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康熙皇帝是怎样从鳌拜手中夺回政权的

揭秘:康熙皇帝是怎样从鳌拜手中夺回政权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831 更新时间:2024/1/18 21:44:52

康熙帝登基时只有八岁。他的父亲顺治帝去世前,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大臣辅政。在这四人中,索尼资格最老,威信很高,但年纪大了,不太愿意管事。遏必隆虽屡立战功,但生性平庸,遇事随声附和。苏克萨哈出身正白旗,本来依附多尔衮。多尔衮死后,他马上站出来告发多尔衮的罪状,因此也受到顺治帝的重用,但满朝文武都不太喜欢他。鳌拜骁勇善战,军功赫赫,曾在攻打明朝军队以及李自成张献忠的战斗中立下大功,备受皇太极器重。但在顺治帝的遗命中,鳌拜只能排在索尼和苏克萨哈的后面,心里非常不高兴。

康熙帝年纪尚幼,朝政主要由以鳌拜为首的两黄旗(正黄旗与镶黄旗)官员把持。两黄旗与两白旗(正白旗与镶白旗)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起因还要追溯到清太宗皇太极去世。当时,两黄旗拥立皇太极长子豪格,两白旗拥立皇太极弟弟多尔衮,相争不下。正在此时,李自成攻入北京城,明朝灭亡,对于满族人来说是个绝好的机会。于是,双方各自作出让步,豪格和多尔衮谁也不称帝,大家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但两黄旗与两白旗之间积怨甚深。

后来,多尔衮执政时明显偏袒两白旗,圈地时将肥沃的土地给了正白旗,引起两黄旗贵族的不满。如今鳌拜大权在握,便提出要按照旗的顺序来重新分配土地,这样肥沃的土地就应该分给正黄旗。然而距离圈地已经过去二十年,重新换地的话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不安,很多大臣表示反对。在辅政大臣中,属于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坚决反对,但其他两位大臣都代表两黄旗的利益,支持鳌拜。虽然最后没有换成,但辅政大臣之间的矛盾已经难以调和。

由于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三位大臣旗帜鲜明地反对黄、白旗换地,鳌拜非常愤怒,一定要将他们置之死地。康熙帝出面,不希望杀大臣。但辅政大臣中,索尼和遏必隆支持鳌拜,苏克萨哈见这种场面,虽然反对但也不好做声,于是保持沉默。这样,三位大臣被处死。

这件事过后,康熙帝意识到,四位辅政大臣都是守旧势力的代表。再加上他们怀念关外的生活,始终不觉得北京才是大清朝的首都,动不动就说要回老家去,这非常不利于清政权对全国的统治。要想亲政,就必须搬掉辅政大臣。而在四位大臣中,实力最雄厚、野心最大的是鳌拜。

鳌拜不仅自己军功显赫,而且家族势力强大。他的弟弟、儿子都在朝内担任重要职务,亲信遍布朝廷内外。他本人又极其嚣张,经常把奏折拿回家中和谋士商议处理,完全不把康熙帝和其他官员放在眼里。有一次,鳌拜生病,康熙帝去探望,不料卫士却在鳌拜的床下搜出一把刀,气氛非常紧张。康熙帝却笑笑说:“这是满洲人的习俗,别大惊小怪!”但康熙帝已能感觉到来自鳌拜的威胁,于是决心铲除他。

十四岁时,康熙开始亲政,但鳌拜仍把持大权。四位辅政大臣中,索尼已经去世,苏克萨哈要求辞去职务。这样一来,遏必隆和鳌拜也必须放弃权力,这是鳌拜最不能容忍的。于是,他给苏克萨哈罗织罪状,要将其斩首,还要抄他的家。康熙帝不同意。鳌拜便在康熙帝面前捋袖子挥拳头,一定要杀苏克萨哈。康熙帝自知威信不够,无奈同意,最终苏克萨哈被处绞刑。

康熙帝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鳌拜是自己亲政的最大障碍。他选拔了一批十五六岁的少年,每天在宫里练习摔跤。鳌拜以为康熙帝爱玩,不理朝政,反而心里暗喜。

在夺权路上,康熙帝的祖母孝庄皇太后利用自己的才智和威望,帮了大忙。康熙帝暗地里调兵遣将,将鳌拜的亲信都调离北京,又派自己的亲信接管了禁卫军。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帝传旨令鳌拜进宫,鳌拜毫无防备,刚走到宫门口,就被练习摔跤的少年们抓住,关到了监狱中。

康熙帝宣布了鳌拜三十条罪状,革去了他的官职,但免于处死。鳌拜的党羽或者被杀,或者被革职。十六岁的康熙帝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平稳夺回了原本属于自己的权力,成为一代有为君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大清重臣李鸿章的另一场战争:清廷内部的和战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以一人敌一国。这大概是对李鸿章与甲午战争最准确的评论。甲午战败,李鸿章失去权力,也失去了北洋海军;对于晚清,30年自强运动,至此,全盘破产。对于这个国家,这是真正的惨败。120年后,我们仍然以极大的投入来研究它,其实质是想追索:何以如此?其历史逻辑何在?李鸿章辞世,他的“政敌”梁启超在其撰写的《李鸿

  • 光绪是怎样做皇帝的?为何说他一生做傀儡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能够像康熙帝那样夺回政权的小皇帝,实在寥寥无几。很多小皇帝从小到大,一直在做傀儡。即便名义上可以亲政,朝政大权实际也掌握在别人手里。康熙帝之后二百年,清朝出了一位对权力无限渴望的太后——慈禧太后。咸丰帝病死后,她立自己六岁的儿子载淳为帝,这就是同治皇帝。慈禧太后与慈安太后同时临朝听政。同治帝在位十三

  • 明明是一代传奇词人,偏偏无奈生在帝王家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读古人的诗词,语句意境自然是让人产生很多联想,生出无限感慨,但了解诗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和背景,却更耐人寻味。“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后主李煜,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失赤子之心,感性多于理性,这是作为统治者最大的短处,却是作词

  • 揭秘:乾隆皇帝当政期间共发动过多少次文字狱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死了,但中国的文字冤案并未随他而消亡。回首中国文人的生存环境,一言以蔽之:艰难与险恶。乾隆作为承业皇帝,算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他手下的盛世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其父雍正。可父子二人相比,儿子的威名远在老子之上。同样的酷治江山,父子二人“酷”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儿子酷政“酷”得刁,玩得妙,帝王这套游戏规

  • 揭秘:大明历史上朱见深为何从一代明君变成暴君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大明最后一个狠人太监了,明朝败家子朱厚照,大明最后一个狠人怎么样

    史上记载,眀宪宗朱见深其实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了太子,按理来说,他成为眀宪宗是正常的。但是看过电视剧宣传的人就知道,朱见深的登基之位并不是多么的顺利。原因是作为他父皇的明英宗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虏,而这个时候朱见深的叔叔朱祁钰夺走了皇位,并且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不过好在明英宗复辟之后,朱祁钰的太子之位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上的宋仁宗和张贵妃,宋仁宗和张贵妃差几岁,宋仁宗的张贵妃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在这个问题中,则是不折不扣的冷门答案。以皇帝的标准来衡量,宋仁宗远远算不上是雄才大略的明君。他在位期间,军事上,被西夏李元昊死死压制,还被辽威胁,最后以增加向辽的岁贡收场;内政上,虽然

  • 酒色生活是导致咸丰帝奕詝英年早逝的原因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咸丰皇帝奕詝怎么读,咸丰帝叫奕什么,清王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原因

    常看史料上说,咸丰皇帝因荒淫过度而吐血身亡,但没有想到的是,这位贵为九五之尊的大清天子却死在一个漂亮的小脚寡妇的石榴裙下。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一位山西籍的曹姓寡妇“色颇姝丽”,其脚尤其纤小,“仅及三寸”,真是名副其实的三寸金莲。她的鞋“以菜玉为底,衬以香屑”,更显得与众不同,“咸丰帝尤眷之”。其

  • 在位11年的平庸皇帝:却改变了中国近一个世纪的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自从有皇帝以来,中国的正史,清朝篡改了多少历史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zhǔ)(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即咸丰帝。清朝第九位皇帝,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蒙族称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 清代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手中握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咸丰帝一个在位只有11年的平庸皇帝,却改变了中国近一个世

  • 乾隆皇帝一生最大的过错是什么?他为何这样做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错过只是一种过错,曾经犯过错却要用一生来,历史乾隆皇帝最爱是谁

    乾隆皇帝自称“十全老人”,一生文治武功,雄才大略,纵横捭阖,叱咤风云,的确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贡献;可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也有很多错误与罪过。那么,乾隆一生最大的过错是什么?那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大肆毁灭篡改汉人古籍、对天下士子兴“文字狱”疯狂杀戮禁锢。有人认为,他的罪行还要超过焚书坑儒的大

  • 末代明帝朱由检的起伏人生:勤政难逃亡国命?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由校与朱由检关系,如果明朝没有土木堡之变,明朝朱由检简介

    关于明末崇祯皇帝的历史评价,史家多借清代官修《明史》中“非亡国之君,而当亡国之运”来为其申辩。如清初张岱曾经这样说道,“古来亡国之君,有以酒亡者,以色亡者,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以穷兵黩武亡者,嗟我先帝,焦虑心求治,旰食宵衣,恭俭辛勤,万几无旷,即古之中兴令主,无以过之”。民国的明清史学者孟森则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