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宪宗起初为何不立郭氏?难道是怕复制武则天的道路吗?

唐宪宗起初为何不立郭氏?难道是怕复制武则天的道路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2534 更新时间:2024/1/15 23:03:06

唐宪宗李纯,是唐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他1岁的时候,祖父德宗即位,顺宗被立为太子,他是顺宗的长子。此时正值德宗削藩时期,严酷的政治斗争让他过早体会到了什么叫残忍。削藩的失败,引发了长安的“泾师之变”。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6岁的李纯跟祖父德宗仓皇逃脱,好不容易保住性命。第二年,德宗返回长安,长安满目疮痍,十分凄惨,德宗落下了眼泪。这件事情对李纯影响很深,促进了他心智的早熟。

他的童年还是有一抹亮色,爷爷德宗很疼爱他,觉得他很聪明。有一次,爷爷德宗把7岁的他抱在怀里玩,逗他说:“这是谁家的小孩啊?怎么坐在我怀里?”德宗声音笃定清澈地说:“我是第三天子。”他按照祖父、父、子的顺序。德宗非常诧异,于是更加宠爱他了。

他小时候非常有志向,是李世民的粉丝,特别喜欢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故事,他想干一番中兴大唐的事业,将来名垂千古。

唐玄宗留给后世子孙的是个烂摊子,其实后世子孙都曾想过要中兴大唐,到了德宗这一辈,他起初也野心勃勃,但是后来很气馁,顺宗身体不好,病秧子,最后中风,话都不能说了。他干脆禅位给太子,自己当太上皇了。

公元805年,28岁的李纯继承皇位,仰望澄江如练的长天,他突然觉得,自己像一只展翅翱翔的鸟,就要飞流直上,搏击长天了。

他首先做的一件事是削藩。首先他精简了自己的官僚队伍,其次,他重用贤臣。杜黄裳、裴度等都是元和时期的名臣。他早朝后,将他们请到“延英殿”各抒己见,他采纳其中好的建议,用来治国和处理政务,这就是历史上的“延英议政”。

公元805年,一场“蝴蝶效应”悄然拉开序幕。西川节度使韦皋亡故,副节度使刘辟想代为节度使,于是向朝廷上书。以往也只是走个形式,谁知道宪宗这么“刺头”,马上任命元滋为节度使,刘辟入朝为给事中。这等于变相夺权,刘辟当然不愿意,起兵反叛。宪宗采纳杜黄裳的“振举纲纪,裁制藩镇”,出兵讨伐刘辟。

李纯任高崇文为统帅,兵分三路入蜀,生擒刘辟,后杨惠琳叛乱,宪宗又找人灭了他。

宪宗削藩初战告捷,声名大振,许多节度使纷纷自请入朝为官,交出兵权。只有河朔三镇的节度使,实力太强,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决定死磕到底。

公元809年,三镇之一的成德节度使王士真去世,其子副大使王承宗自封为留后,继承父职,其他节度使也纷纷效仿。宪宗怒了,明显不把朝廷放在眼里,什么意思?世袭制是吧?一怒之下就打。但这次他犯了一个错误,他重用了什么都不懂,只会说大话的宦官。宦官根本不懂军务,唐军基本等于去送死。这一次唐军损失重大。

公元812年,藩镇又有人挂了,他儿子又搞起了世袭制。宪宗很愤怒,再次出兵。不过他采纳了宰相李绛的建议,“不战而屈人之兵”,一动不如一静,先观察他们内斗。果然,藩镇内部开始窝里斗,这个杀了那个,那个又杀了那个,一番夺权完毕,势力也耗损的差不多了。朝廷放了点鱼饵,给一个藩镇一点甜头,那个藩镇心甘情愿归附唐朝。河朔三镇就这样打开了一个缺口。其他的藩镇觉得没戏唱了,老大都降了,写了点溢美之词,也都归附唐朝。

公元814年到817年,宪宗李纯用4年的时间,平定了淮西叛乱。宪宗在朝内任用贤臣,政治一片清明,成就了历史上有名的“元和中兴”。

“人治”的坏处在于,人性是靠不住的,我们不要试图跟人性为敌。很难有皇帝能将早期的兢兢业业坚持到老死,除非他死的早,否则腐败、荒淫或者荒唐,都是早早晚晚的事。

宪宗李纯倒是不淫乱,因为这个人本性不坏,但是他神道。削藩成功后,他觉得自己是有为的皇帝了,开始干什么了呢?炼丹。

公元818年,宪宗开始下令诏征方士。宰相推荐了一个叫李泌的山人,给他炼长生不老的药。公元819年,宪宗又派人将法门寺的佛骨舍利迎入宫中,供奉三日后,又送往京城各佛寺轮流供奉。韩愈写了篇文章力谏,估计想劝他干点正事,宪宗非常震怒,差点杀了他,还好裴度为韩愈求情,才免掉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

与此同时,后宫里李纯的表现越来越令人费解了。他始终不立后。按理来说,不立皇后,应该是对某个女人感情深,放不下,所以终身不娶正室,但是李纯显然没那么痴情。

在他登基的时候,就有一个妻子,她是郭氏。正妻册立为皇后是顺理成章的,然而他就是不立后,封她为贵妃。

郭氏生了儿子,李纯还是没有立后的意思。他说忙,忙的连太子都没时间立。在大臣的力谏之下,他立最喜欢的儿子李宁为太子。两年后,李宁病死。元和七年(812)七月,唐宪宗又立李恒为皇太子,郭氏本应“母以子贵”,水到渠成地入主中宫,但唐宪宗仍没有将她立为皇后的意思。

唐宪宗起初不立郭氏,大臣们都在静观等待,没怎么闹腾;但是,李恒被立为太子一年半后,唐宪宗还不提立郭氏为皇后的事,大臣们就坐不住了。元和八年(813)十二月,百官“拜表请立贵妃为皇后,凡三上章”,阐述国不可无母,力谏唐宪宗立郭氏为后,不料被唐宪宗以“岁暮,来年有子午之忌”(《旧唐书·后妃传》)拒绝。所谓“子午之忌”,即逢子、午之年不宜结婚,《唐会要·嫁娶》中也载有“子卯午酉年……娶妇,舅姑不相见”的时俗。

其实这一切都是借口,有野史说,李纯是为了自己的“性福”,立了皇后,就不能肆意宠幸嫔妃了,就会被钳制,不立后,没人能干涉他。但这个答案太过肤浅,历代皇帝想要宠幸什么女子,岂有办不到的?纣王也有皇后,耽误他“肉池酒林”了吗?皇帝要一意孤行,一个皇后怎么拦得住?

关键原因是,唐朝特殊的历史背景,唐朝的女人个个都特别强悍,胸大,野心更大。李纯是被武则天,太平公主韦皇后这些层出不穷的野心家弄怕了,特别提防后宫的女人。肃宗的张皇后也是悍妻,唐朝的女野心家有一个算一个,个个都想复制武则天的成功道路。

郭氏家族显赫,若立她为后,难保不出什么差错。

郭氏出身非同一般,她既是军功世家之后,又是皇室公主之女(父亲郭暧为驸马都尉,母亲为代宗长女昇平公主),加之她的儿子李恒又是皇太子,是功臣、皇室、嗣君的联合和纽带。在大臣们眼里,郭氏无疑是最佳皇后人选;但在唐宪宗看来,郭氏的这三个优势,哪怕是其中的任何一项,都足以对皇权构成威胁,何况她还是三者兼备,唐宪宗又如何敢将皇后之位交给她。

不仅仅是郭氏,其他后宫女人,也都没什么封号,没有封号就没机会兴风作浪,不得不说,李纯在压制后宫的手腕上,体现了一个政治家冷血的本能。

唐宪宗执意不立皇后的做法,为后来的儿孙们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继任的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僖宗生前都没有册立皇后。唐朝后期唯一一位生前立皇后的皇帝是唐昭宗,但如果不是他在颠沛流离时被何淑妃无怨无悔地患难与共精神所感动,估计当了十年淑妃的何氏也不会获此殊荣。可见,唐宪宗不立皇后对后世影响之大。

公元820年,李纯已经神志不清了,长期服用丹药,令他暴躁无比,经常因为小事殴打责骂宫人。最终他死在宦官手里,而他身后长长的时光里,宦官竟一直是唐朝的毒瘤,直到跟唐朝这座大厦,一起泯灭于历史的尘埃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郭氏作为唐宪宗的嫡妻,她如何成为“七朝五尊”的懿安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五代时期政治家、史学家刘昫曾做出过这样的评价:“后历位七朝,五居太母之尊,人君行子孙之礼,福寿隆贵,四十余年,虽汉之马、邓,无以加焉。识者以为汾阳社稷之功未泯,复钟庆于懿安焉。”这位“七朝五尊”的人就是唐宪宗李纯的嫡妻、唐穆宗李恒的生母——懿安皇后郭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孛儿帖有着怎样的经历?术赤究竟是谁的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孛儿帖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1180年夏天,18岁的铁木真刚刚成婚不几日,19岁的妻子孛儿帖就被掳走,等到铁木真积聚力量将孛儿帖救出来的时候,孛儿帖已经快生了,不久之后,术赤出生。术赤一出生就是有争议的,有人认为他就是铁木真和孛儿帖的儿子,有人则认为

  • 甄宓的死因是什么?她是被曹丕赐死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甄宓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时期的甄宓其实是一个相当可怜的女子,身为美女,生在三国时代,就注定了命运比别的女子要坎坷一些。她先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后来被曹丕强娶,倒也备受宠爱,生了曹睿和东乡公主,但等到曹丕登基为帝,甄宓的命运急转直下,很快就被曹丕

  • 田承嗣作为唐朝中期将领,他如何形成割据一方的态势?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中期将领田承嗣的经历可以说是非常的丰富,他早年跟随安禄山发动叛乱,此后又归降朝廷。不过田承嗣并不是真的想为朝廷效力,他一直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力量,最后形成割据一方的态势。因唐玄宗采取姑息之政,并没有讨伐田承嗣,反而将他拉拢,这无疑增长了田承嗣的气焰,导致他的行为也更加嚣张。755年,安禄山发动叛乱

  • 孝庄太后在意愿中表示不愿与皇太极合葬,为什么会这样呢?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孝庄太后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75岁的昭圣太皇太后去世,昭圣太皇太后即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也是我们熟知的孝庄太后。孝庄太后临终之际曾留下遗命:“我身后之事特以嘱汝,太宗文皇帝梓宫安奉已久,卑不动尊

  • 李隆基不得不杀死太平公主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是中国封建时代到达最鼎盛的一个朝代,当时仅仅是唐朝都城长安的人口就达到了百万以上,另外不少国家也纷纷来到唐朝进贡,就连西方的波斯和阿拉伯帝国也派使者来到大唐,但是在唐朝历史上却出现了一个女皇帝,也是中国唯一的女帝,它叫做武则天,武则天原本是唐太宗李世民的一个才人,在唐太宗死后出家,但由于唐高宗李

  • 唐朝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为何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唐朝的三大名将高仙芝、封常清、哥舒翰,这三大名将最后的结局,都是异常惨烈的,都是当时唐朝数一数二的名将武将,实力超群,战功无数,但是就是这样的人最后的下场依旧惨烈,没有一个有好下场的,那么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仙芝、封常清、哥

  • 如果永琪没有英年早逝,清朝会是怎样的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很多背景设定为乾隆年间的影视作品中,我们都可以发现“五阿哥”永琪的身影。大部分影视作品都将他刻画为武功高强、才华横溢的人物,而在其中一些作品中,他甚至是健康长寿、无疾而终。但历史中的永琪其实是英年早逝,年仅26岁,至于死因则是得了"附骨疽"。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

  • 北宋开国名相:赵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众所周知,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他所建立的大宋王朝在历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但实际上虽然赵匡胤取得了天下,但倘若没有此人帮助的话,宋朝的统治不可能会如此稳固,没有他甚至连国家也将会岌岌可危。说到这里,大家会好奇这个人是谁?没错,他就是宋朝的名相赵普,至今人们流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便是出于赵普

  • 明朝最出名的三个大臣是这三人 其中谁对明朝的贡献最大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大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朝最出名的三个大臣,莫过于于谦、张居正和王阳明。那么,这三个大臣谁对明朝的贡献最大,对历史的贡献最大呢?(于谦画像)咱们先来对这三个最出名的大臣,在历史上所做的贡献,集中概括一下。于谦的贡献,当然就是在瓦剌挟明英宗朱祁镇南下,一直打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