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太后是如何从宫女逆袭成太后的?她有哪些成就?

李太后是如何从宫女逆袭成太后的?她有哪些成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336 更新时间:2023/12/11 17:32:56

李彩凤,即孝定皇后李氏,明穆宗朱载坖的嫔妃,明神宗朱翊钧的生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古代封建时期常常出现皇帝突然离世的情况,年纪尚小的太子不得不继承皇位。但他们并不懂得如何治国,甚至一心只想玩乐,难免有心之人趁机谋权篡位。这个时候容易出现太后辅佐政务的情况,比如秦国宣太后

面临这种情况时,太后显得尤为重要。倘若太后能够知人善任,明理仁德,这对朝代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历史上有的太后,任用奸臣,贪图享乐,令人大跌眼镜,将多年来的皇族基业毁于一旦。

灵太后就是标准的反面教材,她凭借一己之力让北魏国库空虚。本文的主人公是万历帝生母李太后,她不同于灵太后,是一位合格的太后。从宫女到皇太后,教导万历帝有功,格局很大。

李太后的出身卑微,只是普通百姓的女儿,一开始她被选为裕王朱载坖府中的宫女。后来偶然得到裕王的宠幸,并且为裕王生下一个儿子朱翊钧,即万历帝。她因此被封为侧妃,凭借儿子从宫女变成侧妃。

虽然李太后在王府当中的地位有所改变,不再是伺候他人的宫女,而是有名有分的侧妃;但是依旧避免不了冷嘲热讽。出身卑微始终是别人嘲笑她的理由,这一点又恰好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古代的人们十分重视出身问题,生在贵族之家就自带“滤镜”,人人称赞;生在普通人家就会受尽欺辱,人人嘲笑。这种耻辱往往会伴随他们一生,难以消除;即使之后贵为皇太后,也依旧逃脱不掉。

与出身问题相关联的便是婚姻问题,古代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在正常情况下,宫女是不可能成为侧妃的。只是李太后比较幸运,裕王给予她相应的名分,没有因为世俗偏见将她抛弃。

李太后因为出身受到的委屈数不胜数,她做皇太后的时期也不例外。在用膳时,李太后不能与万历皇帝和仁圣皇太后一起进食,只能在一旁站立。虽然裕王不在乎出身,但是她的亲儿子却极其看重这一点。

直到后来万历帝立太子,大臣们普遍推举朱常洛为太子,但是万历帝始终不同意。李太后问其原因,万历帝的理由是朱常洛的母亲出身卑微,这使得李太后大怒,毕竟自己的出身也并不光鲜亮丽。

太子的出身固然重要的,但是更要考量的是他的才能。倘若治国才能出众,出身是完全可以摒弃的,况且万历帝自己生母的出身就不高贵。万历帝有这样的考量,或许童年时期因此受到过嘲笑和欺辱。

后来裕王登基为皇帝,史称隆庆皇帝,李太后被册封为贵妃,地位仅次于陈皇后。李太后最应该感谢的是隆庆皇帝,宫女为王爷生子是常事,但是没有被赶出王府的少之又少,能够成为贵妃更是稀少。

隆庆皇帝驾崩之后,皇后膝下无子,李太后的儿子朱翊钧顺理成章地继承皇位,那年他仅有十岁。皇后陈氏和李太后同时被尊为太后,只是徽号有所不同,待遇和地位没有差别。

其实按照皇室的规定,皇帝的嫡母和生母在册封皇太后时有一定的区别,嫡母的身份应该更加尊崇。但是当时太监冯保和大学士张居正有意讨好李太后,所以打破规矩,让两位太后受到的待遇相同。

不管冯保有何目的,李太后因此能够看护皇帝起居,负责教导皇帝,这是明朝的幸运。朱翊钧十岁登基,经过李太后的教导成长为一位优秀的皇帝。在他执政期间,曾经28年不上早朝,明朝依旧快速发展。

万历帝登基时仅仅十岁,知识学问尚有不足,治国道理更是不懂。放任一个孩子治理国家简直可笑,当务之急便是培养万历帝的才能。让他尽快有能力执政,成为一代明君,这个重任落到了李太后的身上。

李太后虽然出身卑微,但是她智慧精明,任人有道。在她辅助政务的时期,明朝日益强盛,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丝毫没有因为皇帝的年幼而动荡,她的功绩不可忽视。

万历帝幼年时期,李太后将他的皇位稳固下来,使得朝廷稳定,明朝得以延续。李太后的功劳远不止于此,她教导万历帝成才的功劳更加值得称赞。

李太后教子有方,教导万历帝十分严格。万历帝小的时候,并不喜欢读书,十分贪玩。每当万历帝不愿意读书的时候,李太后就罚他长时间下跪,没有一次破例不罚。

或许李太后看着儿子长时间跪着,内心不免心疼,天底下哪有母亲会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她知道对万历帝的仁慈会害了他,会害了明朝,只有尽快成长才能保住皇位。这是成长的代价,也是皇位的代价。

正因为李太后的严厉管教,侍奉在万历帝左右的宦官不敢放任他,纷纷按照李太后的旨意对他加以约束。有一次万历帝醉酒后,要求内侍唱新曲,内侍表示拒绝,万历帝扬言要杀害这个内侍。

侍奉在左右的宦官连忙劝说万历帝,最后内侍只是失去了头发,保住了性命。李太后知道这件事后,让大臣起草罪己御札,将万历帝的罪行一一列举出来。万历帝以此为戒,再没有犯同样的错误。

明朝能够出现李太后这样的人物是幸运的,万历帝能够拥有如此睿智的母亲是幸运的。身为太后,应该为国着想,为民着想;而不是玩弄权势,结党营私,贪图享乐,李太后堪称太后的榜样。

事实证明,出身卑微并不代表目光短浅,出身卑微并不代表愚昧无知。出身本不应该成为评定一个人的标准,李太后虽然出身卑微,但是名垂青史,成功地扮演太后这一角色,令许多人为此折服。

当然,李太后不是完美的人,她依然会有利己的时候。李太后信奉佛教,下令修建多处庙宇,浪费了人力和财力,这是她最大的失误。无论如何,从宫女到皇太后,李太后每一步都走得十分精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北宋著名宦官王中正简介:宋仁宗时期开始受到赏识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宦官是什么朝代才有的,宋仁宗时期名人,宋朝宦官专权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物档案姓名:王中正别称:王希烈字号:希烈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北宋出生地:开封主要成就:北宋

  • 西汉开国功臣韩信落魄时的生活怎么样?胯下之辱是怎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韩信胯下受辱史记,韩信为什么要受胯下之辱,韩信胯下之辱是真的吗

    韩信是古代的一名大将军,在他发迹前曾受胯下之辱。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韩信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劳,和萧何、张良并称为汉初三杰,他率领千军万马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可谓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刘邦和项羽楚汉相争时,韩信是起到重要作用的。韩信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击齐灭楚名震天下,被称

  • 三国时期担任过蜀汉县侯的都有哪些人?是何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后期晋国四大名将,三国灭亡时蜀汉的将领,三国蜀汉后期名将

    爵位虽然只是一种称号,但它却是社会地位高低和享受物质利益多少的标志。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时期对于功臣的封爵制度仍然沿用汉朝制度,也即采用二爵制,就是只有王爵、侯爵两级。同时,因为汉高祖刘邦立下了“非刘氏不得为王,非有功不得封侯”的规定,所以,不是皇帝宗室的

  • 一代名臣于谦最后为何会惨死?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将领于谦,朱棣时期的于谦,于谦历史人物

    于谦明代政治家,出身仕宦世家。从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明景泰八年(1457)的正月二十三日,一位昔日的重臣被押送崇文门外,黑压压的云覆盖整个天空,阴翳灰暗,没有一丝晴朗的日光。百姓们纷纷恸哭,眼睁睁看着一位曾竭尽全力保卫江山社稷的人被驱赶向不归路。于谦,这位一身浩然正气的社稷栋梁,

  • 张廷玉为什么能成为三朝重臣?晚年为何受到打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四大重臣,张廷玉鄂尔泰之争,张廷玉晚年怎么了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清朝杰出政治家,是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是心明眼亮的助手,是贴心服务的心腹,更是能谋善断的帮手。数千年的秘书职业,无疑是关键岗位。有人在这个岗位上飞黄腾达,有人却在这个岗位上跌落深渊。下面就来说说清代三朝重臣张廷玉。作为康熙

  • 历史上朱标的太子之位有多稳固?他的权力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标的后裔,朱太子,朱标的太子地位有多稳

    朱标是朱元璋的大儿子,早早被立为皇太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朱元璋的一生,经历里人生的大起大落,其他人所谓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跟朱元璋比起来那都不算什么。开局一个碗,结局却是大明江山,这样来的落差的确很大,但这还没有完,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依然做了很多事,同样也是波澜壮阔,

  • 刘胥是什么人?他曾诅咒三任皇帝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弗陵为什么把皇位给刘病已,刘弗陵是刘彻亲生的吗,坤宁宫的诅咒

    纵观历史,为了帝位,兄弟反目,互相谋害毒杀…上演了各种夺位、篡位的历史大剧。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胥是汉武帝的第四子,汉武帝去世之后,刘胥因为觊觎皇位,曾先后用巫术诅咒刘弗陵、刘贺、刘询三位皇帝,后眼看自己实在没有皇帝命,这才停止诅咒。结果又因为

  • 临终前孙策为何会让孙权接掌江东?是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江东是孙坚打下来的还是孙策,何进为什么要召董卓进京,孙策占据江东主要讲了什么

    孙策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孙权是孙坚之子、孙策之弟,孙坚和孙策经过拼搏奠定了东吴政权,不过可惜的是孙策英年早逝,临终前孙策让孙权接掌江东,从而孙权成为一方诸侯。那孙权相貌如何,能力才华又如何呢?孙权父兄孙坚、孙策打下江东奠定江东基业,孙权

  • 乐毅为何要离开燕国?后来他投奔赵国的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京属于燕国还是赵国,赵国灭亡时廉颇蔺相如在哪,赵国为什么最后还是灭亡了

    乐毅是战国后期著名军事家,也是燕国能够崛起的首席功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此战,五国大军和齐国大军激战于济西,结果齐国输掉了济西之战。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

  • 吕不韦最后饮鸩自杀是为何?秦王有何意图?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后为秦国大臣。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看后,长叹一声,饮鸩自尽。是什么原因让秦朝一统的大功臣吕不韦,第一位商人丞相,在看了这短短三十字的书信,坦然赴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