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探秘三国秘密:谁是曹操帐下的第一谋士?

探秘三国秘密:谁是曹操帐下的第一谋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079 更新时间:2024/1/18 18:52:34

熟读三国的人都知道,曹操手下一共有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这五位谋士都为曹操立下过大功,而至于谁是第一谋士,各有争议。让我们通过《三国志》一起来分析一下谁是曹操帐下第一谋士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荀彧属于丞相之才,他眼光长远,智谋偏于战略。

荀彧思维精深,看问题很透彻。比如他认为颍川是“四战之地,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认为“卓暴虐已甚,必以乱终,无能为也”。

曹操要征徐州,回来平定吕布。荀彧却认为曹操应该先收河、济战略要地,效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故事。如果攻打不下徐州,兖州又被吕布乘虚而入,将会陷入死地。

建安元年,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荀彧认为曹操应该立即奉迎天子,像晋文纳周襄王、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那样以从民望,收天下之心。

官渡之战,荀彧认为: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事后都如荀彧所料。

建安六年,荀彧劝曹操一鼓作气攻下河北;九年,劝曹操引兵先定河北,然后修复旧京,南临荆州,责贡之不入,安天下之心,再议古制。

曹操说荀彧:吾之子房也。子房是张良的字,张良是相国。所以荀彧是相国之才,谋略偏于战略和判断,在出谋划策方面不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荀攸是荀彧的侄子,年纪却比荀彧大六岁。在战略方面他不如荀彧,在谋士方面,荀攸出谋划策比他叔父多。

从征张绣,荀攸献计: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征吕布,荀攸劝曹操趁吕布锐气已挫,急攻,果然生擒吕布;后从救刘延於白马,攸画策斩颜良;建议徐晃击破袁绍运粮队,烧其辎重。

“攸深密有智防,自从太祖征伐,常谋谟帷幄,前后凡画奇策十二”在谋士之中,他算是完美的。曹操认为他“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贾诩年轻时不出名,但汉阳阎忠认为贾诩有张良、王平之奇。

贾诩被很多人认为是腹黑谋士,他数易其主,但经权达变,长于应对。无论谁是主公,只要贾诩的话,都会听,而且算无遗策。

贾诩原属董卓女婿牛辅,董卓死后,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欲解散,间行归乡里。贾诩说: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贾诩跟着郭汜、张济,帮着郭汜、张济打败吕布;跟张绣的时候,能破曹操;后来跟了曹操,战胜袁绍;打马超、韩遂的时候,献抹书计,离间马超韩遂,最终大败马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程昱相较荀攸贾诩献计不多,他更偏于智勇。

一次遇到县丞呼应黄巾作乱,百姓都向东跑到了山上。县丞领着贼人们在城西五六里停了下来。程昱就建议城中的大姓率领百姓杀回去,百姓不敢,程昱就派人在东边冒充黄巾贼把百姓们吓回了城中。县丞领着贼兵来攻城,程昱组织守城,贼人攻城不克,于是要走。程昱率领吏民开城追击,竟将贼人们打得一败涂地。

袁曹对峙,袁绍带领十万人马即将南渡,程昱镇守南方的城池,士兵只有700。曹操想给程昱增兵2000,程昱却说袁绍必然以自己兵少,不会来攻,如果增兵,袁绍就不得不攻城,因此不如不增兵,后来袁绍果然没有派兵攻打程昱。连曹操都说:“程昱的胆识比古时候的勇士孟贲、夏育都猛。”

郭嘉作为谋士,他偏于判断。

曹操和袁绍对决的时候,听说孙策要偷袭许都。郭嘉料定孙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孙策果然被许贡刺客杀死。

袁绍死后,曹操继续征讨袁谭,袁尚,郭嘉建议以静制动,等他们二人斗后再一举平定。一切都如郭嘉所料。

太祖将征袁尚及三郡乌丸,诸下多惧刘表使刘备袭许以讨太祖,郭嘉认为刘表只是一个坐谈客,不会袭许。又建议曹操“兵贵神速。今千里袭人……不如留辎重,轻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果然大破乌丸。

图片来源于网络

程昱设谋较少;郭嘉偏于判断,荀彧长于战略,贾诩和荀攸设谋较多。所以论第一谋士,只能从荀彧和贾诩中二选一。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程昱、郭嘉的传记和荀彧、荀攸、贾诩不是一起的,贾诩、荀攸和荀彧独列一传,而且靠前;郭嘉和程昱、刘晔等人同列一传,靠后,也是佐证。

谁是曹操帐下第一谋士?通过《三国志》我们可以看出,荀攸和贾诩出谋划策最多(郭嘉和荀攸跟从曹操的十二年里,荀攸的策谋比郭嘉多的多。)。贾诩虽然活了七十七岁,算无遗策,但对比荀攸的“公达前后凡画奇策十二”,以及曹操赞扬荀攸说的“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个人更倾向于荀攸才是第一谋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独孤皇后因嫉妒杀死隋文帝宠妃:隋朝宫斗史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独孤皇后因嫉妒杀死隋文帝妃子真相:文献皇后(西元543年—602年)独孤伽罗,隋朝云中(位于今山西.大同)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之七女。独孤信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故将伽罗女许配为婚,时年十四。隋文帝即位之后,封为皇后。文献皇后柔顺恭孝,谦卑自守,很受隋文帝宠爱。文帝上朝时,她与帝同辇而进,至阁乃

  •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 石达开被凌迟至死不动声色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太平天国时期的翼王石达开,领兵出走后被困大渡河,后来为了解救全军性命,自动前往清营,后来也被清朝凌迟处死,同时凌迟处死的还有他的几个属下,行刑时他的下属不胜痛楚惨呼不止,石达开说:“何遂不能忍此须臾?当念我辈得彼,亦正如此可耳。”至死寂无声。凌迟也称“陵迟”,俗称“千刀万剐”。就是把活人一刀一刀地割

  • 明朝朱元璋能当皇帝 为何关公是首功?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民间传言朱元璋常常跟身边人唠叨:我能当皇帝,关公当属首功!初看此话,您可能以为老百姓又在意淫了,都不是一个年代的,但小袁追溯了其源头后,发现这句话还真不是乱扯。出自朱元璋给自己父亲写的自传《御制皇陵碑》,虽说这碑是朱元璋对自己父亲的盖棺定论。网络配图但细读碑文,更多的是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卑微”往事

  • 他是三国第一贪污犯和吝啬鬼结局令人意外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谁是三国第一贪污犯+吝啬鬼?非曹氏重臣曹洪莫属!曹洪字子廉,是曹操的本族堂兄弟。此君名字中有一个“廉”字,但是,他却一点也不清廉,不但不清廉,他还是个贪污犯,不仅是个贪污犯,他还是个吝啬鬼。曹洪吝啬到什么地步呢?他竟然连曹操的继承人曹丕的面子也不给,曹丕向他借东西,他一口拒绝,来了个一毛不拔!图片来

  • 揭秘:秦始皇最信任的谋士李斯居然是个骗子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人是会变的,而人性不会。中国历史上最矛盾的人莫过于李斯,此人与韩非子是同窗,他协助秦始皇建立统一了秦王朝成为了不世之能臣,统一文字、度量衡,实行中央集权、采用郡县制等等。然而他的却做了两件最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杀害韩非子,拥护胡亥登基,其结果不仅让自己死于非命,也让秦王朝陷入了岌岌可危的境地,果然不

  • 一代战神秦琼的成名史:一生大战200余次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战神秦琼:很多时候,民间都称呼秦琼为秦叔宝,传奇小说也都把秦叔宝当成了秦琼的别名。其实,叔宝是秦琼的字,只是他的字太响亮了,以至于压住了他的名。秦琼是齐州历城人,家世很平凡,他的父亲不过是北齐时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录事参军。在秦琼几乎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北齐为北周所破,秦琼的父亲战死在了沙场。此后,秦琼

  • 杜甫为何曾当上“工部员外郎” 晚年却穷困潦倒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大诗人杜甫就曾被节度使严武聘入幕府当参谋,叫“节度参谋”,但是又在京朝挂个虚衔,叫“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人们常叫他“杜工部”,其实他压根儿没去工部上过一天班。这里头有无讲究呢?网络配图“自家人”的第二层次是幕僚,也就是人们已在小说弹词、故事评话之类文艺作品中经常遇见的“绍兴师爷”。要说幕

  • 历史上最能生孩子的王爷 53年生120多个孩子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既然姓刘,应该是刘邦的后裔,但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就是刘邦的某某世孙,而偏要选定中山靖王作为自己的先祖呢? 这还得从这位“中山靖王”开始讲起。中山靖王刘胜,是汉景帝的庶子,母亲为贾夫人,还有一个同产兄赵敬肃王刘彭祖。刘胜在前元三年被父亲封为中山王。汉武帝(刘胜的兄弟)刚即位,大臣都因为七国之乱的

  • 康熙是清朝最有作为的帝王?这是历史错觉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从康熙登基到道光年间爆发鸦片战争,时间相隔178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相当于康熙三个“任期”。对于晚清遭受西方列强和东方日本军国主义不断入侵,清王朝一败再败、不可收拾,清政府一连串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局面,康熙当然已经不会知道。但事情的起因,却是从康熙时代就已埋下的伏笔。网络配图我们中国

  • 揭秘大唐开国皇帝李渊的22个儿子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有22个儿子,几个病死,被赐死者多人,大多死于非命善终者无几。网络配图1、隐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中被杀。2、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中诛杀太子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后李渊让位于他,遂登基即位,开创“贞观之治”。3、卫王李玄霸李元霸就是李玄霸,清朝整理唐书,避讳康熙玄烨的玄字,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