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刘备带十多万百姓逃亡是真实存在的吗?是怎么回事

历史上刘备带十多万百姓逃亡是真实存在的吗?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88 更新时间:2023/12/28 3:11:13

汉昭烈帝刘备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不知道没关系,我爱历史网小编告诉你。

建安十三年(208),正逢刘表病重之际,曹操集结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南下准备进攻荆襄。刘表可算是三国风云人物辈出中难得的“老好人”了,一生与世无争,没有太大野心。一个六十多岁的,已经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的老人其实是不会对曹操造成那么大的威胁了,曹操如此兴师动众的真正目的也并非是刘表。

事实上,曹操这一举动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占据荆州,摧毁刘备的根据地—荆州,从而进一步铲除他的势力。在曹操的心目中,其它的势力的威胁加起来都没有一个刘备来得大,刘备势力的崛起才是真正的心腹大患。也不只是曹操的军队训练有素行军速度太快,还是刘备的探子消息太过阻塞,当刘备收到消息时,曹操都已经杀到宛城了。势单力薄的刘备自然不敢往鸡蛋上碰石头,慌忙聚集人马准备出逃。

才在荆州享受没几日安稳日子的刘备,又一次被过上了东奔西走的漂泊日子。

虽然刘备反应迅速,准备撤离荆州。但同时他也做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瞠目结舌的决定:带着荆州十余万的平民百姓一同出逃。十余万人啊,还不是什么训练有素的士兵,而是一群拖家带口的平头百姓,说白了就是乌合之众。这么多人一起逃跑,声势之浩大,简直是怕曹操大军找不到他们。

更糟糕的是,由于百姓们中拖家带口,把全部家什都带上的人不在少数,刘备一天只能行进十多里路。这种行径看起来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刘备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愣头青,他这所以在这种紧急关头依旧携带百姓出逃,肯定自由盘算。首先吧,刘备很清楚自己手下这些杂牌军远远无法和曹操精锐的士兵相比,哪怕是主力部队遇上曹操的军队,也只有逃窜的份。既然怎么样都打不过,那倒不如多拉点人,好歹气势还大一些。

而且刘备对双方的行军速度肯定是经过严密计算的,在得知曹操的位置之后,刘备认为在自己逃到夏口之前,曹操要追上自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此,他才敢这样嚣张地带着百姓慢悠悠地逃跑。果不其然,曹操为了追上刘备,自己仅仅率领五千精兵彻夜狂追,夜行三百里的情况下才在长坂坡勉勉强强追到了刘备的后续部队。

除了这些,刘备的这一举动还有其他三个重要目的:

第一,获取荆州民心,为重新占领荆州打下坚实民众基础。刘备在决定带民出逃之前是做过相当精心的舆论宣传的,他不力排众议带上百姓,甚至还张贴榜文广而告之。

这就体现刘备的高明了,在无战争的时期,他就致力于宣传曹操的残暴。在战乱真正来临之时,荆州百姓内心的恐惧与不安可想而知,这时候刘备的榜文无疑是为他们送上了一根救命稻草。吊桥效应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逃难的百姓是十分痛苦的,而刘备的举动无疑给了他们希望。在此情况之下,百姓们不但不会责怪刘备无法保护他们,反而会对他感恩戴德,将他认为是毋庸置疑的明主。就这样,荆州百姓心中的天平毫无疑问的就偏向了刘备。

其次,就是为了解决派系斗争,人心不稳的问题。我们说过,刘备当时手中只有零零散散一点儿军队罢了,就是这么一点军队,也是分为了好几股势力,有至始至终跟随刘备的“元老”,也有刘表和袁绍的旧部。

曹操大军将至,这群人心中难免会有所动摇。身为领导者的刘备自然要想办法收拢人心。领导如果都露怯了,那么底下的人呢?于是刘备思前想后,选择摆出一副无所畏惧的样子,坚持带民出逃,以大义凌然的仁义揭示缘由,以此为部下打气。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人心存异心,也只能憋着,毕竟连手无寸铁的百姓都知道效忠主公,始终不离不弃。士兵将领们若是临阵脱逃了,不被刘备惩罚,也要被口水活生生淹死。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巧妙地将百姓放在了曹操的对立面之上。百姓出逃,不满与怨恨在所难免,而造成这一切的人是谁?是曹操。始终对百姓不离不弃的是谁?是刘备。这样一来,无论曹操如何苦心孤诣地为荆州百姓做好事以挽回民心,百姓们都会有所芥蒂,民心难以真正回拢。刘备既没有曹操的精兵良将,也不像孙权那样有着几代人的积淀,他有的只是他的皇族身份和仁义这块招牌。汉室衰微,皇族这个名头只是虚的,所以刘备想成就大业,真正能利用的只有仁义。

曹操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截击刘备,最后却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仅仅俘虏了一些荆州百姓。自此曹操南下一举攻破刘备势力的计划彻底破产,在这次出逃后,刘备的大业发展也到了一个相对稳定迅速的时期。而刘备也凭借仁义这块金字招牌,招揽到不少能人异士前来投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琦夺取荆南四郡后突然间离奇病逝,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刘琦荆州牧刘表的长子、谏议大夫刘琮兄。官至荆州刺史。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志》中对于刘琦的记载并不多,尤其是在曹操南下之后,关于刘琦行踪的记载简直少的可怜。不过,刘备以刘琦的名义夺取荆南四郡后,其突然病逝,这的确有些太过突然,不得不令人怀疑,而刘

  • 周厉王出生有什么奇异景象?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周厉王(?—前828年)西周第十位国王,周夷王的儿子。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是为西周。西周第十位君王是姬胡,也就是周厉王。他是周夷王之子,至于后来周厉王姬胡为什么会被百姓赶走,是因为他让百姓所痛恨,故而才有了暴动。周厉王这个人,

  • 三国时期刘晔是什么身份?他的才谋能力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三国不仅是猛将如云, 谋士也是遍布天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东汉末年,是指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的时期。也即从黄巾起义开始,直至曹丕篡汉或三国鼎立(东吴孙权于229年称帝)结束,持续36年(或以东吴建立计算,为45年),这段时间内诸侯割据,彼此混战。在此背景

  • 吴三桂最后为何落得那么惨的下场?究竟是怎么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提到明末清初那段历史,有一个人是避不过去的,那就是吴三桂。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吴三桂,字长伯,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皇太极曾评价吴三桂“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而就这样一位乱世枭雄,戎马一生,身为大明的边关主帅,降闯又反悔,请清兵入关又叛清,到头来还是一无所得。据了

  • 历史上张仪与孟子有过议论战吗?都是什么内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争鸣、人才辈出、学术风气活跃的时代。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张仪骂孟子犹如“娼妇处子”,源自于《大秦帝国》第二部《国命纵横》中比较精彩的一场辩论,是张仪对孟子形容自己为“妾妇娇妆”的一种反驳。要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其实并不

  • 三国时期诸葛亮发动第四次北伐是在何时?结果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于228年至234年,对曹魏发起的五次进攻战。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进行了第一次、第二次北伐。众所周知,在第一次北伐中原时,因为马谡失守街亭,诸葛亮只能无奈退军,而在第二次北伐中原时,则因

  • 董厥在蜀汉是什么地位?为何没能改变蜀汉的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众所周知,在蜀汉创立及壮大的过程中,诸葛亮做出过不少突出贡献,甚至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过,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与先主刘备的知人善任相比,诸葛亮其实在用

  • 东吴最终没能一统中原跟孙权有关系吗?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吴国(229年5月23日—280年5月1日),三国之一,是孙权建立的政权。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延康元年(220)正月,魏王曹操逝世于洛阳,曹丕继位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与曹操争夺汉

  • 泗水亭亭长是什么官职?刘邦为何会得到这个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刘邦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布衣皇帝,后来大明朝的朱元璋跟他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不过朱元璋比他身世更惨一点。朱元璋是纯粹的赤贫者,开局一个碗,最后是大明帝国,现代编剧都不敢

  • 一代贤后卫子夫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有多传奇?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独立谥号的皇后,也是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后。卫子夫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卫子夫入宫四十九年,为后三十八年,如果说最初受宠是因为怀孕和美色,被立为后是因为生子,那么她能够稳坐后位数十年,显然与她的“贤惠和聪明”密不可分,在近四十年的皇后生涯中,她将后宫治理的井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