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史上最传奇最成功的太监:北宋童贯

揭秘史上最传奇最成功的太监:北宋童贯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854 更新时间:2024/1/22 0:01:44

童贯,开封人,字道夫,号称北宋“六贼”之一。童贯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般的悲喜剧色彩。他的一生中,开创了几项中国历史之“最”: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太监;中国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太监;中国历史上获得爵位最高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出使外国的太监;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册封为的太监。

网络配图

长相英俊

人们对童贯的印象,大概都来自于《水浒传》。当时童贯官拜掌控朝廷军事大权的枢密使,围剿梁山草寇责无旁贷。然而,当他统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的时候,却中了十面埋伏,被杀得只身逃回了汴京。但是至于童贯长得什么样,书中就没有详细描述了。其实翻一翻《宋史》,首先就能看到对童贯的外貌描述。

其人有三大特点:第一是“颐下生须十数”,颐,便是下巴,也就是说童公公的下巴不同于一般公公,他的下巴是“生须十数”,可毕竟还是比不过一般的成年男人,所以胡子可以数的清楚,只有稀稀拉拉的“十数”。但如果按照古人“须长为美”审美标准,童公公仅凭这“十数”便足以笑傲群宦了。第二是“状魁梧,伟观视”,说明这位童公公不但英俊,而且很魁梧,看上去还很伟岸,委实是一个“长身丽人”。第三是“皮骨劲如铁”,双目炯炯有神,面色黢黑,一眼望去,阳刚之气十足,不像是阉割后的宦官。这可能和他年近二十岁才净身有关。

“仗义疏财”

童贯为人出手相当慷慨大方,只是他仗义与疏财的对象都是那些后宫嫔妃、宦官、宫女,以及能够接近皇室的道士、天子身边的近臣。这样皇帝耳边经常可以听到关于他的好话。更重要的是,这样一个阳刚外形的人,却性情乖巧,心细如发,对皇帝的心理具有极强的洞察力,每每能够事先预知皇帝的意趣意图,于是说话做事很少荒腔野板,从而大得皇帝欢心。

网络配图

童贯净身入宫时,便拜在同乡、前辈太监李宪门下作徒弟。这位李宪是神宗朝的着名太监,在西北边境上担任监军多年,颇有些战功。童贯读过四年私塾,有些经文根底,跟随李宪出入前线,又打下了军事上的根基,很有点能文能武的味道。加上他曾经十次深入西北,对当地的山川形势相当了解。这使他在宦官中很不寻常。不过,看起来李宪对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提拔照顾,致使童贯进宫二十余年,始终没有出人头地。如果不是赵佶这种性情的人作了皇帝,或者换句话说,如果神宗皇帝能多活二十年的话,他说不定会默默无闻地老死在皇宫里。

老谋失算

从时间上推算,徽宗入继大宝时,童贯已经四十八岁。这个年龄,正是人生经验、阅历、精力臻于巅峰之际。徽宗以内廷供奉官的名义,派他到杭州设明金局收罗文玩字画,第一次为他打开了上升的通道。一般说来,内廷供奉官大体相当于皇宫的采购供应处长,并不是一个多高的职位,却是一个很有油水的肥差。童贯没有满足于捞取好处,他对这次机会的利用,称得上老谋深算,意味深长。

据《宋史》记载,童贯进宫后,以其办事才能和宰相蔡京的推荐,颇得徽宗重用,顿时风生水起。公元1111年,即政和元年童贯进太尉,领枢密院。从此,童贯位列三公,宣和七年,童贯因收复全燕之境,封广阳郡王,统率大军重镇边疆,驻扎大原。

网络配图

当时,金已灭辽,大举兴兵南侵。童贯见大势已去,由大原遁归汴梁,且不听钦宗令他留守汴京的命令,而随徽宗南巡。于是,大学士陈东等上书劾蔡京、童贯等六人为误国六贼。童贯的主要罪名是“结怨辽金,创开边隙”。其实辽金之怨非童贯所结,边隙亦非童贯所创。童贯掌握兵权二十年,在与夏、辽,金战斗中,有胜有负,但还算尽力,并无投敌误国。北宋之亡,根本在于朝庭腐败,经济崩毁。童贯为众矢之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出身太监,朝中大臣多看不起他。加上童贯骄恣而为,上下结怨。徽宗禅位,钦宗登基,童贯失恃,靖康元年,也就是公元1126年,被一连三贬。

虽然童贯被贬谪,人们仍畏他诡诈,畏他勇力,所以,张澄奉诏追斩童贯,不敢轻意动手。张澄一路追到南雄州,先派随员上门“拜谒”童贯,假称有圣旨赐给茶叶、药物,要童贯回京担任河北宣抚,明天中使即可到来传旨。童贯信以为真,拈须而笑:“还是少不了我!”并留下张澄派来的随员。第二天上午,张澄来了,童贯欣然出迎,跪接圣旨,张澄当即宣诏,申斥童贯十大罪状。待童贯省悟过来为时已晚,被张澄派来的随员-刀砍下头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是什么让曹操下决心杀了首屈一指的名将淳于琼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淳于琼,是一个有名声,有能力,也是有较深资历的名将。在灵帝末年,曾敕封八名校尉主掌禁军,由蹇硕统领。曹操和袁绍都曾是这八校尉之一,曹操是典军校尉,袁绍是中军校尉,淳于琼,也是这八名校尉之一。在袁绍军中,他是首屈一指的名将,根本没有什么贪杯误事的说法。图片来源于网络曾在官渡大战的前以段时间,袁绍就命令

  • 揭秘曾国藩弟弟照顾家族“不惜包揽贪名”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有一个事实昭然若揭,那就是晚清时期湘军将领几乎个个肥得流油。王闿运在《湘军志·筹饷篇》中揭秘:“军兴不乏财,而将士愈饶乐,争求从军。每破寇,所获金币、珍货不可胜计。复苏州时,主将所斥卖废锡器至二十万斤,他率以万万数。能战之军未有待饷者也。”曾国荃是湘军虎将,为清王朝镇压太平天国,他是不折不扣的大功臣

  • 男权至上的古代姜子牙为什么会被媳妇赶出门?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史记》记载,太公生在今山东东部沿海,东夷之地。鉴于太公辅佐文武二王成立大周证监会后,被封在齐(今山东淄博),那么周武王让太公荣归故里、衣锦还乡的可行性最大,也最合情理。既然大家都争得喋喋不休,又没有真凭实据,那就权且如此吧。图片来源于网络太公出生在一个很平凡的日子,史料也没依惯例说当时有七色云彩,

  • 李鸿章曾痛恨大清制度 自嘲是“大清帝国的裱糊匠”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人物

    李鸿章等人在借洋枪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领略了铁甲洋炮的厉害,也看到了世界在变。“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此三千余年的大变局也。”在李鸿章看来,“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故能横行于中土,中国向用之器械,不敌彼等,是以

  • 朱元璋攻打到了元朝的首都但不杀元顺帝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人物

    元顺帝第三任皇后就是后来的元朝奇皇后。奇皇后本是高丽女子,因为父母被元朝丞相杀死,所以将自己进奉给元顺帝。起初在宫中只是一名小宫女,后来受到元顺帝的宠幸,一步步进化成为元顺帝第三任皇后。在到为元顺帝诞下太子,进阶成为元朝皇后。图片来源于网络元顺帝第三任皇后奇皇后是如何开始自己的传奇人生的呢?奇皇后出

  • 神算刘伯温算得天下人为何无法给自己算命?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刘伯温生于元末明初,是今天的浙江省文成县人。刘伯温在年纪很小的时候便已经显示出了很高的天分,对于学习也是十分的热爱。在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可以一目十行了。在刘伯温十二岁的时候,成为了一名秀才,这在当时是十分少见的,刘伯温也因此被人们称为“神童”。图片来源于网络但是刘伯温的过人之处还体现在他对于事情发展

  • 朱元璋治理官员:对洁癖画家施粪桶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泥腿子皇帝朱元璋,在南京好不容易坐定江山。为了守住江山,他想出了一系列招数来管理官员们,还培养了一支“皇家秘密警察部队”——锦衣卫。昨天,明史专家马渭源作客《市民学堂》时感慨:明初的官员不好做,衣食住行都有严格标准,对于贪官,朱元璋从不手软。当时有一系列酷刑,譬如剥人皮,洗刷人肉,抽肠,阉割……最倒

  • 历史上最节俭的皇帝:汉文帝刘恒穿草鞋上殿办公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人物

    穿一双草鞋上殿办公,龙袍打补丁;当了23年皇帝,没盖过宫殿,没修过园林,没增添车辆仪仗,连狗马都没有增添一只,文帝提倡节俭,并要求官员不得以任何形式扰民。在他继位的第二年,他就责成审计部门清点长安的公用马匹,将多余的畜力划拨到驿站。他自己则身体力行,厉行节约,宫殿是旧的,不再装修;苑林很小,不再扩建

  • 商朝君主文丁只是囚禁了季历并没有杀他?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文丁是商朝的第二十九代君主,是武乙的儿子。季历是商朝的诸侯国周的诸侯,季历后来被文丁囚禁,并且死在了商朝的都城殷,也许正是鉴于此,西伯侯姬昌才励精图治,想要为父亲报仇,也正是基于此,周与殷商的关系开始变得糟糕,为周后来讨伐殷商埋下了伏笔,可以说文丁杀季历是周讨伐殷商的一个重要原因。图片来源于网络武乙

  • 唐代大家韩愈的烦恼:人到中年牙齿几乎掉光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羡君牙齿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牙豁落者多,所存十余皆兀臲。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妻儿恐我生怅望,盘中不饤粟与梨。只今年才四十五,后日悬知渐莽卤。朱颜皓颈讶莫亲,此外诸馀谁更数。忆昔太公仕进初,口含两齿无赢馀。虞翻十三比岂少,遂自惋恨形于书。丈夫命存百无害,谁能点检形骸外。巨缗东钓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