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死于缺心眼的三国一流名将颜良:他因何而死?

死于缺心眼的三国一流名将颜良:他因何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646 更新时间:2024/2/12 3:16:51

当大将首先要智勇兼备,武艺好,只是一个因素,两军对垒,能不能出奇制胜,靠的是胆识和谋略。袁绍手下大将颜良死就死在缺心眼上。颜良很厉害,也深受袁绍本人的器重,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真的是不费吹灰之力,可惜毙命于关羽之手,实在让人可惜。

网络配图

颜良很厉害,河北四名将之首,与文丑张郃等人齐名,看看张郃最后在曹操手下何其威武,你就知道当年的颜良绝对不是吃干饭的。书上说起颜良也是赞不绝口的:操先提五万军亲临白马,靠土山紥住。遥望山前平川旷野之地,颜良前部精兵十万,排成阵势。操骇然,回顾吕布旧将宋宪曰:“吾闻汝乃吕布部下猛将,今可与颜良一战。”宋宪领诺,绰枪上马,直出阵前。颜良横刀立马于门旗下;见宋宪马至,良大喝一声,纵马来迎。战不三合,手起刀落,斩宋宪于阵前。曹操大惊曰:“真勇将也!”魏续曰:“杀我同伴,愿去报仇!”操许之。续上马持矛,径出阵前,大骂颜良。良更不打话,交马一合,照头一刀,劈魏续于马下。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诸将栗然。

曹操手下一流大将徐晃败北,自然让老曹吃不好睡不香。不过那个战败曹操大将的颜良却因此而沾沾自喜,于是在关羽手下惨败。书上写道:操见连斩二将,心中忧闷。程昱曰:“某举一人可敌颜良。”操问是谁。昱曰:“非关公不可。”操曰:“吾恐他立了功便去。”昱曰:“刘备若在,必投袁绍。今若使云长破袁绍之兵,绍必疑刘备而杀之矣。备既死,云长又安往乎?”操大喜,遂差人去请关公。关公即入辞二嫂。

二嫂曰:“叔今此去,可打听皇叔消息。”关公领诺而出,提青龙刀,上赤兔马,引从者数人,直至白马来见曹操。操叙说:“颜良连诛二将,勇不可当,特请云长商议。”关公曰:“容某观之。”操置酒相待。忽报颜良搦战。操引关公上土山观看。操与关公坐,诸将环立。曹操指山下颜良排的阵势,旗帜鲜明,枪刀森布,严整有威,乃谓关公曰:“河北人马,如此雄壮!”关公曰:“以吾观之,如土鸡瓦犬耳!”

网络配图

操又指曰:“麾盖之下,绣袍金甲,持刀立马者,乃颜良也。”关公举目一望,谓操曰:“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耳!”操曰:“未可轻视。”关公起身曰:“某虽不才,愿去万军中取其首级,来献丞相。”张辽曰:“军中无戏言,云长不可忽也。”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大惊,不战自乱。

那么颜良为何死于关羽之手:

其一,关羽为报曹操恩德,心气就有了,一路杀入本阵,气势达到巅峰,而颜良在自己力弱的情况下看见关羽如此威武心理就已经怯了,人之常情,他方欲问时应当也是想拖一下,重新振作气势,而关羽此时停的下来吗?很明显不能,他的气势已经起来了,那一刀是当时天时地利人和联合的一刀,而颜良气势已衰,体力也疲惫,一刀绶首也可以想象。

网络配图

其二,偷袭。谁都没想到关羽一声不坑突然骑马冲刺过去,袁绍军还没来得及反应,颜良还没来得及闪开,关羽一下就将颜良刺死了。三国时期还没有大刀这种长柄重武器,而像《三国演义》中的偃月刀是要双手拿着猛砍的,单手是没法快速,将颜良这种级别的猛将杀死的。所以关羽应该用的是长矛这种轻灵、尖锐的武器单手猛刺颜良的,毕竟三国时期骑兵三宝都没出现,最多只有单边马镫,所有必须要有一只手牵着马,保持平衡,不然在高速冲刺下,必然会掉下来。

其三,颜良的误会。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可见,颜良的确是一个缺心眼子,两军对垒,比的是智谋,何必在于姓字名谁,家乡居住。只要能打胜仗,不就行了。俗话说大将和主帅一个德行,看看袁绍,再看颜良,都是缺心眼子,焉能不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大器晚成”的人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大器晚成”原意是大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成器,后来常用以比喻一个人成材成名较晚。三国时期,袁绍身边有一位门客,名叫崔琰(yǎn),他就是最早大器晚成的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崔琰从小学习武艺,不过直到二十三岁才开始读《论语》、《诗经》等书籍。崔琰为人耿直,很有见识,朝廷的官员们对他十分推崇,连曹操都很敬重

  • 三国曹操能成为一代枭雄何德何能?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东汉末年,时逢乱世,群雄并起,有志之士,或待价而沽,或揭竿而起,你方唱罢我登场,要么名垂青史,要么建功立业。曹操,三国时与刘备、孙权争天下的枭雄,凭借过人的智慧,杰出的用人之道,最终统一北方。三国鼎立中,为什么曹操能三分天下有其二?《三国演义》中,曹操曾与袁绍纵论时局时, 曹操说:“吾任天下之智力,

  • 朱元璋反腐狠招:把烧开的锡水灌入贪官嘴里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人物

    泥腿子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好不容易坐定江山。为了守住江山,他想出了一系列招数来管理官员们,还培养了一支“皇家秘密警察部队”——锦衣卫。昨天,明史专家马渭源作客《市民学堂》时感慨:明初的官员不好做,衣食住行都有严格标准,对于贪官,朱元璋从不手软。当时有一系列酷刑,譬如剥人皮,洗刷人肉,抽肠,阉割……图片

  • 揭秘关羽兵败荆州后刘备为什么不去救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对于蜀汉政权来说,关羽失荆州是一个致命伤。它使得诸葛亮精心设计的《隆中对》战略规划未能实现,“兴复汉室”最终也成了泡影,蜀国因此一蹶不振。关于蜀汉在荆州战役中为何不发救兵的问题,《三国志》中没有记载,大多数人认为是来不及救。然而到了近代,章太炎提出了一个惊人的看法,说是由于关羽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

  • 朱元璋反腐政策属“拍脑袋”型只抓小吏不抓大官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人物

    提起反腐,现代人常会把“制度建设”四字放在嘴边。有人撰文,为了让文章更有说服力,又喜欢拿古代的事来做例证,动辄说中国传统社会只讲人治,所以,在反腐问题上,“制度建设”云云仿佛是一个极度稀缺的东西。图片来源于网络其实,这都是不折不扣的想当然。设计出一种监察官吏的制度,使官员在监督之下奉公守法,在中国有

  • 揭秘:嘉靖皇帝重用贪官严嵩有何用意?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严嵩,中国古代著名的贪官之一。可是哪怕严嵩贪污了多少银两,嘉靖皇帝依然重用他。这背后有什么特殊的用意呢?图片来源于网络严嵩(1480-1565),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号介溪,嘉靖时期专擅朝政达二十余年。明世宗奉道教神仙,政事荒怠。严嵩侍奉虔诚,善写应制文词,颇受宠信,被擢为首辅。他握权久,通引私人

  • 我有一个梦想!揭秘古代那些拥有奇葩梦想的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皇帝是九五至尊,所以基本上想要什么有什么,美女,金钱,权力...只要是一个普通人所梦想得到的,皇帝基本都能轻轻松松能达到。是不是站在人生巅峰的皇帝就没有了别的梦想?古往今来,拥有梦想的皇帝比那些想长生不老的皇帝多得多,而且拥有奇葩梦想皇帝也不在少数!1、梦想当一个成功马贼的皇帝网络配图五代十国时期,

  • 芈月助力赢稷夺政权!赢稷的一生也是逆袭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芈月传》热播,关于剧中立太子之事已经逐渐被提上日程,很多人都开始关注,芈月的儿子赢稷最后是否能够登上王位,而赢稷最后是否能够成为一位明君。图片来源于网络赢稷是历史上的秦昭襄王,他是秦惠文王的儿子,也是秦武王的同父异母弟弟。本来秦惠文王驾崩以后,秦武王名正言顺登上王位,但是正如剧中剧情展示的那样,秦

  • 朱元璋到底是不是明教最大的叛徒?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明教自唐朝传入中国以后,历经几百年,在民间一直广为流传,元朝后期,朝廷腐败民不聊生,韩山童和刘福通以明王出世开始了全国范围的农民起义,号称红巾军,可惜起义不久韩山童被元军杀害,刘福通后来便以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就是小明王)为王,继续革命的道路,全国各地纷纷响应,郭子兴响应小明王的号召在濠州起兵造反,此

  • ​历史上最​会花钱​的皇帝​,1年花8亿万钱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当下,我们经常说一句话:有钱就任性。古代的某些皇帝也一样,他们坐拥天下,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在历史上,南北朝齐国有一位叫萧昭业的皇帝,他是文惠太子的长子。齐武帝即位后封萧昭业为南郡王。萧昭业善于写隶书,武帝欣赏之余诏令他不得随意写字,以此来使他的字显得珍贵。萧昭业谈吐风雅,在朝廷的名声很好。当时诸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