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清雍正首创养廉银制度:但"恩俸""双俸"作补充

清雍正首创养廉银制度:但"恩俸""双俸"作补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378 更新时间:2023/12/16 7:53:24

《解放日报》刊指出,明清时期政府奉行“薄俸”制度。明代“公务员”的工资是中国历代最低的。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制定的工资标准,相当于今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正一品大员,俸禄仅900石;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提高了标准,正一品为1000石。

网络配图

至于普通“公务员”,其俸禄就更低了,相当于副科级的从八品为65石,后加至70石。

但明代低工资并不等于没有补贴,如在洪武十四年的工资改革中,便在岁米之外,增加了不同数额的现金(俸钞)。废除了中国古代“公务员”传统补贴制度中的“职田”,在部分地方官员中实行“养廉地”补贴,其享受对象是镇守边疆的官员。正德年间规定:“镇守给水旱田各十顷,副总兵各半之……原无者各给水田一顷,永为养廉定例。”

明代“公务员”是一个特权阶层,享有诸多特权,如赋优免(免税),这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工资补贴。

网络配图

清代“公务员”待遇,比明代也好不到哪去,靠死工资连饭都吃不饱。清政府吸取了明朝薄俸易发贪腐的教训,增加了“公务员”的工资性补贴。顺治年间一度实行柴薪银、心红纸银、蔬菜烛炭银、案衣什物银等,后因财政紧张方取消。

为了生活,地方政府便采取半合法的手法,增加“公务员”个人补贴,实物征税时增大消耗比率,纳税人多征,多出的部分叫“耗羡”,截留在地方使用,实际多被官员作为补贴吞没。

胤禛(清世宗,雍正皇帝)当皇帝后,改革全国财税制度,耗羡归公;但考虑地方没有耗羡后,官员生活可能困难,首创“养廉银”制度,发给一笔补贴,远远高出正俸,导致官员靠补贴生活。

网络配图

出于公平原则,除给部分京官发放养廉银外,在京员中则实行“恩俸”制“双俸”制。所谓“双俸”,就是再领取一份与正俸一样多的补贴,也就是现代的“双工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朱元璋反腐:百姓把贪官"绑缚赴京治罪"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对贪腐深恶痛绝,宁枉勿纵,从不手软十九年内,两浙、江西、两广和福建无一官员做满任期允许百姓直接把贪官污吏“绑缚赴京治罪”起罪之低、处罚之重、涉及之广、时间之长,史上第一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其在位期间影响比较大且众所周知的大政治风波有二。一是大肆诛杀、清洗开国重臣。其杀戮之重之广,在中国史上是

  • 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 还被拥立为专政首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不凡兵王,印度把侵略战打成首都保卫战,唯一击败满广志的部队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荡”的祸首———“板荡之篇,于焉而极”,“狼戾贼忍,暴虐不仁”有史以来未曾有过。董卓字仲颖,生于凉州陇西郡临洮县,老家大概是在今天的甘肃省岷县西南一带。少年时代,游走于凉州一

  • 被称为八贤王的胤禩为何会在夺嫡大战中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德芳为什么称八贤王,谁被称为,八贤王简介

    康熙晚年,在太子胤礽被两立两废之后,康熙的众皇子们蠢蠢欲动,对皇储之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以当时的情形来看,八阿哥胤禩德才兼备,在朝中威望甚高,大有舍我其谁的味道。但是康熙却感受到了空前的危机,毅然决绝地将八阿哥胤禩排除在皇储之外。胤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在夺嫡大战中失败?让我们来看一下。网

  • 古代十大奸臣结局:和珅家产是大清国15年的收入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和珅是能臣吗,和珅放到现在有多有钱,和珅一家的结局

    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是明朝重要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 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严嵩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已,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 权纳贿,肆行贪

  • 辛辛苦苦统一中国 却传位给傻太子终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晋武帝,即司马炎,字安世,晋朝开国皇帝。他一生纵横沙场,能征惯战,果敢英武,平定东吴,统一天下。结束了汉末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司马炎在位的太康年问,大力发展经济,社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然而,他却把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交给一个傻儿子继承,这似乎不合逻辑。然而事实却是如此,那么英明神

  • 大唐功臣仆固怀恩战功卓著 为何却最终走向反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单雄信为何不投降唐朝,唐朝24位开国功臣结局,仆固怀恩怎么读

    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正月,虽然冬天的气息尚未散去,凛冽的寒风依然刺人肌骨,但大唐帝国的心脏—长安城里已经洋溢起了春天的气息。历经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长安城再也没有了以往摩肩接踵、洒汗成雨的国际大都市的恢宏气象。又一个新年的到来,似乎没有什么值得人们特别庆祝的,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立时让长

  • 雍正惩贪:贪官自杀就让他子女家属接着退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的前任圣祖仁皇帝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吏治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雍正接手时,国库储银仅八百万两, 而亏空的数字却大得惊人。雍正说:“历年户部库银亏空数百万两,朕在藩邸,知之甚悉。”又说,“近日道府州县亏空争粮者正复不少”,“藩库钱粮亏空,近来 或多至数十万”

  • 真实关羽:对政治一窍不通 不容别人超过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做人学关羽,关羽10种不知道的技巧,关羽何人永远不会忘恩负义图片

    核心提示:关羽是一个军事干才,然而对政治却一窍不通。关羽是位“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的那类人物,更加之“护前”,即容不得别人超过他,所以在太守任上,同部属、同僚的关系十分紧张。网络配图关羽,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县解州镇)人。逃亡到涿郡(今河北涿州)之后,为躲避官府追究,遂改字云长,因什么逃

  • 徐达:从放牛娃到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徐达常遇春,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徐达的结局,王月甫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诏建立功臣庙,并亲自确定功臣的位次,以徐达为第一,下面依次是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等人。徐达能够成为明王朝的开国第一功臣,不只是因为他是朱元璋的老乡、少年时代的好伙伴,更重要的是他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赫赫战功。网络配图从放牛娃到朱元璋的得力

  • 风流的乾隆皇帝竟给自己的小舅子傅恒带绿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时间、寿命最长的皇帝。延续了清朝前期百余年的“康乾盛世”,加上连年风调雨顺,海内升平,他俨然感到自己是个太平天子,不免纵情享乐,干出了不少风流韵事。乾隆即位后,对他爷爷康熙帝时期修建、他父亲雍正帝修葺的圆明园花巨资进行了进一步的大规模扩建,并搜集了无数的珍禽异卉、古鼎文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