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是谁从蒙古帝国屠刀下拯救了数百万中原百姓?

是谁从蒙古帝国屠刀下拯救了数百万中原百姓?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514 更新时间:2024/1/24 16:50:13

耶律楚材是元代的开国大臣和名相,人称“神人”。他的智慧和才能与人们耳熟能详的萧何诸葛亮魏征房玄龄等比较起来是毫不逊色的。但是,有关他的故事似乎在民间流传甚少,有关他的影视作品更是鲜见。这对一位历史名人来说,无论站在什么角度看,都是很不公平的。所以,笔者把这位元代名相介绍给读者,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他,并从他的身上得到一些有益的示。

网络配图

博览群书成“神人”

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辽太祖阿保机长子东丹王突欲的八世孙。父亲名叫耶律履,在大金国为官,官至尚书右丞,60岁时由最后一位妻子杨氏生下耶律楚材。耶律履对这个小儿子抱有很大希望,希望他长大后能施展才能,建功立业,想到《左传》里“楚虽有材,晋时用之”的典故,便给小儿子起了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楚材”,字“晋卿”。

耶律楚材三岁时,父亲耶律履谢世了。耶律履为官清廉,又好施善,没有留下殷实的家产,因此耶律楚材被母亲带回了她的老家广宁山(今辽宁北宁市西部的医巫闾山)附近的龙岗。杨氏出生于书香门第,很有文才,是一位既严又慈、识大体、有远见的女性,她把全部心血都用在了耶律楚材身上。耶律楚材在广宁山龙岗一住就是十五年。他异常聪明,过目不忘,但在读书之初并不用功,很贪玩。母亲就给他讲人生之道,讲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故事,而且陪着他攻读,每天都坚持到深夜。从手把手教儿子写字,到一字一句修改他的诗文,终于使耶律楚材能自觉地刻苦读书了。正是在母亲的殷殷教导下,耶律楚材通过博览群书,积下了满腹经纶,还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等,年纪轻轻就成了名闻遐迩的博学才子。

耶律楚材成长的年代,正是元朝统一中国之前列国纷争的动乱阶段。1206年,铁木真统一了蒙古,成为全蒙古的“汗”(皇帝),尊称为成吉思汗,即后来的元太祖。就在这一年,17岁的耶律楚材离开了广宁,和母亲一同回到了燕京。根据金国定制,他本来可以顺顺当当地做官,但他不要这个特权,却请求参加正规的进士科考。金章宗觉得非常奇怪,就特别下了一道敕令,召耶律楚材与十七名官宦子弟入殿。金章宗亲自询问了几件疑难案件如何处置,只有耶律楚材对答如流,方法得当,金章宗十分高兴,当即让他做了户部掾吏(管理文书、处理日常事务的官吏),后来又任命他为开州(金改澶州所置)同知,协助知州处理各种事务。

从1211年起,成吉思汗开始大举向金国进兵,昏庸的金主完颜永济为了躲避蒙军的进攻,决定把首都南迁到汴(今开封),耶律楚材的全家随之南下,只有他被任命为左右司马员外郎,辅助金国右丞相完颜承晖留守在中都燕京(今北京),这一年他才24岁。1215年,燕京陷落,耶律楚材同燕京一道沦入蒙古军的统治之下。他摒弃家务,谢绝交游,一心一意钻研起佛教来。通过近三年的攻读,他精通了佛学和儒学,形成了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思想原则,立志以自己平生所学,贡献于国家,他开始寻找实现理想的机会。

成吉思汗十三年(1218年),成吉思汗听说耶律楚材是一位难得的人才,而且又是被金国所灭、与金国有仇的原辽国宗室后裔,便遣人求之,询问治国大计。经过一番对话,成吉思汗被耶律楚材的才能彻底折服了,亲切地称他为“吾图撒合里”(长髯人)。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这次西征时值六月,在起兵祭旗这天早上下起小雨,而后转为大雪。好多人怀疑这次出兵可能不利,耶律楚材却说:“隆冬之气,见于盛夏,这是克敌制胜的吉兆。”成吉思汗便决定不改变出征日期,从而获得了大胜。耶律楚材以自己所学的律历知识对金朝的《大明历》细加修订,著成《庚午元历》,请成吉思汗颁行。从此,大蒙古国有了自己的历书,东西数万里,天象不差,对军事、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大有益处。耶律楚材的许多预测被验证,使成吉思汗对他更加信任,多次称他为“神人”。

智劝拖雷移权,扶助窝阔台即位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7年),成吉思汗病逝。按照蒙古的惯例,成吉思汗的四子拖雷获得了其父的直接领地,并且代理国政,史称“监国”。到了1229年,拖雷已监国两年,依照成吉思汗的遗命,帝位应继传给太祖三子窝阔台,但拖雷毫无移权的迹象。耶律楚材清楚地认识到,汗位虚悬或错置,于国于民都不利,他决定完成太祖的遗愿,让窝阔台早日即位。

网络配图

这年秋天,成吉思汗的本支亲王、亲族聚集到克鲁河畔议定汗位继承人。会议开了四十天,仍然未决。耶律楚材认为此事久拖,必然会造成窝阔台兄弟之间的互相残杀,便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去劝拖雷。

拖雷知道他的来意,便冷冷地问:“你有什么话要说吗?请讲。”

耶律楚材说:“明日为立新汗的最后吉期。错过明天,大蒙古国将会由大乱而一蹶不振,再不可能有新汗产生。”

拖雷知道耶律楚材从来不随便说话,但他还是悻悻地说:“父汗在世时曾经说过,你是天赐我家的。我从来不曾薄待过你,你为什么要和我分心呢?”

耶律楚材一笑,说:“在下若真是长生天赐给大汗家中的,也将属于大汗整个家族,不会仅仅属于其中的一位。”

拖雷再也忍不住了,咬牙切齿地说:“可你在竭力推我三阿哈(窝阔台)即汗位,是吧?”

耶律楚材挺了挺胸,说:“确实如此,因为窝阔台可卜温是大汗生前指定的继位人!大汗生前有恩于在下,在下必须肝脑涂地来报答。所以我不能因为你已在监国就见风使舵,做出违背大汗的事来。”

拖雷恶狠狠地问道:“可你知道这样做的结果吗?”

耶律楚材捋着雪白的胡子淡淡地说:“一死而已,也好早日拜见大汗。可你百年之后,将如何面对你的父汗呢?”

拖雷无言以对,愤愤地转过身去。

耶律楚材苦口婆心,一同回忆大汗对窝阔台的父子深情,终于把拖雷打动了,使他顺利把政权移交给了窝阔台。这样,窝阔台即位,是为元太宗。

以人为本,辅主治天下

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时代才进入奴隶社会,窝阔台即位后,对如何治理国家一时摸不着头脑,全靠耶律楚材定国策、立制度,加速了这一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网络配图

耶律楚材首先制定了既往不咎的政策,对那些因法律不明而误触禁网,按当时的老规矩必杀无疑的老百姓,给予从轻处置,这是抑制蒙古一向滥杀无辜的有效办法。此项政策的实施,很快安定了人心。

一天,耶律楚材上谏元太宗,谈了当务之急、针砭时弊的十八条政事。这些先进的制度列为蒙古国的法令,为后来正式确立的元代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次年八月,太宗到云中(今山西大同),各路课税使把征收金帛和粮食的账簿呈到他面前,同耶律楚材原定的数目完全一致。太宗大喜,夸奖耶律楚材说:“你一直没有离开过我,却把这么多金银绢帛和粮食征收上来,有谁像你这么能干呢?”为了表示对耶律楚材的慰劳和尊重,太宗亲自为耶律楚材敬酒,并郑重地将中书省的大印交给他,让他处理日常政务。

窝阔台汗三年(1231年),蒙古设立中书省,以耶律楚材为中书令,为百官之长。从此,朝中大小事宜,窝阔台必与耶律楚材商酌。

原先,蒙古凡是攻打城邑,城破之后,对城中兵民大肆屠杀,耶律楚材知道这样做会失去民心,就伺机进谏,革除此弊。这一年,蒙古军要征伐河南,耶律楚材为了避免屠杀无辜,建议将当地民众迁往山后开采金银,种植葡萄,既可不死,又可增加国家收入,窝阔台依计而行。次年春,蒙古军分数路扑向金都汴京,在将渡黄河时,又发出号令,对投降者一律免死。耶律楚材的这些措施,不仅挽救了众多百姓的性命,而且消除了中原人对蒙古军的畏惧和仇视心理,为蒙古军顺利南下扫清了许多障碍。1233年四月,蒙军攻入汴京,当时为躲避战乱留居汴京的147万人都保全了性命。1234年,窝阔台在耶律楚材的辅助下,灭掉了金国。还师的时候,河南的百姓大量逃亡。窝阔台很生气,下了禁令:凡逃亡之民以及收留资助者,灭其全家,乡社连坐。耶律楚材又进谏说:“河南既平,这里的老百姓都是大汗的子民,他们能逃到哪里去呢?又怎么能因为一人而连累其他人呢?”窝阔台幡然悔悟,立即撤销了这一禁令。

耶律楚材重视人才,主张“以儒治国”。他对窝阔台说:“天下虽得之马上,而不可以马上治。”蒙军占领汴京后,金国最著名的大文豪元好问派人给耶律楚材送来一封信,这就是著名的元好问《上耶律中书书》。元好问在信中向耶律楚材推荐了数十位金国各地的儒家名士,还建议要办学馆,讲习孔孟之道,逐渐改变蒙古人的观念。耶律楚材采纳了元好问的建议,使金国一大批人才保留下来。

另外,耶律楚材还在燕京等地建立编修所、经籍所,从事文化教育活动,文教事业开始兴盛起来。

经过耶律楚材多年的努力,儒学在蒙古上层政权中渐渐占了一席之地,使“武功”极盛的蒙古统治者,逐步收到了“文治”的效果。毫无疑问,这在汉人心理、舆论方面抢占了重要地位,对于以后元朝的统一、特别是一向疏于文教的蒙古族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台星折,万民悲

耶律楚材以其卓越的政治才华,辅助窝阔台治理天下,但对于国于民不利的事情,他敢于进谏,不怕坐牢,不怕杀头,丝毫不比唐代的魏征逊色。

网络配图

窝阔台八年,有个侍臣上奏,要增选美女,充用后宫,窝阔台诏令依奏实行,但耶律楚材却有意拖延不办。窝阔台十分恼火,言辞斥责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并不畏惧,进谏说:“已选美女28人了,足以备用,如再选美,臣恐扰民,正欲复奏。”窝阔台思考许久,点头答道:“此事就算了罢。”

不久,窝阔台又想向全国征用母马,中原一带农事繁忙,难免使农牧业失调。为此,耶律楚材规谏说:“田蚕之地,难以产马。如此行令,必然害民。”窝阔台这才取消了这一念头。

蒙族饮酒之风甚盛,窝阔台更是嗜酒如命。登位之后,竟然天天与大臣畅饮,直到大醉。耶律楚材屡次进谏,窝阔台就是不听。耶律楚材就拿着被酒浸泡而腐蚀的酒器,启奏说:“酒能腐蚀铁器,何况五脏?”窝阔台看了那酒器,终于悔悟了,当即对近臣下了每日限酒的命令。

窝阔台汗十三年(1241年),在蒙古军南下节节胜利的时刻,窝阔台突然一病不起,这年冬天竟死于外地行宫。窝阔台一死,他的第六后乃马真氏立即召见耶律楚材,征询汗位继承之事。耶律楚材说:“此非外姓之臣所应过问,自有先帝遗诏,望能遵嘱而行。”乃马真氏不从,竟然自己临朝称制。耶律楚材一时难以制止,只得徐图良策。

乃马真后重用奸商奥都刺合蛮,朝政日渐紊乱,国事日非。乃马真后竟将国印交给奥都刺合蛮,使他随意填写,擅发政令。耶律楚材反抗说:“天下本是先帝的天下,朝廷自有宪章,今欲紊乱制度,臣不敢奉诏。”经他强争,此事才算终止。

作为一个正直的老臣,耶律楚材久见朝纲难申,终于忧愤成疾,于乃马真后三年(1244年)抱恨而逝,卒年55岁。

耶律楚材死后,全国震悼,好多地方绝音乐、罢市数日,特别是那些儒生们,听到噩耗,无不落泪。

蒙古贵族崇尚武力,根本没有税制观念。窝阔台即位时,元朝中央对黄河以北的农业区还没有实行有效的统治与管理,当然也得不到任何赋税。窝阔台即位的第二年,耶律楚材在黄河以北广大地区设立了十路征收课税所,各路课税所长官称“课税使”,都由耶律楚材从中原人中挑选任用,同时制定了盐、酒、杂税和地税的数目,由这些人负责征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严嵩为什么会被会嘉靖皇帝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严嵩(1480-1565),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嘉靖时期专擅朝政达二十余年。明世宗奉道教神仙,政事荒怠。严嵩侍奉虔诚,善写应制文词,颇受宠信,被擢为首辅。他握权久,通引私人居要职。子为侍郎,孙为锦衣中书,宾客满朝班,姻亲尽政要。又网罗党羽,朝中大臣大多投靠之。严嵩子严世蕃善揣上意,谄幸弄权

  • 嘉庆帝只是平庸无能之辈?揭大清衰败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在大清王朝中,有这样的一位皇帝,他前承“康乾盛世”后接鸦片战争。可以说,这位皇帝是大清王朝中十分关键的一位人物——他就是大清中衰皇帝:嘉庆帝。如果说将清王朝的衰败归罪于一人太过的武断,那至少可以说在嘉庆皇帝时期,大清王朝就已经开始加速走下坡路。嘉庆帝只不过是一个平庸的好人而已!嘉庆皇帝的二十多年统治

  • 唐高宗李治地位尴尬 为何却能当上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得好,创业难,守业更难。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而他的儿子唐高宗李治也并非毫无建树,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称职的守成君主。然而,唐高宗李治的地位是尴尬的,因为前有一代圣君李世民,后有媳妇千古一帝武则天,他们二人被后世人无休止地谈论着、评说着。而唐高宗李治,人们似乎对他知之不多。网络配图李治是李世

  • 揭秘朱元璋为何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屠夫?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无论是春秋争霸、战国称雄,还是秦扫六合、楚汉大战、三国风云等等,凡有征战自然难免杀戮,秦始皇杀人不眨眼,曹操杀人如麻;那创立新朝的功臣末路又可能是染血的断头台,如“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文种、韩信等。若论谁是中国古代“第一屠夫”,非明太祖朱元璋莫属。网络配图说朱元璋是古代“第一屠夫”,主要

  • 揭秘汉武帝为何非要整死忠于自己的酷吏?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导读:在古代权力结构中,普通民众与官员之间还存在一个非官非民的“中介”,这就是胥吏。胥吏虽然不在官员行列,但却操纵着隐性的权力。明朝的一本书中就讲到一个胥吏如何利用隐性权力操纵官司骗钱的故事。酷吏是中国古代官场的特殊群体,酷吏的酷,是对犯法者动辄处以极刑,杀头无数的表现手法。在权力系统秩序井然的官场

  • 中国古代疯狂皇帝:带领整支大军吃人肉作战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核心提示:好莱坞的恐怖大片常有食人镜头,但整支军队以人肉为正餐,恐怕从古到今只有这一支队伍吧?那些为军粮犯愁的将领们真该向苻登将军取取经。苻登的军队有了外号,食人魔军!苻登也有了一个令人恐惧的名字,食人魔王!网络配图七夕佳节,枹罕文武官员敦请卫平至啖青府中赴宴。幽蓝的天幕上,一轮弯月喷射出清冷的寒辉

  • 曹操年收入过亿:薪水加定期赏赐加封地税收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在分析曹操的年薪之前,让我们先翻开《三国志·魏书》。《魏书》里说,曹操20岁做官,66岁去世,在政坛混了47年,先后做过洛阳北部尉、顿丘令、议郎、骑都尉、典军校尉、司隶校尉、骁骑校尉、大将军、武平侯、丞相、魏公、魏王。其中武平侯、魏公和魏王是爵位,剩下的都是官职。彼时洛阳是首都,分东、西、南、北、中

  • 纵欲无度:中国历史上唯一死后被做成菜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自始皇帝算起,几千年来做皇帝这个职业的也不过几百个。虽然都是亿人之上权之顶峰,但结局却是各不相同。说起来,一般是明君多善终,亡君多惨死,但就有这么一位有作为的皇帝,死后居然被做成了一道菜,也算是千古奇闻了。网络配图五代十国时期,44岁的大汉奸石敬塘为了取后唐而代之,以割让幽云十六州、岁绢30万匹

  • 揭秘:一个传奇与悲剧色彩并存的帝王苻坚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前秦君主苻坚之死。中国历史上因为不加节制的异性恋而断送的政权不在少数,夏、商、西周、北齐等等都是因为末代君主迷恋女色,被几个著名的红颜祸水冲垮了祖宗基业。然而有一个政权却很例外,它是被一段同性恋情摧毁的,这就是东晋十六国时期的前秦帝国。故事的两个主角分别是前秦皇帝苻坚和十六国时期的第一帅哥慕容冲。网

  • 这个皇帝太悲惨!为何被俘虏做杂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西晋是魏晋南北朝史上短暂的大一统王朝,共有四代皇帝,司马邺是亡国之君,谥号晋愍帝,“愍”指的就是他一生所经历的苦难忧患。司马邺的前任皇帝晋怀帝司马炽就是在“八王之乱(西晋中后期司马氏同姓王之间为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中被扶上皇位的傀儡皇帝,他在位也只有短短八年,而且朝政一直被权臣司马越把持,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