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为何说历史中真实的芈月有点心狠手辣

揭秘:为何说历史中真实的芈月有点心狠手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039 更新时间:2023/12/6 22:46:41

秦国人虽然勇武刚烈,却生性耿直为人仗义,故而秦国历史上,兄弟相残,争权篡位的事情并不多见。自公元前2100年大费得赐嬴氏到秦始皇统一中国,47世1879年,只出现过4次兄弟争位大臣弑君的流血事件。

相比诸侯列国,比如卫国,根正苗红周武王的胞弟,公元前1046年立国,到公元前240年秦始皇六年灭亡,37世只806年间,竟发生了18次轼君篡位的流血事件,平均44年一次,可见周天子治下的礼仪之邦,并非像有些学者鼓吹的那样,仁义道德文明礼貌,而是血腥暴虐。

秦国历代君王不仅不怎么争位,有时还十分谦让,历史上就曾发生过兄弟三人相互禅让的事情,只不过“汉要合法,秦就要无道”,被洗脑的历代学者以讹传讹,秦国的好事视而不见,见着了也黑白不提。

公元前677年,秦德公迁都雍城修建了大郑宫,在位两年山崩,长子宣公继位。秦宣公有九个儿子,度其才能都不如自己的两个弟弟,尤其是三弟嬴任好,于是宣公临终前便没让儿子继位,而要把王位禅让给三弟嬴任好。

岂料嬴任好因有二哥成公在,兄死弟继轮不到自己,坚辞不受,兄弟二人谦让一番,最后还是由成公继位,秦成公有七个儿子,临终时再次禅位,终于把王位传给了嬴任好,史称秦穆公,秦穆公果然雄才大略,在位几十年,雄霸西戎,辟地千里。

芈月的儿子秦昭王登基,是秦国历史上兄弟争位最惨烈的一次,《秦本纪》载“庶长壮与大臣、诸侯、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悼武王后出归魏。”芈月不仅把参与争位的大臣和秦昭王的公叔、兄弟都杀了,还杀了楚公主秦惠王的王后,也就是秦昭王的母后,丝毫不念王族同姓,楚乡故人。就连秦武王的王后,也就是秦昭王的嫂子也不放过,赶出咸阳赶回老家,鸠占鹊巢,干净彻底。

芈月与前义渠王私通,生了两个儿子,可是她就能一朝恩断义绝,杀前义渠王于甘泉宫,对比之下,秦始皇母对嫪毐就有情有义,干不出这等喜新厌旧杀人灭口的狠事来。

为什么又说芈月小肚鸡肠?芈月在秦国当政期间,秦军不断攻打楚国,这可以解释为国家利益至上,可是二十九年,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而且得胜还朝立刻进爵武安侯,用国家利益就解释不通了,烧毁死人的陵墓,侮辱死人,任何时代都是一种野蛮行径,如果不是芈月授意,至少是御准,白起断不敢如此。

秦国对灭亡的列国君王大臣,一向十分礼遇优待,从来没有干过这等焚烧陵墓的事情。秦德公迁都雍城时,特别在宗庙里修建了一个亡国之社,供奉被灭亡的列国先祖,其子孙可在春秋两季入社祭奠。秦始皇灭卫国,将卫君迁往野王城,允许其继续称君,祭祀祖先。直到秦始皇山崩也未食言。其余齐楚燕韩赵魏六王并宗亲大臣,也是不杀不囚,不没收财产,不限制往来自由。项燕的儿子项梁,住在咸阳,杀人犯事,逃回楚地,在那里抛头露面,参与郡府大事,网罗人才,毫无限制。何等的宽宏大量,何等的仁至义尽!

还有,秦昭王十年,芈月把楚怀王骗来秦国,来了就把人一国之君软禁起来,后来楚怀王就死在了秦国,这等事情千古未有,怎么也得讲点信誉吧?怎么着?叫楚怀王看看,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想不到吧,老娘现在发达了,别看你是楚王了不得,现在你那小命就捏在老娘手里。

另外,芈月当政,也开了许多不好的先例,比如宗亲把持朝政,秦自商鞅变法之后,唯才是举,不论出生,芈月当政,却大用亲子族人,大弟魏冉为相国,二弟芈戎为将军,两个亲儿子高陵君、泾阳君无功封侯,还把族人向寿也安排在重要岗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比如赏听话不赏有功,芈月一朝有个将军名叫司马错。若论战功,只有秦始皇一朝的王翦王贲父子可以与之比肩,司马错一人就为秦国打下了巴郡、蜀郡、河东郡和黔中郡,可是司马错到死才是个左更爵。

白起比司马错晚出道二十年,可是由于他是魏冉的人,秦昭王十三年白起刚在史籍里露面,就已经是左庶长了,那一年白起打新城,新城没打下来,回去却连升两级爵至左更,这就追上了司马错了。第二年白起攻伊阙,伊阙没打下来,回来却报捷惊天动地,说是将韩魏联军24万一个不落全部斩首,这等天方夜谭的事情我就不信没人质疑,可芈立看人下菜碟儿,只要忠心不要真相,只要是寡人的奴才,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白起立刻连升三级进爵大良造,这就把司马错远远地甩在后面了,司马错到死也就是个左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秦国的将军们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实干苦干不如会干巧干,于是这帮人如脱缰的野马,一时间秦国四面开花,捷报频传,白起也不甘落后,寂寞二十年之后再次石破天惊,弄出个坑杀赵军降卒40万空前绝后的牛皮来,结果报应,不是不报是时间未到,邯郸战役一场大败,秦国河内之地悉数丢失,秦昭王恍然大悟,一张老脸无地自容,一怒之下,将白起罢官夺爵赐死杜邮。

比如身为太后却芈月却公开与人私通,还生下两个儿子,这等劣行被秦始皇他娘学来,更是青出于蓝,竟理直气壮封嫪毐长信侯,至嫪毐叛乱数百人枉死,从这个方面讲,我们还不得不承认,还是芈月心狠手辣点对国家百姓有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何说道光是最抠门的皇帝?他是怎么节俭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道光朝的大臣们穿着破衣烂衫上朝是一种清正廉洁的表现,当着大众的面吃糟烂变质的食物更是会被百姓当成父母官的美谈。据说,这种时尚道光他爹嘉庆也搞过一阵子。在道光朝,常规的鲜丽衣服没有哪个官员敢于穿上身,这样的衣服价格比较低,甚至要卖出去,就得像电视剧里那样,作旧,把新官服泥里土里可着劲儿地糟践,那些越是

  • 清朝雍正:中国最后一位吃长生药而死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坐拥天下,有文武百官的前呼后拥,犹如众星捧月的感觉,无比荣耀;再者,还有太监侍女们伺候着,随叫随到,怡然自得;此外,三宫六院来去自如,吃喝玩乐一应俱全,随心所欲。如此逍遥自在,快活人生,真是神仙般过的日子,因此他们最怕面对的就是死亡,故而在他们心中便滋生出了长生不老的念头,于是他们就开始一门心思

  • 韩信对汉朝贡献那么大?那为何人生却只是个悲剧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韩信是想成为汉之齐太公的,认为自己凭借自己的功劳,刘邦必不忍夺其齐国。所以才在楚汉相持未决的情况下,最终选择助刘邦攻灭项羽。结果在项羽败亡后不久,韩信的下场却极其凄惨,不但没有成为汉之齐太公,反而身死族灭。其实是韩信错估了形势,错看了刘邦。刘邦不是项羽,是想统一天下的,是想做秦始皇而不是齐桓公或者楚

  • 史上最苦命的皇后:身居后位61年被侄子推翻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王政君,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汉成帝刘骜的生母。有传言说,王政君母亲怀着王政君的时候,梦见月光照在自己胸前。王政君长大后先后嫁了两人,两个人都死了。父亲给王政君算命,占卜之人说王政君命格贵不可言。父亲一合计,就把王政君送进皇宫做了家人子。王政君很幸运,皇太子刘奭宠爱的司马良娣过世,皇帝皇后为他选新人。因

  • 明太祖朱元璋因子孙多而引起哪些意外的麻烦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朱元璋开创基业,要万世传承,需要设计一种可靠的制度,他参考历代的作法,格外强调分封制度。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一份诏书中说:“然治天下之道,必建藩屏,上卫国家,下安生民。”又说:“众建藩府,所以广磐石之安;大封土疆,所以眷亲支之厚。”朱元璋先后三次分封诸子,第一次在洪武三年四月初七。此时朱元璋一共有十个

  • 乾隆一生为何写四万多首诗?是因为好大喜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在国人心目中,对乾隆皇帝的第一印象,除了琼瑶奶奶的《还珠格格》以外,恐怕就是他不断地下江南了。近些年来,在荧屏上晃来晃去的大辫子中,己经有好几个版本的《还珠格格》和乾隆皇帝下江南了。但还有不少国人不知道的是,乾隆皇帝还是中国乃至世界的诗歌高产冠军呢!乾隆一生究竟写了多少诗?一说是39340首,一说是

  • 大汉王朝:汉元帝的一致命弱点造成了西汉的衰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西汉的历史,一般以宣、元之间为一界线,分为两个时期。宣帝是“中兴之主”,维持了西汉平稳发展的局面,但从元帝开始,西汉开始衰落,所谓“元、成、哀、平,一代不如一代”。元帝的性格与他的先世伯祖汉惠帝刘盈非常相似。他们都柔弱仁慈,而柔弱仁慈的人是最不适宜做皇帝的人。可以说就是他这一性格弱点造成西汉衰落。当

  • 朱元璋热衷于法律宣传 康熙推广圣谕十六条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从明朝开始,在国家的基本法典《大明律》里,就专门设立了“讲读律令”的条文;在《大清律例》中,亦有同样的条文。此外,明太祖还颁行了《大诰》和《教民榜文》等,供人学习和了解。再者,读书人不仅要读《大明律》、《大诰》以及《教民榜文》等,而且科举考试也会考到相关法律。最后,在民间社会的乡饮酒礼上,还要宣讲皇

  • 南宋英雄岳飞的背嵬军:五百精兵破金军十万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背嵬军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统领的一支精锐骑兵部队,挂帅的是其子岳云。对于背嵬军的解释,岳飞之孙岳珂在《鄂国金佗粹编》卷二十二《淮西辩》中称:“背嵬之士,先臣之亲军也”。 南宋赵彦卫撰写的《云麓漫钞》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

  • 为什么说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最值得记住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建立后,从首任皇帝朱元璋到明宣宗朱瞻基,6任皇帝,前后60年,均以后宫活人殉葬。活人殉葬之后,新皇帝就会给这些死去的宫女追赠一些头衔,表彰她们的行为,并下发一道通知:“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明史》113卷 )《明史》(113卷)说,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