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在古代皇帝的驾驭之术是什么样的?

在古代皇帝的驾驭之术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4147 更新时间:2024/3/10 21:03:20

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下面我爱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提到忠臣,与之相对的就是奸臣。皇帝重用忠臣自然有利于朝政。若是皇帝重用奸臣,可能给人的感觉,皇帝就是昏君,虽然这没有错,但也并非全对。

对于奸臣,不仅昏君、暴君重用,就连一些雄才大略的开明之君,有时也会一度的重要奸臣。甚至有的皇帝明知道是谁是奸臣但还是重用。相反的,皇帝明知道谁是忠臣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打压。

那问题就来了,在古代,皇帝明知道谁是奸臣,为什么却不铲除奸臣呢?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皇帝之所以明知是奸臣而不铲除反而重用。这就是古代皇帝的驾驭群臣之术,换而言之就是皇帝是在忠臣奸臣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以谋取自己皇权最大的利益。

在古代朝廷中,是以皇帝为主、臣子为辅。历来忠臣、奸臣都是相互制衡的,有忠臣,就会有奸臣,这是古代朝廷不变的定律。

皇帝虽然地位尊贵、高高在上,但正所谓是高处不胜寒,皇帝这个职业也是一个很危险的职业,皇帝表面上看着尊贵无比、拥有生杀大权,但在皇帝内心却常胆战心惊。

因为皇帝的宝座太尊贵、太有诱惑力。皇帝总是担心有人对他的皇帝宝座虎视眈眈,生怕哪天自己会被人从帝位上拉下来。所以,他需要在朝中掌握一种驾驭群臣之术,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忠臣和奸臣之间的相互制衡,让他们打的不可开交,自己则在中间坐收渔人之利。

当忠臣快胜利时,皇帝就时不时的打压下忠臣,然后亲近奸臣,不至于让奸臣一蹶不从而导致忠臣一方坐大。因为有的奸臣、权臣就是因为曾经是忠臣立了大功后,而变的利欲熏心从而成了奸臣的。

就算有时皇帝会为了社稷杀了当时的大奸臣,但皇帝为了后期制衡功臣,后来还会“培养”出一个专门和忠臣作对的奸臣。总之是不能让忠臣一方做大。

反之,当奸臣压过忠臣的时候,皇帝就会时不时的警告奸臣而保护忠臣,不至于让朝堂之上尽是奸臣。因为皇帝清楚的知道,治理国家、真正忠于朝廷、真正为朝廷做事的还是忠臣,所以就不能让忠臣尽绝。

忠臣虽然确实是为朝廷做事,但若只用忠臣,忠臣势力就会变大,皇权则会相对的削弱。若只有皇权与忠臣之权,两方都想要势力,就会有所冲突,忠臣实力过大就会影响皇权,。比如皇帝在施行一些政令的时候就会被左右。甚至在朝堂上,当皇帝提出意见时,还会出现没人支持、忠臣反对、以至于不能顺利执行的局面。

所为,这时皇帝用一些奸臣来抵抗忠臣,当皇帝提出意见时,这些奸臣就会迎合皇帝,从而让皇帝不那么势单力薄。而且当忠臣提出不合君心的意见时,奸臣则会反对忠臣的意见,这样就不至于忠臣掌握朝局。

当然,皇帝也不笨,他心里清楚,真的能辅佐自己治理天下的人,还是需要靠忠臣。所以他并不对忠臣斩尽杀绝,只是让奸臣跟他势均力敌。同样的。皇帝也不会让奸臣做大以至于危害朝廷,所以皇帝就又需要用忠臣来压制奸臣的实力。

如此,在皇帝、忠臣、奸臣之间,就形成了鼎足之势。皇帝居中寻求鼎足之点,以博取皇帝的最大利息,这也就是皇帝的驾驭之术。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奸臣都有一个特此,就是不仅善解人意、会迎合皇帝,而且还有一定的才能。他们通过窥测君心,然后从皇帝的立场做事,自然得到皇帝的宠信。再则他们又善于拍马屁,虽然皇帝知道那是奸臣的溜须拍马,但在皇帝看来还是非常的受用。

反之忠臣则不同,忠臣不喜溜须拍马,他们是从朝廷安危、社稷安危、天下安危出发,不考虑皇帝的个人好恶,如此纵然忠臣是出于好意,但在一定程度上说,却是违背了皇帝的心意,如此皇帝心中自然不乐意。

皇帝心中不开心后,却可以从奸臣那里寻求畅心,因为奸臣可不管朝廷社稷安危,他们注重的是皇帝开不开心。

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东方朔》这部电视剧,在这部剧中,汉武帝明知东方朔忠义、有才能、能给朝廷做事,但就是不让他做大官,甚至还时不时的敲打东方朔。但却又不让东方朔离开和死去,因为他知道自己还用的到东方朔。汉武帝为了让东方朔老老实实的,所以他明知乾坤子是个奸臣,却总是让他压东方朔一头,这就是汉武帝的驾驭之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在蜀汉担任过庲降都督这一官职的人是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庲降都督是蜀汉针对南中地区的防备、安抚、镇压的长官“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汉末三国时期,魏蜀吴都设立了多个都督,以此来镇守边境。比如曹魏有荆州都督区、扬州都督区等,东吴有信陵督、西陵督、江陵督、巴丘督、蒲圻督、夏口督、沔中督等多个都督区。与此相对应的是,蜀

  • 大阿哥胤禔是什么人?雍正登基后是如何对待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九子夺嫡是九子夺嫡。接下来我爱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清朝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经历几代人奋斗的漫长过程。从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到皇太极定都盛京,谁也没有想到满人真的能够取代大明建立帝国。满人在顺治时期进入中原,定都北京,建立清朝,虽说名义上面是中华帝国的正统政权,但实

  • 长孙无忌在李治登基三年后就准备拥立太子,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命运跌宕起伏,险象环生,最终能够坐上女皇的宝座,是多种因素加成的结果。这其中武则天的老公李治,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李治,武则天在李世民死后,很可能要

  • 严嵩的仕途之路是什么样的?最后的结局又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严嵩字惟中,号介溪,江西分宜人,明朝权臣。这是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嘉靖二十年不上朝,为何一直能把朝政牢牢控制手上,这和他制衡术玩到出神入化不无关系。嘉靖帝把大臣放置于天平两边,今天左边加点砝码,明天右边也增加的重量,手下的大臣虽然手握大权,却保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嘉靖仍然能

  • 唐高宗李治废掉王皇后的原因是什么?背后有何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王皇后(?-724年),唐玄宗李隆基的原配皇后,后来被废,废后被赐死。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古代,哪怕是普通人家休妻重娶,都不是件容易事情,更何况是备受瞩目的皇室,尤其是在明清以前,大多数皇后背后都有着自己的政治势力,每次废后的背后其实都伴随着血腥的政治博弈。唐高宗李治“废王立武

  • 南宋右丞相梁克家简介:编撰完成了福建地理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刘晔身为曹操帐下谋士之一,他的才能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刘晔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战略家。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刘晔,他可是曹操账下顶级谋士之一,其料事如神,对天下大势分析的很透彻,常常能一语说中要害。他是曹魏政权的三朝元老,是当时曹魏的一个著名战略家。当然,郭嘉也是曹操账

  • 南宋著名史学家徐梦莘简介:编成了《三朝北盟会编》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董昭对曹魏的建设做出了多大的贡献?是什么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曹操手下可谓人才济济。就武将来说有五子良将与曹魏宗室,就文臣谋士来说有司马懿、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陈群等人。其中,在曹操的谋士之中,董昭虽然人气比不上这些人,但他却是曹操取代汉室建立曹魏政权的首席功臣。董昭(156年-236年7月4日),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

  • 明宣宗朱瞻基在出生时有何异象?朱棣为何那么偏爱他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古时候的神话传说中,天象异变必然会发生大事或贵人出生。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明宣宗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炽的嫡长子。大明朝的第五任皇帝,其在任期间励精图治、知人善用,使得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史学界将他和他的父亲朱高炽在位的时期称为“仁宣之治”,与历史上的“成康之治”、“文景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