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用人类文明史上最卑劣的手段干了何事?

朱棣用人类文明史上最卑劣的手段干了何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3505 更新时间:2024/1/20 3:49:39

靖难之役完全不是朱允炆一人的悲剧。当封建皇权终于发展到朱元璋时代,彻头彻尾地蜕变为一种“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公”,“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一人一姓”的极端主义君权,视全天下人为仇雠,而置自己为独夫时,靖难之役的发生已经注定了—无论迟早。而朱允炆的悲剧,则是恰好承担了这一切。

事实上,历史也证明,尽管就帝的个人品质而言,朱允炆并不该被推下台,但不幸的是,朱元璋交给他的权力既非他这样性情的人所能掌控,又太过诱人。

网络配图

于是,悲剧发生了,合适的舵手朱棣杀了出来。

观察明初数十年的历史,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段历史太诡异了。朱元璋自己虽未选对集权体制下帝国的掌舵者,但这套集权体制却准确无误地找回了最合适自己的掌舵者。

登基以后,尽管实施了大规模的屠杀、酷刑以及极其歹毒的身心摧残,但朱棣知道,单靠这些仍然远不足以平弭朝野上下乃至后世的非议。他要做的,是一步步从根本上彻底毁灭一切证据,让一切对自己“非法性”的异议结束。

首先是焚毁历史,然后再伪造历史。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手段,然而却也是人类明史上最卑劣的一种手段。《明史·王艮传》载:“(朱棣称帝后)出建文时群臣封事(即奏折)千余通,令缙等编阅,事涉兵农、钱谷者留之,诸言语干犯及他,一切皆焚毁。”在这里,朱棣狡诈地表现了一番宽容大度,将建文帝时期朝廷官员的奏折统统烧掉,以消除那些投降者的不安,但真正的目的则是要彻底消灭一切不利于自己的言论和材料。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绝不仅仅只是销毁奏折这么简单,在他的授意下,一大批文人走狗专职“焚史”一事,千方百计、不惜一切地销毁了建文朝的文字记录,致使到最后,建文朝史事“千钩百索,只字不留”。与此同时,为防“怀疑怨谤”,他还下旨,严禁民间自由谈论或书写建文时期的历史,“事发族灭”。

网络配图

朱棣的目的达到了,他以自己超前的智慧给中国的历史开了一扇“天窗”,将一段历史从帝国的集体记忆中抹去,使后人无法知道当时的具体情况。但这还不是最恶劣的,最恶劣的是,他还添加进去许多假话。

朱元璋的《明太祖实录》在建文帝时期已经修过,但是朱棣上台后并不满意。他要把所有有利于朱允炆的记述都删减干净,然后再添加进去自己的辉煌形象,以显示自己才是根正苗红的、朱元璋钦定的帝国接班人。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当后人因为那部所谓是世界上块头最大的《永乐大典》而纷纷对朱棣投去崇拜和赞赏的目光时,却不知道,这部从出生后就深锁皇家图书馆中,只与尘土为伴,几乎不被人们翻阅的大典,它真正的出身也是朱棣名为搜集古今文献,实为彻底消除不利于自己的历史资料,是企图永远掩盖其篡位事实的工具。除此以外,没有任价值。

网络配图

但是于朱棣而言,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通过种种手段牢牢地控制了“史者”的操守和气节,然后摧残他们,收服他们,进而通过他们操作历史。因此,别开生面的一幕出现了,别人是创造了历史,才拥有历史,而只有他,不需要创造历史,却同样拥有历史。

控制了历史之后,朱棣的第二个手段则是制造白色恐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代名臣褚遂良为何一百年后其忠诚才得到认可?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褚遂良(596—659年),字登善,祖籍河南。他出身于名门望族。父亲褚亮被唐太宗李世民选入文学馆,充当国事顾问,为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褚遂良以书法见长,是“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他也是朝廷重臣,唐太宗李世民临死时,授予他托孤重任。然而,在艺术上取得了非凡成就的他,在政治上却经历了大起大落,过了100

  • 朱元璋设立不许宦官干政铁牌却被太监派人砸碎?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明太祖朱元璋提三尺剑平定天下,有鉴于汉唐宦官专权之祸,在皇宫门口树立了一块三尺高的铁牌,“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用这条铁打的规矩来警戒后世。明成祖迁都北京,也把这块铁牌扛过来了。后来,突然有一天,这块铁牌竟然“神秘失踪”了。此事调查多年,一无所获。铁牌是怎么消失的现在,让我们穿越历史,从故纸堆

  • 最顽强的南宋王朝:成功抵御蒙古铁骑竟达50年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成吉思汗一直瞧不起不会骑射只会享受安逸的汉人,也自始至终未把南宋当作是强劲的对手,在其刚起兵时,他一直视金人为其最强劲的对手,只是金兵让他失望了,中原一百年的生活早已消磨了女真人尚武的风气,居庸关一役金兵大败,溃不成军,而后成吉思汗占领金朝中都,金人只得向其纳贡称臣,随后的第一次西征,成吉思汗也未遇

  • 揭秘:诸葛亮曾三顾茅庐请哪位高人出山而不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刘巴(?-公元222年),今湖南衡阳人,少便知名。207年,曹操征伐荆州时,荆州士人多归刘备,刘巴却北上投靠曹操,后受其命前往长沙等地,招降刘表残部。谁料赤壁一战,曹操大败北归,劝降告吹,不过刘巴仍打算回去复命。网络配图此时诸葛亮在衡阳催缴税赋,他早就听闻刘巴博才多学,于是来到衡阳寻访,找到其家时,

  • 宋朝民间佩香风俗:宋徽宗赐名 太监引领流行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古籍点校是非常烦难的工作,多种因素都能造成失误。障碍之一是,古人笔下的很多细节属于既往生活中曾经存在的现象,早已随着风俗的变迁而消失,在今天的人眼里,这些细节仅仅是些空洞的字眼,于是难免在理解上发生误差。网络配图陆游《老学庵笔记》中有一段涉及北宋末年“时尚”现象的记述,近年整理出版时,就曾被错点成:

  • 成吉思汗凭什么征服世界?依靠的不是蒙古铁骑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人们往往认为,铁木真是一个军事天才。殊不知,铁木真首先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和管理学家,他的最大优势,不是指挥哪一场战斗,而是在草原上推动一场制度改革,以此奠定了竞争优势。网络配图在铁木真之前,草原的各个部落,基本上处于奴隶制社会阶段,极少数贵族、少数平民和大量奴隶构成每个部落的人员结构,当贵族对外发动

  • 明代永乐帝被要求亲自种树内幕:贪官想推责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北京建都860年的历史中,辽、金、元的统治者都曾提倡种树;在清代,乾隆更是一位给树封官、为树赞歌的皇帝;而亲自种树的皇帝,仅有明代永乐皇帝朱棣一人。网络配图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燕王”,为建立、巩固明王朝的统治做出了重大贡献。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平定叛乱为由起兵,破京师(今

  • 成吉思汗有什么秘诀为什么可以征服全世界?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事迹已经家喻户晓,人们在赞叹他的英勇事迹同时,也在潜心研究,为什么是成吉思汗征服了全世界。那么,成吉思汗征服世界的秘诀是什么呢?图片来源于网络人们往往认为,成吉思汗是一个军事天才。殊不知,成吉思汗首先是一个杰出的改革家和管理学家,他的最大优势,不是指挥哪一场战斗,而是在草原上推动一

  •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临终时有哪些未了心愿?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在世时,征战四方,留下千古美名。但人终有一死,那这位历史战将临终时又有哪些未了的心愿呢?我们一起去看一下成吉思汗的遗嘱有哪些。图片来源于网络第一道遗嘱:选窝阔台为继承人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因花剌子模帝国(乌孜别克撤马尔罕)一再挑衅,连续杀掉了他所派的一百名商队人员及多名使者,非常

  • 揭秘宋高宗赵构因何事丧失生育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建炎二年,对金持强硬态度的李纲、宗泽或罢或逝,黄潜善、汪伯彦专权,“无复经制两河之意”的宋高宗驻跸扬州,日日声色犬马。而皇帝的巡幸东南,给了恰好知扬州的吕颐浩参政中枢的机会,得以“除户部侍郎兼知扬州,进户部尚书”。网络配图 虽然身处宰执的黄、汪二人“偷安朝夕”,吕颐浩则对金军或将入寇有着清醒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