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反腐:百姓把贪官"绑缚赴京治罪"

朱元璋反腐:百姓把贪官"绑缚赴京治罪"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437 更新时间:2024/1/15 23:32:33

朱元璋对贪腐深恶痛绝,宁枉勿纵,从不手软

十九年内,两浙、江西、两广和福建无一官员做满任期

允许百姓直接把贪官污吏“绑缚赴京治罪”

起罪之低、处罚之重、涉及之广、时间之长,史上第一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其在位期间影响比较大且众所周知的大政治风波有二。

一是大肆诛杀、清洗开国重臣。其杀戮之重之广,在中国史上是少见的。仅胡惟庸、蓝玉两案,被牵连致死的文臣武将就达几万人,几轮杀下来,当年从龙的文武大臣为之一空,孑遗者只有耿炳文等寥寥几人。这直接导致了后来在朱棣发起的“靖难之役”期间,建文帝手下既无老谋之士出谋划策,也无沙场老将可用的局面。

二是反贪。朱元璋在位期间,反贪运动几乎一直是他的重中之重,运动常年搞。其中最著名的是“空印”和“郭桓”两案,这两案光杀就杀了数万人之多,被株连者不计其数。

网络配图

宁枉勿纵 大小“运动”牵连甚广

明初时,各地的钱粮官员因每年都要去户部报账,为了节约时间和修改方便,通常都随身带着盖好印的空白公文纸。此事被朱元璋知道后大怒,认为是严重的舞弊行为,于是在洪武七年(1374年),下令处死各地主印的钱粮官员,辅助官员杖责充军,顿时死者数千,明朝的整个财政系统的官吏几乎瞬间被清零重来。这些官员里,有一位就是著名大儒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他是个有名的好官。

这就是著名的“空印案”。本质上,此案其实是公务处理流程中的不规范现象,因为那些空白文书,盖的都是骑缝章,是有底本可查的。官员们这么做,主要是为了避免因文书上有一点误差,就要回治所修改盖章后再重新送京城的长途奔波耗时费力。这是件纯粹的“冤假错”大案。

到了洪武十六年,因户部侍郎郭桓贪污,除处死郭桓外,六部全部十二位左右侍郎,以及大批地方官员也均被处死,死者达数万之多,被牵连破产的地主、百姓不计其数,史称“自六部左右侍郎下皆死,核赃所寄遍天下,民中人之家大抵皆破”。

为了平息事态,朱元璋后来又将主审此案的数十名官员处死了事,“郭桓案”堪称是场“空前绝后”的反贪大运动。

除了这些大案外,小案更是连绵不绝数不胜数,如朱元璋爱女安庆公主的驸马欧阳伦,因走私茶盐铁等物资,在朱元璋的寿宴上,被用天子剑处以极刑。在这些小案中被诛杀牵连的人数,我们已无法统计。但毫无疑问,那一定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由于这种连绵不断的运动牵连极广,有案可查的是,从洪武元年(1368年)到之后的长长十九年间,两浙、江西、两广和福建的官员没一个能做满任期的,几乎全都还没等到述职考核,就被贬黜或诛杀了。朱元璋是这样说的:“自开国以来,两浙、江西、两广和福建设所有司官,未尝任满一人。”

在史料记载里,有这么一条,可以充分说明当时官员的日子有多难过。洪武十九年,同批发榜派官364位进士监生。一年后,这些官吏被杀6人,戴死罪、徒流罪办事者358人,一个都没能幸免,全军皆没。

从重从快 贪银六十两就得掉脑袋

朱元璋除了运动常年搞,其处理手段也极为残酷。

他的反贪,有两个特点,按现在的话说,那就是“从重从快”。其起罪之低、处罚之重、涉及之广、时间之长,都是历史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名。

网络配图

凡是贪贿官员被抓,必遭处罚没有宽大就不说了,其获罪案值之小、杀戮之重,是很可以一说的。贪污银子,达到六十两被杀头是一定的,不过在杀掉之后,犯官的皮还要被剥下来,装上草做成草人,放官府门前的“皮场庙”示众。至于一般的剁指、断手、砍脚、阉割,以及凌迟、斩首、腰斩,更是无所不有。

至于起罪的下限,在朱元璋自己钦定的案件里,就有因收受一双袜子、四本书、一条网巾这些不起眼小物件而被定罪的案例。

在洪武十八年,曾发生过一起很有意思的案件。当时有位叫韩铎的人,素有才名。于是被朱元璋任为吏部官员。洪武十七年,他伙同同僚,将取到的待定官职,不向上报告,私自拟名取用。案发后,韩铎被判处斩,妻儿流放二千里。

朱元璋怜其才而免其罪,后来很快又任命他为工部司务。洪武十八年春,韩铎升为本部侍郎,再次“出手”。洪武十八年九月下旬,朱元璋在一次对工部的突击检查中,发现了韩铎等14人的贪贿行为。韩铎借营造宫室一事,得钱六百贯;勾结同僚卖放役匠分得四千三百贯。可是,所有官员都认罪,唯独韩铎不认。他甚至声称自己家里的钱是朱元璋前不久刚赏赐给他的——朱元璋确实在不久前赏了他七百贯。不过在朱元璋亲自审问和用刑后,他还是招供了。

至于这些官员的下场,我想就不用说了吧。但这个案件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在于韩铎的任用和免罪,全由朱元璋一人说了算,有司对他的判决在朱元璋那里,根本就是无效的。这直接导致了韩铎后来的有恃无恐继续贪污犯罪,甚至在证据面前还坚决不认。因此要说始作俑者,其实正是朱元璋本人。

鉴于不断有犯罪官员出现,朱元璋又发话了:以后不以六十两为限,核心精神总之就两个字:查、杀。

高压怀柔兼具 一面教化一面大搞运动

除了律法和处罚层面外,朱元璋还试图从两个方面下手,以求彻底解决官吏的贪污腐败问题。

这两个方面,一是兴起复古运动,欲从道德上对官员、百姓进行教化。这个活动一直延续到永乐时期,甚至还被进一步发扬光大,达到了所谓“家孔孟、户程朱”的程度。而与之配套的工程,则是推广朱元璋亲自主持编写的《明大诰》(大诰前后共有四编,一般合称《大诰》或者《明大诰》)。《明大诰》实际是部特别法案,其236条中,有一大半是惩治贪腐的条款,而且远比《明律》为重。

在朱元璋的大力主导下,当时的官吏和百姓,都要学习《明大诰》,政府还在各地组织专人讲课,一时间“天下有讲读大诰师生来朝者十九万余人”。洪武年间,《明大诰》约印行了数千万册,几乎到了人手一册、家家有此书的地步。朱元璋希望“家传人诵,得以惩戒而遵守之”。他又亲临午门讲课,还把此书列为了国子监的教授科目。

第二方面,则是大搞特务运动。明初的特务政治就不必细说了,实在太有名,想不知道都难。然而不太为人所知的是除官方的特务活动和组织外,朱元璋还别出心裁地号召百姓告密及直接捉拿贪官污吏。

朱元璋下令,除准许百姓赴京告发外,还允许他们直接把贪官污吏“绑缚赴京治罪”,“虽无文引”,各地关卡也当“即时放行,毋得阻挡”,“其正官首领及一切人等,敢有阻挡者,其家族诛”。

在《明大诰》的《县官求免于民》一篇里,就记录了农民赵罕晨将县主簿汪铎等几个官吏捆绑押送进京的案件,最终结果当然是“犯事”官吏被杀。

而在《民拿下乡官吏第十八》中,则记录了常熟县农民陈寿六等将官吏顾英绑至京城面奏的案件。在这起著名的案件里,朱元璋不但赏了陈寿六等人,还特别警告道:有对陈寿六进行打击报复的,一律族诛。而且以后陈寿六真有过失,也只有朱元璋本人有权审问他——陈寿六堪称当时的天下第一农民。

网络配图

越治越贪 肃清贪腐不为吏治为皇权

那么在这些酷重高压怀柔兼具的政策及大规模的意识形态灌输下,到底有多少成效呢?

至少在朱元璋看来,显然没有达到他希望的效果。他因此苦恼不已,道:“奈何朝杀而暮犯?”实际上,明初的吏治腐败也确实没有比历朝的建国初期好到哪里去,该贪墨还是照常贪墨。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说穿了也很简单,最根本的原因就两条。

一是动机。朱元璋一系列政治运动的根本原因,目的并非是为了政治清明。政治清明只是他希望看见的结果,目的则是加强皇帝权威和巩固皇权统治。

明朝开国刚一稳定,朱元璋就搞运动大肆诛杀牵连开国功臣,原因很简单,他不放心。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在他看来还是太温和了,导致了宋代勋贵集团的出现。因此他干脆全都杀掉。而且他的杀法也很肆无忌惮,譬如开国名将傅友德之死。

洪武二十七年的一次宴会上,朱元璋先是借事责傅友德不敬,命其召二个儿子前来。随即又命卫士传话傅友德,要他取二子首级来。当傅友德取了自己两个儿子首级到来后,朱元璋突然又道你怎么忍心下得去手?傅友德当即拔出匕首,回道:你不就是想要我父子的人头吗?然后在他面前自刎而死。朱元璋顿时大怒不已,下令将傅家老小全数发配辽东、云南两地。

这起案件,充分说明了朱元璋诛杀功臣,完全不是因为他们真有什么过错,纯粹就是想根除有能力、有威望、有可能威胁皇权或者威胁地方安全的从龙功臣们,其根本原因,就是为了巩固皇权、加强皇帝专制。

从这个目的出发,他又废除了宰相制度,将宰相权力分去了六部。

治理贪腐,目的当然也是为了巩固皇权、加强皇帝专制。

然而,他因此搞出的一系列运动和各种酷烈高压恐怖手段,还是未能制止主官吏的贪污,建国不过短短数十年,吏治就开始大规模滑坡,在很短的时间里达到了一个相当的贪腐高度。

譬如正统朝的王振,抄家时被搜出“金银六十余库”,其他的玉器珊瑚之类还没算。弘治朝的李广,抄家则搜出“黄白米各千百石”。所谓黄白米,乃当时隐语,就是指的黄金白银。黄金白银要以石来计算,可见其数额之大。最有名的大概就是明中期的严嵩了。他被抄家的物资名单,直接被编撰成了一本书,书名叫《天水冰山录》。他家有多少财产呢,只说我当年初见此书的感慨,首先是他家直接可以开一个古代字画博物馆。至于其他地产和黄白钱财之类,相比无数的雅玩文物,真就是阿堵物,太不高大上了,已然不值一提。

明律虽好 奈何人治凌驾法治之上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出人意料的结果呢?

网络配图

其实答案也蛮简单的,这就是第二个根本原因——朱元璋虽然搞了相当多的条令,甚至明律几乎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法律的顶峰之作,但问题在于其统治的本质和执行,却不幸回到了人治这条歪路上去。

不说其他,就说原本应该是城管和仪仗队的锦衣卫,摇身一变成为了无所不能的特务组织,随时随地监视官员百姓一言一行,甚至连昨天晚上家里打麻将丢了什么牌都在锦衣卫的监控中。他们受命于皇帝,完全凌驾在了法律之上,大臣、百姓随时可以因几句言论就被抓走“失踪”,堪称中国古代的“白色恐怖”之最。

至于《明大诰》以及那位天下第一农民陈寿六,更是人治的代表。

首先《明大诰》是朱元璋自己编定的法令和刑罚,《大明律》里没有的枭首、文面、挑筋、剁指、刖足、断手、阉割,全在这里出现了。包括令人发指的剥皮草人,均不载于正律。《明史·刑法志》曰:“凡三《诰》所列凌迟、枭示、族诛者,无虑千百,弃市以下万数。”再就是同一个罪的处罚,两者完全不同。如关于抗粮抗税的处理,《大明律》中是杖责一百,《明大诰》里就直接以凌迟处死,这叫官员们怎么处理?

陈寿六事件,看似开明,看似在发动群众,在走群众路线,但实际上是相当愚昧的。只因朱元璋的一句话,陈寿六直接就凌驾于《大明律》之上,只有朱元璋一个人才有权审问和处理,这置《大明律》和各级政府于何地呢?还怎么指望官吏任事?

一旦到了这个地步,所有的官员和百姓,唯一能指望的就是皇帝的个人好恶了。整个国家所有的希望,都建立在今上英明的基础上。所有人都不知道一旦换个皇帝,会搞什么运动、会出什么政策,整个国家都在赌运气,而且还没有其他选项。

最坏的是即使上台的是明君,还要看既得利益集团有多大势力。因为没有制度的制约,利益集团势力很容易壮大,一旦壮大到一定程度,连人治顶峰的皇帝都没辙。明朝中后期就是这个局面。好比有名臣之称的徐阶,家里的地产有几十万顷,他不倒台,谁都治不了。

所以人治肃贪,必然是失败的、落后的。因为它最多只能治一时,而且还只能治个人眼前看见的。看不见的就治不了。更别提靠搞运动来治理了。

唯一能真正肃贪的路,就只有法治一条路。朱元璋不可能有这个觉悟,不但没有,还直奔人治倒退大路,于是即便手段再狠再残酷,明朝的贪污却依然甚于之前历朝,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 还被拥立为专政首相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不凡兵王,印度把侵略战打成首都保卫战,唯一击败满广志的部队

    董卓——身经百战的西北兵痞,兽性匪类的“凉州帮”帮主;汉献帝的拥立者成了第一个专政首相;史称他是一个百年不遇罪恶滔天令“人神波荡”的祸首———“板荡之篇,于焉而极”,“狼戾贼忍,暴虐不仁”有史以来未曾有过。董卓字仲颖,生于凉州陇西郡临洮县,老家大概是在今天的甘肃省岷县西南一带。少年时代,游走于凉州一

  • 被称为八贤王的胤禩为何会在夺嫡大战中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赵德芳为什么称八贤王,谁被称为,八贤王简介

    康熙晚年,在太子胤礽被两立两废之后,康熙的众皇子们蠢蠢欲动,对皇储之位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以当时的情形来看,八阿哥胤禩德才兼备,在朝中威望甚高,大有舍我其谁的味道。但是康熙却感受到了空前的危机,毅然决绝地将八阿哥胤禩排除在皇储之外。胤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在夺嫡大战中失败?让我们来看一下。网

  • 古代十大奸臣结局:和珅家产是大清国15年的收入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和珅是能臣吗,和珅放到现在有多有钱,和珅一家的结局

    严嵩(1480-1567)字惟中,号勉庵、介溪、分宜等,汉族,江西新余市分宜县人,他是明朝重要权臣,擅专国政达20年之久,累进吏部尚书,谨 身殿大学士、少傅兼太子太师,少师、华盖殿大学士。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严嵩为官专擅媚上,窃权罔利,并大力排除异已,还吞没军饷,废弛边防,招 权纳贿,肆行贪

  • 辛辛苦苦统一中国 却传位给傻太子终亡国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晋武帝,即司马炎,字安世,晋朝开国皇帝。他一生纵横沙场,能征惯战,果敢英武,平定东吴,统一天下。结束了汉末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局面。司马炎在位的太康年问,大力发展经济,社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然而,他却把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交给一个傻儿子继承,这似乎不合逻辑。然而事实却是如此,那么英明神

  • 大唐功臣仆固怀恩战功卓著 为何却最终走向反叛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单雄信为何不投降唐朝,唐朝24位开国功臣结局,仆固怀恩怎么读

    唐代宗宝应二年(763年)正月,虽然冬天的气息尚未散去,凛冽的寒风依然刺人肌骨,但大唐帝国的心脏—长安城里已经洋溢起了春天的气息。历经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乱,长安城再也没有了以往摩肩接踵、洒汗成雨的国际大都市的恢宏气象。又一个新年的到来,似乎没有什么值得人们特别庆祝的,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立时让长

  • 雍正惩贪:贪官自杀就让他子女家属接着退赃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的前任圣祖仁皇帝康熙,亲手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也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吏治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雍正接手时,国库储银仅八百万两, 而亏空的数字却大得惊人。雍正说:“历年户部库银亏空数百万两,朕在藩邸,知之甚悉。”又说,“近日道府州县亏空争粮者正复不少”,“藩库钱粮亏空,近来 或多至数十万”

  • 真实关羽:对政治一窍不通 不容别人超过自己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做人学关羽,关羽10种不知道的技巧,关羽何人永远不会忘恩负义图片

    核心提示:关羽是一个军事干才,然而对政治却一窍不通。关羽是位“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的那类人物,更加之“护前”,即容不得别人超过他,所以在太守任上,同部属、同僚的关系十分紧张。网络配图关羽,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临猗县解州镇)人。逃亡到涿郡(今河北涿州)之后,为躲避官府追究,遂改字云长,因什么逃

  • 徐达:从放牛娃到明朝开国第一功臣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徐达常遇春,朱元璋的开国功臣徐达的结局,王月甫

    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下诏建立功臣庙,并亲自确定功臣的位次,以徐达为第一,下面依次是常遇春、李文忠、邓愈、汤和、沐英、胡大海、冯国用等人。徐达能够成为明王朝的开国第一功臣,不只是因为他是朱元璋的老乡、少年时代的好伙伴,更重要的是他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了赫赫战功。网络配图从放牛娃到朱元璋的得力

  • 风流的乾隆皇帝竟给自己的小舅子傅恒带绿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在位时间、寿命最长的皇帝。延续了清朝前期百余年的“康乾盛世”,加上连年风调雨顺,海内升平,他俨然感到自己是个太平天子,不免纵情享乐,干出了不少风流韵事。乾隆即位后,对他爷爷康熙帝时期修建、他父亲雍正帝修葺的圆明园花巨资进行了进一步的大规模扩建,并搜集了无数的珍禽异卉、古鼎文彝

  • 古代荒淫皇帝:喜欢当乞丐 禽兽当官高踞朝堂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笑傲北宋,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

    核心提示:俳优当官,这已经够不像话,更夸张的是,就连养在宫里养的宠物,像什么波斯狗、斗鸡、猎鹰之类的也都能当官。怎么当呢?按照性别,雄性的封仪同,雌性的封郡君。网络配图昏庸主自毁干城亲美色旦夕亡国战争的输赢不仅取决于你做了什么,还取决于对手做了什么。在北周武帝励精图治的时候,北齐皇帝又在干什么呢?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