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正史和演义中关羽都频频中箭 主要原因是什么

正史和演义中关羽都频频中箭 主要原因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953 更新时间:2023/12/30 8:59:51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关羽中箭,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瓦罐不离井口破,大将难免阵前亡。在冷兵器战争中,刀枪无眼,能够百战余生才有机会成为名将,在千军万马中来去自如而又毫发无伤的,是演义中的武神子龙。

跟驰骋沙场五十年却没留下一点伤痕的武神赵云赵子龙不同,关羽就比较倒霉了:关公在正史里中箭两次,在演义小说里中箭三次,堂堂武圣人简直成了三国第一活靶子。

综合正史和演义分析,我们会发现关羽频频中箭的原因可能有三个,至于哪个原因是主要的,那就有劳读者诸君慧眼明辨了。

在正史《三国志》中,关羽中箭两次,一次是射在胳膊上,最后不得不刮骨疗毒:“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一边动外科手术,一边喝酒吃烧烤,这还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但是我们很奇怪:当时的情况下应该严格消毒,医生怎么会允许关羽吃烤肉?

在电视剧里,关羽吃烤肉变成了下围棋,虽然疼得满头大汗,但却一声不吭,倒也颇能显现武圣人的英雄气概。

被流矢贯穿左臂,虽然留下病根儿,但一般来说还要不了命,而关羽另一次中箭,则可以说是命悬一线:如果头盔防护能力不强,或者那箭往下偏移两寸,就没有后来的水淹七军擒于禁庞德了。

在三国正史中庞德“勇冠腾军”,比马超还能打,即使面对关羽,他也是一点都不怵,反倒是荆州兵有点怕他:“亲与羽交战,射羽中额。时德常乘白马,羽军谓之白马将军,皆惮之。”

正史中关羽被庞德一箭射中脑门,到了演义小说和电视剧里,就改成了射中左臂:“关公急睁眼看时,弓弦响处,箭早到来;躲闪不及,正中左臂。”

在被庞德射中前后,关羽的左臂还中过两次箭:一次是在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之时,另一次是在擒于禁斩庞德之后的樊城攻坚战中。

在洛阳城外,关羽中了韩福和孟坦的诱敌之计:孟坦跟关羽对战不到三个回合拨回马便走,却被骑着赤兔马的关羽追上,只一刀砍为两段。虽然孟坦死得很快,但也给韩福争取到了暗放冷箭的的机会——“韩福闪在门首,尽力放了一箭,正射中关公左臂。公用口拔出箭,血流不住。”

关羽的左臂很倒霉地两次中箭,右臂也未能幸免:“曹仁在敌楼上,见关公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公急勒马回时,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马。”

在三国名将中,像关羽那样频频中箭的基本没有,我们所熟知的,也就是夏侯惇拔矢啖睛、庞士元为流矢所中、张郃被射中膝盖。

三国正史中唯一一位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名将、演义小说中的无敌关公为何对箭的防御力几乎为零?有读者分析出了三点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关羽太骄傲了——他以为自己身上有主角光环,箭头都要绕着走。

这种说法是比较靠谱的:他骑着赤兔马追赶孟坦和庞德,居然是闭着(或者眯着)眼睛的——睁眼杀人闭眼中箭,关羽为自己的骄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比如导致他刮骨疗毒的那次中箭,也是太过托大,只穿了一件掩心甲。

自从吕布在白门楼被曹操勒死之后,关羽看谁都像插标卖首的,正是因为从来不把对手,所以关羽连眼睛都懒得睁开,等他睁开眼睛的时候,躲箭已经来不及了。

除了过于骄傲,关羽频频中箭可能还有第二个原因,那就是经常秉烛夜读熬坏了眼睛。

喜欢读书是个好习惯,但是通宵达旦读书就不是好习惯了,这毛病是在曹营养成的:“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

白天行军打仗,晚上通宵读书,关羽的眼睛熬坏了,但是习惯并没有改,过五关斩六将之时,还是秉烛夜读:“胡班潜至厅前,见关公左手绰髯,于灯下凭几看书。班见了,失声叹曰:‘真天人也!’”

除了过于骄傲和点灯熬油累坏了眼睛,关羽频频中箭可能还有第三个原因——他是天生的近视眼。

读者诸君都知道,关公的眼睛总是眯着的,这就是近视的典型症状,很多人摘了眼镜,想看清东西,就必须眯着眼睛。

读者诸君都知道,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丹凤眼就是眼睛细长,眼尾平滑略微上翘。眼睛细长的关羽眼神比豹头环眼的张飞差很多,这就是大眼珠子的好处:在葭萌关前马超用流星锤偷袭,在暗夜的火光摇曳中,张飞清楚地看到了流星锤的飞行轨迹并轻松避开,如果跟马超打架的是关羽,很可能就要被一锤打落马下了。

咱们今天分析了关羽中箭的三个原因,看着好像很搞笑,但这确实古代冷兵器战争中的常态:很多名将都是被乱箭射杀而不是在单挑中被斩,那是因为单挑基本只存在于演义小说中,汉军之所以所向披靡,最大的依仗就是强弓劲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刘备手下将领那么多 刘备为什么让关羽镇守荆州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关羽守荆州,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222年,吴蜀爆发了著名的夷陵之战,这一场战役作为刘备称帝后第一次统帅三军作战,其结局是很悲催的,蜀汉二十年来之心血毁于一旦。至此蜀汉从鼎盛走向了衰败,而刘备因为这场战役也病倒在白帝城。而这场战役就是刘备为关羽报仇而发动的,讲义气到这个

  • 曹操对关羽那么好 关羽为什么不愿意跟随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和曹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曹操爱才如命是人尽皆知的,其中最著名要数与关羽之间的故事了。话说关羽兵败后,经好友游说之后,答应跟随曹操为之效力。曹操对关羽的归顺自然十分开心,对关羽百般献好,大宴小宴不断,赐金赏银不停,又是封侯,又是拜将。无奈关羽却不为所动,在官渡之

  • 常言皇帝后宫佳丽三千 古代皇帝都喜欢什么样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王朝不断更替之下,皇帝自然也是不少的了。每一个都能够享受着人间最好的一切,前朝臣民得跪伏,后宫仍有妻妾三千。但实际上,能够真正让皇帝真正喜欢的其实并不多,毕竟皇帝选择妃子皇后是要遵循着很多既定的规定的,很多时候选出来的并不是自己喜

  • 刘关张三人食则同器,寝则同床 他们的老婆怎么办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关张三人,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古来,将领在外带兵,说是体恤下属,往往都要说吃睡同席,等等。但也有一些说兄弟之间情深的,也是习惯于这样描述。比如刘关张三人。在《三国志》中就有记载:“先主与二人(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后在《三国演义》这个小说中也有这样了死的记

  • 曹操曾经三次用“美人计”诱惑关羽 曹操是怎么使用美色的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和关羽,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关羽降曹我们知道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而对于求贤若渴的曹操来说得到一个人却没有得到他的心这让曹操未免觉得有些失落。因此曹操为了挽留住关羽可谓是是耗尽了心机,在《三国演义》里曹操使用了各种手段企图将关羽留在自己的身边,除了糖衣炮弹、高官厚

  • 正史中的诸葛亮到底是什么样的 诸葛亮真的有那么神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正史诸葛亮,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一个“三国演义”让诸葛亮成为民间的众神,书中的诸葛亮是无所不能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刘备去世后,他一片忠心帮助新主人,让蜀汉政权生存下来。简而言之,诸葛亮是东汉末期最神奇的人物。当然,小说中有许多艺术手法。诸葛亮真的有这么神吗?现代学者提

  • 杨坚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 杨坚为何没有被称为隋太祖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杨坚称号,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通常被我们称为隋文帝,“文”其实是杨坚的谥号。而某祖或者某宗,则是庙号。杨坚也有庙号,那就是隋高祖。杨坚之所以没有被称为隋太祖,是因为,杨坚将隋太祖的庙号追尊给了自己的父亲隋武元帝杨忠。先说谥号谥号,是对一些有身份地位的人

  • 衣带诏后刘备为什么要投靠袁绍 刘备最后为什么离开袁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备和袁绍,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汉末三国时期,衣带诏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汉献帝时,曹操迎奉天子迁都许县,与汉献帝发生矛盾。汉献帝用鲜血写出诏书缝在衣带里,秘密传给董承。董承对外宣称接受了汉献帝衣带中密诏,与种辑、吴硕、王子服、刘备、吴子兰等谋杀曹操。对于汉献帝刘协来说

  • 刘备当初投奔曹操的时候 曹操为什么不杀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人物

    今天我爱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和曹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公元208年发生的赤壁之战中,刘备与孙权的“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击败了曹操南下的大军,奠定了后来的三国鼎立之势。此后,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逐步演化为了三国鼎立。然而,在赤壁之战之前,刘备曾前往许都投奔过曹操,倘若那时曹操杀掉刘备,恐

  • 汉中之战曹操占据优势 曹操最后为什么还要撤军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人物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中之战,接下来跟着我爱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公元217年至219年,曹、刘两大集团围绕汉中战略要地,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事,历史将此系列战统称为汉中之战。两年的汉中之战,不仅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立国策略、军事战术。还在文学史上为后世留下了“得陇望蜀”、“白地将军”、“智取汉中”等故事和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