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春秋五霸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国力究竟有多强

春秋五霸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国力究竟有多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95 更新时间:2024/2/7 19:07:34

1、齐桓公

齐桓公(公元前716年-前643年10月7日),春秋五霸之首,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春秋时代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吕氏,名小白,是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是齐僖公禄甫的三儿子,其母为卫国人,在齐僖公长子齐襄公和其侄子公孙无知相继死于内乱后,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成功,即国君位为齐桓公。

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促进国家的统一,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逐渐强盛。

齐桓公是公元前685年即位的,他在政治、经济上作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强大起来,最先成为霸主。

由于齐桓公率兵击退戎族、狄族的进攻,又率齐、鲁、宋等八国之师破蔡伐楚,阻止楚军北进,他的威信由此大增,公元前651年,他大会诸侯于葵丘(今河南考城),订立盟约,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

2、晋文公

晋文公(是《左传》载公元前671年-前628年;《史记》载公元前697年-前628年),汉族,姬姓,名重耳,初为公子,谦而好学,善交贤能智士,后受迫害离开晋国,游历诸侯,在齐国受到齐桓公热情招待,齐桓公死后齐国混乱,重耳逃出齐国,漂泊19年后终复国,杀怀公而立。

勤王事于洛邑、败楚师于城濮,盟诸侯于践土,开创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文治武功,昭明后世,显达千秋,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个称霸的霸主,亦为后世儒家、法家等学派称道。

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成王率领楚、郑、陈等国军队围攻宋国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宋国派人到晋国求救,晋文公采纳了部下的正确意见,争取了齐国和秦国参战,壮大了自己的力量,而后,又改善了晋同曹、卫的关系,孤立了楚国。

这时,楚国令尹(官名,相当于宰相)子玉大怒,发兵进攻晋军,晋文公为了避开楚军的锋芒,以便选择战机,命令部队向后撤退九十里,古代军队行军三十里叫做一舍,九十里就是三舍,晋军“退避三舍”,后撤到卫国的城濮(今山东省憋县),城濮离晋国比较近,补给供应很方便,又便于会合齐、秦、宋等盟国军队,集中兵力。

公元前632年4月, 晋楚两军开始决战,晋军诱敌深入,楚军陷入重围,全部被歼,城濮之战创造了在军事上先退让一步,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此后,晋文公请来周襄王,在践土(今河南广武)和诸侯会盟,周天子策封晋文公为“侯伯”(诸侯之长),并赏赐他黑红两色弓箭,表示允许他有权自由征伐,晋文公成了中原霸主。

3、宋襄公

宋襄公(?-前637年)春秋时宋国国君,子姓,名兹甫,公元前650年至637年在位,宋襄公是宋桓公的儿子,宋成公的父亲。

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宋襄公因此声名鹊起。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与楚国争霸,一度为楚国所拘,前638年,宋襄公讨伐郑国,与救郑的楚兵战于泓水,楚兵强大,宋襄公讲究“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后再战,结果大败受伤,次年伤重而死,《史记》中记载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

4、楚庄王

楚庄王(?—前591年),又称荆庄王(出土的战国楚简文写作臧王),芈姓熊氏,名侣(一作吕、旅),谥号庄,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最有成就的君主,春秋五霸之一。

庄王之前,楚国一直被排除在华夏文化之外,自庄王称霸中原,不仅使楚国强大,威名远扬,也为华夏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形成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楚庄王自前613年至前591年在位,共在位23年,后世对其多给予较高评价,有关他的一些典故,如“一鸣惊人”等也成为固定的成语,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在齐国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强盛,齐国宏落后,楚国便向北扩张与晋国争霸。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率军在邲(今河南郑州)与晋军大战,打败晋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

5、秦穆公

秦穆公(前682年—前621年),一作秦缪公,嬴姓,赵氏,名任好,秦德公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春秋时期秦国国君,前659年―前621年在位,在《史记》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还是缪氏祖宗。

秦穆公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为谋臣,击败晋国,俘晋惠公,灭梁、芮两国,扶持晋文公,实现秦晋联盟。

晋文公死后,联盟瓦解,秦晋对抗,后分别在公元前627年崤之战(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和公元前625年彭衙之战(今陕西白水东北)中两次被晋军大败,秦东进的路被晋牢牢地扼住。

秦穆公非常重视人才,其任内获得百里奚、蹇叔、由余、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等贤臣良将的辅佐,还曾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时出兵攻打蜀国和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晋国称霸的时候,西部的秦国也强大起来,秦穆公企图向东争霸中原,但由于向东的通路为晋所阻,便向西吞并十几个小国,在函谷关以西一带称霸,史称“称霸西戎”,“兼国十二,开地千里”(《韩非子·十过篇》),以后,吴国、越国相继强大,争霸于东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清代南京的“福尔摩斯” 智破诡异“断舌奇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南京在历史的叫法,历史上叫南京,南京在清朝叫什么名字

    袁枚(1716-1798)岀生在杭州,字子才,号简斋,中年辞官后,归隐江宁(南京)小仓山随园,世称随园先生,死后葬在城中百步坡。乾隆三年(1738) ,袁枚中举,次年中进士选庶吉士,三年后因满文考试不及格,被清廷外放江南任知县,先后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县令。六年后因擢升无望,又不甘“为大官作奴”

  • 商朝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商朝是汤建立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商朝在历史上的意义,一举灭夏建立商朝的是,商朝的发源地

    商朝的创建者是商汤(?—前1588年),在位30年(前1617年—前1588年在位),其中17年为商国诸侯,13年为商朝国王,今人多称商汤,又称武汤、天乙、成汤、成唐,甲骨文称唐、大乙,又称高祖乙,商族部落首领,子姓,与有莘氏通婚后,运用贤臣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以亳为前进据点,积极治国,准备灭夏。当

  • 禹是如何改变禅让制让自己的儿子启继承帝位的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禹是不是鲧的儿子,大禹为何传位给自己的儿子,尧舜禹都是禅让制吗

    禹的父亲——鲧,却是一位失败了的英雄,相传鲧曾受尧指派,负责治理洪水,他用筑堤挡水的办法,试图堵住洪水,但堤坝坍塌,造成了更大的水患,治了九年也没有成绩。舜摄政后视察治水情况,“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古史传说往往以为,鲧用堵水之法治水失败,其子禹用疏导之法获得成功,事情简单而明确。其

  • 书圣王羲之气量极窄 遭人耻笑后竟被活活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羲之为什么至今没人超越,书圣王羲之的书法特点,王羲之人品有多差

    三国英雄周瑜是气死的,这,我们都知道;可是史上第一书法家王羲之,也是被气死的,想来,真为之叹气。王羲之不是被别人气死的,是被自己气死的。实际上,周瑜也不是被别人气死的,也是被自己气死的。周瑜若大气一些,若大度一些,没有一股“既生瑜,何生亮”的羡慕嫉妒恨的恶劣情绪,又何至于被诸葛亮气死?王羲之也算是得

  • 揭秘:秦始皇嬴政为什么要把宫殿取名“阿房宫”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秦国秦始皇住的宫殿是,嬴政为啥叫秦始皇,秦始皇嬴政是谁的儿子

    第一种观点秦王嬴政小时候在邯郸城生活爱上一个邯郸女子,名阿房,秦皇统一天下后想立她为后,却遭到众大臣反对,只因她是赵女,阿房为了不让嬴政为难,上吊自杀,秦皇为了纪念这位他深爱过的女子,因而起名阿房宫。第二种观点有人认为阿房一名是由于宫址靠近咸阳而得名的,“阿,近也,以其去咸阳近,且号阿房。”第三种观

  • 为何说扶不起的刘阿斗实际上是个大智若愚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阿斗为什么扶不起来,阿斗真的扶不起来吗,刘阿斗是刘备与谁生的

    刘备白帝城托孤之后,年仅17岁的刘禅继位,开始与诸葛亮这个“相父”共事。在历史上多有前朝皇帝临终托付朝中重臣辅助下一任幼君之事,如公子异人让吕不韦辅助嬴政,顺治将幼小的玄烨托付给鳌拜等四大辅臣。而吕不韦跟四大辅臣中的鳌拜拥兵自重,把持朝政大权,甚至越俎代庖,视皇帝为无物,结果招来杀身之祸。诸葛亮做的

  • 三国历史上左慈是何许人也:是神仙幻化而来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三国人物之前世今生,左慈成仙了吗,左慈是神仙吗

    左慈是《三国演义》的一个最神秘的人物,他是一个道士,更是传说中的世外高人,得道成仙,是三国里面唯一符合玄幻色彩的人物,虽然三国本身就是一部民间演义,不是正史。但是里面的人物都是在历史上确有其人的,难道作者怕他的故事不够精彩,故意创造出这样一个神仙出来引人注目吗?其实不是,左慈也是历史上确有其人的,在

  • 秦始皇都创立了哪些国家制度?秦朝制度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建立的那套制度是什么,秦始皇用的是什么制度,秦始皇创立了哪些制度

    创皇帝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国家。秦王嬴政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为这个国家的第一个皇帝,后世子孙代代相承,递称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乃至万世皇帝,废除谥号,规定皇帝自称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 秦始皇为何着迷于长生不老?为求仙都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关于秦始皇长生不老的传说,秦始皇仙药,秦始皇为什么求仙

    统一六国后,商鞅变法时极力反对的各方面的学派、人才都纷纷来到秦国服务,可能秦始皇采用了“秦国特色的商鞅变法”,造成秦帝国各种迷信盛行,其中黄老道家、阴阳家,他们综合儒、法、道诸家的学说,提出所谓“五德终始说”,尤其得到秦始皇的信任,秦始皇于是认为秦是水德,周是火德,水能克火,因此秦得天下,从齐燕来的

  • 秦始皇嬴政统一六国又是怎样创造大秦帝国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嬴政统一六国后做了什么,为什么秦始皇能统一六国,嬴稷和嬴政是什么关系

    秦始皇建国称帝,继续执行孝公变法以来商鞅的法家政策,加强君主专制,削弱旧贵族势力,提拔由军功而上升起来的贵族,秦帝国的土地所有制基本上仍维持西周的“王有”土地制,而变“王有”为“国有”。秦始皇于公元前216年命令全国农民自报占有田地的实际数额,以便征收赋税,又实行即使是平民,只要有军功也可授予土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