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棣篡位登基之后 朱棣为什么连国号都没有改

朱棣篡位登基之后 朱棣为什么连国号都没有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89 更新时间:2024/1/8 3:23:39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棣和国号,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己“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唯有无志而建功”。这是明太祖朱棣常常告诫的话,他认为人首先必须树立自己的志向,只有确立了目标才能够达到丰功伟绩。古往今来,没有志向的人是无法建功立业的,而朱棣确实也用实际行动将他的警示之语贯彻落实。

相信熟悉历史的朋友们都知道在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之间还夹杂着一个建文帝,在靖难之役后,建文帝下落不明。这时候还是燕王的朱棣才上位称帝,称明成祖。

但是历朝历代以来,凡是平战登基者皆会树立新政、改换国号,朱棣却还是以“明”作为国号,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解开这团迷云吧!

太祖行令,藩王之乱

明太祖朱元璋即位之后,为了避免出现争夺皇位而兄弟相残的情况。朱元璋按照中国传统礼制册封自己的嫡长子朱标为太子。朱标为人宽厚仁慈、友爱弟兄。因此,余下的几个兄弟也对其十分信服。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但是,朱元璋又做了一个让人震惊的举动,将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重塑了之前西汉早年的老路。朱元璋认为这样可以使其它子弟远离权力中心,避免对太子朱标的地位产生威胁。

可这样一来,地方割据势力越发强大,同时也刺激了各藩王对权力的渴望。特别是燕王朱棣,功绩卓著,才华绝伦,是各藩王中地位最为尊贵的一个。藩王势力的不断膨胀,也对中央政权构成一定的威胁。

建文新政,靖难之役

在太子朱标早逝后,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朱标之子朱允炆。这令各地的藩王气愤不已,因为历朝历代一般都是遵循父子、兄弟相传皇位或爵位的,越过儿子、兄弟直接隔代传位给孙子这种情况还是闻所未闻。

(太子朱标画像)

加之,建文帝上台之后,和亲信大臣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接连废除周、齐、湘、代、岷五万,使藩王的权力大大减弱,而且直接贬黜和残杀的冷酷手段,各藩王也算是建文帝的骨肉至亲,建文帝毫无情面的行为彻底激起了各地藩王的怒火。

在建文帝以边防为由,调走燕王护卫精兵,在北京一带部署兵力,企图削除燕王时遭到燕王朱棣的反攻,燕王以“幼帝纯良,遭奸臣蒙骗,作为臣子,理应为皇帝锄奸惩恶为名”带领燕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历史上称为“靖难之役”。由于建文帝初登帝位,手段阅历都不如他的叔叔朱棣,导致连环兵败。朱棣则找准时机、灵活运用兵法。几次大战之后,朱棣顺利攻下帝都,建文帝也下落不明。

(建文帝 朱允炆画像)

国不可一日无君,当时势力最强劲的燕王朱棣为了国家安定,“无奈”登上皇位,是为明成祖。

新帝初登、民心不稳

由于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攻下皇城,登基为帝,再加上建文帝下落不明,难免为朱棣冠上谋反之名。朱棣登基之时,朝中有很多追随建文帝的忠臣不服气、还有同为藩王的其它兄弟也虎视眈眈。

朱棣为了迅速恢复战后萧条的经济,一不做二不休地斩除了建文帝的余下党羽。但这一行为虽然能在朝廷诸王百官中形成震慑。但也在百姓们心中留下残暴、无情的名声,使老百姓们更确定了朱棣是篡位而立的。

(靖难之役)

为端朝纲,成祖正名

为了堵住天下的悠悠众口,也为了让自己的皇位能够做得稳当体面。朱棣上位之后并没有像其它的先辈一样改掉国号,建立新的王朝。而是沿用了大明的朝代名称,这样一来从名义上就不算是篡位谋反之举。

因为朱棣原本就是朱元璋的亲生儿子,是皇家的直系血缘,与朱标只不过是嫡庶之分,所以由他来继承皇位,从礼法上来说也并无不妥。但一旦朱棣要是改变国号,便坐实了他谋反之名。

(明成祖 朱棣画像)

朱棣生性聪慧谨慎,自然明白这个道理。况且,他自己本来就觉得这个皇位就是应该由他们兄弟几个来继承的,太子朱标已死,兄弟中最优秀的他顺理成章应该成为下一任帝王,而非让小一辈的朱允炆继承,所以他的行为并不算是篡位谋反,而是纠正礼制。

为了使自己继承太祖帝位的身份更加名正言顺。他对外宣称,自己的母亲是马皇后。从而以嫡子身份继承皇位更是理所应当。通过继承明朝朝代明朝、改生母变嫡子这两个手段。在历法史书之上奠定了他的正统继承地位。

(朱棣登基百官图)

而且,自古皇帝以仁孝出名,朱棣作为朱元璋众多子嗣当中极为优秀的一个,自然也得到了朱元璋一直以来的关心和爱护,虽然将他分封到地方,但是也给了他极大的特权。朱棣本就是孝子,太祖虽然未能跨越礼制给予他太子之位,但对他的疼爱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凭着太祖一直以来的疼爱,朱棣更加不可能一把推翻自己的皇帝老爹辛苦打下的江山,自立新朝。但是他又隐隐置气,朱元璋将皇位传给了朱允炆。所以,在他上台之后,颁布了一系列条令,推翻了朱允炆在任期间的政策,也是想向自己的父亲证明当初他的选择朱允炆的决定是错误的,自己才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

朱棣在位期间还一直派人寻找建文帝的下落,表面上是担心建文帝的安危;实际的目的放到现世来看简单明了,无疑是怕建文帝还活着,一旦他回来,自己就无法名正言顺地继续当大明的皇帝。所以,如果真的找到了建文帝,朱棣会做出何种举动也未可知。

但终究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朝廷百官和天下百姓无法从他的出身和登基原始上再做文章,也使明成祖朱棣开始了他的雄伟霸业。

励精图治、创大明盛世

平息了篡位风波之后,明成祖朱棣终于开始展示他作为帝王的才干。同样都是削藩,建文帝是赶尽杀绝,而朱棣确实采用迂回的策略,先是恢复了诸王的王爵地位,还给予他们极大的封赏。在民间获得了友爱兄弟,重视血缘的称赞。

但在私底下又时刻监视各藩王的一举一动,削夺藩王的护卫,将藩王迁于内地以便更好地将藩王的权力掌控在中央之下。

(明朝盛世)

还通过设置内阁和加强法制建设,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刑律完整。并且为了避免出现冤案的出现,谨慎用刑,创立了热审,避免罪犯在狱中受虐而死。使得明代恤刑制度的进一步发展,明代的法制体系也归于完备。

一改当初建文帝在位时期,政权复杂凌乱,政务繁多且拖延,法制屡遭破坏的局面。让朝廷和百姓看到,大明的江山并没有被搅得一团糟,反而在朱棣的带领下走得越来越好。

朱棣作为一个马背上长大的王子,征战谋略的能力卓著。他加强了国家的北部边防,还形成了以京都精军为后盾的防御边防格局。

(朱棣征战)

而且朱棣即位之后,几乎一半的时间都在各地征战。先是为了清除元朝旧势力,远赴蒙古,大破蒙古各部,使明朝外围得到安宁,也让明朝的国威得以树立。此外面对沿海地区倭寇不断的情境,朱棣派大将负责辽东防务,大战之后清除倭寇,使得沿海人民能够安稳的生活。最后,朱棣也是因为在五战蒙古身患重病、衰竭而亡。他的一生并没有享受过多少悠闲奢靡的生活,而是为明朝边境的安宁征战不停。这样的帝王怎么让他人再忍心渡口他篡位谋权。

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朱棣也极有建树。他非常注重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之本,于是他鼓励农耕,减少赋税,大大提升了社会的生产力。并且还通过对饥荒之地赈灾、实行迁民宽乡的制度保证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达成了“赋入盈羡”的成就。在此期间,明朝的税收猛涨,远超之前两任帝王的总和。百姓们生活富裕,对朱棣更加赞不绝口。

(永乐大典)

在文化建设上,他广集天下名书,请名士和朝廷文官分类编辑成册。历经多时,终于编撰出传世名著《文献大成》。此后又经历不断修改完善,囊括了史、子、集、百家等多个领域的知识,正式成书后,定名《永乐大典》为推动明朝乃至后世的文献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帮助。

此外,他派遣宦官郑和七下西洋,宣扬国威,高举明朝旗帜,颂扬明成祖严守道德、与邻友好的美名,让其它国家都能被明朝的国威震慑,纷纷来朝进贡。奠定明朝大国之威望。

于是,在明成祖的励精图治之下,大明国力强盛,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富足、边防巩固,历史上将这一阶段称为“永乐盛世”

明成祖朱棣一生的功绩,以及他给明朝创造出的一系列辉煌历史,都让众人闭上了嘴巴,甘愿成为朱棣的臣民。而朱棣也证明了他的上位并不是覆灭了大明王朝。大明王朝犹在,只不过他的统治者从一个懵懂小儿换成了一代明君。

结语:

每个朝代的帝王权力交替都会引起巨大的风波,面对最高权力的诱惑,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以明朝为例,太祖破例立孙子辈的朱允炆为帝,加上新帝莽撞,他的下台早就是历史注定的结果。

朱棣作为朱元璋的第四子,继承皇位本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并不存在所谓的篡位谋反。甚至比起朱允炆来说,他更有资格继承皇位。所以说,既然是血缘直系的继承,不是异姓王的突击,改国号本就是多此一举。

倘若真改了国号才是坐实了不孝不忠的罪名。朱棣生为朱元璋的子嗣,皇室血统纯正,在继承父亲的伟业之后,也一直为国家的兴旺而肝脑涂地。建立了大明史上最为强盛的“永乐盛世”。得到了世代的崇拜和敬仰。

从他的一生功绩可以看出,他是真心地为这个国家而付出,而维护父辈打下地基业而努力。所以,他并不需要改国号建立他一人的功业,因为他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是大明人,即使是通过战争才登上皇位也不算是谋反,而是获得自己本应该就拥有的位置。

所以,超越时代之后,我们应该以更加客观的视角来看待朱棣的继承风波,因为从血缘或是后世的治国成就来说,他都是大明的功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朱棣处死三千宫女是真的吗 历史上有没有这件事情发生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朱棣和三千宫女,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首先我们要分析朱棣活剐三千宫女这件事是不是真事,这件事在《明史》等一些正史中是没有任何记载的,记录这件事的是《朝鲜王朝实录》,也被称为《李朝实录》,就是朝鲜的史书。也许有人会说,《明史》是为了“避尊者讳”而故意不去记载皇帝的

  • 夏侯光姬的身世如何?她为何没能得到追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夏侯光姬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两汉三国时代,有一个家族先后出现过两个王朝的开国功臣,分别是汉朝开国功臣夏侯婴,曹魏开国功臣夏侯渊、夏侯惇,因为与曹魏的特殊关系和功绩,夏侯家族在曹魏和延续曹魏政治产业的司马氏政权中都有着极其特殊的地位,在政治上,夏侯家族和曹家

  • 刘备为何没有像曹操那样,身边有同宗的人跟随?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曹操身边有曹氏族人,为何刘备没有刘氏同宗跟随?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众所周知,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根据《三国志》中的记载,刘备是汉朝的宗室,乃是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的祖父刘雄曾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而他的父亲刘弘早亡,因此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

  • 明朝灭亡的最大原因是什么 这和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有关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朝灭亡,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准确地说,南明的灭亡最大原因是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不然南明很可能像东晋、南宋那样存在很长时间,而南明事实上可以变成明朝的延续,因此说导致明朝彻底灭亡最大原因是吴三桂放清军入关。明朝作为大一统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李自成统帅大顺军攻克北京导致

  • 面对游牧民族薛延陀的威胁,李世民是如何解决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还不知道面对游牧民族薛延陀的威胁,李世民是如何解决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一统七国后,派蒙恬北征匈奴,秦朝大军在蒙恬的带领下把游牧民族打的落花流水,因此才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之说。不过,随着秦朝的消亡,匈奴又恢复了彪悍的作风,“白登之围”时,曾把汉高祖

  • 虞姬的姓名究竟是什么?她为何能被后世铭记?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虞姬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楚汉争霸的过程中,有一抹亮色为人所津津乐道,这抹亮色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和一代佳人虞姬的故事,他们的故事被改编为小说、电视剧、电影、京剧等等,但其实虞姬本人始终笼罩在一层迷雾之中。关于项羽和虞姬,其实历史记载极少,很多故事都是后人附会,

  • 吴三桂和李自成的恩怨是怎么来的 霸占陈圆圆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吴三桂和李自成,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其实,我们都知道,也许如果没有陈圆圆或者没有当中这些误会,清兵入关这根本就不现实,但是话说这李自成也本身是农民出身,所以这个部队本身素质也成问题,只不过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所以李自成才差点成功。李自成不太省心,他手下的将领也不

  • 如果当初没有陈圆圆的话 李自成会成为大一统皇帝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陈圆圆和李自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冲冠一怒为红颜”,这句话简单的来看是为了一个女人,但事实上这句话几乎断了汉人王朝统治的机会,起码当时和现在的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但是问题来了,吴三桂如果不为了陈圆圆而半路反水,清王朝到底能不能入主中原?李自成能不能做大一统的皇帝

  • 王神爱短暂的一生中有着怎样的经历?她的身世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王神爱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琅琊王氏随着近期热播的《上阳赋》而再次成为热点,这个曾经创造了“王与马共天下”的豪门大族有太多的传奇经历,也出了太多的传奇人物,在琅琊王氏的全盛时代—东晋,王导、王敦、王羲之等大人物不断涌现,按说作为世家大族与皇族的重要联系方式,联

  • 吴三桂当初把康熙打得将近亡国 吴三桂最后为什么会满盘皆输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吴三桂和康熙,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吴三桂吴三桂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军事家,不过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大明的叛徒。他投靠大清之后,亲手把清军放入关中,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大清能够入主中原,吴三桂可以说是功不可没。所以清朝皇室非常重视吴三桂,还封他为平西王。这个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