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被父亲重视被哥哥忌惮的胤䄉,他的一生经历过什么?

被父亲重视被哥哥忌惮的胤䄉,他的一生经历过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515 更新时间:2024/1/29 13:00:06

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爱新觉罗·胤䄉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康熙帝是历史上子女数量最多的皇帝之一,光儿子就有三十多个,因为各种原因,最终齿序的也有25个,这其中最尊贵的要数二阿哥胤礽了,古有言“子以母贵”,在孩子刚出生和小时候,他们的身份地位取决于母亲的身份地位,胤礽乃是康熙帝元后赫舍里氏所生,故而才一岁多就被父亲封为皇太子。

母亲是皇后,儿子当然就不一般。可康熙帝也就这么一位嫡子,其他两位皇后都没有生出儿子,那么按照“子以母贵”来说,第二尊贵的就是十阿哥胤,他的母亲是贵妃钮祜禄氏,也就是孝昭皇后的亲侄子,除老二、老十外,康熙帝的其他儿子的生母最高也只是个妃。有着如此尊贵的身份,老十风光一时,可他的一生真可谓是波澜起伏,如同在惊涛骇浪中行船,好在最后有惊无险地靠岸了。

年少丧母,深受父亲重视

老十出生于康熙二十二年,这时的后宫之主是皇贵妃佟氏,也就是康熙帝的表妹,未来的孝懿皇后,老十的母亲也不差,她是后宫第二号人物,贵妃钮祜禄氏,顶着钮祜禄家的荣耀,老十的地位不言自明。两年后,他的母亲又生下了一个女儿,可是不久后就夭折了,于是她就把所有精力和爱都倾注在了儿子身上。

几年后,孝懿皇后崩逝,老十的母亲成为了后宫之主,可以猜测,老十这段时间的待遇绝对是不错的,可惜啊,好日子过了才五年,他的母亲就去世了,谥号为温僖,也便是清朝唯一一位有谥号的贵妃。

温僖贵妃去世时老十才11岁,按理说,他应该被交给某位妃嫔抚养,不过笔者查了几份史料,并没有发现是谁抚养了老十,只从他日后与老八、老九的亲近猜测,他有可能是被老九的生母宜妃抚养,一方面宜妃地位高,在温僖贵妃去世后,后宫排位第二,而老八的母亲当时只是个嫔,二来宜妃十分得宠,康熙帝是有可能把老十交给她的。不过也只是推测,欢迎大家讨论。

(康熙三十八年)壬申,阿霸垓多罗郡王吴尔占噶喇卜等来朝。—《清圣祖实录》

这孩子大了,自然就要婚配了,对于老十的婚事,康熙帝也是煞费苦心,老十的原配嫡福晋是一位草原小公主,她来自遥远的阿霸垓(阿巴噶)部,是多罗郡王吴尔占噶喇卜(乌尔锦噶喇普)的女儿,姓博尔济吉特氏。联系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巡幸边塞,而在巡行之中,乌尔锦噶喇普前来朝见,很有可能就在此时,双方定下了老十的婚事,这时老十恰好16岁,正是适婚之时。

阿霸垓部是蒙古大部,虽然不及科尔沁,但在清初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皇太极的懿靖大贵妃和康惠淑妃等妃嫔就是来自此部,在清朝,两方曾多次联姻。在康熙帝亲自选定的那些儿媳中,博尔济吉特氏的出身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太子妃瓜尔佳氏的父亲不过也只是个都统,一个伯爵而已,胤禩的嫡福晋郭络罗氏虽然是安亲王岳乐的外孙女,但是父亲早年获罪被杀,康熙帝为了安抚岳乐一系才把郭络罗氏嫁给了胤禩。

康熙帝之所以选择老十与阿霸垓部联姻,既是因为他年龄合适、出身高贵,当然也有对这个儿子的宠爱。顺带提一句,这位十福晋就是乾隆帝十二子永璂嫡福晋的亲姑祖母。

十福晋与老十婚后关系如何,史书没有记载,但从老十的那些孩子们也可发现一些端倪,老十最爱的女人应该是妾室郭络罗氏(老十共有六子三女,其中四子一女都是她所生),这位郭络罗氏与八福晋和宜妃都没有关系,是员外郎永保之女,这一点与那些影视剧需要区分开。婚后十年,十福晋终于生下了第五子弘暄。可十福晋或许也是命薄吧,在孩子还小时就撒手人寰了。若按老十的心意,他肯定希望扶郭络罗氏为继福晋,但康熙帝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而是为老十又选了一位赫舍里氏为妻。

没错,这位赫舍里氏就是仁孝皇后的亲侄女,承恩公噶布喇孙女、佐领常海之女,两任嫡福晋皆是如此华贵的出身,康熙帝对老十是何态度不言自明,须知有些阿哥的嫡福晋不过只是二三品的普通官员之女。

郡王到囚徒,被哥哥忌惮的下场

“凡宗室封爵之等十有四,一和硕亲王、二世子、三多罗郡王、四长子、五多罗贝勒、六固山贝子、七奉恩镇国公、八奉恩辅国公、九不入八分镇国公、十不入八分辅国公、十一镇国将军、十二辅国将军、十三奉国将军、十四奉恩将军”—《大清会典·卷一宗人府》

康熙帝对老十的重视还表现在他的爵位上。在清朝,宗室诸臣分为十二级(不算世子、长子),在康熙帝生前,诸子中能够封爵的并不多:

亲王3人,即三阿哥诚亲王胤祉、四阿哥雍亲王胤禛、五阿哥恒亲王胤祺;郡王3人,即大阿哥直郡王胤褆(被圈禁)、七阿哥淳郡王胤祐、十阿哥敦郡王胤;贝勒1人,即八阿哥胤禩;贝子3人,即九阿哥胤禟、十二阿哥胤裪、十四阿哥胤禵。

康熙四十八年十月,封敦郡王。五十七年,命办理正黄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清史稿诸王传》

可以看出,康熙帝对老十是相当不错的,26岁就封了郡王,超越了八哥和九哥,可见至少在当时,康熙帝并没有因为老十与胤禩过从亲密而过于苛责。老十的封号名为“敦”,这个字古意是指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多用于祭祀,汉语意为“厚道”“诚心诚意”,从康熙帝给儿子封号来看,在他的眼中,这个儿子确实是个实在人。如此看来,部分影视剧中的十阿哥人设还是比较靠谱的。

随着康熙帝逐渐衰老,许多事情都已经力不从心,于是就开始逐步将手上的一部分权力释放出去,在老十35岁这年,康熙帝将直属于自己的上三旗之正黄旗交给了老十管理,这说明康熙帝对老十的能力还是相当认可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这种美差。这段时间应该就是老十最风光的一段时间了。

老十与胤禩关系好,但他也知道自从毙鹰事件之后,胤禩就彻底与皇位无缘了,故而八爷党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老十在这段时间做了什么,史料鲜有记载。

康熙帝驾崩后,胤禛继承大统,八爷党的末日也就即将到来了,但在即位之初,雍正帝为了稳定朝纲,也为了拉拢胤禩,对八爷党是封官进爵,加以重用,而老十这个人不知是出于义气还是什么,就是和雍正帝不对付。

雍正元年,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诣京师,谒圣祖梓宫,俄病卒,上遣送灵龛还喀尔喀,命允赍印册赐奠。允讬疾不行,旋称有旨召还,居张家口。复私行禳祷,疏文内连书“雍正新君”,为上所知,斥为不敬。兵部劾奏,命允禩议其罪。四月,夺爵,逮京师拘禁。—《清史稿宗室传》

雍正元年,漠北蒙古的活佛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千里迢迢前来拜谒康熙帝的梓宫,不想在北京病逝。当时清廷信奉藏传佛教,活佛的地位很高,于是雍正帝便让老十亲自前往授予印册来祭奠活佛,这件事虽然要跑很远的路,但实际操作并不难,只是一个礼仪性的事件,雍正帝之所以派老十去,有可能是因为他的原配嫡福晋就是蒙古王爷之女,有这重关系在。

老十刚开始应下了这件事,都走了几百里了,突然声称自己病了,停滞不前,然后又说雍正帝召他还朝,在张家口住下了,如此也就罢了,他还因为得病而私自祭神以消灾祈福,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可是在祭祀的疏文中反复写了“雍正新君”四个字,也不知道是谁把这事秘密告诉了雍正帝,雍正帝大怒。

雍正帝的大怒应该有两个方面,其一,皇家对私自祭祀鬼神之事本就敏感,还在疏文中写“雍正新君”,一个搞不好就有可能是魇镇,大阿哥允褆(雍正帝即位,兄弟们均改胤为允,胤祥因勤劳王事得复)魇镇废太子之事在前,雍正帝的担心不是多余。

其二,雍正帝也有小题大做、杀鸡儆猴的嫌疑。这件事其实可大可小,如果雍正帝有意维护,这件事小惩大诫也就算了,可是谁让做这件事的是老十呢。于是雍正帝来了个狠招,他把老十交给了刚刚被封为廉亲王、理藩院尚书的允禩处理,雍正帝此举无疑是敲山震虎,允禩当时的局面十分窘迫,为了暂保,只得将老十夺爵拘禁。

历时十四载,终得安享太平

老十被处置后,雍正帝逐步开始清算八爷党,至雍正四年,允禩、允禟相继在狱中离奇死去,八爷党也宣告了毁灭。

或许是出于对老十身份的考量,亦或者他本人并未十足十参与允禩、允禟的一些事情,雍正帝并未对他下死手,可是终雍正一朝,老十始终处于失去人身自由的状态。

雍正帝逝世后,弘历即位,他为了一展宽厚仁慈之德,对父亲当年打压的一些政敌进行了宽释,而老十和老十四终于被放了出来,不管怎么说,也算是熬过来了。乾隆二年,老十和老十四被授予了辅国公品衔,但乾隆帝明确二人为虚衔,不能食俸禄。不过看老十子女的婚嫁情况,老十家中的财产尚在,尚能安度时光。

六年,卒,诏用贝子品级祭葬。—《清史稿宗室传》

乾隆六年,这位尊贵的皇子去世了,乾隆帝授意总管宗人府的十二叔允裪以贝子之礼祭祀和安葬老十,曾经煊赫一时的十阿哥允就此画上了一个终结符。

总结

废太子胤礽和老十的人生都属于高开低走,前半生是尊荣有加,后半生是凄凄惨惨,老十这辈子赢在了出身,可以说他一生下来就注定了与众不同,哪怕是和他的兄弟相比,他都有着不一般的优势,可是命运有时就是如此爱捉弄人,先甜后苦的滋味谁又能泰然处之呢?

或许老十这一辈子就是败在了父亲康熙帝给他的这个封号上了,敦厚、实在,也许是因为八哥、九哥对他十分照顾,他也投桃报李,也许他当时的选择也没错,只是历史的发展谁又能预料呢?好在他跳出了两位兄长的魔咒,圈禁十数年却终得善终,在人生的最后几年还有机会能含饴弄孙,虽然几经波折,但也安然归港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官渡之战袁绍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曹操是怎么获胜的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官渡之战后袁绍实力,官渡之战袁绍败在哪里,官渡之战袁绍损失多少人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官渡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官渡之战是袁曹双方力量转变,使当时中国北部由分裂走向统一的一次关键性战役,对于三国历史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此战曹军的胜利不是偶然的,袁曹间的兼并战争,虽属于封建割据势力之间的争斗,但它实现了地区统一,客观上符合人民的愿望。官渡之战是

  • 慈禧吃饭有多奢侈?光是粥就有50多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晚上光喝粥可以吗,光用黑米做粥可以吗,慈禧每天都吃满汉全席吗

    慈禧贵为皇太后,执掌大清最高权力四十多年,一生作威作福,享尽荣华富贵,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慈禧吃饭有多奢侈!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据《清稗类钞》记载,慈禧吃饭并没有固定的地方,但是无论她在哪里用膳,都要摆满三大桌,桌子上要铺上干净洁白的桌布。太监们从御膳房拿出各式各样的菜品,

  • 汉景帝要求死后万人为他陪葬,是什么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皇帝死后陪葬是活的还是死的,朱元璋死后有多少个妃子陪葬,汉哀帝死因

    倘若说起汉景帝的话,世人都会称赞不已,此人是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也是西汉时期的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有大规模用过兵,和匈奴的战争始终控制在一定的规模内,依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汉景

  • “宋末三杰”里唯一的武将:张世杰一生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张世杰,“宋末三杰”之一,也是里面唯一一个真正的武将;文天祥,文人出身,半文半武;陆秀夫,文人出身,标准的文人。“三杰”里面,文天祥生于1236年,陆秀夫也生于1236年,两人同岁。只有张世杰,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出生年,但按照他1241年就从军的情况看,他比另外两人要大10多岁的样子。接下来我爱历史网

  • 乾隆的儿子明明有十几个之多 乾隆为什么传位给嘉庆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乾隆皇帝的十个女儿,乾隆第十三个儿子活多长,嘉庆皇帝一共有几个儿子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传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清朝虽然在后期是衰落不堪的,可是在中间,也是有着闻名的“康乾盛世”的,期间的三位帝王都是能力出众,智慧并存,有着很大文治武功的功绩的。康熙打江山,雍正治江山,乾隆最舒服,玩江山。康熙皇帝平三藩,征葛尔丹,打下清朝版图,雍正呕心沥血

  • 同为首辅,张居正和徐阶生前身后为何差别那么大?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张居正下一个首辅是谁,严嵩后面的首辅是谁,明朝的首辅大臣列表

    明朝是一个热闹的时代,也是一个群杰并出的时代,由于多数皇帝不争气,偌大一个王朝全靠这些能人志士撑着,在这些能人中,有许多佼佼者,张居正和徐阶就是这些佼佼者之中更为突出的,他们都曾担任首辅,掌握大权,连皇帝都要看他们的脸色,可是他们的生前身后名却大不相同。张居正生前遭同僚嫉恨,五十八岁死后被皇帝清算,

  • 历史上真实的张飞是个美男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关于张飞真实历史,历史张飞容貌还原图,历史上真实的张飞长相

    一部《三国演义》成就了无数英雄,三国乱世也更加令人记忆深刻,但是却把张飞害惨了!为什么这么说呢?《三国演义》是这样描写张飞的:“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因此在人们的心目中,张飞的长相是威猛无比的,但其实不然,历史上的张飞非但不是一个黑脸的野兽派人物,而且还是一个文武双全的

  •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谁的结局最惨?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二十四功臣图第一位是谁,凌烟阁24功臣结局,凌烟阁24功臣的下场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怀念当初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众多功臣,命阎立本画二十四功臣像于凌烟阁,表彰他们的功绩,是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赵公长孙无忌第一。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之兄,唐太宗李世民的大舅子。李世民去世后,他受遗命辅佐唐高宗,因反对

  • 揭秘:历史上严嵩父子最后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嘉靖用严嵩父子,明朝严嵩下场,嘉靖收拾严嵩

    嘉靖三十七年,刑部的几名官员联手行动,决定在同一天参劾奸相严嵩。他们是:刑科给事中吴时来,刑部主事张翀、董传策。严嵩对此并不意外,而这三个人也分别遭到严惩,全部发配边塞远地。严嵩当政二十年来,凡是上疏参劾严嵩的,基本上都没有好结果,其中以锦衣卫沈炼与兵部武选司员外郎杨继盛最为惨烈。此时,还有一个人处

  • 揭秘:一代枭雄李元昊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元昊简介,李元昊评价,对西夏李元昊的评价

    李元昊(公元1004年-1048年),党项人。西夏开国之君,据西北之地,对宋作战,三战三捷。在他之前,其祖、父两代,一直向北宋称臣,北宋无西北之患,可集中力量对付辽国。元昊横空出世,宋朝从此进入多个北方强邻环伺的时代。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1041年,一支数千人的北宋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