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怒砸魏征的墓碑是想悔婚吗?为何要悔婚

唐太宗怒砸魏征的墓碑是想悔婚吗?为何要悔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217 更新时间:2024/1/15 7:01:26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下令以一品官的规格操办他的葬礼,还把魏征的画像放置到凌烟阁,经常前去凭吊赋诗。他还派人立起了魏征碑,亲自撰写碑文。

然而仅仅半年之后,唐太宗就亲手制造了“砸碑悔婚”的风波。他下旨解除了衡山公主与魏征长子魏书玉的婚约,还砸毁了魏征的墓碑。这一举动不仅震惊朝野,还为后人留下了唏嘘的样本。

唐太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据记载,魏征生前支持太子李承乾,并大力举荐了原来的中书侍郎杜正伦和吏部尚书侯君集。然而,魏征死后,李承乾竟冒险举事,想发动第二个玄武门之变,争夺皇位,无奈失败。杜正伦和侯君集均为太子党,两人一个被贬,一个被杀。唐太宗想到两人都是魏征举荐,便怀疑魏征也参与了结党营私。这时,曾颇受魏征器重的褚遂良一看形势不对,便主动告发魏征生前曾把给皇帝的奏疏拿给自己看。太宗听后更加恼怒,终于亲手推倒了魏征碑。

有些学者考证认为,唐太宗之所以如此迁怒于魏征,与当时的山东贵族以及关陇集团有关。当时,魏征的责任是接洽和监视山东贵族和关陇集团,以达到分合操纵各大政治集团的目的。而魏征推荐出身山东盛门的杜正伦为相,还举荐属于关陇集团的侯君集出任武将,相当于集合了东西文武的社会势力。

魏征的行为不仅越过了太宗给的权限,而且有纠合势力结党谋权之嫌,令太宗无法容忍。即便此事在魏征死后爆发,太宗还是采取了极端的措施。

时隔半年多,唐太宗决意对高句丽用兵,并自负地说,魏征生前劝他不要东征高句丽是无稽之谈。不久,太宗出兵失利,倍感惭愧,便对群臣说:“如果魏征在的话,绝不会让我犯这样的错误。”他一边自省,一边又下令重立魏征墓碑,并让魏征的儿子承袭魏国公的爵位。

看起来,尽管这对君臣在阴阳之隔后有过令人痛心的决裂,但终因唐太宗的悔过而获得圆满的结局。然而,史书记载的这些均符合事实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矛盾究竟在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直谏难免犯颜,甚至让君王下不了台。魏征的直言让唐太宗既不能忽视,又夹杂着怒、怕、无奈的复杂情感。唐太宗当政期间,社会逐渐发展,出现了升平景象。太宗本人也逐渐滋长了一些奢侈作风。在众多大臣的歌功颂德之下,太宗决定到泰山顶上举行封禅大典(帝王祭告天地的庆功大典)。这时,魏征又站出来反对,让太宗很不高兴。

  • 揭秘:武则天究竟是怎样心狠手辣的达到目的的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亲手把女儿给掐死,并嫁祸于王皇后,高宗一气之下把皇后打入冷宫,后来被武则天暗中杀死。当时朝廷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首的元老大臣势力强大,唐高宗的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外廷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很多大臣反对唐高宗废王立武,武则天前进的道路也因此充满艰辛。

  • 武则天生平简介 女皇武则天究竟是怎样上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生平简介: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

  • 唐太宗早年期间都经历过哪些战争?唐太宗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唐太宗李世民,据唐朝史记记载:太宗皇帝是开皇十八年12月戊午(公元599年1月23日)出生于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是唐高祖李渊与窦皇后的二子。隋朝末乱世,李渊和李世民父子趁势于晋阳(今山西太原)起兵,兴建唐朝。公元617年(大业十三年)六月,与其兄李建成率兵攻西河(今汾阳),首战获胜,促使

  • 秦二世胡亥登基之后是怎样残忍的杀害手足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长兄扶苏。胡亥和赵高、李斯一起伪造了诏书送到在北面边境戍守的扶苏和蒙恬处,假诏书斥责扶苏和蒙恬戍边十几年,不但没立战功,相反还屡次上书肆意非议朝政。扶苏更是对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于怀、怨恨不已,所以对扶苏赐剑自刎。蒙恬对扶苏的行为不进行劝说,实为对皇帝不忠,也令自尽。

  • 秦始皇时期的“焚书坑儒”对当时有着怎样的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秦朝不仅“焚书坑儒”,还下“挟书令”,藏有儒家经典者治罪,因之在秦代无传授和学习儒家经典者。今文经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很不重视儒学。至惠帝时,废除“挟书令”,儒家思想言论这个禁区开始松动。从这时起,到文帝时期,一些尚存的老儒依靠记忆,口头传经。弟子们因找不到书籍,就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将老儒背诵的经典本

  • 秦始皇为何会焚书坑儒?秦始皇焚书坑儒大揭秘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便加强中央集权。在完成政治上的诸多加强控制的举措之后,秦始皇便开始了精神上的控制。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为群臣及众多的儒生大排酒宴。在宴会上,围绕着是否实行分封制,众多儒生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丞相王绾、博士生淳于越等人主张实行分封,而丞相李斯等则赞

  • 李白有官不当,为何天天喝酒四处闲游?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白为什么要喝酒才能写诗,李白曾经担任过什么官,李白当了多久的官

    李白有官不去当天天喝酒四处闲游是怎么回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特别青睐遍访名山大川,足迹踏遍大江南北的名人。一位是天下闻名的明代地里学家、游览家和文学家——徐霞客。另一位是大家都很是熟习的“诗仙”李白。徐霞客能够随处旅游,那是人家有追求,追求是精力层面的

  • 李白和杜甫为什么不是唐宋八大家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李白杜甫不是唐宋八大家吗,为什么唐宋八大家里没有李白,杜甫李白为什么不是唐宋八大家

    李白和杜甫为什么不是唐宋八大家?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唐宋八大家全称是唐宋古文八大家,提起唐宋八大家就会想起:“三苏韩柳王曾修”。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以及三苏等四人是宋代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 王莽的头颅怎么会被保存了两百多年?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莽的头颅在哪个博物馆,王莽头颅是真的吗,王莽头颅照片是真的吗

    王莽死后头颅被保存了两百多年是怎么回事?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历朝历代中,统治时间最短的应该当属李自成的大顺政权,他仅仅是当了一天皇帝便落草而逃。而作为封建王朝的始祖,大秦王朝尽管十分强大,但是它的寿命也是很短,不过短短15年便在秦二世手中灭亡了。在两汉之间也有一个存在了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