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白真的早就预料到了安禄山要造反吗?

李白真的早就预料到了安禄山要造反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2186 更新时间:2024/1/7 5:19:27

李白真的早就预料到了安禄山要造反吗?感兴趣的读者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一个朝代,经过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唐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不过唐朝在后来便遭遇了安史之乱,经过这场内乱之后唐朝的实力大减,从此唐朝也逐渐走线衰弱,可以说安史之乱是唐朝的转折点。历史上有很多人早就跟唐玄宗建言说安禄山会造反,这其中不但有张九龄王忠嗣杨国忠等大臣。事实上,最早预见安禄山会造反的人居然是唐朝的大诗人李白。

唐朝的这些大臣我们就不说了,这些大臣嘴里说的话没人知道真假,大臣为了自己的利益经常在朝堂上打嘴炮,内容无非就是你要造反。所以这些人说有人造反,还真不见得就是真的预料到会造反。上述的唐玄宗的大臣都十分讨厌安禄山,毕竟安禄山十分宠爱安禄山,让他们心里不舒服,但是他们说人家造反却没有什么证据,这就很尴尬啦。说到这里就要说李白了。

李白在752年的时候,在一次游玩的时候去过一次范阳,也就是幽州地界,这里可是安禄山的大本营。李白在这里看到安禄山非常飞扬跋扈,因此李白认为这个人的野心十分大,不会只甘心做一个节度使,肯定会造反的。在离开之后,李白专门写了一首诗叫做《幽州胡马客歌》,我们知道安禄山不是汉人,而是正经的胡人,因此李白这首诗中的胡马就是暗指安禄山。“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写出了安禄山在当时十分嚣张,“疲兵良可叹,何时天狼灭”则说出李白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国家会因为他而遭受祸乱。

李白为什么能够认定安禄山会造反呢?其实这也和李白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首先就是李白自己的曾经做过两次官,但是李白为人豪爽,因此这两次当官的经历都很失败,但是李白也经过在官场上的磨砺,有了很敏锐的政治直觉。还有一点就是李白当时只是一个老百姓,当局者迷古往今来就是如此。李白作为一个旁观者当然更能清楚地到问题的所在。

还有一点就是李白其实也不是纯汉人,他也是有胡人血统的,因此他才能洞察出同是胡人的安禄山的小心思。你也许会问:李白既然早就返现安禄山要造反,为什么不告诉皇帝?其实李白自己也无能为力,因为安禄山是唐玄宗身边的大红人,之前那些说安禄山图谋不轨的人可都被唐玄宗罢官免职流放了,前车之鉴还在,这个时候说他造反不是自讨没趣吗?

李白面对这样的局面只能选择逃避,他每天都寻仙问药,希望逃避世间的混乱、在安史之乱爆发后,我们知道李白的剑法高超,但是他早已对唐朝皇帝失望,因此他并没有参军报国,而是跟着老百姓一起逃到南方,这也反映了李白经过政治上的失意之后十分消极,对皇帝的不信任。

其实唐朝的“安史之乱”爆发前,就已经有过三位高官向唐玄宗说过安禄山可能会谋反。据《旧唐书》记载,张九龄就曾经因为讨厌安禄山的“狡黠”,所以告他“面有逆相”且有“狼子野心”王忠嗣也曾因为李林甫对自己“日求其过”,于是告他的亲密同伙安禄山日后“必反”而杨国忠因为担心安禄山与自己争夺相位,因此多次向皇帝面前说其悖逆之状”。但其实这三个人,都只不过因为安禄山与自己的利益发生了冲突,所以捏造了个莫须有的罪名,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任何安禄山谋反的证据。但是,有一个人却早早的就看出了安禄山的谋反心理。这个人就是“诗仙”李白。

在古代,把“谋反”的帽子强扣在别人头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政治斗争手段。在个人喜恶、个人利益、个人权欲面前,无论是风度翩翩的张九龄,异常奸诈的李林甫,还是粗鲁霸道的杨国忠,都把颇受皇帝宠爱的安禄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都欲除之而后快。因为没有真凭实据,所以他们的说法均属主观臆断和恶意诬陷。

其实,最早预见安禄山谋反的人是李白。天宝十一年(752)十月,李白在游历途中去了一趟范阳,即幽州,也就是安禄山的大本营,亲眼目睹了安禄山的嚣张气焰,客观地预见了安禄山谋反的必然性。离开幽州后,李白写了一首诗,题为《幽州胡马客歌》,诗中的“胡马客”暗指安禄山,“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写出了安禄山的飞扬跋扈,“疲兵良可叹,何时天狼灭”则道出了自己的忧国之思。

李白之所以有这种敏锐觉察和正确判断,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其一,李白经过两次官场上的失败,政治警惕性有了进一步提高;其二,李白被“赐金还山”后身处局外,更容易清醒地认识问题;其三,李白与安禄山都具有胡人血统,更容易洞悉同族人的心思。流放夜郎遇赦后,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也回忆了当年他在幽州的所见所闻。“戈”和“鋋”均为古代兵器,李白用一句“戈鋋若罗星”,犀利地揭露了安禄山跃跃欲试的狼子野心。

对于如此重要的军事情报,李白既没有上报朝廷,也没有密奏皇帝。应该说,李白有难言之隐。当时,安禄山正红得发紫,昏聩的唐玄宗对他百般信任和恩宠,连御史大夫和当朝宰相都扳不倒他,李白一个被谗逐的文人,所说的话又有多少分量呢?再者,王忠嗣、杨国忠因为说过安禄山的坏话,一个被贬职,一个遭白眼,如果换了李白,恐怕只有被砍头的份了。所以,一句“心知不得语”,反映出了李白当年心存畏惧、有话难诉的矛盾和尴尬。

把话放在心里面,把预见写在作品中,是李白对自身的无能为力,最后无可奈何的一种选择。此后,李白继续他的游山玩水,继续他的求仙访道,甚至想用“栖蓬瀛”的方式来避世。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后,剑法高超的李白不但没有投军报国,反而选择了和其他普通百姓一样仓皇南奔,甚至认为“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国难当头,李白的这种退缩逃避的做法,既反映了李白在政治上的消极和绝望,也反衬出了在盛唐表象下的黑暗和腐朽。所以即使李白早早看出了安禄山的谋反之心,但却只以消极的态度去对待,对于唐朝后来的发展,终究还是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孙膑与自己的师兄庞涓之间的关系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孙膑是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鬼谷子》是古代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一部宝贵的财富,《鬼谷子》这本书的内容包括了方方面面,鬼谷子本人也是智慧集大成者。现今是学习国学文化的热潮,因此越来越多的人认识《鬼谷子》,并且深刻地感受到它的魅力。鬼谷子是一

  • 刘表废长立幼的真相是什么?这么做有何目的?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刘表,字景升,汉末群雄之一。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国志》中记载:(魏)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当时曹操未立太子,曹丕为

  • 王平被诸葛亮提拔后,是如何拯救蜀国江山的?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王平字子均,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忠义礼信的代表,三国时期,他为了复兴蜀汉,完成刘备的遗愿,付出了许多。有人对诸葛亮的能力还提出过质疑,觉得他在历史上被过誉了,但其实他已经做到了自己最好的一面,无愧于刘备。诸葛亮死

  • 汉冲帝刘炳:东汉娃娃皇帝,两岁继位,三岁就去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寿命榜上寿命最短的五位皇帝分别是东汉质帝刘缵(8岁)、南宋少帝赵昺(7岁)、元宁宗懿璘质班(6岁)、东汉冲帝刘炳(3岁)、东汉殇帝刘隆(220天)。下面就来详细说说汉冲帝刘炳的故事吧。东汉时期的皇帝大多短命,东汉第九位皇帝汉冲帝刘炳就是其中之一。刘炳出生于143年,是汉顺帝刘保

  • 清朝入关后封了几个藩王?康熙为何只镇压了三个?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人物

    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下面由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朝代,虽然是狼狈退出历史舞台,但清朝在统治期间也有骄傲的政绩。就拿削藩来说,那是多少个朝代都头疼的事情,而清朝康熙皇帝一鼓作气镇压三个藩王。皇太极入关之后,想要攻打明朝

  • 解密刘备称帝的真相 刘备称帝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刘备称帝真的是一手策划的吗?刘备是不是真的走投无路?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话说,东汉末年时期,曹操获得的政权不是用谋篡一词,而是得用代理一说,毕竟,当时的曹操可是得到了“认可”,而之后的主动“主动禅让”,可谓是顺应天意,这在后世王朝的更替中

  • 秦始皇为何隐瞒自己的身世?秦始皇是私生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秦始皇给后世留下了四个谜团:第一个是他的长相之谜,史学界围绕他身形是猥琐还是高大英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二个是性格之谜,秦始皇是凶狠残暴还是雄才大略,在史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第三个是求仙之谜;第四个是私生子之谜。然而,在所有的谜团之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秦始皇私生子之谜。那么,秦始皇究竟是不是私生子

  • 徐昭佩竟因一事被逼着跳井 尸体裹席休弃回娘家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有人说,所谓红颜薄命,不过是因为红颜更容易被关注到,那些相貌平平的女子亦有很多不幸、颠沛流离,却往往湮没不闻。从古至今,社会给女子自由选择的空间一直不大,无论貌与不貌,才与不才,能幸福的比率一直都很低。皇后被休弃只有出家一条路可走,贵族小姐的父亲犯了事,往往会被卖入青楼。仿佛女子只有这几个去处。李世

  • 田秀英美貌惊人不输香妃 竟因与皇后口角而死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扬州的灵山秀水,孕育出一个大美人,她是明代崇祯年间最漂亮的一位妃子,生得纤细、比较柔弱,又有点清高,而且比较沉默寡言。史书载,田秀英自幼生而纤妍,性寡言,多才艺,琴棋书画、骑马打猎、吹箫调丝,无所不精,长相甜美可人,更重要的是她天生带香,“虽酷暑热食,或行烈日中,肌无纤汗,枕席间皆有香气”,深得信王

  • 刘秀是刘邦的血脉身为帝王 比汉武帝还要会打仗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汉朝,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王朝之一,自古至今以来,少数民族称谓中原人为汉人,由此可见汉王朝的伟大,其文化符号嵌入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血脉之中。虽然刘邦是个流氓出身,可是刘邦却成为一位开国帝王,在刘邦的子孙中有三位人物最出名,一个是汉武帝刘彻,一个是光武帝刘秀,一个是昭烈帝刘备。若要说刘邦的子孙中谁最会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