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七出岐山没一统天下:他犯了哪些错?

诸葛亮七出岐山没一统天下:他犯了哪些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186 更新时间:2023/12/19 2:54:06

诸葛亮七出岐山却数次无功而返,最后病死五丈原可谓是令人唏嘘不已。关于他的故事太多,本期小编将给大家带来关于他战略方向失误的一些说法,仅供大家参考。此证据大多源于《三国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国家整体军事进取的态势不够坚决和明朗

1、应制定隆中对的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战略主攻方向和配合方向的战术目标

荆州失误,说明诸葛亮的隆中对只有战略规划而没有实施方案,刘备和诸葛没有在众将中明确隆中对的具体实施方案,起码是没有明确哪个方向是主攻方向,哪个方向是配合方向,从汉中方向主攻是没有侧翼危险的,一方面羌军是一直积极响应骚扰中原的,另一方面就是有马超的影响力。荆州的治所江陵两面对外,守则无虞,攻则勉强,作为佯攻方向,可以起到很好的牵制作用。

而统领荆州的关羽是不二人选,在当时的条件下,魏延没有资历,赵云缺乏大帅风范,张飞有因酒失徐州的前车之鉴。关羽的威名实在是没得说,千军万马中取上将颜良的首级,堪称三国名将之首,且作为北方人的关羽对水军作战熟悉之快是别的刘备军将领所缺乏的。不夸张的说,就关羽镇守荆州,如果不主动出击的话,曹魏和东吴都不敢觊觎江陵。留下关羽镇守荆州本身就是隆中对战略的人员部署方案。

从荆州之失,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完全没有向关羽明确:荆州军和汉中军的主次之分,至于荆州军何时出击,出击到什么程度,和汉中军在时间上怎么配合,荆州军出击时,要不要东吴军联动,联动到什么程度就更没有具体的规划了,那么关羽的失误也就无法避免。实际军事进程是,公元218年刘备攻汉中,219年正月黄忠斩杀夏侯渊,曹操三月进临汉中,刘备五月攻取汉中,声势大振,曹操五月退回长安,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还师成都,封关羽前将军,关羽七月出兵,这时孙权在合肥进攻张辽,八月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刘备退军,没有进攻长安的情况下,关羽助攻的目的就已经超额完成了,这时撤军,不但让东吴的吕蒙不敢轻举妄动,也会牵制曹魏很大的军事力量,为刘备从汉中再度出兵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就因为没有明确主攻方向,导致关羽好大喜功,不能把握进军的节奏和时机,从而致使蜀汉丧失大好局面。

那么正确的战略必然是要等刘备兵出汉中,攻打长安,荆州这边再出兵,而且是以东吴江夏方向的吕蒙也出兵,并为主力,关羽为辅助,合肥方向孙权同时进逼。可见战争规划是多么的重要。

2、应积极应对刘备讨吴

荆州丢失不完全是关羽和蜀汉大意,实在是东吴君臣过于奸诈小人,说实话,就是曹操都没有想到东吴会如此下作,在盟友背后插一刀。这时候还严守隆重对中的蜀**东吴结盟的理念就太刻板了,而实际上,三国后期,东吴的实际表现一直就是在结盟和配合军事行动上不停地摇摆,反而让曹魏觉得蜀汉北伐决心最大,曹魏也一直把蜀汉当作头号大敌,军事部署和名将安排都优先照顾蜀汉方向,这个后果应该是诸葛很不愿意看到的。

关羽之死,荆州丢失,这么大的耻辱没有军事表示,举国上下是无法交待的,这对士气和蜀汉的颜面保护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这一点,诸葛表现的太教条,太僵硬,用我们老百姓的话说就有点缺乏人性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既然,刘备军在前期刚取西川的时候和东吴就有过荆州之争,且双方形成过军事对峙,现在关羽之死,丢失荆州,那么东吴政治上的“卑鄙无耻”已经表露无遗,双方其实就已经结下死梁,诸葛就应该在细节和策略上调整隆中对的实现步骤,在刘备举国复仇东征已无法避免的情况下,诸葛亮就不应该再眼看着好不容易积聚起来的军事力量出现这么大的损耗,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带也反对东征的赵云随同刘备一同东征,留马超和魏延镇守汉中,邓芝、蒋琬、费祎等人留守成都,在东征初期取得声势不小的初步胜利后,当酷暑来临时,放弃丛林平原,稳固在永安和白帝城一线,进入僵持,携前期的胜利声势和东吴谈判,惩治反叛的糜芳、傅士仁以及范江、张达等人。

这时,吕蒙已死,双方的面子都可以照顾过来,如果谈判失败,来年调整部署再伐东吴,可以采取黄权的方案,即水路并进,同时邀请曹魏一同进兵,战术目的是挽回蜀汉的颜面,报关羽被杀之仇,战略目的当然还是要联合东吴,至少表面上要做到东吴惧怕蜀汉,以达到东吴轻易不敢来骚扰边境,然后才能全力保障从汉中进剿曹魏,和曹魏论天下的时候,也不需要指望东吴帮忙,东吴鼠辈们能不拉后腿就不错了。

当然,邀请曹魏进军是策略上的说法,因为蜀汉是延续汉朝正统的,与篡汉的曹魏在法理上是水火不相容的,但在军事行动上可以暗示双方同灭东吴的意向,至于侥幸能灭吴,之后双方再火拼,并不影响蜀**曹魏最后实现大一统的大政方针,可事实上我们大家都发现蜀汉是纠结于大汉的法理,与曹魏一直是不共戴天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没有充分发挥刘禅帝王的政治优势和鼓舞士气的作用

应赋予刘禅军事统帅职能,发挥帝王带头作用

曹操、曹丕、刘备、孙策、孙权都是文武双全,直接带兵上阵打仗的统帅,孙权还要象孙策一样往一线冲,常被属下劝阻。作为君主或者主公,亲临前线,对士气的鼓舞作用是相当大的,因为君主不怕牺牲,士兵们自然勇往直前。另外,帝王之子,上前线建功立业的也不乏其人,例如,曹操之子曹彰,孙家子弟上前线的最多,而如果让宗室子弟待在大后方,不是像曹植一样成天饮酒作乐,要不就像夏侯懋和曹休那样成为纨绔子弟。

固然刘禅能力欠缺,但亲临前线城池是没有问题的,这样还可以让身边的佞臣长点见识,少说些不靠谱的话,君主长期在大后方,不接触前线将领和士兵,必然造成君主弄不清实际状况,甚至使帝王沉醉于后宫淫乐,从而最终导致君臣离心离德,行为南辕北辙。诸葛亮应该让刘禅坐镇汉中,让鲁王刘永和梁王刘理上战场历练。姜维后期刘禅一大群儿子,只有一个血性汉子北地王刘谌,竟然豪无用武之地,只能悲壮的杀妻弑子,追溯前缘,诸葛难辞其咎。

三、没有充分调动文官和武将的战争积极性

1、应积极合理使用魏延的战术素养

这里就不讨论第一次出祁山,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袭了,只讨论魏延和杨仪的矛盾处理,失误太明显。魏延作为蜀汉仅有的几个有谋略的、可以独当一面的,而且有坚定北伐信念的武将,没有好好使用,反而最终沦为叛将被杀的下场,甚为可惜。魏延与杨仪早就不和,应及早调开一人,以调开魏延最佳,应让其带一万人在天水、南安等三郡活动,与汉中呼应,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魏延灵活机动的战术素养,又可以积极调动陇西一带羌王势力参与中原军事行动,起到牵制长安曹魏守军力量的作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

2、应调整前线将帅的文武搭配

诸葛作为文官指挥一线军事,无疑过于谨慎,缺乏武将的战术素养,仗打起来,难免刻板,无法出奇制胜,而冷兵器时代,武将与普通士兵的天生亲近感也是文官所不能弥补的。汉朝的周亚夫,岳飞的岳家军,明朝的戚家军,将领和士兵们一块摸爬滚打可以造就一支象私家军队一样的钢铁部队。文官同武将在先天上就有人格上的敌视,做的再好的也难免有隔阂。诸葛亮的两个继任人蒋琬、费祎更是将文官的保守发挥到极致。马超的骑兵部队可以打得曹操的王牌步兵屁滚尿流,却很难想象蒋琬、费祎骑马带领士兵们冲杀。

当然诸葛亮走了文官统帅的极端,马超走了武将统帅的极端。我们看千年的中国战史,文官统帅守城卓越,武将统帅野战进攻能力超群,文如陆逊,明朝的大学士孙承宗、袁崇焕守辽锦,武如项羽、孙策。不幸的是,诸葛亮发动的却是进攻的战争。

所谓是成王败寇,以上推测仅供各位参考。诸葛亮本身确实有一些失误的地方,那么是否就是上边所说的呢?蜀汉兵力在三国时期相对较弱,我想这也是他未能辅佐蜀国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一笑倾国的褒姒竟是怪胎:她的出生是一个禁忌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褒姒,色倾人国,仪容娇媚但又生性忧郁,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难得一笑的美人。为了让她笑,周幽王不惜拿着守卫京畿的将士开刷。她终于笑了,可爱之极,灿烂之极,周幽王也笑了。不过因她的最后一笑,骊山脚下成了幽王永远的归宿,历经三百年的西周帝国也随之灰飞烟灭。褒姒这个不爱笑的女人究竟是什么人?一帝王的千般呵护、

  • 邓艾用2千人灭蜀差点全军覆没 逆转全靠这两人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战斗开始阶段,魏军一度战斗不利,副将纷纷溃逃,意识到危险性的邓艾采取破釜沉舟的态度,作出要杀死儿子的模样。网络配图一魏蜀双方相持于剑阁,姜维借剑阁的天险严防死守,而魏军却面临着进无法攻克,退又无粮草的局面,众将商议退军。为了打破僵局,邓艾自率精兵万人 “偷渡阴平”,出其不意攻击江油,邓艾得

  • 赵云的真实指挥水平:巧用空城计退敌十万兵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赵云担心黄忠有失,带领数十轻骑出营接应。正巧曹军主力人马杀来,敌众我寡,力量悬殊,形势危急。网络配图一提起赵云,人们常爱说“虎将赵云”,这是《三国演义》描写的赵云的形象:一身是胆、勇冠三军。实际上,赵云不仅晓勇神武,而且精通谋略,是一位主帅型名将。诸葛亮设“空城计”智退司马懿只是文学家的虚

  • 诸葛亮亲哥诸葛瑾:虽无盖世之却纵横东吴40年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诸葛亮在蜀汉威名赫赫的时候,很多人都怀疑诸葛瑾会背弃孙吴,但是孙权却丝毫不怀疑,还大力替他辩解。网络配图一“诸葛”,因为诸葛亮成为绝顶聪明的代名词。但诸葛家族的确出过“文武全才”的人物,不过这个人却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年幼的诸葛亮投奔了叔叔诸葛玄,而诸葛瑾不愿寄人篱下,于是自己外出打

  • 诸葛亮的接班人费祎 本可复兴汉室却酒后身亡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诸葛亮对费祎(yī)十分赏识,屡屡委以重任,诸葛亮死后,费祎升任军师,成了蜀国的一任丞相,公元244年,魏国大军进犯,抵达陕西洋县,费祎率兵御敌。魏军慑于费祎威名,蜀兵一到,旋即撤军。网络配图一《 蜀道难》中提到“剑阁峥嵘而崔嵬”。说起蜀道,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大名鼎鼎的剑阁,而忽略了同样重要

  • 蜀汉灭亡后 马超的孙子逃到国外当了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要说马超一生也够不幸的,为了自的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不但自己的前几个老婆孩子赔个精光,还搭上老爹。网络配图一马超,字孟起,陕西兴平人,是东汉末征西将军马腾之子。马超从小生活在汉羌族杂居地区,奶奶是羌族人,他在血缘上与羌族有着密切联系。凭借着这样的先天优势,马超得到了羌胡少数民族的支持。

  • 东吴第一战神陆逊 26岁吹捧关羽39岁示弱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刘备连夜逃回白帝城。面对惨败,刘备仰天长叹:想不到我竟败在陆逊这个孺子之手,难道是天意吗?网络配图一赤壁之战时周瑜点燃的一把大火,打败了气势汹汹的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十多年后,又一位东吴的青年将军,也用一把大火,在彝(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使东吴转危为安。这位将军的名字,叫陆逊。二

  • 黄权父子2次挽救蜀汉 一个得以善终一个马革裹尸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邓艾自阴平偷袭成都,由于蜀国自恃天险,全无防范,邓艾的军队很快到达江油,成都危急,刘禅命诸葛亮之子率军对抗。网络配图一三国是中国历史上人才辈出的时期,魏、吴不用说,即使是国力较弱的蜀国,也有很多杰出人物,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在这些著名人物之外,还有一些人物的命运,也很耐人寻味。

  • 魏国后期第一谋士卫瓘 杀邓艾斩钟会最后身败名裂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钟会抵达成都后,决意谋反。逼迫卫瓘作出决定,卫瓘假装上厕所,碰到将领丘建,便告诉他,要他把消息传到军中。第二天,城外的军队准备进攻钟会。网络配图一卫瓘[guàn]字伯玉,十岁时其父去世,袭得爵位,从此踏上了他的政治生涯,此后通自身的努力,赢得“宁武子”之美誉,从而显示出他从政的干练。后来,

  • 魏国后期第一名将钟会 怒斩许褚之子结交奇才姜维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姜维在腹背受敌的形势下,率军诈降钟会。企图利用钟会自立称王的野心和魏军内部的矛盾,让钟会杀邓艾,趁机恢复蜀汉政权。网络配图一钟会出身名门,是太傅钟繇(yáo)之子。小的时候就很有胆识。七岁时魏文帝曹丕召见他和哥哥钟毓〔八岁〕。 钟毓“见帝惶惧,汗流满面”,他却镇静自如。长大后,他喜读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