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为什么说乾隆皇帝是最后一位盛世明君

揭秘:为什么说乾隆皇帝是最后一位盛世明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645 更新时间:2023/12/14 13:16:47

1735年,雍正帝死于圆明园。根据他生前定下的规矩,内侍从皇宫中的最高处——“正大光明”匾额的后面取下一个匣子,里面放着写有皇位继承人姓名的密旨。在众目睽睽之下,密旨被拆开,被指定为雍正继承人的是他的第四子——爱新觉罗·弘历,也就是清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乾隆帝。

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内政和外交上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历史上着名的“康乾盛世”。乾隆也是一位长寿皇帝,活了89岁,在位60年。

弘历小时候十分聪明,六岁就能自己读书了。他的爷爷康熙皇帝特别喜爱他。有一天,康熙帝在牡丹台散步,看见弘历正在玩耍,不觉心头一动,把弘历从头到脚仔细打量了一番,自言自语地说:“这孩子浓眉大眼,脸方嘴圆,是一副福相。莫非将来继承皇位的就是他吗?”康熙帝想到这里,就命令随从太监传话,把弘历叫到皇宫。从此,康熙帝就派一些有名的老师,专门教导他。

一次,康熙帝带着弘历去打猎。康熙帝先举枪射中了一头大熊,那头大熊摇摇晃晃地倒在地上,康熙帝就让弘历去把他射死。弘历骑马上前,快到射程之内的时候,那头倒在地上的大熊突然站立起来,“嗷嗷”大叫,弘历镇定自若地举起手中的弓箭准备射击。走在后面的康熙帝非常紧张,唯恐发生意外,就急忙上前击毙了那头大熊。打猎回来,康熙帝高兴地说:“这个孙儿遇事不慌,将来定有一番大的作为。”

后来,康熙帝死了。弘历的父亲当了皇帝,就是雍正帝。雍正帝看弘历勤奋好学,又是康熙帝生前喜欢的孙子,就当着群臣的面,写了一份将来由弘历继承皇位的密诏,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大匾的后面。

身世疑云

乾隆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故事,而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他的身世。直到今天,关于乾隆的身世和出生地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乾隆认为自己出生在雍和宫。雍和宫坐落在北京城东北,是着名的喇嘛庙。在康熙时代这里是雍亲府,也就是雍正做皇子时的王爷府。可是,就在乾隆还在位的时候,有人已对他的出生地有不同议论。

当时朝中有一个官员叫管世铭,他随乾隆到避暑山庄时曾赋诗30首,其中一首就涉及到乾隆的出生地:“年年讳日行香去,狮子园边感圣衷。”诗后小注说:“狮子园是乾隆的诞生地,因此乾隆常常在先帝雍正驾崩的忌日到那里小住几天。”狮子园是承德避暑山庄外的一座园林,康熙到热河避暑时,雍正随驾,狮子园便是雍亲王一家在热河的住处。

大概乾隆对自己出生地的流言有所耳闻,他在72岁那年正月到雍和宫拜佛后写诗作注说:我确实是在康熙辛卯年生在这雍和宫的。尽管乾隆再三强调自己生在雍和宫,但还是有人不信,甚至他的儿子嘉庆也大唱反调。嘉庆登基那年八月,乾隆以太上皇身份到避暑山庄过生日,嘉庆写诗庆贺,在诗后注解说,康熙在辛卯那年题写了“避暑山庄”的匾额,乾隆也恰好在这年降生在山庄,其中缘由实在不可思议。但十几年后,嘉庆又放弃了乾隆生于山庄这一看法。

嘉庆十二年,嘉庆皇帝命令朝臣编修乾隆的《实录》和《圣训》。他审阅时发现,这两部文献典籍中,把乾隆的出生地都写成了雍和宫。他当即命令编修大臣认真核查。官员把乾隆当年的诗找出来送给嘉庆审阅,嘉庆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只好放弃狮子园说法。

可是,乾隆出生地问题并没有因此画上句号。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嘉庆皇帝到塞外打猎,突然死去。在军机大臣以嘉庆名义撰写的遗诏中说,皇父乾隆当年就生在避暑山庄,今天我死在这里,也没什么遗憾了。

新继位的道光皇帝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命令以每天六百里加急,将已发往琉球、越南、缅甸等藩属国的嘉庆遗诏从路上追回来。改写后的遗诏,把原来说乾隆生在避暑山庄,很牵强地说成乾隆的画像挂在避暑山庄。

道光为把乾隆生在雍和宫的说法作为结论确定下来,不得不把嘉庆当年说乾隆生在山庄的诗作都改过来。由于嘉庆的诗早已公开流行天下,这样大张旗鼓地修改,结果是越抹越黑,使天下的官员百姓对乾隆的出生地问题愈加议论纷纷。

后来,不仅乾隆的出生地闹不清楚,甚至连他母亲是谁,人们也产生了怀疑。其中一种很有意思的说法是,热河行宫里一个丑宫女在草棚里生下了乾隆。传说,雍正在做皇子时和山庄内一位很丑的姓的汉族宫女有过一段露水姻缘,事后雍正忘得一干二净。

第二年夏秋之际,康熙父子又来到山庄,听说那位宫女就要临产了,康熙怕这丑女生产坏了皇家的名声,急忙派人把她带到草棚,生下了乾隆。这一说法如果是真的,那么乾隆就不是纯正的满族人了。

尽管乾隆生在草棚的这一传说流传很广,影响也很大,但那毕竟是野史。乾隆的生母究竟是谁,只要看一看清朝皇家的家谱《玉牒》和乾隆时期的《实录》以及《圣训》怎么记载的,就一清二楚了。它们一致记载乾隆的亲生母亲是钮祜禄氏,也就是雍正的皇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传问中让乾隆深深迷恋的香妃究竟有多美?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液池南岸嫌其远,构以层楼居路中。州载画图朝夕似,新正吟咏昔日同。”这是清朝乾隆皇帝在他八十高龄时提笔写的一首怀旧诗中的前四句。这时恰逢香妃死后的第三年,从诗中不难看出,这位中国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对他最宠爱的来自异域的嫔妃的一腔怀恋之情。雍正十二年,即公元1734年9月15日,香妃出生在新疆和卓族的

  • 为何说光绪是傀儡皇帝?他真的是慈禧的傀儡吗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光绪皇帝4岁登基,在位34年,享年38岁,年号光绪。他是清朝第一位非皇子而入继大统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倒数第二个皇帝。这既是他的幸,也是他的不幸。从他能以非皇子的身份登上皇帝宝座来说,的确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但他这个皇帝当得也实在太窝囊了,没有一件国家大事可以自己说了算,整个一牵线木偶,傀儡皇帝。

  • 朱熹教育子女依法纳税:哪怕因此让自己生活拮据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朱熹是我国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他一生主要从事学术和教育活动。《朱子训子贴》又名《与长子受之》,是由朱熹数封教育长子的家书合编而成的;起因是朱熹让其长子赴婺州求学,交待途中和到达后的诸事情,朱熹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为根本,从为人要“勤、谨”二字着眼,朱熹告诫其子要勤学、勤问、勤思

  • 乾隆皇帝不喜欢文人吗?为何很多人死于他刀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死了,但中国的文字冤案并未随他而消亡。回首中国文人的生存环境,一言以蔽之:艰难与险恶。乾隆作为承业皇帝,算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帝,他手下的盛世很大程度是得益于其父雍正。可父子二人相比,儿子的威名远在老子之上。同样的酷治江山,父子二人“酷”的效果却大不相同。儿子酷政“酷”得刁,玩得妙,帝王这套游戏规

  • 康熙皇子皇孙众多 为何偏偏能够记住12岁乾隆?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长到十多岁,孙子才有机会见到祖父,这在爱新觉罗家中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因为康熙皇帝的孙子实在太多了,一共九十七名,政务缠身的老皇帝只见过不到其中的一半。一见到这两个孩子,老皇帝不觉放下了手中的酒杯。哥哥弘历简直让康熙过目难忘:他身材颀长,容貌清秀,特别是两只秋水般澄澈的眼睛里流动着不同寻常的灵气与

  • 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的官德思想:品德好坏影响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历来十分重视官员的道德规范,认为官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安危兴衰。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人指出:“治乱之要,其本在吏。”(《后汉书·百官五·注》)“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彰也。”《《左传·桓公二年》)官员失去道德约束,就会出现贿赂公行、国将不国的危险局面。为此,历代有远见的政治家和思想

  • 揭秘:雍正皇帝眼中的十三弟允祥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即位后在打击政敌的同时,加紧培植发展自己的势力,最好是在兄弟辈中找几个对自己真心实意的阿哥。无奈徒生凄凉,二十多个兄弟大多是雍正的政敌,只有十三阿哥允祥相交最厚。在争夺即位的生死搏斗中,允祥始终坚定地站在四阿哥胤祯这边。为此,他失宠于皇父,削爵圈禁,直到皇父去世前,一直生活在灰暗和痛苦之中。胤祯

  • 朱熹的儒佛之辨:他通过批判佛学来抬高理学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宋代士大夫的排佛兴儒运动持续时间很长,如果将朱熹等人对佛教的批评也列入其中,那么,这一时段则从北宋初年一直延续到了南宋初期,几乎与理学的形成与确立相始终。其中,排佛思潮最为剧烈的时间当为北宋初、中期,其代表人物有所谓“宋初三先生”胡瑗、孙复、石介,以及欧阳修、李觏等人。不过,上述士大夫的表层批判对佛

  • 康熙一生四大暴行之文字狱无辜残酷屠戮文人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时期的文字狱,客观的说,康熙制造的文字狱和其他两个清朝皇帝雍正乾隆相比并不算多,但也并非没有,而且有些案件的性质也还是很恶劣的。比如康熙十九年(1680年)发生的朱方旦案,值得一提。民国时期的史学大家孟森专门写过一篇《朱方旦案》的文章,其中说“士大夫谈清代轶事者,往往及朱方旦之名,然首尾不详,但

  • 揭秘:乾隆为何会把资质平庸的嘉庆立为接班人?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清朝初期能出现四海臣服、国威振奋的强盛局面,能够出现长达一百三十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执政者们个个都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都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励精图治的雍正、锐意进取的乾隆,无一不是上任皇帝生前所精挑细选的最佳接班人。嘉庆是乾隆皇帝的继任者,也是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