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皇帝为百万私房钱 竟丢掉大明的万里江山

崇祯皇帝为百万私房钱 竟丢掉大明的万里江山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364 更新时间:2023/12/18 0:37:54

崇祯的私房钱:一六二七年,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十七岁受遗命继承皇位。接这个烂摊子的时候,整个大明朝如同行驶在汪洋中的一条船,通体千疮百孔,形将倾覆。崇祯皇帝每天旰食宵衣,夜以继日地批阅奏章,治理朝政,节俭自律,不近女色。尽管他天天生活在操劳、恐惧、痛苦、烦躁与焦虑之中,也无力堵住四处冒水的漏洞。

即位初年,为节省国库开支,崇祯皇帝下令大幅度地裁撤边防驿站、免官税。为缩减宫内开支,他把宫中万历时所储藏的上等辽参拿到集市上卖掉,用来补贴国用。同时,他还常常派人到宫外去从民间采买物品,详细查问物价。崇祯皇帝自己的衣服破了也舍不得更换,以至于某日听讲官讲书时,他穿的内衣袖子破损不堪,露在外面很不雅观,只好不时把它塞进去遮掩。就是这样一位节俭的皇帝,其私藏的皇银内帑数目却非常惊人。

网络配图

甲申年正月(一六四四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农民政权,百万大师攻陷平阳和太原后进逼北京。惊恐万状的崇祯皇帝特地召见吴三桂的父亲吴襄等户部、兵部的要员们,商量调关外的吴三桂入关勤王。吴襄给崇祯皇帝算了一笔账:如果调吴三桂进卫北京,需要一百万两银子的军费,而国库的账上只有区区四十万两。对此,大臣们反复上疏恳求,希望崇祯皇帝拿出自己的皇银内帑以充军饷。皇银内帑,也称皇帑,说白了就是皇帝的私房钱。拿自己的私房钱办公家的事,对一向节俭抠门的崇祯来说,无异于剜却他的心头肉。他向大臣们哭穷:“内帑业已用尽。”左都御史李邦华眼看社稷已危,皇帝还如此吝惜那些身外之物,比崇祯还着急,也顾不得话不好听:“皮之不存,将附焉?”崇祯皇帝听后,却潸然泪下:“今日内帑难已告先生。”皇帝老儿都流眼泪了,大臣们还有什么话说?

资金缺口无处弥补,想再从百姓头上搜刮,时间来不及了,也没有充足的地盘和执行的官吏。无计可施的崇祯皇帝只有在大臣身上打主意──号召群臣募捐。

皇帝老儿为了自己的江山都不肯出钱,那些早想给自己留条后路的大臣们自然更不肯干。崇祯虽然悭吝如铁公鸡,但脑子并不笨,深知万事开头难,有人率先垂范就好办。于是,他派太监徐高通知周皇后之父、国丈嘉定伯周奎,让他捐十万两白银,起个表率作用。

网络配图

没想到周奎眼见得女婿将受灭顶之灾,也不肯伸出援手,只是一个劲儿地哭穷,坚称没有。最后,徐高实在看不过去,愤然而起,说:“老皇亲如此鄙吝,朝廷万难措手,大事必不可为矣。即使广蓄多产,后来何益?”周奎无奈之下只好答应勒紧裤带捐献一万两。崇祯皇帝觉得太少,要他拿出两万。周奎不敢再讨价还价,却暗地里进宫去向女儿求援。皇后答应帮他出五千两,并劝他尽可能满足崇祯皇帝要求的数额。

可就是这本身出自崇祯“私房钱”的五千两银子,周奎还趁火打劫,雁过拔毛,只取出其中三千两捐了,净得两千外快。皇帝的老丈人都捐了,其它人再不掏腰包实在说不过去。出任首辅多年的魏藻德,家藏万金,只拿了五百两银子意思意思。不过,与这些叫苦装穷的大臣阁老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个住在彰德门外的六十多岁的老汉。他不肯做“大顺”政权的顺民,于是将自己平生所得──四百两白银全部捐献给朝廷,充作军饷。崇祯皇帝闻听大喜,将有名无实的“锦衣千户”官衔赐给老汉。可怜这老汉的“锦衣千户”仅做了一天,次日崇祯皇帝便以发覆面光着一只脚自缢于煤山,大明江山宣告易主。

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从崇祯皇帝的宫内搜出白银是多少呢?时以工部员外郎的官衔管理节慎库的赵士锦在他的《甲申纪事》一书中说:“贼载往陕西金银锭上有历年字号,闻自万历八年以后,解内库银尚未动也。银尚存三千余万两,金一百五十万两。”节慎库为工部矿银的收入仓库,主要提供宫廷使用。赵士锦的说法应该是可信的。至于捐一文钱都肉疼的国丈周奎呢,城破后,农民军从他家中搜出的现银就多达五十三万两,果然应了徐太监“广蓄多产,后来何益”那句话。

网络配图

为了节省一百万白银而丢掉三千多万乃至无法估价的万里江山,这本是一笔再简单不过的明白账,可自幼聪明好学的崇祯皇帝到死也没有算清楚。也就在明王朝灭亡的这一年的年初,崇祯皇帝召见阁臣时曾悲叹道:“吾非亡国之君,汝皆亡国之臣。吾待士亦不薄,今日至此,群臣何无一人相从?”问题的答案可能很多,但他如何对待处理私房钱的态度肯定是其中一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朝薛礼征东:为唐朝成功击败高句丽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人物

    薛礼,字仁贵,唐朝人。薛礼简介里称他是河东薛氏世族,祖上曾在南北朝时期担任过显赫官职。传到薛礼父亲时,家里已经落魄了。因此薛礼在30岁时还是碌碌无为。不过他力大无比,并且因为从小习文习武的关系,与一般人有很大差别。图片来源于网络贞观十八年,唐太宗想亲征高句丽,积极备战,四处征召士兵。薛礼的妻子柳氏便

  • 唐高宗的儿子中有几个先后登上过皇位?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是长孙皇后生育的嫡三子,本来皇位是轮不到李治的头上的,但是由于嫡长子李承乾和嫡次子李泰相继被废,作为嫡三子的李治于是成为了皇位的继承人,李治生性善良,心地柔软,正是因此太宗李世民才将皇位交给了李治,希望他能够善待李氏子孙。图片来源于网络公元6

  • 因为四个字北宋超级学霸王安石把状元丢了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的郭翀(读chōng)因为颜值低,丢了状元,让这位老兄郁闷了好多年。其实,历史上眼看状元就要到手却失之交臂的例子还有一些,最值得深思的当属北宋超级学霸王安石的故事。网络配图王安石名列唐宋八大家,文章、功业都称得上震古烁今,这是多数人都知道的事情,但他差一点夺得状元的故事,则不那么为人熟知。王安石

  • 最有作为的芝麻官黄霸: 从小吏一步步升到相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在古代,县令这样的“芝麻官”非同小可,是“造福一方”不可或缺的官员,是整个“传送带”中的关键环节。古代的“芝麻官”,被升迁或革职都是常事,在官场能走多远,关键还看自己的德行。图片来源于网络从小吏一步步升到相位,黄霸被称为“国家栋梁”黄霸,西汉阳夏人,史学家班固曾评论说:“自从汉朝建立以来,要讲治理百

  • 袁崇焕之死:崇祯帝为什么将袁崇焕活剐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明朝著名将臣袁崇焕,千古以来,功罪难定。即使是清朝乾隆皇帝已经下令将袁崇焕的冤屈洗净,却仍然无法消除人们心中的疑惑以及偏执。那么,袁崇焕真的是汉奸吗?我们应该这样给予袁崇焕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呢?图片来源于网络袁崇焕不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政治素养,都算是很好的。在袁崇焕刚刚进入官场时,为官清廉,为百姓做出

  • 乾隆帝最为宠信的汉人不是纪晓岚而是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在影视剧中,和珅和纪晓岚是一对生死冤家,为大家提供了众多的笑料,但在乾隆帝时期,纪晓岚可以说是乾隆的高级玩伴,而和珅则是管家,两个人的地位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不仅如此,乾隆最为宠信的汉人也并非纪晓岚,而是他——刘统勋。网络配图说起刘统勋好多人都觉得陌生,但他有个儿子叫刘墉,就是《宰相刘罗锅》里的那个刘

  • 元朝最后大将王保保:唯一击败过常遇春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王保保哪个朝代的这一问题毫无争议,王保保是元朝的人。史料记载王保保是北元著名将领,曾经率领元军成功的平定了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为元朝立下了汗马功劳。图片来源于网络身为元朝大将的王保保,在身世上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王保保的蒙古名字是扩廊帖木儿,有人称这是北元当时的皇帝元惠帝赐给王保保的名字,即王保保实

  • 靠1只猫和10个处女他做了皇帝 还开创盛世!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自赵光义开始到靖康之辱,宋朝的皇帝就没有一个出自于赵匡胤这一支,“靖康之辱”时,宗室多人被俘,赵光义子孙几乎覆灭。康王赵构逃过一劫,后登基称帝,是为宋高宗。赵构儿子元懿太子又因为苗刘之变而死,在以后的多年里,赵构一直试图再生,可惜没成,无奈之下,赵构只能从太祖那一支里选个接班人。直接说肯定不行,所以

  • 蜀中大将张嶷:战功赫赫却不为人知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自五虎将死后,蜀国后期猛将乏人,所以有“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一说。后期诸葛亮北伐,身边都是魏延、马岱、张翼、张嶷、王平、廖化等武将。其中张嶷可以说是智勇双全、有胆有谋。他平南蛮、定越嶲,开通了从越嶲郡到成都的大路。他最终带病战死,后主刘禅为之流涕。网络配图张嶷字伯岐,巴郡南充国人,二十来岁的时候

  • 史上一心只为百姓服务的皇帝 以仁治国的典范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一国之君。我们痛恨那些昏庸无道的皇帝,我们赞扬那些勤政爱民的皇帝。都说皇帝仁德的背后都有自私的一面;都说即使是勤政爱民的皇帝也有阴险黑暗的一面;都说封建社会的帝王没有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祉的……网络配图其实,也有一心想着国家和人民,从不在乎自己得失的皇帝。这个皇帝有名,但不是最有名的;人们称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