是这么生活的吗?难道说真的有这么嚣张,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在面对匈奴的时,秦始皇选择花费人力钱财修筑长城,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汉武帝时期匈奴逃到漠北是哪,秦始皇在刘邦敢反吗,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抵御谁

    秦始皇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原的实力可谓空前强大,当时秦王朝身为中原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势力,结束中原内部旷日持久的战争后,国中精猛善战之人可谓数不胜数,可以说,当时的秦国在战争这一方面的能力,并不比百年后的汉武帝时期相差多少。那么,似乎并不缺乏

  • 诸葛亮去世后司马懿为什么不攻打蜀汉 曹睿也不会同意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对诸葛亮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天下刘伯温”,从这句话能看出,诸葛亮对于三国进程有极其重要作用,没有他的足智多谋刘备就无法建立蜀汉政权,可以说诸葛亮身上有太多故事,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这些计谋都是我国无所不知的计谋,可这样一位传

  • 姑布子卿是什么人?被称为相术之祖的他有何能耐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姑布子卿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相术,现在许多人都认为这是故弄玄虚的封建迷信,很多的江湖骗子也打着“相术”的名号招摇撞骗,于是人们就更加不喜欢它,一提到相面、看相不是敬而远之就是嗤之以鼻。但实际上,相术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它诞生于氏族社会,完善于春秋战国时代,通过察看

  • 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为何是历史上最弱势的开国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在人们的印象中,无论哪个朝代,其开国皇帝都是优秀且强势的,有着远胜于常人的本领及能力,比如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比如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睿,就是历史上最弱势的开国君主,甚至比许多守成之君都还要不如。因此,这也导致晋元帝司马睿在历史上的存在感相对较

  • 三国曹魏五子良将都是哪些人?四位都是降将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三国曹魏五子良将都是哪些人?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在汉末三国时期,降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群体,也即在魏蜀吴三国的武将中,都有不少降将。比如在蜀汉武将中,王平、姜维、夏侯霸等人,就是出自曹魏的降将。再比如东吴将领中,太史慈和甘宁这两位猛将,就是降将出身。至于傅士仁、麋芳这两位

  • 让唐朝闻风丧胆的吐蕃名将,最后为何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公元七世纪中期,唐朝国力如日中天,四方诸国纷纷来朝。可就在此时,雪域高原上出现了一位绝世名将,他打败薛仁贵,歼灭十八万唐军,让唐朝畏惧三十多年,几乎无人能敌,他就是吐蕃名将论钦陵!然而,论钦陵的结局却很悲惨,不仅本人自杀,家族几乎被灭,剩下的后裔全部投靠唐朝,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

  • 朱祁钰对朱祁镇如此忌惮,为何不干脆将其秘密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明英宗朱祁镇和明代宗朱祁钰,是明代历史上第一对兄弟皇帝。可是和后世含着一层温情面纱的“兄终弟及”不同,英宗和代宗之间是你死我活的斗争关系。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代宗原本只是宣宗朱瞻基次子,大明的郕王,本无任何做皇帝的机会。但发生在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