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善长都已经退休了,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他?

李善长都已经退休了,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他?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51 更新时间:2024/1/16 7:44:01

李善长都已经退休了,朱元璋为什么还要杀他?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说起李善长,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辅佐朱元璋平定了天下。因能力强,且深得朱元璋信任被任命为宰相,敕封为韩国公。按道理来说,李善长本应该凭借着自己的劳苦功高与尊崇的地位安享清福,颐养天年。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昔日的明朝开国元勋,却在人生暮年的时候被朱元璋以“有星变,须诛杀大臣”为借口送上了不归路。

几百年来,李善长之死被认为是明朝历史上最大的政治冤案,而李善长本人也就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典型的政治牺牲品。看到李善长的悲惨遭遇,我们不禁会问,李善长退休之后无权无势,70多岁了也不想造反,可为何朱元璋还是要杀他呢?

关于李善长之死,长期以来很多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它和胡惟庸案联系起来。但其实这并不严谨。要知道,从胡惟庸被杀到李善长自杀,时间跨度长达十年之久,如果仅仅是从此案本身来解释李善长的死因的话,则无法解释李善长在胡惟庸死后如此之久才遭此劫难的。

当然了,也有很多人认为,这只是朱元璋为了剪除功臣,从而好让自己的皇位得以顺利继承下去而已。此外,还有人将其归结为是朱元璋的病态心理和雄猜好杀的性格特点。但是这些说法,个人主观因素比较强,确实不够准确严谨。

在笔者看来,李善长之死主要和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与李善长为代表的开国文臣集团的互动关系有关。而正是这种所谓的互动关系,才是胡惟庸案和李善长之死的真正原因的关键所在。那么,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互动关系呢?

我们知道,在明朝的众多开国文臣集团中,宋濂刘伯温和李善长一直以来都处于领袖地位,但这三个人的命运却有所不同。其中,宋濂为人低调,很少在朱元璋面前诋毁参奏其他的大臣,也不会任意向外界说起自己与朱元璋之间的谈话。此外,宋濂还是一个饱学之士,在明朝建立之后主要负责《元史》的编撰工作,还负责教授太子读书。

从现存的史料来看,宋濂也没有什么政敌或者是党羽。按理来说,像这样的大臣应该是不会对朱元璋造成任何政治上威胁的,但即便如此,宋濂还是遭到了朱元璋的监视,并且还对他实施了打击。后来还因受到胡党的牵连,惨遭流放,最后死于流放的路上,可谓是下场悲惨。

而与宋濂相比,刘伯温为人就要稍微高调一些了。比如有一次朱元璋问刘伯温:“我朝文章,何人为首?”刘伯温回答说以宋濂为第一。接着朱元璋又问谁是第二,刘伯温则答道:“则臣不敢多让!”刘伯温的意思就是自己排第二。

所以我们会看到,刘伯温这种当仁不让的性格,注定他不会甘心于像宋濂那样要远离政坛,但是这也使得他在后来明朝的政治斗争中越陷越深。

而相比这两人来说,李善长早在明朝建立之初就已经掌握了人事大权,他不仅经常协调武将之间的关系,甚至还向内廷推荐了像大儒宋濂等人。所以由此我们也能看出,李善长在众多开国功臣的人脉功底还是挺深厚的,而他的地位也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和忌惮。特别是在李善长担任丞相期间,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除了皇帝朱元璋,就是李善长地位最高了。在这个时候,中书省已经尽数落到了李善长手中,朝中大权也尽归李善长之手。

对于朱元璋来说,这是绝对不能被允许的,于是便开始提拔胡惟庸,来牵制李善长等人。胡惟庸自认为朱元璋十分信任自己,于是便开始利用朱元璋赋予他的权力来结党营私,而最终也落得像杨宪一样的下场。

虽然说胡惟庸勾结李善长谋反一事并不属实,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却是非常之密切的。胡惟庸是经过李善长的推荐之后,才从原来的宁国知县晋升为太常少卿,后来才迁任到丞相之位的。李善长与胡惟庸关系密切,两人不仅是远亲,同时也都同属于淮西集团,因此朱元璋也才会重视两人的往来,并且想着自己随时可以借打击胡惟庸来将李善长给牵扯进去。

不过后来在胡惟庸案发之后,便有人上奏朱元璋要求处死李善长,但是朱元璋以念及旧情为由给拒绝了。此时的朱元璋想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解决他和李善长之间的矛盾。不过在后来,李善长援救自己被胡惟庸案牵连的党羽,彻底激怒了朱元璋,从而导致了自己的杀身之祸。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朱元璋与李善长长期的缓和关系,促使李善长放松了警惕,因此便自觉不自觉地动用起了自己的政治资源,庇护自己的党羽,从而触犯了朱元璋的神经。随后,朱元璋便以“肃清余党,榜功臣五十七人”的残忍方式,彻底解决了这场长达二十多年之久的政治斗争。

其实总的来说,李善长和朱元璋的矛盾,从本质上来说是由于两者拥有的行政资源不对等造成的。身为国家的统治者,朱元璋自然希望自己能够尽可能地将大权全部都掌握在自己手里,而手中拥有者丰富政治资源的李善长自然也不肯善罢甘休。不过,资源不对等所引发的首先是造成对抗,而不会产生冲突,但等到对抗到了一定限度,便就会造成冲突了。

明朝建国后,李善长虽然和朱元璋一直都处于权力对抗状态,但说到底并没有形成冲突。不过在后来的时候,由于李善长的错误举措,彻底激化了君臣之间的矛盾,从而便将自己推向了灭亡的深渊之中。综上便是朱元璋为何要杀李善长的原因所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夏桀在位期间有哪些魏征举措?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夏桀,姒姓,名履癸(一名癸),夏后氏,夏朝末代君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是帝发之子,桀是其谥号,故史称夏桀。帝发死后,桀继任夏朝君主之位。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夏桀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为政举措社会制度夏桀时期的中国,整个社会分成三大阶级:奴隶主阶级、奴隶阶级和平民 阶级。奴隶

  • 桀:夏朝末代君主,他将夏朝推向了灭亡的境地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夏桀,姒姓,名履癸(一名癸),夏后氏,夏朝末代君主,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是帝发之子,桀是其谥号,故史称夏桀。帝发死后,桀继任夏朝君主之位。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夏桀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桀在位时,各国诸侯已经不来朝贺。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民不聊生,危机四

  • 三国时期被列入庙享名单的蜀汉将领都有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历史上能坐上武庙的,都是名动天下的人物。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尊太公望(姜子牙)为武成王祭典与祭孔子的文宣王庙相同。太公尚父庙更名为武成王庙,简称武庙。当时武庙的主神是太公望,以张良为副祀,包含张良在内的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坐

  • 道光帝选择奕詝为皇位继承人到底是因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旻宁,原名绵宁,清朝第八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 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自古以来封建王朝的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往往会采取嫡长子继承制。但是清朝建立以后,却几乎没有什么嫡长子继承的情况出现。清朝的皇帝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有很大的自由,往往会选择自己认为合

  • 雍正皇帝登基之后住在哪里?为何要搬去养心殿?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作为九五至尊,一言九鼎,让人羡慕不已,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故宫最为中国皇权的象征,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者和最高典范,其中的建筑更是秉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思维的中轴线思维,对称之美一直都是中国传统审美的重要方式。但是故宫那么大,皇帝住在哪?顺治皇

  • 历史上康熙帝妃子熙嫔是什么出身?她的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俗话说帝王最是多情,我爱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是满清王朝,提起这个王朝就不可能绕过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这三个皇帝缔造了封建王朝最后的盛世---康乾盛世。尤其是康熙,很多人应该都看过二月河的《康熙大帝》,从这本书了解了康熙。康熙的一生也算是

  • 司马奕: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黜的皇帝,育有三子却被污蔑有痿疾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被权臣废黜的皇帝,例如西汉海昏侯刘贺、汉儒子刘婴等等。东晋时期也有一位被权臣废掉的皇帝,也是东晋唯一一位在位期间被废掉皇帝,他就是晋废帝司马奕。司马奕是晋成帝司马衍的次子、晋哀帝司马丕的同母弟,他出身当年就被封为东海王,司马丕登基后,司马奕被改封为琅琊王。升平五年(361年)五月

  • 康熙的迁界令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康熙的迁界令带来了哪些影响呢?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人无完人,这个世界上没有纯粹的好人,每个人在一生中总会有那么一两件被人诟病的事情,而在历史上,由于身份的特殊性,皇帝的一些举动也常常会被拿来评判,他们的功过因为因为有历史这团迷雾的笼罩,常常也会引发很多争议。我们今天就来谈一谈清

  • 历史上曹操攻打荆州时刘璋在在做什么?为何不援助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璋是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攻破三郡乌桓,也彻底清除了袁氏势力。在此基础上,曹操开辟玄武池训练水军。六月,曹操废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基本平定北方后,兵锋转而南向。七月

  • 历史上袁术的实力有多强?他称帝靠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袁术字公路,汝南汝阳人,袁绍之弟。“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有句话叫“穿上龙袍也不像太子 ”,形容一个人徒有其表,毫无内涵,即便被强行推到高位,也坐不稳,更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三国时期著名的枭雄袁术就是如此,作为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代表人物,后人提到他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