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扬州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 擒斩1800人保住京师

扬州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 擒斩1800人保住京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177 更新时间:2023/12/7 14:56:12

由范冰冰、张丰毅等主演的《武媚娘传奇》自开播以来,连破收视纪录。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在她执政期间一度开创了武举制度,正是由于她的开创性贡献,千百年来历朝历代通过武举制度,延揽了大量的人才。

而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扬州,历史上不仅出过不少文状元,也出过武状元。根据记载,有史可考的扬州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就是明朝大将许泰。在大明朝现有史料可考的52名武状元中,许泰是官职最高的一个,也是唯一被皇帝收为义子、唯一被赐国姓(朱)、唯一被封爵的武科状元。

曾被当朝皇帝收为义子,并被赐国姓

许泰其人

“扬州在历史上一直以历史文化名城著称,文墨书香气息浓重,然而扬州人不光文采出众,武举也丝毫不差。”文史专家朱福烓告诉记者,历史上扬州的第一位武状元就是出于明孝宗弘治时期的许泰。据介绍,许泰是扬州江都人,在大明朝现有史料可考的52名武状元中,许泰是官职最高的一个(左都督,正一品),也是唯一被皇帝收为义子、唯一被赐国姓(朱)、唯一被封爵(安边伯,永定伯)的武科状元。

明孝宗死后,明武宗继位,河北地区爆发了著名的“刘六刘七起义”。农民军纪律严明,迅速发展到数万人。由于河北地区邻近当时的首都北京,因此这场农民起义使得朝野震惊,明武宗急忙下令各地边将率兵救援京师,因此许泰也带兵回援。正当许泰赶到涿州的时候,起义军连败朝廷军队,并且迅速逼近京师。这时候许泰迅速截击农民军,并且乘胜擒斩1800人,最终京师得以保全。“起义军被平定以后,许泰晋升署都督同知,并留在京城,侍奉在明武宗左右。后来他又被明武宗收为义子,赐国姓,所以许泰又被称为朱泰。”文史专家这样向记者介绍。

祖孙三代皆为名将,青史留名

“明代的武举虽然开始得比较早,但是制度一直没有确定下来。直到成化十四年(1478年),才根据文科的惯例,设立了武科乡、会试。”文史专家韦明铧告诉记者,明代武举一直没有殿试,也没有设立一、二、三甲的区分。“明代武职多半由世荫承袭,此外还有很多靠行伍起家的,因此武举在明代只是个补充形式,所以,明代武举人才不多。而许泰能成为武状元,实属难得。”

不仅如此,许泰和他的父亲许宁、爷爷许贵,祖孙三代都是名将。据了解,许泰的父亲许宁是明英宗正统年间著名的边将,他曾率孤军击退寇军,并且在河套地区多次击败敌军,由于战功赫赫,不到十年就官升为大将。许宁死后,只留下了一个独子,那就是许泰。

俗话说,虎父无犬子,像许泰祖孙三代这样都是名将的家庭实属不多见。由于明代武职多半世袭,许泰的爷爷许贵便世袭羽林左卫指挥使。明英宗时期,也先进犯山西,许贵跟随名将石亨多次与也先交战。后来,明朝经过“土木之变”,元气大伤。许贵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依然死守重镇大同,并且多次击退也先的进犯,捍卫了边疆的稳定。许贵死后,明英宗下令辍朝一日,以示恩宠。“许家自许贵、许宁到许泰,都捍卫了明朝的边疆,并抵御外侵。祖孙三代都被载入《明史》,像这样祖孙三人在正史上都有传的并不多见。”据文史专家介绍。

杨谦曾获康熙丙戌科武状元

扬州回族武状元

“清朝建立后,武举在制度上基本沿袭明代的,具体的程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重视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明朝。”文史专家朱福烓表示,清代的武官也很重视世袭和行伍选拔,但是科举的数量也占到了很大比例,而且越来越多。“正是由于政府对武举的重视,使得很多民间的习武人士都热衷于参加武举,因此清代的武举选拔出了很多优秀的人才。”

根据统计,清代的武举,自顺治三年开科,到光绪二十四年截止,一共产生了112名武状元。“这些武状元的姓名都有记载,但目前能确知其籍贯者只有90多人。这其中就包括清代扬州唯一的武状元杨谦。”朱福烓告诉记者,杨谦是扬州的回族人。“回族是以尚武勇健著称的民族,所以清朝历来注意从回族中选拔武备人才。”据介绍,杨谦先获乡试的第一名,也就是中了解元,然后又获武状元。可以说是连中“二元”,一时荣耀至极。

扬州还有哪些状元?

历史上共出过5位扬州籍的文武状元

除了许泰和杨谦,扬州历史上还出过其他3位文武状元。包括敢于弹劾宰相的宋仁宗宝元元年的状元吕溱;宋徽宗重和元年间白捡到个状元的幸运儿王昂;宋高宗时期独占鳌头的李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李世民与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废弃长城?有何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长城就像一条游龙,横亘东西万余里,雄踞于中国北方广阔草原与千万亩耕田之间。虽然它早已化作历史的陈迹,却一直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象征,长城作为军事防御设施,被历代帝王沿用长达两千余年,可是到了清朝康熙年间,长城却被废弃了,这是为什么呢?康熙皇帝又为何不需要长城了呢?不过觉得长城用处不大的并非只有康熙

  • 宋太祖赵匡胤为何离奇死亡?其背后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湘山野录》中说,开宝九年10月,一个雪夜里,赵匡胤急召他的弟弟赵光义入宫,兄弟二人在寝宫对饮,喝完酒已经是深夜了,赵匡胤用玉斧在雪地上刺,同时说:"好做好做",当夜赵留宿寝宫,第二天天刚刚亮,赵匡胤不明不白地死了,赵光义受遗诏,于灵前继位。《烬余录》说,赵光义对赵匡胤的妃子花蕊夫人垂涎之久,趁赵匡

  • 南宋皇帝宋恭宗赵显是怎样死的?赵显生平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最初,元世祖忽必烈对赵显母子还算礼遇,将赵显封为瀛国公,忽必烈对赵显最初的印象不错,甚至将公主嫁给他。似乎赵显的一生虽然因为失去皇位而遗憾,但能在优渥安宁的生活中渡过一生,也算是亡国之君不幸之中的万幸。然而,事与愿违。民国史学家孟森认为:元朝统治的一大缺憾是马上打天下,马上治天下,没有能够更好的管理

  • 昭襄王嬴稷是怎么时候死的?嬴稷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秦国的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的国都邯郸,不能攻克,于是派遣王龁代替王陵,仍不能攻克,于是围攻邯郸,赵国震恐,向各国乞求援助。楚国派大将黄歇营救赵国,魏国派大将晋鄙营救赵国,秦昭襄王嬴稷派遣使臣对魏安釐王魏圉说:“敢有参战的人,我会把兵力移过来一起打。”魏圉害怕了,命令晋鄙将兵力屯积在邺

  • 秦昭襄王嬴稷是怎样击破楚国的?利用楚怀王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秦昭襄王八年,秦昭襄王邀楚怀王在武关(陕西商州商南)会面结盟,途中突然劫持楚怀王到咸阳,强迫楚怀王割巫郡(重庆巫山)、黔中郡(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的地给秦国,楚怀王愤怒拒绝,于是昭襄王拘留了楚怀王不让他回去,秦国任命齐国的孟尝君田文为秦相。秦昭襄王九年,秦昭襄王嬴稷听信谗言,准备杀了田文

  • 建文帝朱允炆退位后去了哪里?建文帝下落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1、自焚说据永乐年间《实录》和《明史稿》的记载,建文帝继位后,即用兵部尚书齐泰和大常卿黄子澄谋,定策削藩。领兵在外、身为燕王的朱棣立即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南下,发起“靖难之役”,不到四年,燕王即挥师渡过长江,兵临南京城下,建文帝求和不允,只好死守,但是他的主帅李景隆却打开金川门迎燕王大军入城,满朝

  • 石弘是谁?历史上唯一被强行逼上龙椅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位的诱惑力不知道让多少人头破血流、魂断九泉,演绎了多少了惊心动魄的厮杀、肝脑涂地的夷戮和腥风血雨的战争,最终成功者甚少,失败者却不胜枚举,可见,为了做皇帝,得付出了一定的沉重代价。然而,历史上却有一位本是皇位继选者,但又自愿让位,不想做皇帝的人,后来被强行地逼上龙椅,做了皇帝,如

  • 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究竟是怎样被俘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兵部尚书邝埜一再要求驰入居庸关,以保证安全,但王振不准。土木堡地势高,无泉缺水,土木堡之南十五里处有河,被瓦剌军占据,将士饥渴难耐,挖井二丈仍无水。隔日瓦剌军队包围土木堡。也先遣使诈和,并主动撤离,以麻痹明军。英宗不疑有诈,遣曹鼐起草诏书。王振下令移营就水,当明军大军移动时,饥渴难忍的军士一哄而起,

  • 让一代霸王项羽陷入四面楚歌境地的计策是谁出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四面楚歌,作为一个经典的故事成语,最早出处是来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这里司马迁用白描的手法,叙述了战争的情况,而四面皆楚歌则是真的按字面意思来理解,只是在后世运用中,四面楚歌的象征

  • 揭秘:明代宗朱祁钰为什么不舍得啥朱祁镇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宗,姓朱,名祁钰,明代宗,后人称之为景泰帝,他是明宣宗朱瞻基的二儿子,明英宗朱祁镇的弟弟。明代宗的母亲是贤妃吴氏,相传吴氏是带罪之人,被充入宫中成为侍女,偶然被明宣宗临幸,生下了朱祁钰。但是因为吴氏是带罪之人,所以明宣宗只能将她安置在宫外的大宅院内,直到明宣宗快要驾崩,才将二人接回宫,托付给张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