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名臣于谦最后为何会惨死?真相是什么

一代名臣于谦最后为何会惨死?真相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324 更新时间:2024/1/6 6:50:11

于谦明代政治家,出身仕宦世家。从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明景泰八年(1457)的正月二十三日,一位昔日的重臣被押送崇文门外,黑压压的云覆盖整个天空,阴翳灰暗,没有一丝晴朗的日光。百姓们纷纷恸哭,眼睁睁看着一位曾竭尽全力保卫江山社稷的人被驱赶向不归路。于谦,这位一身浩然正气的社稷栋梁,生生冤死在拼命守护的城里。

于谦是大明朝的一代名臣,可以说如果没有他的鞠躬尽瘁,可能大明朝早早就在土木堡之变后一蹶不振了。但就是这样一位忠臣贤臣,最后是被冤死,而且斩首示众,这何其辛酸!为什么于谦能成力挽狂澜之人,又为什么会被冤杀呢?

于谦,字廷益,号节庵,诗人,文学家,明朝名臣,伟大的民族英雄。明朝时的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人士,也就是今天浙江杭州上城区人。《明史》称赞他“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二人并称为“西湖三杰”。他重名节,轻名利;重社稷,轻君王,一颗赤胆忠心,刚直不阿,是百代楷模。

于谦少年时期就已显出不凡。他十分勤奋,刻苦读书,而且志存高远。他最仰慕的是文天祥,而且几十年来一直置文天祥像在座位之侧,从未更改。

在他七岁时,有位僧人看了他的面相,十分惊异,说他将来是要挽救江山社稷的人。八岁时,他穿着红色衣服,骑马玩耍。隔壁领居家的老人看他十分可爱有趣,于是出言调笑:“红孩儿,骑黑马游街。”小于谦却没有露怯,应声而答:“赤帝子,斩白蛇当道。”下联不仅工整,而且还表现出了他的鸿鹄之志,气势非常。

天资聪颖加上勤奋有家,在永乐十九年(1421年),年轻而又意气风发的于谦考取辛丑科进士,正式走入大明官场。

过了五年,也就是宣德元年(1426),当时圣上明宣宗的叔叔,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起兵谋叛,宣宗朱瞻基御驾亲征,于谦也跟随出征。

此时的于谦被任命为御史,朱高煦败北投降后,宣宗让于谦细数朱高煦的罪行。于谦义正言辞,气势凛然,《明史》记载“口数其罪。谦正词崭崭,声色震厉。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朱高煦,这位不可一世的汉王,在于谦这位御史的凌厉攻势下,竟然是被骂得抬不起头,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甚至于口呼罪该万死。要知道以往在皇帝面前,朱高煦都从来没有这样过。于是宣宗大悦,立刻下令派于谦巡按江西,平反冤狱数百起。

以上,于谦的一生都还算得上顺利,但是也并没有什么惊世的丰功伟业,真正能够彪炳千秋的功业,是在土木堡之变后,同样,这也是于谦悲剧的源头。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瓦剌也先大举进犯,王振怂恿年轻的英宗亲征,这当然不妥,于谦和当时的兵部尚书邝埜极力劝谏,但但是年轻气盛的英宗却根本不听,执意亲征。于是邝埜跟随明英宗一同出征,去管理军队,于谦则被留在了京师主持兵部的工作。

果然,这次极其不明智的亲征出了大问题,在土木堡,明朝的精锐几乎全军覆没,皇帝英宗也被俘虏,这就是土木堡之变。这个消息传回,朝廷大震,慌了手脚。此时留在京师监国的郕王,立刻命令群臣讨论作战和防守的方略。

徐有贞站出来,说星象有变,迁都南京。很明显,就是看瓦剌强大,想要避开,但是于谦怎么可能同意。他站出来呵斥“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这一言得到了朝中众多大臣的支持,也同样被孙太后欣赏,于是于谦就成了朝堂上的主心骨。

于谦首先请郕王从外省调兵,当时明朝的精英几乎全折在了土木堡,于谦就立刻编排这些新来顺天府的军队,悉心筹划,让本来惶惶的民心稍微安定了下来。

之后他请求太后立郕王为皇帝,郕王再三推辞,认为真正的皇帝英宗还在瓦剌手里,自己不能够钻这个空子取而代之。但是于谦却很正直也很明确地表示,此举是为了江山社稷考虑,而不是为了您或我任何一个个人考虑。国不可一日无君,而且如果您不即位,瓦剌用他们俘虏了的圣上威胁,我们岂不是毫无办法?投鼠忌器,这样怎么能于江山有利呢?郕王被说服,九月,郕王即帝位为代宗。

果然,这样一来瓦剌想要拿手里的英宗威胁明朝的计划就流产了,朝廷秩序得到了基本维护。于谦不负众望,一场京师保卫战轰轰烈烈,终于是保住了大明的江山,英宗也安然回到自己的国家。

看起来似乎皆大欢喜,但是从新立皇帝的那一刻起,于谦就彻底上了一条必死的不归路。

景泰八年(1457)代宗朱祁钰病重,正月壬午,英宗在大臣石亨、徐有贞的帮助下复辟重新为帝。与此同时,于谦被捕,最终定下罪名是谋反,要处以极刑。英宗其实也是不忍的,他说“于谦实有功。”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这些人肯定不会放过于谦,于是向英宗说复辟这件事,如果不杀于谦,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顺。英宗心知肚明于谦的功绩,但也清楚知道于谦不杀不行,于是最后还是决定杀了于谦。

于谦也知道自己的死是不可避免的,于是慷慨而去,永远的留在了景泰八年(1457)的京城里。

一代忠良,最终也是热血冰凉了。于谦的死因是多方面的,他自己本身,皇帝的意志,佞臣的诬陷,他必须死。于谦自己也知道,死是肯定的,不过早晚而已,他很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江山社稷还是自己的身家性命,他只能选一个。他选择了天下,拥立新帝,他明白这样做,英宗回来后他一定没有好下场,但他还是义无反顾,虽千万人吾往矣。他的高度一点不亚于他一直敬仰的文天祥,这也是他长久夙愿的实现。最后的于谦,正如他的诗《石灰吟》中写到的那样,“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张廷玉为什么能成为三朝重臣?晚年为何受到打压?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四大重臣,张廷玉鄂尔泰之争,张廷玉晚年怎么了

    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清朝杰出政治家,是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是心明眼亮的助手,是贴心服务的心腹,更是能谋善断的帮手。数千年的秘书职业,无疑是关键岗位。有人在这个岗位上飞黄腾达,有人却在这个岗位上跌落深渊。下面就来说说清代三朝重臣张廷玉。作为康熙

  • 历史上朱标的太子之位有多稳固?他的权力有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朱标的后裔,朱太子,朱标的太子地位有多稳

    朱标是朱元璋的大儿子,早早被立为皇太子。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朱元璋的一生,经历里人生的大起大落,其他人所谓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跟朱元璋比起来那都不算什么。开局一个碗,结局却是大明江山,这样来的落差的确很大,但这还没有完,朱元璋在当了皇帝之后依然做了很多事,同样也是波澜壮阔,

  • 刘胥是什么人?他曾诅咒三任皇帝是怎么回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弗陵为什么把皇位给刘病已,刘弗陵是刘彻亲生的吗,坤宁宫的诅咒

    纵观历史,为了帝位,兄弟反目,互相谋害毒杀…上演了各种夺位、篡位的历史大剧。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胥是汉武帝的第四子,汉武帝去世之后,刘胥因为觊觎皇位,曾先后用巫术诅咒刘弗陵、刘贺、刘询三位皇帝,后眼看自己实在没有皇帝命,这才停止诅咒。结果又因为

  • 临终前孙策为何会让孙权接掌江东?是什么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江东是孙坚打下来的还是孙策,何进为什么要召董卓进京,孙策占据江东主要讲了什么

    孙策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孙权是孙坚之子、孙策之弟,孙坚和孙策经过拼搏奠定了东吴政权,不过可惜的是孙策英年早逝,临终前孙策让孙权接掌江东,从而孙权成为一方诸侯。那孙权相貌如何,能力才华又如何呢?孙权父兄孙坚、孙策打下江东奠定江东基业,孙权

  • 乐毅为何要离开燕国?后来他投奔赵国的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北京属于燕国还是赵国,赵国灭亡时廉颇蔺相如在哪,赵国为什么最后还是灭亡了

    乐毅是战国后期著名军事家,也是燕国能够崛起的首席功臣。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乐毅伐齐,是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秦、韩、赵、魏四国共同伐齐。此战,五国大军和齐国大军激战于济西,结果齐国输掉了济西之战。乐毅率燕军乘胜攻克齐7

  • 吕不韦最后饮鸩自杀是为何?秦王有何意图?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吕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后为秦国大臣。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於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吕不韦看后,长叹一声,饮鸩自尽。是什么原因让秦朝一统的大功臣吕不韦,第一位商人丞相,在看了这短短三十字的书信,坦然赴死呢?

  • 历史上得第一个皇后吕雉对大汉朝都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项羽背后是虞姬,刘邦背后是吕雉,大汉王朝

    吕雉字娥姁,汉高祖刘邦的皇后。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一直都不高,能留下姓名的杰出女性,更是凤毛麟角,但即便是这样,依然有许多伟大杰出的女性出现,其中独一无二的女皇武则天,更是她们之中最耀眼的明珠。武则天墓前的无字碑,一直无言地承受着

  • 揭秘:宋高宗赵构因何失去了生育子嗣的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高宗为什么没有生育能力,宋高宗性无能,赵构是什么样的皇帝

    在宋高宗退位后,继承皇位的是宋高宗的养子赵昚,而为什么继位的是养子而非宋高宗的亲生儿子?其中的原因是宋高宗阳痿,失去了生育能力的宋高宗无法留下任何子嗣,所以最后从赵氏宗亲中挑选中赵昚继位。根据史书上的记载,关于宋高宗阳痿的事情主要是这样的:建炎三年的二月份,金朝的宗翰突然出兵袭击扬州,并且攻陷了天长

  • 为何说明英宗朱祁镇是史上最忘恩负义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朱高炽反悔的主要原因,朱元璋第一次恩科为什么都是南方,朱祁镇为什么能被称为英宗

    明朝皇帝,在位时间再长,年号也只有一个,惟独他特殊,在位总共不过十五年,年号却有两个,前一个叫正统,后一个叫天顺。倒不是因为他非要搞特权,两个年号之间,是由一大串可气的事穿起来的。先说正统朝,差不多是地球人都知道的,这么多的忠良干才他不信任,偏宠信一个教书先生出身的太监王振,一干阉党把国家祸害得乌烟

  • 赵构有没有亲生儿子? 赵构当上太上皇之后谁继位?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赵构后的下一代皇帝,宋高宗当了25年太上皇,赵构当了几年太上皇

    宋高宗赵构,在没有当上皇帝之前,就有1个儿子5个女儿。宋高宗的亲生儿子赵旉,生于1127年,死于1330年,母亲是潘贤妃,赵构对他格外疼爱。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宋高宗赵构逃到杭州,苗傅、刘正彦借机发动叛乱,逼迫高宗退位,做太上皇。3月5日,隆祐太后(宋哲宗孟皇后)为稳定局势,传旨让赵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