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想要迁都洛阳?山川之险而欲迁都的说法又是怎么来的?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想要迁都洛阳?山川之险而欲迁都的说法又是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913 更新时间:2024/1/18 19:30:33

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关于宋初太祖曾想迁都洛阳这一件事,可以说是非常出名了。但是具体的历史材料与历史事实,却有一些扑朔迷离。因此我搜集了一些史料,就这个问题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太祖为什么想要迁都的问题。

据《长编》记载:“上(太祖)生于洛阳,乐其土风,尝有迁都之意。”

宋太祖生于洛阳长于洛阳,喜爱洛阳的风土人情,因此想要迁都于此。这是官方记载中所给出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不可信呢?从人情上来说,太祖西巡洛阳是开宝九年(976年),也就是他于五十岁上去世的那一年。

在古代,五十岁已经是一个不小的年龄,同年他在拜祭父亲的陵墓时,就指定了自己归葬之处。所以,对于一个知天命之年的老人来说,渴望落叶归根、回归故土,是可以理解也能说得过去的理由。

那么,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宋太祖以洛阳有山川之险而欲迁都的说法,是怎么来的呢?

此说也见于《长编》:

又从容言曰:“迁都未便。”上曰:“迁河南未已,久当迁长安。”王叩头切谏。上曰:“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循周、汉故事以安天下也。”王又言:“在德不在险”,上不答。王出,上顾左右曰:“晋王之言固善,然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据《长编》的作者李焘所作的注释可知,这段话并非出自宋代的官方正史或实录,而是出自一本笔记小说《建隆遗事》。在这里我不想花功夫去论证《建隆遗事》这本书到底有多少史料价值(事实上学界很多人都认为它的史料价值很低),只就这段话里太祖所言极不符合常理者略做分析。

上面这段话里宋太祖说:“吾将西迁者无它,欲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这段话看起来很有道理,既有山川之利,就不需要那么多军队去驻守了。但是,若放到宋朝的具体情况下,便极可疑。

众所周知,宋代的基本国策,便是强干弱枝,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政策,便是收天下之精兵于首都开封,以达到强干弱枝的目的。这意味着,无论首都在什么地方,都会驻扎着全天下的精锐部队。换言之,军队的多寡并不以首都的地理位置为决定性因素。

宋太祖正是这项制度的建立者与严格执行者,又怎么会主动推翻这项制度呢?其次,宋太祖时期国家初立,内外政治都不稳定,怎么会有裁军之意呢?只有到宋太宗雍熙北伐失利之后,国家乂安,内外稳定,冗兵的问题才会渐渐地凸显出来。综上所述,个人认为,宋太祖与宋太宗的对话,是后人伪造,其伪造的目的,或许就是为去除冗兵寻找大义上的依据。

其次,既然上说明了宋太祖迁都洛阳全以山河之险是后人伪造,那么宋太祖放弃迁都全因太宗一句:“在德不在险”,也站不住脚了。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长编》记载太祖到洛阳后便不想离开,群臣莫敢谏。独有武将李怀忠进言说:

“东京有汴渠之漕,岁致江、淮米数百万斛,都下兵数十万人,咸仰给焉。陛下居此,将安取之?且府库重兵,皆在大梁,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若遽迁都,臣实未見其便。”

李怀忠所强调的,就是东京开封有卞河水利之便,几十万禁军与天子百官,所食全赖从汴河输送而来的江南粮食。而且开封作为五代梁晋汉周四朝的首都,“根本安固已久,不可动摇”。对于李怀忠的进言太祖的态度,《长编》记载为:“上亦弗从。”

但是,考诸《宋史·李怀忠传》,其记载为:“上嘉纳之。”考虑到《长编》在此问题上对史料选择的盲目性,所以,个人认为《宋史》的记载更为可信,宋太祖正是采纳了李怀忠的建议,放弃了迁都洛阳这一不切实际的想法。

南宋学者吕中在论及宋初建都事情时,曾有以下这番议论:

“国初所以不都关中而都汴者,以灵武、燕蓟之地未复也。然洛与汴皆河南之土,洛之险犹可恃,而汴则无险可畏也。欲为四方有事之备,则当都洛阳,高城深池,坚甲重兵,以杜诸夏不之备,伐北夷深入之谋。若已都汴,则不得不以守四夷为说,此我太祖所以有都西京之议也。然都汴固不得已,都西京亦不得已也。使太祖收灵夏、复燕蓟,则必都长安矣。”

这段议论甚有见地,其中心议题,就是指出,在燕云未复的情况下,建都河南,开封与洛阳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假如北方的骑兵南下,没有燕山山脉阻挡的河北平原,就是一马平川,可直接打到开封城下而无阻隔。开封一旦被攻破,南方北上的粮道被断,那么即便洛阳有山川之险可以守住,也坚持不了多久。

事实上,北宋的灭亡,也怪不到不迁都洛阳头上,并且事实上,在金人南下的浪潮中,洛阳是比开封先沦陷的。所以,宋初的开封与洛阳相比,开封的优势(漕运,数代经营的宫室、宗庙、官署、城墙,发达的商业等等),洛阳全都没有,而洛阳的优势(山川之险),也不是决定性因素。所以个人认为,宋初定都开封,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爱新觉罗·奕纬:清朝最不受待见的皇长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爱新觉罗的后代,爱新觉罗·焘纯,金巧巧是爱新觉罗哪一支

    在清朝诸位帝王中,道光皇帝算是资质非常平凡的一位。他力行节俭,颇为勤政。但在位30年,却并没有给大清王朝带来什么新气象。道光皇帝虽然能力不行,但脾气却很暴躁。无论是对底下的大臣,还是对自己后宫的女人都非常严厉,稍有不慎就会给予严惩。而他最苛刻的一个人就要属他的皇长子爱新觉罗·奕纬了。接下来我爱历史网

  • 本该给皇帝殉葬的妃子,为何能逃过一劫?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十三陵殉葬了多少妃子,朱元璋殉葬嫔妃名单,明朝皇帝的后妃殉葬制度

    公元926年,辽国(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病逝。按照契丹人的习俗,耶律阿保机生前的女人都应该殉葬到帝陵中,其中就包括了淳钦皇后述律平。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述律平(879年―953年)在辽国是个著名的女强人。她在十四岁的时候嫁给了当时二十岁的耶律阿保机,此后她就一直紧紧地

  • 曹操在诸葛亮出山之前,真的给他写过信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刘备什么时候请诸葛亮出山的,诸葛亮为什么不愿意出山,诸葛亮临死前说了一句什么话

    在诸葛亮出山之前,曹操曾给他写过信,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公元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当时诸葛亮已经十六岁了,然而由于家道中落,加上他志存高远,因此当时诸葛亮并没有太大的名气,也没有被举为孝廉,他只是在隆中耕种。由于当时诸葛亮常常以管仲和乐毅自比,因此

  • 耶律倍:与皇位擦肩而过的皇子,最后结局悲惨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耶律贤渤海妃,那个与我擦肩而过的人,康熙的十三皇子的福晋

    唐诗《金缕衣》中有一句经典名言“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意思就是说机会到来的时候该出手就出手,一旦错过了机会,那就悔之晚矣。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过一些后悔当初没把握住机会的经历。不过,对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即使错过了机会,那也只是影响到了自己和自己的家庭。而对于一些历史上的大人物而言,他们错

  • 陈新甲:官至兵部尚书,为何背负千古骂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冯正中曾官至宰相吗,李鸿章为什么背负千古骂名,兵部侍郎与巡抚哪个大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心中藏不住秘密的人,凡事被他们得知后,往往不考虑事情的轻重,迫不及待就向周围人传播。对于这类人,我们称之为“大嘴巴”。有“大嘴巴”习惯的人往往不可靠,而“大嘴巴”本人也常因这个坏习惯吃亏。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大嘴巴”,他的名字叫陈新甲。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

  • 杀人不眨眼的张献忠,一生最怕这个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张大千一生几个女人,张献忠被谁杀的,罗艳芳最新消息

    张献忠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出名的农民军领袖,在他身上有两个著名的关键词:沉银、屠川。其中,沉银之谜在近几年已经得到证实。屠川的说法至今仍有很大争议,但张献忠杀人不眨眼是基本可以确定的事实。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张献忠嗜杀成性,一般像这类人物,大体上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

  • 汉武帝一生中最重要的4个女人分别是谁?她们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汉武帝最爱的女人是谁,汉武帝最宠爱的四个女人分别是谁,汉武帝的女人都有哪些

    汉武帝一生中最重要的4个女人分别是谁?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帝王在中国古代史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要说的汉武帝,在历史上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为什么说他备受争议呢?因为在汉武帝当上皇帝的初期,他对待国家政务十分上心,颁布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的政策

  • 杨广是怎么顶替掉他大哥杨勇的太子之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杨广和杨坚,杨广儿子,隋炀帝杨广之墓在哪里

    隋朝在中国历史上如同昙花一现,在它短短的三十多年时间里,既取得了诸多惊人成就,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关于隋朝的灭亡,隋炀帝杨广无疑是第一责任人。后世有许多人认为隋文帝杨坚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把江山托付给了杨广。那么,在长幼有序的古代社会,作为次子的杨广是如何顶替掉他大哥杨勇的太子之位的呢?接下来我爱历史

  • 周瑜的一生有哪些战绩值得一提?为东吴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苏轼为什么写周瑜,周瑜打过哪些败仗,周瑜一生功绩

    很多人都不了解周瑜的事情,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汉末三国时期,周瑜无疑是一位顶级名将。提到周瑜这位名将的战绩,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 盘点清朝之最:清朝最杰出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最出色的皇帝,明朝昏庸皇帝,清朝最有成就的皇帝是谁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在这十二位皇帝中,每一位都有各自的专属纪录。接下我们就来逐个盘点清朝皇帝之最。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清太祖努尔哈赤:清朝最善战的皇帝努尔哈赤早年仅凭祖父和父亲留下的十三副遗甲起兵,队伍最初规模只有数十人。但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