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汤和:明朝开国大臣中有着自知之明懂得急流勇退的人

汤和:明朝开国大臣中有着自知之明懂得急流勇退的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99 更新时间:2024/1/11 13:13:37

所谓狡兔死走狗烹,我们都知道,刘邦把他的开国功臣杀了,赵匡胤将他的武将杯酒释兵权,朱元璋最狠,将跟他打天下的大将全部杀死,其实这都是不得已的,因为他们各个都是手握兵权,为了皇权稳定不得不这么做。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一点也不假,而古代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朱元璋将他的将领都杀死,却独独留下了汤和,不得不说汤和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知进退。

比如李善长,徐达,刘基,胡惟庸,蓝玉,冯胜,傅友德等等都被杀了,只有信国公汤和不被杀,这就是很有玄妙的,其实跟汤和自己明事理有关,知道自己这帮老臣对皇帝有危害,就自黑,还有急流勇退,包全了自己。

朱元璋杀这些功臣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自己当时的太子朱标以及皇太孙朱允炆都是非常软弱的文人,性格不强硬,朱元璋害怕他们镇不住这些开国功臣,最主要的还是为了保存皇权,也是因为有前车之鉴,怕自己死后出现像宋朝那样的情况,就陆陆续续杀功臣。子朱标还进言说自己的父亲杀的人太多了,朱元璋听了后非常的不高兴,认为儿子的性格不强硬,于是便用荆棘的故事来教育他,同时说自己杀功臣也是为了给他铺路,估计这时候他才懂自己老父亲的良苦用心。

其实呢,汤和也是个不省油的灯,虽然和朱重八是老乡,但是仍然在老朱的杀人名单里,但是他这个人是个懂进退的人,看到自己的小伙伴们都被杀了,自己要像个办法,于是他便急流勇退,放弃了权位,保全了自己和家人,不得不说太聪明了。虽然汤和比老朱大,但是他一点也不自大,总是非常的尊重老朱,而且他对于老朱还有拥立之功,老朱当然也一直把这份功记在心里。

他也不争功,建国后,老朱封赏功臣,其他的都是公爵,但是故意封汤和侯爵,但是汤和却接受了下来,虽然这样,他仍然是尽心伺候老朱,兢兢业业,几年后,才晋封信国公。而且,他也是第一个交出兵权的人,交出了兵权后,也不在京城呆,回到了自己老家,老朱也很高兴他的识趣,拨款给他在家乡建造房屋。汤和在家乡里过着含饴弄孙的日子,非常惬意,他的一举一动也都会被送到老朱那里,老朱看到他的表现后,就很放心。汤和一下子活到了70多岁,这在古代是很少见的,死后还被追封为王。可见汤和这一退是多么的明智。值得我们学习。

《明史·汤和列传》:汤和晚年为人更加恭敬谨慎,入朝所听到关于国事的议论,不敢向外泄露一句。他有妾百余人,生病之后便全部用钱将她们打发走。他在朝廷上所得的赏赐,大多分给了家乡的乡亲们,每当见到布衣时的故交遗老时,汤和总是显得非常高兴。当时许多公、侯等老将都因奸党罪先后伏法,很少有人幸免,而汤和独享老年之福,并以功名而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成吉思汗一生最重要的五次战争是什么 有何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一、野狐岭之战——集中优势兵力,单点突破1211年,成吉思汗进攻金国野狐岭。主持军事的完颜承裕将兵力遍布野狐岭长城各个地方,他则坐镇中央,凭借山势和长城之险要,阻挡蒙古人。山势和长城固然能加强军队的防御能力,但同时也分散了兵力。成吉思汗大军一抵达野狐岭就发动了进攻。蒙古骑兵全部下马,木华黎亲自率领敢

  • 成吉思汗一生最成功的一次突袭是哪次 结局如果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蒙古人征服过数以千计的城市,然而成吉思汗屈尊进入的城市,历史上仅仅提到一座。通常,当胜利得以确保的时候,他就带着他的朝臣侍从撤回到远方更舒适的营地,而由他的勇士去完成剩余的任务。1220年(即龙儿年)3月的某一天,这位蒙古征服者打破他独特的传统,带领骑兵进入到新征服的布哈拉城中心。该城是花剌子模算端

  • 杨广: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到过西部的帝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杨广是一位胸怀远大志向的皇帝,他以“大业”两个字作为自己的年号,便可窥见他的雄心。《隋书· 炀帝纪》说他“尚秦汉之规摹”,处处以秦皇、汉武的功业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为了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成为历史上的又一位千古一帝,他必须要有所作为。隋文帝杨坚,隋朝开国皇帝,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

  • 独孤皇后:仅用一时意念改变了大隋朝的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启禀皇后娘娘,晋王求见。”“让他进来吧。”独孤皇后放下手中的书,望着门口方向,眼中尽是慈爱。独孤伽罗,大隋朝的皇后,隋文帝杨坚的爱妻。结婚几十年来,不管是做夫人,还是当皇后,一直都被丈夫宠着、爱着,以至于后人(唐人)称她为隋文帝的“宠妇”(不知道发明这个词语的人是出于嫉妒还是羡慕)。最让独孤伽罗引

  • 一代奸臣赵高:从底层爬上权利顶端导致秦国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赵高是赵国的宗室的远亲(也有说是秦国宗室的远亲),家族败落后流亡到秦国。赵高的母亲因为触犯刑法,导致身体部分残缺,后面被收入隐宫——秦朝专门收容刑满释放的囚犯的地方。赵高兄弟都是在这里出生的。秦始皇看赵高为人勤奋,就让他任中车府令,管皇帝的车马,并且还让赵高教胡亥断案。赵高本就是个察言观色、逢迎献媚

  • 隋朝第一名臣高颎为何惨遭隋炀帝杨广迫害?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他是隋朝第一名臣,深得隋文帝杨坚信任。只因他得罪了独孤皇后,被隋文帝猜忌,被贬为庶人。后来又得罪了杨广,被杨广处死。他就是高颎(jiǒng),其父高宾是北周时大司马独孤信僚佐,被赐独孤姓。高颎自小聪明好学,善于言辞。十七岁入仕,就立下战功。杨坚当时还是北周的宰相,独揽大权,想自立为王。杨坚在众多人中

  • 揭秘:隋唐枭雄罗艺为何两次被叫“叛贼”之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隋唐英雄传》中,“冷面寒枪”俏罗成可谓是虏获了不少看官的心。剧中他文武双全,是“常胜将军”,堪比赵子龙,最终却成为秦王与太子之争的牺牲品,落得个万箭穿心的下场,实在是可悲可叹。其实隋唐正史中并没有罗成这个人,真正厉害的要数他名义上的父亲“罗艺”了,真正的牺牲品也是罗艺!都说“仁义走天下”,但是罗艺

  • 揭开明朝最后一个首辅周延儒:是忠臣还是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最后一个首辅,只要对明朝历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那就是周廷儒。周廷儒于1593年生,幼年时期,就有了一定的名气,从小就能写一手的好文章,为人比较有个性,民间对其的传说有很多。据说,周廷儒4岁的时候,他的祖父驮着他去街市上瞎逛,看到了一座徐阁老徐溥的碑坊,就问道:“徐阁老当了首辅之后,就把碑坊竖

  • 揭秘:大奸臣严嵩的一世骂名到底是因何而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一开始,严嵩只是一个翰林院的小官,而且一当当了十来年。之后,严嵩通过巴结讨好同乡的顶头上司夏言,在他的举荐下才平步青云,之后还被调入了京城任职,见了皇帝做了高官,甚至进入了内阁。不过等到严嵩官居高位,他就开始忘恩负义,各种诬陷谋害夏言,怂恿世宗将他罢官,最后踩着他的尸体更上一层,当上了内阁首辅。除了

  • 人中吕布的名声为何落得没有白脸奸臣曹操的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马中赤免,人中吕布”,无论怎么说小吕在纷乱的三国都称得上一代豪杰,可奇怪的是,他在历史中、在如今的影视小说中却被丑化成了“三姓家奴”或者有勇无谋的莽汉,即使客观公正一点的,也只是承认他武功第一,勉为其难称之为“武霸”,反而把好听的头衔“武神”送予了赵子龙、“战神”封给了关云长。更可气的是,堂堂温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