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雍正的是怎样登基称帝的?雍正登基之谜大揭秘

雍正的是怎样登基称帝的?雍正登基之谜大揭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090 更新时间:2024/2/9 21:42:05

康熙号称“千古一帝”,他8岁登基,在位61年,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剿噶尔丹,可以说功成名就,不可一世,然而他在自己的家事面前却一筹莫展。临终之时,连定谁为太子,都悬而未决。康熙生有36个儿子,除了夭折及过继出去的,还有26个。皇子们都为争夺太子之位,互相倾轧、明争暗斗,私结朋党。1722年10月康熙到南苑狩猎十几天后,觉得身体不适。13日病情恶化,当天夜里69岁的康熙皇帝于北京西郊畅春园驾崩。随即銮舆载着康熙遗体,像日常皇帝出巡一样,连夜送回北京城中大内乾清宫。

次日,由康熙帝临终前的惟一“顾命大臣”、担任卫戍京城与皇宫的步军统领、国舅隆科多传达康熙遗诏,命皇四子胤祯继位。同时,皇宫内外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诸王非传令不得进”大内;关闭京城九门六天,等等。到11月20日,胤祯在太和殿登基,受百官朝贺,颁布即位诏书,正式登上皇位宝座。次年改年号为雍正。雍正的突然即位,震动朝野。

关于雍正是如何登上皇帝宝座的,是清宫三大疑案之一,也是说法最多、最复杂的一个疑案。各种传闻纷纷扬扬,时至今日,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关于雍正的继位,有三种代表性说法:遗诏继位说、改诏篡位说和无诏夺位说。雍正的皇位,是正取还是逆取?是继位还是篡位?从胤登基以来,几百年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据正史记载,胤禛是奉康熙遗诏登上帝位的。1722年末,康熙病情突然恶化,传各位皇子入见。不久,皇三子、七子、八子、九子、十子、十二子、十三子以及步兵统领隆科多等人到了御榻旁,听取了康熙的遗诏:“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这一诏书出人意料,据说胤禛知道后也深感意外。

12月20日,康熙皇帝去世。七天后,皇四子胤祯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雍正。不久,有关雍正篡位的传说就开始流传,并引发篡位说与合法继位说两派的激烈争论。

而在民间传说中,更是广泛流传着多种版本的雍正篡位登基的说法,比较有代表性的:

一是“雍正改诏说”:在太子胤礽被废以后,康熙特别宠爱十四子胤禵。雍正是康熙的第四子,康熙本来是想把皇位传给十四子允禵的,可当时胤禵正统帅西征,不在京城,于是权力很大的雍正就串通隆科多、年羹,暗地里把诏书中的“十”字改成“于”字,这样诏书就由“传位十四子”变成了“传位于四子”。雍正继位后,将允禵调回北京关押起来,太后想见允禵,雍正不准,太后一气之下撞柱而死。

二是“隆科多改诏说”:隆科多是当时的步军统领,负责康熙的安全警卫及执掌卫戍兵权,而他是雍正的舅舅,那时只有他能接近康熙康熙病重时发谕旨叫远在西宁的允禵紧急回京,要传位给他。可是隆科多却把遗诏捏在手里,没有发出去。等到康熙驾崩,隆科多假传圣旨立了四皇子胤祯,即雍正。

关于“隆科多改诏说”还有另一版本:康熙刚咽气,隆科多赶紧从“正大光明”匾后面取出密藏在那里的诏书,把“传位十四子”改成“传位于四子”。

三是“雍正投毒说”:康熙病重时,胤祯进了一碗参汤,康熙喝后就一命归天了。也有人说是雍正气死了康熙,密谋登上了王位。

四是“年羹尧改诏说”:年羹尧是当年的川陕总督,传说雍正的母亲曾与他私通,雍正是年羹尧的私生子,改诏的事是年羹尧干的。

这些传说都把雍正描述成一个弑父逼母、改诏篡位、残害兄弟的暴君,而在这些传说中,最关键的就是雍正是篡位还是继位。

在历史学家看来,这些民间传说大都属于捕风捉影,没有事实根据。比如,“传位十四子”被改成“传位于四子”是根本不会有这样可能的,因为康熙诏书是用满汉两种文字写成的,而且汉文中的“于”字是一个繁体字“於”,要想改诏书,将“十”改成“于”没那么简单,更何况还有满文呢?而从保存至今的康熙遗诏上可以看到,上面写着的是:“雍亲王皇四子胤祯,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根本不是传说中所说的“传位于四子”那么简单的一句话。从遗诏看,所谓改成“传位于四皇子”之说是完全不可能的。

所谓康熙喝了雍正献的参汤而中毒同样不可能,因为康熙根本不喜欢这东西。由于康熙精通医学,曾多次说人参宜于南方人,对北方人不合适,所以雍正要做手脚也不会用进参汤这一招。

而隆科多偷改诏书同样不符合历史,因为将秘密谕旨放在正大光明匾后的制度,是从雍正才开始的。雍正是年羹尧私生子之说更是无稽之谈,因为雍正比年羹尧年龄还大。何况年羹尧和雍正关系不一定很密切,同时作为川陕总督的他不可能钳制西征的抚远将军胤禵。胤禵兵力不多,即便知道京城有变,也不敢轻举妄动,用不着年羹尧去钳制。最后,从康熙末年的情况看,雍正可能是最佳皇帝人选。在有实力争夺储位的诸皇子中,皇长子胤礽因求皇位过急而遭贬,皇八子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十四子地位虽显赫,但从种种迹象看并未被康熙定位继承人。而雍正狡猾无比,与诸兄弟表面关系很好,并得康熙的好感。康熙晚年多次命他代行祭天,表明对他特别信任。另外,在诸多皇孙中,康熙特别喜爱雍正之子弘历(乾隆),这也是雍正得有力因素。

民间传说虽然十分荒谬,站不住脚,但历史学家通过研究,还是把结论分成两种:一种认为雍正是篡位,另一种则认为雍正是正常继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为什么说乾隆皇帝是最后一位盛世明君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1735年,雍正帝死于圆明园。根据他生前定下的规矩,内侍从皇宫中的最高处——“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取下一个匣子,里面放着写有皇位继承人姓名的密旨。在众目睽睽之下,密旨被拆开,被指定为雍正继承人的是他的第四子——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清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乾隆帝。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

  • 揭秘:传问中让乾隆深深迷恋的香妃究竟有多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液池南岸嫌其远,构以层楼居路中。州载画图朝夕似,新正吟咏昔日同。”这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他八十高龄时提笔写的一首怀旧诗中的前四句。这时恰逢香妃死后的第三年,从诗中不难看出,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对他最宠爱的来自异域的嫔妃的一腔怀恋之情。雍正十二年,即公元1734年9月15日,香妃出生在新疆和卓族的

  • 为何说光绪是傀儡皇帝?他真的是慈禧的傀儡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光绪皇帝4岁登基,在位34年,享年38岁,年号光绪。他是清朝第一位非皇子而入继大统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皇帝。这既是他的幸,也是他的不幸。从他能以非皇子的身份登上皇帝宝座来说,的确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他这个皇帝当得也实在太窝囊了,没有一件国家大事可以自己说了算,整个一牵线木偶,傀儡皇帝。

  • 朱熹教育子女依法纳税:哪怕因此让自己生活拮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一生主要从事学术和教育活动。《朱子训子贴》又名《与长子受之》,是由朱熹数封教育长子的家书合编而成的;起因是朱熹让其长子赴婺州求学,交待途中和到达后的诸事情,朱熹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为根本,从为人要“勤、谨”二字着眼,朱熹告诫其子要勤学、勤问、勤思

  • 乾隆皇帝不喜欢文人吗?为何很多人死于他刀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死了,但中国的文字冤案并未随他而消亡。回首中国文人的生存环境,一言以蔽之:艰难与险恶。乾隆作为承业皇帝,算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他手下的盛世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其父雍正。可父子二人相比,儿子的威名远在老子之上。同样的酷治江山,父子二人“酷”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儿子酷政“酷”得刁,玩得妙,帝王这套游戏规

  • 康熙皇子皇孙众多 为何偏偏能够记住12岁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长到十多岁,孙子才有机会见到祖父,这在爱新觉罗家中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为康熙皇帝的孙子实在太多了,一共九十七名,政务缠身的老皇帝只见过不到其中的一半。一见到这两个孩子,老皇帝不觉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哥哥弘历简直让康熙过目难忘:他身材颀长,容貌清秀,特别是两只秋水般澄澈的眼睛里流动着不同寻常的灵气与

  •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官德思想:品德好坏影响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来十分重视官员的道德规范,认为官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危兴衰。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人指出:“治乱之要,其本在吏。”(《后汉书·百官五·注》)“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彰也。”《《左传·桓公二年》)官员失去道德约束,就会出现贿赂公行、国将不国的危险局面。为此,历代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思想

  • 揭秘:雍正皇帝眼中的十三弟允祥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即位后在打击政敌的同时,加紧培植发展自己的势力,最好是在兄弟辈中找几个对自己真心实意的阿哥。无奈徒生凄凉,二十多个兄弟大多是雍正的政敌,只有十三阿哥允祥相交最厚。在争夺即位的生死搏斗中,允祥始终坚定地站在四阿哥胤祯这边。为此,他失宠于皇父,削爵圈禁,直到皇父去世前,一直生活在灰暗和痛苦之中。胤祯

  • 朱熹的儒佛之辨:他通过批判佛学来抬高理学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宋代士大夫的排佛兴儒运动持续时间很长,如果将朱熹等人对佛教的批评也列入其中,那么,这一时段则从北宋初年一直延续到了南宋初期,几乎与理学的形成与确立相始终。其中,排佛思潮最为剧烈的时间当为北宋初、中期,其代表人物有所谓“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以及欧阳修、李觏等人。不过,上述士大夫的表层批判对佛

  • 康熙一生四大暴行之文字狱无辜残酷屠戮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时期的文字狱,客观的说,康熙制造的文字狱和其他两个清朝皇帝雍正乾隆相比并不算多,但也并非没有,而且有些案件的性质也还是很恶劣的。比如康熙十九年(1680年)发生的朱方旦案,值得一提。民国时期的史学大家孟森专门写过一篇《朱方旦案》的文章,其中说“士大夫谈清代轶事者,往往及朱方旦之名,然首尾不详,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