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猛将臧宫:从小官吏到开国大将的历程

东汉猛将臧宫:从小官吏到开国大将的历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98 更新时间:2024/1/20 20:35:43

臧宫是东汉时期的人物,也是非常著名的一位将领,原本他只是一个小官吏,后来参加了农民起义的军队,并且开始追随着刘秀开始到处征战,建立了许多的功勋,也是占领四川等地区的主要将领之一。他曾经因为能力出众而被授予了许多的封号,后来在58年的时候离开了人世。关于这个人物的信息在臧宫简介中有着一些记载,那么臧宫简介中是如何介绍这个人物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臧宫简介中介绍到他曾经担任过亭长等职务,后来又带领着一些人参加了绿林军并负责校尉的职责。在起义进行之后,刘秀等人也开始发动起兵,为了拥有和王莽对抗的能力,刘秀的军队和绿林军融合在一起,于是臧宫也开始跟随刘秀进行征伐,两个人的关系也保持的非常好。后来他开始建立了许多功绩,并因此被封为了将军,在刘秀成为皇帝之后他又从侍中这个职务上升到成安候。

另外臧宫简介中还介绍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战争,也就是在征战四川地区的时候发动的战争。那时候刘秀作战的时间已经快要达到十年,在这个过程中他几乎掌握了整个中国地区,放眼全国也只剩下公孙述还在和他对抗,于是在35年的时候他命令臧宫等人几个南阳等地共六万人的军队开始征战四川地区。臧宫在这次战争中一直表现的非常英勇,很快就带领军队进入了平阳乡地区,当地的将领也选择归顺了他,之后他又一路披荆斩棘,还杀死了公孙述的一个兄弟,立下了赫赫的战功。

臧宫的故事

臧宫是一位非常勇猛的将领,能够从一个小小的官吏受到刘秀的器重,并在十几年的战争中建立无数的功勋,由此可见臧宫的能力是十分强悍的。当然作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仅仅有着充足的勇气是不够的,有时候机智的大脑和灵敏的应变能力都有着巨大的作用,而臧宫恰好是在这些方面都做的十分出色的人物之一,民间还曾经流传过一则他机智应变的故事,这则臧宫的故事也让人们看到了他的聪慧,那么臧宫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则臧宫的故事发生在他攻打四川地区的时候,那时候公孙述可以说是刘秀在全国之内唯一的敌人了,臧宫当时带领一部分军队驻扎在中卢县,这个地区总是会聚集很多的骆越人,而敌人公孙述的大将也和刘秀的军队一直对峙着,因为刘秀这次派出的将领屡次作战失败,让骆越人开始惊慌起来,人心浮动之下很多人想要向公孙述归顺。

臧宫这时候身边的军队并不是很多,他知道如果自己贸然动手或许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到时候局面会更加难以控制。正好在这个时候其他地区送了一些运输的车辆过来,臧宫灵机一动立即有了好的办法。他命令属下将城门口的门槛锯开,然后在晚上的时候让车辆不断的在城门来回的出入。这样的车辆行进的声音整整响了一个晚上,第二天骆越人都知道汉军又派出了大量的军队支援,于是对臧宫便十分的客气和热情起来,臧宫原本安抚人心的目的自然也就达到了。

臧宫的评价

臧宫本来只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小官吏,可是自从加入了绿林军之后他的人生就开始发生了转变,和刘秀的相遇也让他遇到了自己的伯乐,之后跟随刘秀建功立业,创下了许多辉煌的战绩,因此人们对臧宫的评价都是非常崇高的,那么后人们对臧宫的评价都有哪些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范晔曾经在撰写《后汉书》的时候评价过臧宫,在他看来臧宫平时是一个有些沉默的人,他并不会张扬自己的个性,相反很多时候都是安安静静的听取别人的意见,然而当事情发生或是战争开始的时候,臧宫往往是冲在第一线的人。一个真正的战争英雄往往会将行动看的比语言更加重要,而臧宫将这一点做的非常的好。另外范晔还觉得臧宫本性十分的质朴,平时为人谨言慎行,在跟随刘秀外出作战的时候,他表现的非常勇猛善战,军队中的将领没有人不夸奖他。尤其是他做事情认真勤快,而话语却并不多,这样的性格获得了很多人的喜欢,也让刘秀十分的器重他。

除此之外刘秀也曾经评价过臧宫,有些时候在作战之前刘秀都会将大臣聚集在一起讨论和分析敌情,或是一起制定作战的相关计划。然而他却只召见过一次臧宫,之后再也不肯和他一起探讨敌情了,因为在他看来臧宫绝不会在意任何的敌人。当然这种说法并不是说臧宫狂妄自大目下无尘,相反的是臧宫每一次都会将敌人的情况掌握的十分详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会在战争中无往不利。刘秀这样评价臧宫也是想要表达对他的一种赞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更多文章

  • 赵子龙:他是三国中最清心寡欲不好美色的将军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心寡欲下一句,如何才能做到清心寡欲,三年前嫁入将军府

    自古英雄爱美人,三国时期的名将无数,他们个个骁勇善战,但是都难“逃过”美人这一关。但有一个人,他文武双全,潇洒倜傥(身长八尺,姿颜雄伟),却不为女色所迷。他就是赵云,赵子龙。网络配图诸葛亮攻取荆州四郡时,赵云曾兵不血刃,拿下桂阳。刘备任命赵云为偏将军,并兼任桂阳太守。原桂阳太守赵范为了讨好赵云,不但

  • 历史真相:商鞅变法的精髓是三权分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什么是三权分立制度,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的影响

    商鞅变法,其所变之法绝对是有超前意识的,可以说这套方案中已经可以看到三权分立的影子,下面,我们就来细细的看看商鞅的变法。网络配图商鞅变法的最大一个优势,那就是军政分离,既军事指挥官不再完全依靠国君宠幸程度来任免了,一个军功制度的国家里,没有任何军功的人是无法带领一支军队的,这样一来,可以保证军队素质

  • 东汉名将卓茂有何能耐竟要刘秀亲自请出山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秀简介,刘秀时代的名将,卓茂是一个怎样的人

    卓茂,字子康,号“渊博儒士”,东汉初年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对于卓茂此人,很多人可能并不了解,以下就是卓茂的简介。图片来源于网络卓茂出生在一个官宦人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做过郡太守,家境条件较为良好。从小卓茂就生性善良,热爱学习,因此乡亲朋友都很喜欢他。长大后,卓茂去长安求学。送从京城的博士江生,向他学习

  • 清王朝定南王孔有德发动叛乱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阳明三次平叛乱,朱棣第五次北征真实情况,定南王孔有德

    定南王孔有德生于哪一年不清楚,死于1652年,字瑞图,今天的辽宁省盖县人,原籍是山东,可以说定南王孔有德的一生是南征北战的一生,孔有德称得上是乱世枭雄,在战乱之中建立了自己的功业,成为了清王朝早期的主要将领之一,在清朝平定各方势力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最后战败自杀,被清政府封为定南王,追谥武壮。

  • 历史揭秘:项羽坑杀20万秦兵时就已注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地点,项羽在新安坑杀二十万俘虏,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军范增

    对于项羽来说,小编私心以为他是我国最为悲情的英雄人物。英勇无敌的西楚霸王是如何覆灭的道路的呢?秦朝末年,在“天下苦秦久已”的口号下,六国遗族纷纷揭竿而起,秦始皇一心想要传世万代的大秦帝国,在他死后数年,就已风雨飘零。大秦帝国几乎完全丧失对“新”秦之地的控制,之前灭掉的六国,纷纷重新建国,其中最强势的

  • 历史揭秘:汉代名将霍去病为何英年早逝?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霍去病的死亡之谜,霍去病年少有为的故事,一代战神霍去病真正的死因

    汉代初期边境匈奴作乱,搞得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常年派兵征讨,因此也陪养出了很多杰出的将领,其中霍去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但霍去病为何会英年早逝呢?是否另有隐情呢?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网络配图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

  • 苏麻喇姑:影响着康熙一生的神奇女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苏麻喇姑死了康熙的反应,苏麻为什么不嫁给康熙,苏麻喇姑

    康熙被誉为“千古一帝”,是历史上在位最久的一个皇帝,人们只看到了康熙强大的一面,却没人发现站在康熙背后的女人。她叫苏茉儿,是蒙古人,也是康熙的启蒙老师。网络配图苏茉儿培养了两代帝王,先后经历了顺治、康熙两帝,于九十多岁的高龄在康熙四十四年去世,去世后被康熙按照妃嫔的登基下葬在清东陵。当时的康熙还不是

  • 汉武帝为何对手握重兵的卫青非常信任?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卫青为什么没被汉武帝处理,卫青与汉武帝,汉武帝见卫青最后一次

    反映卫青“圆滑”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他处理自己麾下败军之将苏建的谨慎方式。汉武帝元朔六年(前123年),卫青以大将军的身份率领公孙敖、公孙贺、赵信、苏建、李广等六将军兵出定襄,反击袭掠朔方一带的匈奴骑兵。苏建、赵信所部在进军途中恰好与单于所统率的匈奴主力相遭遇。双方大战一日有余,汉军死伤惨重,血流

  • 盘点:大明最痴情的四个皇帝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大明皇帝列表,明朝有几个昏庸皇帝,明朝皇帝个个都是人才

    明朝是我国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王朝,明朝前后共经历16位帝王。下面,小编要和大家讲讲明朝最痴情的四位帝王,一起来看看吧。皇帝在史书上的形象似乎与“痴情”二字是搭不上边,因为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他们可以三宫六院。尤其是明朝的皇帝,大家一般关注的的是朱元璋、朱棣的雄才大略,万历帝的惰政,天启皇帝的荒唐等等。皇

  • 演义趣闻:明太祖朱元璋竟然节俭到如此抠门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明风华朱元璋吓人,朱元璋对商人的态度,如何节俭抠门过日子

    一般来说,如果能当皇帝,那么荣华富贵享用不尽是必然的事。而作为寻常百姓因为家贫只能节俭,但是皇帝节俭的事听过吗?明太祖朱元璋就是一个节俭的皇帝。网络配图一、少用金银朱元璋有句名言:“珠玉非宝,节约是宝”。朱元璋要求他的宫中设施不带金,以免浪费了百姓的钱财,它们都以铜器代替。“乾清宫御床,若无金龙在上