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元璋为何嫉妒有学问的人?他是怎样对文人的

朱元璋为何嫉妒有学问的人?他是怎样对文人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131 更新时间:2024/1/20 6:35:02

朱元璋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教育,缺少做人的崇高理想和高贵情操,因此不可能把苦难身世演变为改造社会普济天下苍生的动力,相反因为自己没有学问,便对有学问有才能的人嫉妒得发狂。像胡惟庸、李善长、刘基等人,都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智囊策士,朱元璋的江山是他们三人智慧的结晶。宋濂也是出身贫寒,身世和朱元璋相近,按理会同病相怜,朱元璋早期也确实如此,但宋濂太有学问,朱元璋最终还是容忍不了。

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不久,有人跑来跟他讲,文人好挖苦毁谤,不能相信,还举了个例子,说是张士诚原名叫张九四,后来当了王爷,请文人给他重新取个好名字,文人就取了士诚,孟子书上说:士,诚小人也。其实那文人暗骂张士诚是小人,张士诚哪里懂得,给人叫了半辈子小人,到死都不知道,真是可怜。朱元璋听了后,立即去查了《孟子》,果然发现有这句话。从此以后他的疑心变得更加严重,对文人分外提防。因为朱元璋是皇帝,操纵生杀大权,这就不仅仅是疑虑和猜忌的问题,加上他偏执的性格,结果就变得非常可怕。

到后来,对待那些不肯出仕的文人,朱元璋基本上都采取了杀的方式,以绝后患。高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并称“吴中四杰”。高启被腰斩后不久,杨基也很快因事被朱元璋罚去做苦力,一代名家,竟然被折磨死于工地上。过了几年,徐贲被下狱死;张羽被贬岭南,半路突被召回,他自知难免一死,遂投江自尽。苏州文人姚润、王谟不肯出仕。朱元璋的态度很明确:我叫你来,你敢不来,我就杀掉。这些不肯应召的人都被斩首抄家。

贵溪儒士夏伯启叔侄斩断手指,立誓不作官,被逮到京师。朱元璋问他们:“以前世道乱的时候,你们住在哪里?”夏伯启答道:“红寇(指朱元璋最早参加的红巾军)作乱时,避居于福建、江西两界间。”朱元璋大怒:“朕知道夏伯启心怀忿恨,认为朕取天下非其道。”特意告诉夏伯启说:“朕知道你夏伯启是故意提到红寇作乱,有其他的意思。你们故意砍掉手指,不想被朕所用。朕要将你们斩首,以免天下的愚夫仿效你们。”派人将夏伯启叔侄押回原籍处死。

只有元末明初的文坛领袖杨维桢一人例外。杨维桢诗名满天下,号“铁崖体”。他从元朝辞官后,纵情山水,对仕宦名利淡不经意。张士诚割据东吴时,曾盛情邀请杨维桢,但杨维桢不为名利所动。张士诚又叫人征求意见。杨维桢回了一封信,指斥张士诚的缺点,预言他必有外祸。后来果然如此。

朱元璋统一全国后,听说杨维桢的盛名,立即命近臣敦促入朝。杨维桢被朱元璋派人强行征召入京,待了一百二十天后,上书告辞回家,并写了一首《老客妇谣》明志。此时杨维桢已是年近八十的老翁,杀之无益,朱元璋才勉强放过了他。宋濂还特意作诗为杨维桢送行,有“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之句,赞誉不已。

朱元璋用人要疑,疑人要用,所以朱元璋不但大权要独揽,连小权力也要揽在手里。这样的皇帝自然当得非常辛苦。他每天天不亮就要起来办公,一直到深夜。没有假期,也没有娱乐,完全是一个工作狂。因为主要的工作是批阅公文,所以朱元璋特别讨厌文人那一套,事先大大铺垫,卖弄经济学问,冗长却又不中肯。洪武九年,刑部主事茹太素上万言书,读了六千多字后还没听到具体意见,全部是空话。朱元璋大发脾气,派人将茹太素叫来打了一顿。第二天又读,读到一万六千五百字后,才涉及到核心问题,建议了五件事情,其中四件是可行的。

朱元璋立即命相关主管部门执行。又告诉茹太素,这些事五百字就可以讲清楚了,却罗罗嗦嗦地说了一万七千字,这是繁文之过。朱元璋还特意将这件事情写成文章公布,教育全国官民。

和朱元璋的身世大同小异,可刘邦没有那么浓烈的自卑心理,对出身和文化比他高的人兼容并蓄,依其才能和特长分别委以重任。刘邦的智囊张良陈平萧何和胡惟庸、李善长、刘基是同一类型的人物,但命运有天壤之别;前者一直得到刘邦的礼敬并寿终正寝,后者则被朱元璋处以极刑且殊灭三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明太祖朱元璋是怎样解决明朝官员的腐败问题的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明朝科举南北榜朱元璋一怒之下,朱元璋如果在明末,如果朱棣反朱元璋

    众所周知,明太祖朱元璋是穷苦人出身,从小吃过很多的苦,饱受元朝贪官污吏的剥削。而且他的父母和长兄也都是死于残暴的剥削和瘟疫,所以他从小就立下誓言,长大后一定要杀尽天下的贪官污吏。而且当了皇上的朱元璋并没有失信于自己,在洪武二年,果然在全国上上下下掀起了一股轰轰烈烈的“反贪污”运动,矛头直接指向从中央

  • 为何说朱元璋是对女人最恨的皇帝?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马皇后为什么恨朱元璋,朱元璋为什么恨商人,朱元璋最宠爱的三个女人

    老百姓有言,古代皇帝没有一个不好色的(除了小皇帝啊),此言有道理。虽然朱元璋与马秀英两人之间感情极好,但并不是说朱元璋的后宫生活就不丰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欢美女,他性生活同样出色。《明会典》称,“太祖四十妃嫔,惟二妃葬陵之东西,余俱从葬。”又有史书称是四十六嫔妃。不论到底哪一个数字正确,至

  • 秦始皇有着怎样的出身?秦始皇身世之谜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是真实存在的吗,秦始皇突然死亡的真相,秦始皇之谜大揭秘

    秦始皇嬴政是中国数千年专制时代的第一位君临天下、叱咤风云的皇帝。六国养尊处优的君主嫔妃、王孙公主、皇亲国戚无一不胆战心惊地揖首跪地、俯首称臣。然而,傲视天下的秦始皇内心却是异常脆弱,因为他对身世一直讳莫如深。秦始皇是继秦庄襄王(子楚)之位,以太子身份登上王位的。秦始皇之母赵姬,据说曾为吕不韦的爱姬,

  • 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还是弟弟?子婴身世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子婴是个好皇帝吗,秦朝的子婴是谁的后代,皓镧是秦始皇的什么人

    子婴在历史上的首次出场是在秦二世登基不久,由于胡亥和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因始皇沙丘病死串改遗诏,令在上郡监军的皇长子扶苏,大将蒙恬自杀,就在这个时候,子婴出场了。子婴私下面见二世劝谏说,但是,二世皇帝听不进子婴的忠言,子婴这个人有智谋,在胡亥诛杀“诸公子公主”后竟然幸存下来。不可谓韬光养晦,后来诛

  • 为什么说秦三世子婴是大秦帝国灭亡的替罪羔羊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子婴是扶苏之子么,秦朝的子婴是谁的儿子,秦朝子婴的结局

    一、身世之谜关于子婴其人,最先出现在《史记·蒙恬列传》中。秦二世即位后,与赵高狼狈为奸,先后杀死自己所有的兄长姐妹,又将蒙恬囚禁于阳周,日夜密谋,罗织罪名,欲害死蒙恬。面对腥风血雨的政治气候,这时,子婴出现了,他不顾生命危险,毅然进谏,劝说秦二世不可诛杀蒙恬。子婴说:“今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主欲

  • 垓下之战是怎样发生的?刘邦为什么要撕毁盟约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垓下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垓下之战汉军死了多少人,项羽为什么会被围垓下

    鸿沟和议后,项羽引兵东归,刘邦却趁这个时候突然撕毁盟约,追击项羽,想要把项羽一举消灭,但和刘邦约定一起出兵的韩信和彭越却没有来,项羽引兵反击刘邦,大破汉军,刘邦于是深沟高壑,坚守不出。刘邦以加封土地为条件,说动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和今天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自东向西夹

  • 纪晓岚一生富贵背后:饱受人格侮辱被斥娼妓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清人纪晓岚,是孔子赞誉的那种“敏而好学”的文学家。他生于清雍正二年,出身书香门第,少年时誉为“神童”,21岁中秀才,24岁考中解元,31岁以二甲第四名进士入仕,先在翰林院为庶吉士,后晋升为右庶子,掌太子府事,在乾隆时恩宠倍加,受命为《四库全书》总纂官,十三年中披星戴月编书,终于编成经、史、子、集四部

  • 西太后的隐私生活:慈禧养男宠的可信度有多高?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当时身为戏迷的慈禧太后,不知可曾想过,百年后自己竟也成了家喻户晓戏中人物。西太后爱听戏,经常把外城戏班,召进宫里。婆婆看戏,照例儿媳妇要陪同。谁承想,身为婆婆的西太后,偏偏爱看淫戏,听淫剧,全是些通奸犯淫、男欢女爱之作。熟读诗书的儿媳妇阿鲁特皇后,每次都是弄得面红耳赤,实在看不下去就低下头。津津有味

  • 张居正为何与学生反目成仇?揭秘明代的师生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师生关系如何?是否也有师生反目的情况出现?明代科举中的座主、门生关系古代科举,读书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考试做官。这种晋升的台阶,也逐渐催生出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座主与门生。所谓座主,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录取考生的主考官,而座主们则称这些弟子为门生。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道”的传统,而对于

  • 张居正因何而死?他死后为何会被明神宗鞭尸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张居正于国事日以继日地奔忙,连十九年未得见面的老父文明去世,他都未能服丧守制。万历九年(1581年),五十七岁的居正,终于劳累病倒。 万历十年六月二十日(新历7月9日),居正病逝,舍弃了他十年始终不放的权力,十年来竭诚拥裁的皇帝,撒手人寰。死后,神宗为之辍朝,赠上柱国,谥“文忠”。他带着平生的抱负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